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太祖传奇-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下奋起神力,大喝一声,一连拽断三张弓;丢在地上,喝道:“去我房里壁上,摘我的弓来!”便有左右的仆从奔去拿弓。众人见匡胤如此神力,尽皆骇然。少顷,弓到。董遵晦接过,入手便觉异常沉重,试一拉弦,竟是不能全张,顿时轻视之意全去,说道:“领教赵兄神技。”口气很是恭敬了。赵匡胤退步至一百步左右,微一打量,站定马步,一拉弓弦,弓弦全满,也不见他如何瞄准,一箭便出,端的是弓发箭至,疾如流星,只见箭垛乱晃,箭已透入没羽,正中红心。众人惊愕,还没会过神来,第二、三箭陆续射出,一一插在红心,箭箭力透靶心。众人方始齐声喝彩,比适才对董遵晦的喝彩声加倍响亮。

第八回 寄人篱下 匡胤吞声让遵晦(4)
董遵晦见了赵匡胤如此神力神技,心知技不如人,然而平时受众人呵捧惯了,心中对匡胤加倍忌恨,当下一语不发,退入演武厅中。众人也簇拥着匡胤入席坐定,个个交口称赞,献上贺酒,遵晦一言不发,只一口一口喝闷酒。有那乖巧的,见遵晦不乐,猜知他定是因比箭输了,心中不忿,便知趣止声,慢慢引开话题,从赌箭谈到赌博,又从赌博谈到打仗。谈得兴起,董遵晦渐渐把适才的不快淡忘了。数中一个少年道:“自唐室倾覆以来,迄今不过数十年,已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四代在位皇帝长的不过十数年,短的不过两三年,去年刘知远登基,今年就病死了,只做得一年皇帝。如今他儿子接位,听说也没甚本事,看来这后汉王朝也是长不了。”另一人反驳道:“这也不然。刘知远崛起并汾,兵强将广,承契丹残破之敝,顺天下思安之心,海内翕服,强藩拱手,此乃合乎天时、地利、人和。今本人虽死,遗爱在民,汉祚又怎会不长?”又有人反驳道:“这又不然,刘知远强煞,也是系出羌氏,非我大汉子孙,他又是武将出身,怎懂治道?如今他儿子刘承祐接位,更是无知少年,又怎能服得人心?我看这后汉一朝定不久长。”一时议论纷纷,互不相让,到后来都望着董遵晦道:“董兄高见如何?我等愿洗耳恭听。”董遵晦傲然一笑,说道:“诸兄之言,都是很高明的。其实南北朝以来,胡汉各族互通婚姻,种族之见早已日渐淡了,隋文帝又何尝是纯汉种?李渊还不是杂有异族血统?刘知远是否羌族后裔,倒也不是那么要紧。只是诸位不知:刘氏得天下后却有三桩大失,遗患无穷,这却注定了汉祚不能久长。”众人齐声道:“愿闻其详。”董遵晦道:“杜威、李守贞这两个大汉奸拥数十万众不战而降于契丹,引狼入室,人人都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刘知远登基后,不但不加显戮,反而予以殊赏,授以大郡,赐以高爵,以至大大地失了人望,此其第一大失也!”众人不住点头。遵晦又道:“登基之后专务绥抚。诸大藩镇于驱逐契丹并无寸功,却下旨各个兼了使相,封官之滥,于此为最;窃地、杀帅之凶徒,非但不严加惩处,反而蒙诏实授,如此统驭四方,如何不使藩镇坐大,今后又如何号令得动?此其大失之二也。”赵匡胤听他剖析入理,见解深刻,也不禁为之点头。董遵晦一眼瞧见了,心头暗喜,继续说道:“契丹退出汴京之时,实已处于四面楚歌之境,刘知远不乘此时遣兵截击,眼睁睁地瞧着他全师而退,这不是养痈遗患是什么?