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修仙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崂山道士修仙记-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西湖大道的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家小吃店;名曰“阿蔡小吃店”,油条的香味引得俺饥肠辘辘,要了豆腐涝、油条、五香茶叶蛋。俺的神啊,这个茶叶蛋,是平生吃过N次的此类东东中,第一次吃到的那么好吃那么可口的,把以前舌尖上味蕾上的茶蛋的感觉都比下去了。它不如俺们南京的茶叶蛋煮的颜色深,只是微微泛黄,甜咸适中其滋味真乃不可名状,以致于第二天、第三天都趋之若鹜。午后,溜跶到西湖,撑柄布伞最好是油布伞

    漫步于西湖边,体会霏霏细雨中的湖光水色,一直是我的憧憬。多年前,曾经在金秋桂花飘香的夜晚漫步在苏堤,夜色朦胧,淡淡薄雾笼罩在水面,映月的三潭在湖中隐约闪现,桂花清香随着秋风阵阵沁来,柳枝依依倒垂水面随风摇曳,明月映在水中,被水波的涟漪搅成了一弘碎银,不时有精力过盛闹失眠症的鱼儿跃腾出水,弄出“哗哗”的声响,引得湖畔情侣们惊喜惊呼……。

    那时那刻,俺和同事诗兴大发,你一语我一句,对诗应和。那时俺刚出校门,聊发青年狂,在前辈同事面前不事内敛,却“为赋新词强说愁,却到天凉好个秋。”前辈乃秀才,宽容吾等后辈,寥寥数语,竟让俺搜肠刮肚……。前辈后进止步在湖边一挂着“酒”幡的小馆,一盘茴香蚕豆一盘盐水煮壳花生,一瓶“女儿红”,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前辈呼曰“大快平生!”

    多年前的记忆依旧如新,那份狂放那份浪漫那份快意,皆因西子湖畔的风月,苏堤断桥的遐梦……。

    漫步岸边,霏霏细雨中的西子湖,远山含黛,烟雨朦胧,柳枝婆娑摇曳,湖水阵阵地拍打堤岸,发出“啪啪”的声响,湖中的游船在烟雨缥缈中悠然荡过,好像水墨画中的点缀。清新的空气,湿润的水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使劲地做着深呼吸,嗅着湖水特有的沁入心肺的清新。由于空闲的时候刚结束,游客寥寥,雨中的西湖显得空旷宁静,正好应了我心无旁婺细细体味的兴致。

    远处的苏堤断桥隐隐在目,那流传了千古,令人唏嘘磋叹的许仙和白娘子是撑着油布伞在断桥上相遇相识的,那一刻也是霏霏细雨,那一刻也是柳浪闻莺。在断桥上,小姐情意款款、欲说还休;书生唯唯诺诺、心猿意马;侍女旁敲侧击、穿针引线……。机缘巧合,才子佳人相识于断桥;造化弄人,人仙伴侣相绝于断桥。断桥无语,目睹世事沧桑,阅尽悲欢离合;断桥有灵,承载了多少红男绿女涌动心中的绮梦和遐想……。

    西湖之美,不是绚烂之夜的一天云锦,不是甜甜蜜蜜的无穷无尽的耳边絮语;她不是豪华的美,不是大气的美,也不属于小家碧玉的美,她是一种薄雾笼罩或者晨曦初露的雅致的美,是一种月光融融或者细雨淅沥的夜色的美。欣赏这种美,不能走马观花,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下车伊始便坐而论道。必须沉下心来,用心来静静地品味,缓缓地摇曳,幽幽地蔓延,把她融化进梦幻之中,使得那梦幻不再那么轻飘遥远……。

    对西湖的美,如若一览无余观看,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赏玩,它只满足于感官的享受;而用心灵去品味,则是较高层次的欣赏,它追求的是一种意境。

    依照光光朋友的指示,俺在湖边的“天上人间”竹楼二楼就坐,环境优雅,大面积的玻璃天窗溅上滴滴雨水,砸在玻璃顶上点点玉碎。湖水近在咫尺。这时,轻风中传来音乐声,细细听来,是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乘着歌翅膀》,歌词是伟大诗人海涅的抒情诗。伴随着天籁般的女声,我默默地背诵着跳跃的文字“乘着那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去到那恒河的岸边,最美丽的地方……。”歌声渐渐远去,又传来《春之声》和《森林的故事舞曲》,我寻找声音的来源,无果。只有悠扬的乐声在烟雨朦胧的西湖上空久久地飘荡……。西湖的美景和传说早已勾足了游客的眼球和心灵,此刻再加上曼妙的音乐如清风轻抚,如美酒香醇,冤家呀,你可真揉醉了游人的心!

    随后,光光、姚姚、皮蛋朋友都赶过来。大家谈古论今,光光和姚姚引经据典,讲了一些古代王朝的王者之事,令我受益匪浅,愧感自己疏于读书,以致学识浅薄。有美女加才女为友,乃人生一大幸事。

    西湖的美,令人心醉……。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在轻轻地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地摇橹声和远处动听地琴声,那是多么让人陶醉呀!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河堤边的孩子们在欢快的玩耍,欢笑声,雪飞声,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啊!西湖!你真是一颗明亮、璀璨的明珠呀!

