《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他望着饱受战火洗礼的武汉时,那焦土余烟、断垣残壁似乎格外使他留恋。
  武汉是他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参加革命的第一站,那历历晴川,还回荡着他的呐喊,那萋萋芳草,也留下他奔走的足迹。
  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甚至没有来得及领略一下武汉的风光,便要离开了,但他又不得不离开。
  他要到南京去,他希望能亲自参加光复南京的起义,以南京的胜利解武汉之危。
  他是匆匆地来武汉的,现在又匆匆地离开了武汉。
  

沪上讨袁(1)
当陈果夫离开武昌,匆匆东下的时候,南京已在沪军与江苏、浙江等地民军联合进攻下光复,他为没能赶上这一战斗而深为遗憾。
  这样,他干脆直抵上海,找到二叔陈其美,希望能参加一些实际的革命工作。
  陈其美根据陈果夫的身体状况,便分配他去做接待工作,因为当时汉口、汉阳被清军占领后,很多革命党人纷纷东下,云集上海,这些人来后,需要有人接待并安排适当工作。
  陈果夫接受任务后,便在上海望平街租了一间房子,作为招待所,专门接待东下的革命党人。
  他态度和蔼,诚恳热情,每当有人来时,先安排住处,发给生活费用,然后弄清每个人的专长并征求其对工作的要求,最后才将他们介绍到军队及革命机关中去工作。
  这种接待工作并不如战场上的斗争轰轰烈烈,却十分麻烦、艰苦。
  陈果夫的细致工作,使从首义之区东下的革命党人来上海后如坐春风,感到十分温暖,都更加努力地去参加上海的革命,这对上海的光复起了很好的作用。
  11月3日,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同盟会发动工人、防营、会党举行起义,次日攻克江南制造局,占领上海,起义取得胜利。
  在上海影响下,江苏、浙江也宣布独立,这就稳定了全国的形势。
  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通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也就在这一年,陈果夫第一次见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对于孙中山,陈果夫早就十分景仰,还在当学生时,就总是听他二叔陈其美讲到孙中山是一个伟大人物,说“此刻中国有世界眼光,有建设计划,有坚忍不拔精神的,除了孙中山先生以外,再没有第二人”,但却一直没有见到孙中山,亲睹伟人风采,更没有聆听孙中山的讲话。
  民国成立后的一天,陈果夫与一位同志到沪军都督府办事,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
  据他回忆:“总理正和一位廖君谈话,用广东话,我听不懂。
  但他慈祥而又沉着的态度,使我肃然起敬。”但此时的陈果夫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瘦小青年,孙中山不认识,他也不可能与孙中山谈话,只能是在一旁多看几眼这位伟人。
  不久,陈果夫再次见到孙中山,并且有幸聆听了他的讲演。
  他说:这次见到孙中山,“是在上海南京路国民党本部。
  总理对世界各种社会主义分析批评,至为详尽。
  他演讲的姿态、声调,非常动人,那次留下的印象,永远没有淡忘”。
  后来陈果夫又多次见到孙中山并聆听训示。
  如有一次,听孙中山详细地讲解瑞士的地方自治制度;还有一年元旦,陈果夫和许多同志去给孙中山拜年,总理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恭喜发财”,然后又借题发挥,谈“大家发财”的民生主义,这些都令陈果夫难以忘记。
  他从孙中山的演讲中受到教育,也为孙中山的革命意志和人格所感动,因此,陈果夫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也日趋成熟。
  民国成立后,整个社会一度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革命党人认为革命已经大功告成,可以刀枪入库了,于是有的去从事实业,有的重新进入学校读书,有的要出国留学,似乎一个建设新中国的时期已经到来了。
  这时,陈果夫原来所在的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已恢复正常学习,好多同学都返回学校,继续学业。
  陈果夫原也想复学,但经医生检查身体后,认为他肺部有病,不宜再学军事。
  他本来对军事兴趣不大,也就放弃了。
  不久,又有人建议他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他接受了这一建议。