今后契丹还有不再来犯的?此其大失之三也。有此三失,诸兄试想,这后汉王朝岂不是注定了不会久长么?”各公子听了,打心眼儿里钦服,更是齐声称赞。董遵晦得意之极,揎袖大言道:“当时若使遵晦有五千铁骑在手,居险扼契丹归路,誓令胡骑匹马无还。”众人见遵晦说得慷慨豪壮,全都喝彩鼓掌。匡胤听了,却微微哂笑不语,却又被董遵晦一眼瞥见,心中不快。倾身问道:“难道赵兄另有高见?”此时匡胤也有了七分酒意,见问便道:“小弟见识浅陋,高见是没有的。董兄忧国忧民,豪气干云,小弟心折。所举后汉三失,剖析精微,更是难得,想刘知远不杀杜威、李守贞,不截契丹归师,一味只务绥靖,说明他只是个乘时而起的枭雄,绝非拯世救民的英主,小弟确有同感,岂能另有他见?只是董兄说:能凭五千兵马,教胡虏匹马无还,未免把事情看得太过容易了。”董遵晦强抑怒气,沉声道:“倒要请教。”匡胤道:“须知契丹北归时,并非败亡,实乃迫于形势,全师而退。试想:彼挟十万思归的强兵悍将,岂是区区五千人阻扼得了的?兵法有云:‘归师勿遏。’董兄难道不知?”董遵晦脸上一红,说道:“设若赵兄手握五千兵力,难道便不战而放过不成?”匡胤慨然道:“若是小弟有五千兵力在手,便当缓缓率师缀其后,截其辎重,捕杀滞后散敌,多张旗帜以惑之,多置金鼓以惊之,如此,敌军定当仓皇溃散,虽不能尽数歼灭,亦可截其大部,此大汉冯公破羌之策也,董兄如何不知?”董遵晦自幼饱读兵书,自负博学,平素目无余子,几曾落过下风?此时说错了话,被匡胤捉住痛脚,明知匡胤有理,却被他一再说:“董兄如何不知?”不禁火冒三丈,站起身来,嘿嘿冷笑:“你一个白丁,能有多少见识,辄敢妄言兵法,太也不识进退。”拂袖径起,头也不回地去了,众宾客见主人盛怒离席,个个觉得没趣,都怨匡胤“太也不识进退”,纷纷不快而散,把个匡胤僵在当地,忖道:“这里是再也住不得了!”忿一口气,回房收拾行李,再入后堂,向宗本夫妇言道:“小侄自到尊府,蒙两位尊长错爱,便如亲生父母般照顾,实是感激不尽。只是厚扰久了,心中不安。况又思念父母得紧,便此辞别北归。”说了拜将下去。董夫人大惊,道:“贤侄怎地如此匆忙?昨日还不曾听说你有去意,今日怎么说走便走?莫非遵晦有甚得罪你处了?”匡胤笑道:“遵晦大哥乃豪杰之士,小侄钦佩还来不及呢,有甚得罪不得罪的了?实是大乱之后,想念父母,便一刻也宁耐不得。”宗本道:“贤侄莫非怪罪老夫半年有余,竟未安排贤侄一职么?”匡胤道:“伯父待我亲如家人,军备机密无一相瞒,未安排职务,定是有甚为难处,小侄如何会怨怪?”宗本道:“贤侄坐下,且听我说。老夫迩来探询贤侄学问才干,处处过人。实乃国士无双,确乃拨乱济民不世出的良才。这随州当面,乃是南唐。如今李璟为主,这人优抚百姓有余,经略天下则才智不足。前年该国用兵福建,落得大败而归,李璟愧悔之余,立誓终生不再言兵。是以随州虽是边防重镇,数年之内必无战火。贤侄处此,不得边功,如何腾达?若是随意安置,不过和遵晦一般得个牙校,岂不屈才?是以踟蹰未决,贤侄恐难见谅。今日贤侄言归,老夫不便挽留。想中原逐鹿之地,尽多建功立业良机,岂能阻碍贤侄前程?只是老夫有一事相托,不知贤侄肯答应不?”匡胤忙起身道:“伯父有甚驱策之处,尽管吩咐就是,小侄定当全力为之,不敢有负雅望。”宗本一听,大喜,站起身来,向匡胤纳头便拜。匡胤慌得手脚无措,赶快答拜,扶起宗本道:“伯父怎么了?”