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人物的英杰传- 第4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我可以答应你,我会让我的夫人派人照顾你的母亲,让你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为我工作。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注意什么事情,你可以和我夫人说清楚。”

    “那么,请主公受司马子华一拜,子华定会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随着司马芝加入到了李实的官僚体系中,李实与司马氏的合作可以说是正式开始,随后几rì里爆出了不少的足以让人瞠目结舌的消息。

    作为司马氏现任家主已经致仕的司马防进入到了李实所兴办的官学之中,安心的和那群老夫子一起讨搂问教导弟子。不过看司马防老爷子那原本严肃的脸孔如今布满了充实和愉悦的笑意,就可以知道或许没有身后纠结的利益老爷子对于这样的安排也是极为满意的。

    另外,为数不少的司马氏子弟开始进入到官学下属的童学和青学中进行学习,而号称司马氏最为天资聪颖的子弟司马懿则成为了李实的弟子。

    当然,最后这一条让所有人都有种大跌眼镜的感觉,毕竟李实在学问上着实没什么名声,除非司马懿是打算和李实学习如何打仗。但是在与李实相当熟悉的人看来,他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同情和怜悯的目光看向这位即将奔赴地狱的可怜熊孩纸。

    嗯,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司马懿这样一只臭屁的小正太会在苏小萝莉和罗荷两只怪阿姨的调教,不,教育下会学到何等丰富的“姿势”……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吕布、赵云等人都表示自己终于脱离苦海了。

    在司马氏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下,原本一直与并州军关系比较紧张的世家豪强们,也逐渐有缓和的迹象,甚至一些年轻的世家豪强子弟被试探xìng的送入到了官学之中,而那些原本一直被隐藏在家中保护起来的最为优秀的子弟也开始进入到了李实的官僚体系之中。

    在这些人当中,李实最为欣喜的是来自太原郡的“二王”和来自河内的杨俊。再加上早前便到了李实身边的毌丘兴和小贾逵,李实忽然觉得自己身边似乎也变得人才济济起来。…;

    这太原郡的“二王”便是太原郡内齐名的两位少年子弟,虽然都是王姓家族出身,但是一个是来自祁县,一个是来自晋阳,具是太原郡内实力强大的家族。

    其中来自祁县的名叫王凌,是当朝已经官至司徒的王允的侄子,原本是跟随王允在洛阳求学,后来因为洛阳动乱以及董卓入京,王允一来对洛阳的局势感到担忧,二来也希望自己这位优秀的子侄能够回乡潜心钻研学问,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出仕,争取获得孝廉的举荐。

    是的,虽然王允从个人观感而言对李实并不是十分感冒,但是当他跟随刘宏到西河转了一圈后却也不得不承认哪怕李实某些做法非常具有佞臣的潜质,不过至少李实还是一个相当爱民的官员,而且其辖下的地区也称得上政通人和,虽然这其中的功劳很大一块属于李实的那些优秀的手下,做这样主官的手下应该能让王凌获得不小的锻炼。

    之所以直到现在王凌已经十八岁了才响应了李实的征辟倒不是王凌对李实有什么不佳的看法,反而这位与李实的年纪相差不大的年轻人对李实相当的认可,对于他小小年纪便取得这样多的功绩感到佩服。也正因为这样,他认为自己除了在学识和文采上应该进一步丰富自己之外还需要多学习一些武艺和兵法,这样才有资格跟随李实南征北战,甚至将来有机会的话也能成为像李实一样独自领兵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而与王凌并称的另外一位王姓少年英才是来自晋阳王家的少年王昶。

    晋阳王氏同样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官宦世家,光是王昶父亲这一辈便出了两位两千石的高官一位是王昶的叔父王柔王叔优,现在正在洛阳担任北中郎将一职,如果不是李实这只蝴蝶让麴义得到了使匈奴中郎将这一职位的话,或许现在待在那个位子上的应该是王昶的这位叔父。而王昶的父亲也就是王柔的弟弟王泽王季道则是现任的代郡太守,当初在鲜卑人入寇并州的时候还曾经露出一次脸(第五卷97)。

    比起水深火热的洛阳,代郡这个边地同样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哪怕鲜卑人遭到了重创,但是那只是西部鲜卑,中部鲜卑可是趁机扩大了不少的地盘同时继承了西部鲜卑的传统,同时还有一些乌丸部落也是相当的摇摆,比鲜卑人的态度更加无法捉摸。于是和王凌一样,王昶也被留在了晋阳老宅里而不是跟着自己的父亲前往代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凌和王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二人齐名而使得两个人互相争强好胜,反而相当融洽。王凌的年纪比王昶大上一些,所以王昶一直像对待自家兄长一样对待王凌,两个人共同勉励共同进步,这也是太原郡内的一段佳话。m,。