    西湖美

    有幸去杭州,正赶上东南的雨季,阴雨绵绵。“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京奇”。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党决意去冒雨游西湖。

    雨天泛舟,我欣赏到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米点山水,用饱墨挥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色空蒙的景色。要传神地描绘眼前的这幅景致,非米点技法不可。

    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到了三潭印月,我们弃舟登岸。正是红瘦绿肥的幕春时节,但是西湖的花奔四时不断。我们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题莲沉睡未醒。杜鹃正盛开,白的如棉如雪,红的如火如茶,一丛丛点缀在绿树翠竹之间。杜若花生长在水边,很像兰花,但不像兰花那样娇气,繁茂,茁壮。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难分清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连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苦碑;似乎也散发也清香。三潭在湖的中心,从这里举目远眺,南北两峰已裹在云层里,看不清了,

    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第一次体会“感恩”,是在,游湖后。感恩大自然



………【9游湖2】………

    秦小猪和冷姑娘继续游走着。雨,不停地下着,越下越大┄┄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给人片丝暖意。正当我被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所陶醉时,突然暴风乍起,

    打破了原本的寂静。它吹散了浓密的雨雾,摇撼着树丫,在屋顶上掀起了阵阵小规模的“海啸”,使得整个雨世界变得格外壮观起来,把这次“歌舞会”推向高潮,只见,风追赶着雨,雨追赶着风,风和雨又联合起来玩闹着世间万物,它们放肆地用树枝荡秋千,用电线走钢丝,用屋顶弹钢琴,用树叶放风筝┄┄正是“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渐渐地,风势减弱了,

    世界又归于平静。放眼望去,大雨仍在下着,狂风却消失得一干二净。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连绵不断地从屋檐落下,在地上开起了花。而地上落下的积水又形成一个迷你“洞庭湖”,其中的小土丘就是陆地,碰巧有几片树叶漂过,这就是富有闲情的渔舟┄┄真是太有趣了!这既壮观又慷慨激昂而又平静似水的雨景真是太迷人了,我爱雨景!尔露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

    偶出影子似的飞檐。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是净获寺的琉璃瓦。所有这一切都披上了细雨的网。雨丝时疏时密,景色因而瞬息变化,但见诸字,自然无法捕捉空灵的意境。

    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有幸去杭州,正赶上东南的雨季,阴雨绵绵。“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京奇”。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党决意去冒雨游西湖。

    雨天泛舟,我欣赏到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米点山水,用饱墨挥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色空蒙的景色。要传神地描绘眼前的这幅景致,非米点技法不可。

    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到了三潭印月,我们弃舟登岸。正是红瘦绿肥的幕春时节,但是西湖的花奔四时不断。我们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题莲沉睡未醒。杜鹃正盛开,白的如棉如雪,红的如火如茶,一丛丛点缀在绿树翠竹之间。杜若花生长在水边,很像兰花,但不像兰花那样娇气,繁茂,茁壮。

    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难分清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连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苦碑;似乎也散发也清香。三潭在湖的中心,从这里举目远眺,南北两峰已裹在云层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偶尔露出影子似的飞檐。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是净获寺的琉璃瓦。所有这一切都披上了细雨的网。雨丝时疏时密,景色因而瞬息变化,但见诸字,自然无法捕捉空灵的意境。

    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太洱海;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更不及黄山。为什么西湖的名声尤高,吸引着多的游人?是因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么?是因为明晴明晦,山的变化无穷么?后来游岳庙,我才想通了这个问题。从楼艺术上看,岳庙并无特色;从造形艺术上看,岳飞的塑像更是不伦不类。

    但是这里的游人四时不断,很清楚,有谁到西湖不瞻仰岳庙呢?如果仅有西湖山秀水美,而没有白居易、苏武、岳飞、于谦、张苍水这些伟大诗人、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没有传为佳话的白娘子和苏小妹,那么可以设想,游人的兴味是不会这么浓厚的。秋天的瘦西湖

    艳阳高照,金风送爽。行进在铺满落叶的大道上。我一边哼着歌,一边想着瘦西湖秋天的样子。

    一走进瘦西湖的大门放眼望去,浓浓的秋色很迷人。

    我们走在堤岸上,只见柳树换上了一身黄绿色的衣裳。桃树和杏树的叶子变得十分稀疏,黄褐色的枝条任秋风敞敞荡荡地吹着。草地上,草儿黄了,野花开了,蓝、黄、紫、白争妍斗艳,惹得蜂蝶纷飞。你还记得唐代大诗人写过的“秋尽江南草未凋”吗?眼前不正是这种景色吗?

    站在五亭桥上,宽阔的湖面波光粼粼。人们划着游艇,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我们极目远眺,远方那别致的小金山、雄伟的白塔、典雅的二十四桥,尽收眼低。天是蓝色的。风是凉爽的,此时此刻,我想到的一个词是:心旷神怡。

    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劳动花园,这里秋色更浓。落叶纷飞,红的、黄的、橙的、绿的、紫的,色彩斑斓。树叶的形状有掌形、条形、扇形、椭圆形、宫灯形,千资百态。动物林里,各类飞禽走兽毛皮丰满了,原来它们是准备过冬呀!

    人们赞美瘦西湖烟花三月的满圆春色。而我认为,瘦西湖金秋十月的迷人秋色,也同样值得赞美!有幸去杭州,正赶上东南的雨季,阴雨绵绵。“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京奇”。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党决意去冒雨游西湖。雨天泛舟,我欣赏到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

    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米点山水,用饱墨挥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色空蒙的景色。要传神地描绘眼前的这幅景致,非米点技法不可。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到了三潭印月,我们弃舟登岸。正是红瘦绿肥的幕春时节,但是西湖的花奔四时不断。我们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题莲沉睡未醒。

    杜鹃正盛开,白的如棉如雪,红的如火如茶,一丛丛点缀在绿树翠竹之间。杜若花生长在水边,很像兰花,但不像兰花那样娇气,繁茂,茁壮。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难分清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连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