只见宗本双目蕴泪,长叹一声道:“老夫不德,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平日观他也颇知上进。只是为人骄慢,不知自抑,日后必当生祸。老夫近日体衰,只怕活不长了,贤侄胸襟宽大,识见宏远,前程无量,老夫愿以小儿为托。贤侄能答应么?”董夫人早哭了出来,执住匡胤双手道:“日后你要多照顾你遵晦兄弟呢!”匡胤见宗本夫妇如此重托,心下感动,竭诚言道:“老伯厚意,小侄感铭五内,日后若有寸进,必不忘伯父、伯母今日之言。”宗本大喜,老泪便流将下来。
  当下宗本夫妇盛筵为匡胤送行,此番与接风不同,却是广邀随州高官作陪。宴毕,厚赠金帛,亲自策马送出北门外,看着匡胤去远,方始回衙。
  看官须知,董宗本今日一托一拜,竟换得董遵晦日后长远富贵,这董宗本的知人之明,实是大可敬佩的呢!
  【注】 赵匡胤在随州为董遵晦所辱事,见宋·司马光《涑水纪闻》,亦见《宋史·董遵晦传》、《续资治通鉴长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回 襄阳漫游 奇僧慷慨致千金(1)
话说赵匡胤离了随州,急返京师,此时是七月中旬,天气却不算太热,道上骑行,也不甚辛苦,他离家日久,怎不思念父母兄弟?然而二年多来数千里跋涉,却一事无成,心中有愧,于是走一步,懒一步。自随州至襄阳只一日马程,他却在次日未时,才进入襄阳城关。此前大量中原难民涌入襄阳避难,不敢相信时势已靖,兀自在此地观望逗留,是以襄阳人口繁多。襄阳扼汉水上流,乃中原入鄂之孔道,城坚地广,未经兵灾,是山南东道节度使驻扎之地,颇称繁华。赵匡胤牵着白马入城,东顾西盼,觉得比起随州来,大不相同,他久闻堕泪碑及檀溪等古迹之名,渴欲一观,问明路径,便向岘山走去。忽闻不远处梵唱阵阵,钟磬之声不绝于耳,抬头一看,只见好大一个寺庙隐现,一带红墙围绕,无数殿堂栉比,心中一动,忖道:“咱如今投靠无着,前途渺茫,何不去礼拜神佛,一求明示?”遂移步下道,向寺院走去。那庙匾额上书着“大佛寺”三个金字,一条青石板路直通到寺前一个广场,广场上有几个乞丐坐着乞讨,摆了几个卖香烛的摊子。匡胤下了马,寄顿了行李,便向大雄宝殿行来。大殿前列四大天王塑像,天井中有个巨大的焚香烛的铜鼎,有数十级台阶直伸上去,跨过极高的门坎,便见一尊高大的如来佛像,端坐莲花宝座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低眉垂目,确是妙象庄严。匡胤肃然起敬。便焚香烛插了,叩下头去。自有旁立的和尚,敲了几下清磬。待叩罢站起身来,见香案上有副杯筊,便取在手中,默祷道:“信男赵匡胤,虔敬礼佛,还望佛祖垂佑。今向佛祖叩询终身名位事,如若此生得为指挥使、观察使,便赐圣筊!”——看官须知:这筊乃竹木所制,形似蚌壳,两片合为一副,一掷之下,如二片皆仰或二片皆俯,则所求不遂;若是一仰一俯,则称“圣筊”,所求必遂。赵匡胤一掷,二片皆仰。心中忖道:“莫非我将来职位不止于此?”拾将起来,又祷问道:“佛祖以为信男职位可至防御使、团练使、刺史么?”又复掷下,竟然二片皆俯。心中暗喜,便又祝道:“难道信男有福,乃可得为使、相么?”使、相,指的是节度使、枢密使、宰相,这自是位极人臣了。谁知一掷之下,又非圣筊。