………【18。幸福的烦恼】………

    如果说“二王”代表了并州年青一代的翘楚的话,那么杨俊便是河内年青一代的领军人物,其名声甚至比早慧的司马懿和司马孚兄弟以及被压制的司马芝还要高上不少。()

    这并非是说杨俊在学问上就比司马家的子弟强,毕竟现在所有人都处于学习阶段,哪怕是现在在学业上表现出了一点点的优势如果因此而停滞不前的话很可能一两年后便会被彻底抛下,所以杨俊的名声并非他学业上的优秀,虽然他的读得也相当不错。

    杨俊之所以在河内拥有不小的名声完全是因为他豪爽的xìng情和卓著的信义。

    杨俊是来自河内获嘉县的杨氏家族,在获嘉县内也算得上是有名望的家族,杨俊自小便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不但为人好学,而且年纪轻轻便懂得了振济贫乏,通共有无的道理,获得了乡邻一致的赞誉。

    杨俊年纪稍大一点便前往陈留人边让那里去“留学”,跟随这位时任九江太守的大汉知名的青年才俊学习和实践,可以说年纪不大却见识颇多。

    当洛阳发生大规模动乱的时候,身为九江太守的边让便感到局势诡秘多变,所以选择辞官回乡躲避风头,而杨俊得此机会也拜别自己的老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内。

    虽然河内一郡在黄巾之乱以及随后的几年之中并没有遭受到多大的侵扰,郡内还算平静,但是杨俊根据这些年跟随边让所学所思想到,河内乃是四通八达之地,北接并州,南通宛洛,东连冀州,西达河东,可以说是兵法中典型的衢地。

    这样的地方任何势力都来去自如,同样如果能够占据这里就等于扼守住了其他地区的咽喉,那么到时候不论是攻是守都能够占据主动,那么爆发战争的几率实在是太过高了。

    所以,杨俊立刻便准备返回河内老家准备说服族人将家族迁往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

    杨俊选择的迁移地点便是李实治下的并州,尤其是水土相对而言更为丰厚的太原郡。

    顺便说一句,从这些人选择的避难地点就可以看出李实这只蝴蝶的力量了。毕竟在另外位面的历史上更多人逃离本乡的时候都更愿意选择相对靠南的荆扬一带,毕竟那里比之北方更加平静些。可是现在却稍稍有了些许不同,至少黄河以北的民众又多了一个可以前往的地方,那就是李实所在的并州——政通人和,而且还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保护境内不会受到外敌sāo扰,尤其是远离边塞的晋阳、上党两郡更是如此。()

    所以不论是杨俊还是曾经打算带着母亲离开的孝子司马芝首选都不再是遥远的荆州而是选择更加靠近便于rì后返回的并州。

    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李实这些年还是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随着董卓与士族之间的对立rì益严重,尤其是王匡开始大规模整军备战,获嘉的杨氏家族终于认识到了之前杨俊所言的正确xìng,同意了杨俊迁移家族避难的提议。

    不过宗族毕竟不同于军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便完成从开始搬迁到抵达目的地这一系列的动作,更别说拖家带口呼朋唤友之后整支队伍的行进速度可以称得上是慢的令人发指。嗯,想必历史上从新野携带十万难民难逃的刘备对于这件事有着最深的体会。

    这也造成了整个迁徙的队伍还没有走多远便发生了董卓击溃王匡导致河内出现大规模动乱的事件。面对即使是方悦这样的猛将也难以抵挡的乱兵和趁势而起的匪盗,虽然杨氏家族有着属于自己的家族私兵,但是终归还是目标过大,还是有些人落入敌手。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俊并没有选择舍弃这些人,反而彻底贯彻了他那“振济贫乏,通共有无”或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的jīng神,动用自己能够联系到的关系,以倾尽家财的气势终于将这些甚至已经沦为奴隶的亲友赎了回来。

    经过这样一番经历,杨俊无论是能力还是品格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自然名声盖过了仅仅还只是个没怎么出过门的司马家老二和老三。

