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战争先行官……工程兵(1)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是担负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现代战争中的先行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包括工兵、舟桥、建筑、伪装、野战给水工程、工程维护等部队。
  工程兵部队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时,工兵部队已发展到8个工兵团、两所工兵学校,军、师、团大都分别建立了工兵营、连、排。新中国成立后,即进行军兵种建设,为了对全军的工兵实施统一领导,中央军委组建解放军工兵领率机关。1950年12月25日,以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部分人员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领导机关。从此,人民工程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李迎希任副司令员。195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正式成立。1951年3月1日,唐哲明任参谋长。3月15日,朱德总司令为工兵学校开学典礼题词:“为培养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工兵干部,建立新中国的强大国防军而奋斗。”1952年9月18日,陈士榘任司令员。1952年11月中央军委成立军事建筑部,陈士榘兼任部长。军事建筑部主要负责全国国防工程建设的组织计划工作和技术指导,并直接负责某些重点工程的勘察设计、组织施工以及检查、验收等工作。1950年至195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共组织了17个工兵团和25个步兵军所属工兵分队入朝参战。1955年8月国防部通知,工兵领导机关改称工程兵领导机关。1956年2月24日,军委军事建筑部改称国防工程建筑部,归工程兵建制。此时,工程兵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国防工程建筑部、干部部、器材部、政委办公室(后改为政治部)。1957年8月精简机构时,撤销了国防工程建筑部,将司令部技术处扩编为工程兵科学研究会。调整后的工程兵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改变某些组织体制后,干部部并入政治部)、器材部、科学研究会(1959年改为科学研究部)、财务处。
  在组建中央军委工程兵领导机构的同时,还组建了各军区的工程兵领导机构。1950年2月3日,中南军区将第四野战军工兵指挥所与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师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工兵司令部,唐哲明任司令员,李福尧任政治委员。3月14日,西南军区以特种兵纵队所属的工兵第2团、7团和暂编工兵第8团与第18兵团的工兵合并,组成工兵纵队。4月16日,工兵纵队领导机关改为西南军区工兵司令部,谭善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2月15日,华东军区以特种兵纵队工兵第3团与特科学校工兵大队的基础,组成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兼工兵学校,谢忠良任主任兼校长。1951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加强工兵建设,加速培养工兵干部,各大军区及各兵团(在朝鲜的志愿军)、军、师司令部增设工兵主任,团司令部设工兵参谋。3月1日,中央军委鉴于各大军区缺乏工兵干部的情况,决定除中南军区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工兵指挥所及西南军区支援进军西藏的工兵司令部外,其他军区均暂设工兵主任及参谋数人,不设工兵司令部。据此,3月8日,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整编为工兵处。1952年2月,东北军区建立工兵指挥部。7月,中央军委决定东北军区工兵指挥部兼志愿军工兵指挥部,谭善和任司令员,机关主要力量移至朝鲜,领导在朝各工兵团的军政工作。同年5月29日,华北军区组建工兵处。9月1日,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与工兵学校分建成立军区工兵处。9月19日,西南军区工兵司令部整编为工兵处。1953年3月19日,西北军区成立工兵处。至此,各军区都建立健全了工兵领导机关。1954年各军区将工兵处与工程指挥部合并。3月10日,华北军区将国防工事建筑指挥部与工兵处合并组成华北军区工兵兵部,杜文达任主任,廖鼎琳任政治委员。5月8日,华东军区将工兵处与上海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合并,组成华东军区工程兵部,曾旭清任主任,梁辑卿任政治委员。7月,东北军区以国防工程建设指挥部为基础,组成东北军区工程兵部,王良太任主任,季铁中任政治委员。8月,中南军区将国防工程建筑处与工兵处合并,组成中南军区工程兵部,廖种符任主任,李士才任政治委员。1955年2月11日,国务院决定将全国6个大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军区工程兵部分别为沈阳、北京、南京、广州军区工程兵部,增设济南军区工程兵部,杨介人任主任,李建良任政治委员;武汉、成都、昆明、兰州、新疆、西藏、内蒙古军区设工兵处(或工兵主任)。8月10日,国防部做出《关于各总部、各军区兵种机构名称的规定》,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军区工程兵部改称工程兵司令部,其他军区工兵处改称工程兵处。1956年7月1日福州军区成立工程兵司令部,谢忠良任主任,邱勇前任政治委员。1958年8月22日,国防部决定将沈阳、北京、济南、南京、福州、广州军区工程兵司令部改称军区工程兵机关。军区工程兵机关归军区建制领导,既是军区统一领导下的业务部门,又是军区直属工程兵部队的领导机关。在业务上接受军区工程兵的指导。以后,军区工程兵领导机关进行了多次调整变动。