  他向往那产生过卢梭、伏尔泰、拿破仑的地方,那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那美丽的塞纳河,那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他决定到法国去。
  他收拾行装,告别亲友,欣然西行,但还没走出中国,肺病加重,法国之行也只好取消。
  这时的陈果夫心情坏极了,国家百废待举,极需人才,而自己却成了个废物。
  他认为“这是生平最难过的事”。
  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二叔陈其美给他很多鼓励,并劝他到日本去养病,待病愈后到美国去留学。
  陈果夫似乎又看到了很多希望。
  为了到美国留学,他决定先养好身体。
  1913年3月,他东渡日本,即进入东京杏云堂医院诊视,结果是心脏先天偏左,肺之左尖部分衰弱,便以注射法治疗,然后到海滨休养一月。
  此间陈果夫的游踪遍及东京、箱根、大阪、神户、长崎、名古屋等城市各处的名胜古迹,还考察了一些工厂,阅读了日本一些工业管理书籍,精神上愉快了,身体逐渐好转。
  他准备过段时期再去医院复查,如没什么大问题,便准备直接飞入美国留学。
  但就在此时,陈果夫接到了陈其美的电函,告诉他,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国内震惊,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为“非去袁不可”,正在各地兴师讨袁。
  上海方面正积极准备,希望陈果夫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回国参战。
  陈果夫接电后,迅即离开日本回国。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沪上讨袁(2)
他放弃了留学美国的计划,人生的历程又一次被改变。
  放弃留学,对陈果夫来讲,虽有过暂时的烦恼,但慢慢的,他对学习知识有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探求学问不一定非到国外去不可,他后来在《生活回忆》一文中说:“经过三次失败,心里不免烦恼,后来遇到许多留学回国的亲友,感觉到他们到外国去了几年,并不能都有了不起的收获。
  因此我的心里又起了一度的变化,就是:要求学问,并不一定要留学,只要自己肯用心研究,或留心事物,也一样可以长进。”当然,“一个人做到老,学不了。
  能够到国外去一趟,求一点学问回来,自然是好的,但留学是留学,总不能为留学而老死外国。
  我的留学机会虽然一一消失了,我的读书兴趣却并没有因此减低。
  我自己相信,只要这样继续不断地学,活着一天,就学一天,比那远涉重洋,耗费大量金钱,去外国大学求得一纸文凭,或加上一个外国博士头衔,要实际得多”。
  另外一方面,就是“有些人对于外国的事物自以为很有认识了,而对于本国的事物却全不明了,或仅仅一知半解,这样,又怎样改良本国的社会,为国家尽最大的贡献呢?我是中国人,如果有机会,希望到外国去,研究学问,但我对于中国的事物,知道的并不多,我还是先明了自己的吧。
  方寸既定,便丢开一切的胡思乱想,专心补习中国书,有时也涉猎许多新的学识,随时订购各种杂志报章。
  如有一事不了解,则在有意无意之中询问别人,总以求得了解为止”。
  再说,一个人“只要学问不断的上进,人家不见得不承认他已经具有的高深学识,比对于普通大学生或留学生也不见得不敬重呢。
  自强不息与自暴自弃,其结果相差如此之远,这在当时的我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我的志向亦就安定下来,向‘自求进步’的路上迈进”。
  陈果夫回上海后,迅速投入反袁斗争。
  此时,袁世凯已凶相毕露,6月间,他下令免去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尉的职务,并派大军南下,发动反革命内战。
  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誓师,组织讨袁军,发表讨袁通电。
  上海、江苏等地先后宣布独立,响应李烈钧,“二次革命”爆发。
  7月16日,陈其美被推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
  陈果夫积极参加了这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
  据他回忆:民国二年6月15日,我从日本回到上海,17日即和二叔英士先生商谈讨袁革命进行事宜。
  英士先生要我和任君合作招集军校同学,其关于经济事项,则和张静江先生商量,军事事项和蒋先生商量。
  从此每日从事于集合同学之接洽和招待。
  到6月底同学报到的达数十人……7月10日至12日,我和任君,住在蒋先生寓所,计划奋勇军的组织编制预算和人选……18日,我们出发到梅家弄,在某施医局里面成立奋勇军,共计200名左右,随即发给枪械。