匡胤目瞪口呆,心下一片冰凉,沉思半晌,祷念道:“然则佛祖以为匡胤将一生潦倒,一无所成么?”狠命一掷,却又作怪,仍然不是圣筊,匡胤一咬牙,祝道:“佛祖这也不许,那也不许,过了使相,便是皇帝了。难道信男这辈子有位登九五之份?”双手皆颤,一闭眼掷下,当当两声落定,匡胤睁目一看,不但是一个圣筊,而且两片竟然合在一起,比摆的还要整齐。只听那和尚连声贺道:“施主大喜,小僧几十年在此,从没见圣筊竟有覆合者,这当真是大吉大利啊!”匡胤狂喜,头目昏晕,一定神复向佛祖跪倒,恭恭敬敬叩了九个响头,赞道:“承佛祖许我天子之位,信男果有一日登基,定当更光宝殿,再饰金身。”给了和尚五两银子。那和尚大喜,便陪同匡胤四下随喜。看官听了:那赵匡胤做了皇帝后,果然派了钦差前来修广佛寺,以践微时诺言,并酬佛恩;更宣天命。这是后话,就此表过不赘。
  这佛寺确实甚大,除大雄宝殿外,还有观音阁、罗汉堂、普贤殿、藏经阁、地藏堂等多处大殿,配房无数,收拾得很是齐楚。后园古木参天,花草遍地,匡胤看一处,赞一处,转过一个月洞门,只见四面回廊,一座假山。几处喷泉喷珠溅玉,那回廊四壁却淋淋漓漓,题着许多游客写的诗词。赵匡胤此时兴致甚高,便仰面逐次看去,见有的文字都写得甚好,有的文字也只平平。那第一道录的是曹操的《蒿里行》:白骨暴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匡胤点头道:“汉末天下大乱,酷似今日,此人录此四句,自不是为了怀古,乃是伤今了!”再看第二首,也是录的前人之作,乃是陈子昂的《感遇》,只录得两句,道是:七雄方龙斗,天下乱无君。
  赵匡胤读诗虽不多,但多少也读过一些,陈子昂他是知道的,《感遇》也曾看过,其时并不觉得好。此刻读了这两句,忖道:“龙斗,自是抢皇帝做了,原来唐初天下未定,陈子昂只用十个字便道出了天下大乱的原因,真是个才子。”他读出味道来,便不肯离去,往下读去,却是一首即兴之作,题为《天涯沦落人醉后一哭》。文曰:爷耶,娘耶,于今安在?

第九回 襄阳漫游 奇僧慷慨致千金(2)
妻耶,儿耶,于今安在?
  逆旅孤灯,孑然一块! 匡胤心中凄然,点头道:“这不是诗,的确是哭!”停目良久,再移步前看,是一首五言绝句,写道:故国五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匡胤忖道:“这岂非说的契丹入侵之事?定是近人之作了。”——岂不知这恰恰是首古诗,胡骑入侵自古有之,“为汉国羞”者又何代没有?
  匡胤再往前看,只见一笔草书,写得龙飞凤舞,辨认良久,才知是:剥我身上衣,夺我口中栗;虐人害物即豺狼,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匡胤一拳击在墙上,大声道:“骂得好,骂得痛快,百姓一苦至此,这批贪官污吏个个该杀!”——却不知是前人名作。再往前看去,却又是一篇近作了,题为《问天》:八千里故国,数百年江山;有几寸宁土?待何时靖安?
  文字虽不甚佳,却透出一片孤愤之情。匡胤细细咀嚼那“有几寸宁土,待何时靖安”十个字,站了许久,再斜目向前看却,却是两句七言: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觉得一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