  60年代以后,军委工程兵领导机关进行了多次调整。1960年11月将工程兵器材部并入后勤部,科学研究部与国防工程设计院合并,称科研设计院。又将特种工程指挥部改为工程部,并入解放军工程兵机关。1965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精简机关的要求,将工程部撤销,有关任务合并到工程兵司令部和科研设计院。调整后的工程兵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1969年后,工程兵领导机关又进行过多次调整,精简人员,并调整三大总部下属机构。1982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工程兵领导机关缩编为总参谋部工程兵部,作为总参谋部管理全军工程兵军事工作的业务部门。通过调整,更加适应诸兵种合同作战指挥的需要,加强对兵种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
  

六、战争先行官……工程兵(2)
工程兵部队的组建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国防工程建设和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工程兵发展较快,到1952年中央军委批准在5年内建设40个工兵团。1953年9月,经军委批准,将全军工兵团按照工兵、舟桥、建筑3种专业加以区分整编。统一编制序列和区分性质任务,这对于加强专业训练,提高战术技术水平,有计划地装备和使用部队等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亦有利于工兵内部各种专业部队的建设。这是工兵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1959年11月,工程兵领导机关为适应大型国防工程和特种工程建设的需要,向军委、总参谋部提出增加定额,组建建筑师的建议。1960年至1962年,中央军委批准工程兵组建4个建筑师和1个工兵技术总队,批准武汉等9个军区各组建1个工程兵团。1964年和1965年,中央军委批准工程兵增加33万人。到1965年底,工程兵部队发展到4个建筑师、3个支队、19个工区、1个工程技术总队、114个团,共49万余人,工程保障能力有很大提高。1967年至1975年,工程兵根据任务的变化,逐步精简建筑部队,相应地发展了舟桥部队。中央军委根据全军国防工程建设初具规模、外援工程相继完工的情况,决定抽调一批建筑部队用于加速重要国防工程建设,另将一批建筑部队改编为机动步兵或守备部队。197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又决定将担负国防工业工程和民用机场、公路等修建任务的工程兵建筑部队移交基建工程兵。同时又新建一批舟桥团,并加强了舟桥团的装备。与1952年相比,一个舟桥团架设浮桥的能力提高了3倍。1976年至1985年,工程兵继续精简建筑部队,重点发展工兵和舟桥部队,相应发展伪装和野战给水工程部队。10年内工兵团增加倍。1982年新组建特种舟桥部队,标志着工程兵已具有克服特大江河障碍的能力。1985年编制体制改革中加强了队属工兵,除部分工兵部队归军区和总部建制领导外,大部分工兵部队编入了集团军。经过改革,基本实现了编组专业化、行动摩托化、工程作业机械化,有效地提高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快速完成筑路架桥、构筑工事、设置和排队障碍物、实施伪装、构筑给水站等任务的能力。
  工程兵先后任司令员的有:陈士榘、谭善和,先后任政治委员的有:黄志勇、谭甫仁、李真、王六生。
   。 想看书来

七、军中顺风耳……通信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是担负通信任务的兵种,包括通信、通信工程等部队。
  通信兵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随人民军队的成长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通信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军委十分重视通信兵的建设。通信兵部机关和部队的编制体制、隶属关系等曾多次变动,通信装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信保障能力日益增强。1950年5月,军委作战部第三局改称军队通信兵部,王诤任部长,刘寅任政治委员兼副部长。1951年2月,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批准各军区成立通信团。到1953年,各军区和军委通信部先后组建了通信团。1954年将军委通信部改称总参谋部通信部。1954年3月,通信部队统一整编,又组建了若干个通信团、独立通信营,并将总部、各军区、各特种兵的直属通信勤务部队统一命名为各级通信枢纽部。这一时期,野战通信团各营由单一的专业分队编成。这种编组虽便于平时管理和组织训练,但执行任务时需要临时抽组通信枢纽,不便于战时的组织指挥。1956年4月13日,国防部决定将总参谋部通信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作为兵种来建设,履行兵种领导机构职能,通信业务工作仍属总参谋部领导,王诤任通信兵主任,朱明任通信兵政治委员。1959年3月国防部决定将解放军通信兵部改称总参谋部通信兵部,仍行使兵种领导机关职权。50年代,为了发展通信兵部队,通信学校迅速发展,先后组建了10所通信院校。1961年2月,中央军委又决定将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1975年3月解放军通信兵部改称总参谋部通信部。