  奋勇军设司令长和副司令长,由任君和我分别担任。
  奋勇军成立后,陈果夫指挥这支军队,积极配合讨袁军作战,作出了很大努力。
  “二次革命”上海方面的战事首先在龙华爆发,陈果夫率领的奋勇军与钮永键所指挥的松军别动队协同作战,向袁军所固守的西炮台发动攻击。
  战斗刚刚打响,一部分松军因未经过军事训练,陡闻枪声,便仓皇后退。
  在松军之后的奋勇军一看情况不佳,便临时自动地负起了督战的任务。
  在陈果夫的指挥下,奋勇军皆持手枪,迫令后退的松军一律归队,不服从命令的当即枪毙。
  这样,逃散的松军纷纷归队,前方军心稳定下来。
  接着,陈果夫率奋勇军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前进,终于一鼓作气占领西炮台。
  7月19日,讨袁军控制了南市龙华一带。
  战斗中,陈果夫率领的奋勇军勇于攻击、不怕牺牲的精神令敌人胆寒,当时上海各报对此连日均有详细的报道。
  随后,陈果夫指挥的奋勇军与讨袁各军向敌军盘踞的重点——江南制造局所在的高昌庙发动总攻击。
  “围攻五日,以北洋军炮火猛烈,革命军死伤重大,官兵疲惫不堪,乃奉命撤退至吴淞炮台,会同居正等守御”。
  但此时,原来保持中立的海军发生突变,向讨袁军开战。
  吴淞口外,海军舰队大量集结,巨炮连发,压制了吴淞炮台的炮火。
  奋勇军奋力拼战,一些同学英勇殉难,总计“死12人,伤30人,不知下落者9人”。
  在这种情况下,陈果夫只得率军退到闸北。
  此时,帝国主义完全站到了袁世凯一边,“英租界当局忽然与袁氏沟通了,派了军队越界,趁我们子弹还没有补充的时候,把我们的枪支都缴了去,这是当时最使人痛心的一件大事”。
  这样,上海完全为袁军所掌握。
  陈其美与蒋介石曾到宁波运动军队,似以宁波为根据地,也没有成功。
  至8月13日,终以失败而结束,这是一场叫人不能甘心的失败。
  这次讨袁失败,使上海革命党人的士气大为消退,一些原来十分坚定的革命者,这时也沮丧不已,有的悄然离去,有的从此缄口不谈革命。
  

沪上讨袁(3)
“数千人中间,始终如一的不及百分之一”。
  而陈果夫却并没有被袁世凯的汹汹气焰所吓倒,他革命的意志愈加坚定,与陈其美一起,继续从事反袁斗争,密谋待机而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肇和”举义(1)
全国反袁失败后,到处是一片白色恐怖。
  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人被扣以“乱党”名目,严令通缉,他们只好再一次逃亡日本,其他一些反袁重要人物也成为袁世凯缉拿的对象。
  陈果夫由于在“二次革命”中的表现,他的行动也受到袁世凯侦探的注意,因此须格外小心。
  有一次陈果夫外出执行任务,发现有一个熟人追随自己不舍。
  这人原是陆中同学,后投靠袁世凯,充当侦探。
  当然,陈果夫此时并不知道此人已当侦探,只是觉得这人鬼鬼祟祟,十分可疑,大意不得。
  他立即作出决定,摆脱此人的跟踪。
  此时,刚好一辆电车过来,他忙跳了上去,待电车驶出一段距离后,又跳了下来,这样,终于摆脱了侦探的跟踪,脱离了危险。
  陈其美随孙中山赴日本后,继续坚持斗争,“东渡以来,日夕共谋,非欲雪癸丑之耻,实欲竟辛亥之功”。
  他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后,于1915年从日本回国,以便从运动海军入手,掀起更大的反袁高潮。
  这样一来,陈果夫与二叔再次见面。
  在陈其美主盟下,由周炎游介绍,陈果夫正式加入中华革命党,此后,他奉命负责联络通讯工作。
  策划这次海军起义的行动,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本来,已将停泊在黄浦江的“肇和”、“应瑞”二舰运动得相当成熟,万事俱备,只等一声令下。
  但袁世凯那边好像听到了什么风声,突然决定要将“肇和”、“应瑞”二舰调离上海。
  陈其美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掉,临时决定提前起义,时间为12月5日。
  据陈果夫回忆:我当时是专负联络通信,及内部抄写等工作。
  “肇和”舰的布告及陆上举事的布告,就是我担任抄件的一部分。
  命令发出后,大家在渔阳里候消息。
  忽然孙祥夫回来报告,士兵半数已上船,还有一半为巡捕干涉,不能上去,请示方针。
  二叔这时担任总司令的职务,嘱我和周炎游随孙祥夫同去,召集所部,设法上船,务必达到任务。
  我们同到孙的寓所,才知孙部因为纪律不严,没有上船的纷纷作鸟兽散,亦有在附近沐浴的。
  正在召集时,“肇和”舰的第一炮已放,孙一面焦急,一面羞愤,意欲自杀。
  我同周同志竭力劝阻,并归报总司令。
  总司令正准备出发,临行口号命令,要我和周同志协助,仍须达成任务。
  可是我们虽多方设法,一因江面戒严,行动不便,二因星期不易租得船舶,不能上“应瑞”舰。
  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