    杨俊的品格大抵便是这样,想来闻名于世的战国四公子也不过如此,至少从人品上讲比起楚之黄歇、齐之孟尝来说可是要好的多啊。

    手下获得了这么多潜力少年的加盟,李实终于可以安心的考虑前往西域的问题了。

    只不过,很快他便发现,他需要面对一个相当让他为难的事情,那就是他离开之后并州军的作战指挥问题。

    比起他前一次从西河太守的位子上翘班不同的是,那时候他辖下的土地不过西河半郡(实际控制),而且就在那半郡之中还有大量的乌丸部落分布,也就是说李实真正需要防御的只不过是离石以南地区,北方不是一片焦土就是有乌丸人可以加以利用,所以将军务交给程昱和童渊两个人商量着来其实并不难,毕竟程昱的智慧和童渊的经验处理这点绰绰有余。

    但是现在不同的,李实手里可是拥有一州两郡共五个郡的地盘,而且基本上是一溜长条,极度不利于欣喜的传递。同时东面还面对联军的压力,哪怕公孙瓒已经将北岸的残兵也带回了幽州却也仍然有三家诸侯的部队在对面虎视眈眈。

    如果李实不给对方可趁之机的话那么吃了大亏的对方也不会轻易进攻,但是面对对面田丰和沮授这样的智者和颜良、文丑这样的勇将,对于指挥者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可是偏偏李实认为最合适出任这一职位的人物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担任这一职位。

    高顺在北边做得不错,他正在趁着鲜卑大部分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西边的时候不断蚕食着北方的那些胡人部落,不断将战线向北边推进,利用坞堡和烽燧在长城以北逐步巩固着大汉的统治。即使这些防御设施或许会在战争中受损,但是却可以为腹地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

    吕布和赵云则希望跟随李实前往西域,前者是期盼在西域能够遇到一些足够强的对手而后者则是希望能够借机保护大汉的帝王安全到达长安。对于前者李实是拿对方没什么办法,毕竟吕布现在也就这么点嗜好,如果再不满足他还不把他给憋坏了。至于后者,面对难得在自己面前闹了一会别扭并采用了“星星眼攻击法”就差打滚卖萌的赵云,李实也着实是没什么办法,哪怕一旁的苏小萝莉都直接吐血阵亡,话说都到了长安还能再把赵云赶回来?

    好,就算赵云愿意这样做他李实也不放心留下这么大一段真空期啊。

    而除了这三位之外,李实发现他实在是不知道应该选择谁来主持河内可能发生的战事。

    这并非是因为李实手下的人才太少让他缺少可以选择的对象,反而恰恰是因为手下极为优秀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一点才导致李实一时之间挑花了眼。

    实际上不论是太史慈、关羽、徐晃、张郃这样在历史上都是赫赫威名的大将,次一点的曹xìng、曹纯、管亥、魏越、乐进等人都可以独当一面,手底下都是颇有战功的人物。

    如果再算上暂时被政务缠住了手脚无法施展的黄忠、张辽和张绣的话,李实手底下的备选人物那还真是相当的多呢。

    可是偏偏拥有这么多杰出人物的李实却选不出一个足以统领三军对抗敌军的主帅来。

    你说这不可能?

    对此李实只能报以苦笑。

    虽然李实从几乎白手起家一直到现如今经历了大小战斗无数,但是真正拥有dú lì率领较大兵团作战的人却寥寥无几,细细数来不过是李实本人、吕布、高顺、麴义、曹仁、曹xìng和曹纯区区数人而已,放宽一点或许还可以再加上颇有并州军枪棒总教头地位的赵云。

    曹仁和麴义二人算是已经离开姑且不论,在剩下的五位将领中再排除上面提到的三个人,仅仅只剩下曹xìng和曹纯两位。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虽然不少,但是归根到底不过两点——一个是之前李实的地盘不大,哪怕战争规模不小但是基本上李实率领主力然后选择一个将领统帅偏师便足以应付,这也就造成大多数将领通常只需要对李实下达的命令根据战场情况进行微调即可,而不是需要自己根据战场形势进行关键决断,即使有这样的机会往rì里基本都被吕布抢走。

    可是如今地方大了,需要防范的方面多了,再加上并州与两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郡与郡之间的交通并不是很顺畅,所以格外需要前线指挥官的反应能力。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曹xìng和曹纯无法胜任统帅这一职位,毕竟他们的对手既不是身处于自己熟悉的环境之中的白波军也不是拥有强悍内应的黑山联军,曹xìng和曹纯都还需要成长。

    至于关羽、太史慈这样的强人,先不说他们同样缺乏经验,就算是任命他们当中的一个成为主帅那么其余几个心中又会如何思考呢?一个欢天喜地傲气顿生另外几个暗自不满心生怨气,就算不擦出什么激烈的火花也绝对会让并州军内部出现较大的裂痕。

    尤其是关羽这位各项能力都很优秀但是……李实可是好容易才让这位傲到骨子里的家伙收敛了那股过于凌人的气势,就这样关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