  通信兵部队的发展。通信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保障了作战指挥,为赢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1月,通信兵部队为了贯彻中央军委关于裁减军队数量、提高质量的精神,进行了整编,实行了平时编制。大量减少非技术兵员。从1958年9月起,随着通信任务的增多,通信兵部队也逐步增加。到1961年底,军委直属的通信兵部队有通信、通信工程、无线电接力及通信总站等部队。1964年以后又有几个军区组建通信团。1965年8月,为加强对直属通信工程部队和通信工程施工的领导和管理,组建了通信工程指挥部。在此以后的3年多时间里,随着固定通信台(站)的进一步发展,相继组建了通信总站、分站。在这期间,野战通信团的编制体制也进行了调整,战备值班营编有各种专业分队,可开设通信枢纽。1971年1月以后,为加强对新建长途地下电缆的维护管理,重点发展了固定通信部队和总部、军区的通信总站,组建了军用卫星通信地球站。野战通信团调整为包括通信枢纽各要素的联合体,其下属的营都能开设完备的指挥所通信枢纽,便于执行战斗任务。1985年通信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撤销了部分通信团,新建了指挥自动化工程站,各军区的通信总站也根据军区的调整作了相应的调整,使通信兵部队的组织编制更能适应军事通信的需要。目前,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大通路载波设备、长途电话自动交换网、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数字通信、散射通信、光纤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等都已相继建成使用,基本形成了以统帅部为中心、固定通信设施与野战装备相结合、有线电与无线电相结合、多种通信手段并用的独立的国防通信网络。通信容量显著增加,通信台站遍布全国,保障了通信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通信联络达到了“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的要求。通信兵已发展成为一支以多种专业部(分)队组成的专业技术兵种,保障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各总部的指挥,在作战、战备、训练、科研、抢险救灾以及支援国家建设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通信保障任务。
  通信兵先后任主任(部长)的有:王诤、江文、周世忠,先后任政治委员的有:朱明、黄文明、陈鹤桥。
  

八、年轻兵种……防化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是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的兵种,包括防化(观测、侦察、洗消)、喷火发烟等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即着手军兵种建设。为适应现代条件下作战的需要,50年代初,在解放战争后期组建的少量防化分队的基础上,相继组建了人民解放军的各级防化部门和防化部队。1955年4月19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防化学兵部。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部”,为总参谋部的一个业务部,张遒更任部长。1957年5月,军委决定防化学部作为兵种来建设,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任命萧学林为政治委员。此时,防化学兵部机关设司令部、政委办公室、干部部、器材部。195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改称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增设科学技术研究处。1960年10月对机关部门的编制作了较大的调整,设司令部、政治部、科学研究部、器材部,干部部并入政治部,后又增设后勤处。1961年1月军委又决定,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领导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器材部、后勤部。1962年器材部并入后勤部。至此,防化学兵部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196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改称总参谋部防化学部,成为总参谋部管理全军防化学兵军事工作的业务部门。1978年5月,总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