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洞里,交叉捆着铁丝。
王举看了半天,自语道:“像是孔明灯。”
丁峰点头:“就是孔明灯。”
朱贵问:“这灯跟孔明有什么关系?”
王举立即从他看的奇闻典籍中翻倒出来:“此灯相传是三国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年,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城中,无法派兵出城求救。他测准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件。终于搬来救兵,把司马懿的兵马打退。”
朱贵转头问丁峰:“这灯有何用?”
丁峰道:“靠它把我们带上鬼愁崖。”
王举不解:“孔明灯升力极小,如何能将百多斤重的人载上崖顶?”
丁峰心里有事无暇细讲,只说:“明日便知。”
两人只好不再问,静等明天登崖。
第二天,他们很早就启程往鬼愁崖走去。
到了崖底,看见云婵已在崖顶等着。旁边还有好些女子,等候他们上来搭救。她们焦急地看着崖底的三个少年,心里默默祈祷上苍,保佑他们成功登崖。
丁峰探知山魈好酒,已带来了一坛高度数的烧酒,准备一起吊上崖去。
他将孔明灯在崖下放好,把各种器材一件一件从包中取出。
王举想起孔明的故事,忽然产生疑问:“诸葛亮靠风向传送信件。我们的孔明灯升起来,会不会飘到别的地方去?”
丁峰点头道:“二弟所虑极是。我昨日已经观察了风向。这山谷中始终有风沿河谷吹来。你看那升腾的烟霭,顺着崖壁上升到顶上,就往崖后飘过去。孔明灯顺风上升,自然也会往崖后飞去。”
他向二人解释登崖步骤:“我们先在灯笼下沿系上丝线,等灯笼升到崖顶,她们抓住丝线后,把细绳接到丝线上。细绳子上去,再把粗麻绳拉上崖顶。”
朱贵恍然大悟:“难怪大哥买这么多种绳子!”
他又想起一个问题:“孔明灯为什么会飘飞起来?”
丁峰说:“用火焰加热灯笼内的气体,它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就有一部分气体从底下敞口往外流出。
“灯笼内的气体量变少了,比灯笼外边的气体轻,就产生向上的浮升力,往空中飘飞起来。”
两人听了,点头道:“原来如此。”
他们在灯笼的边缘系上丝线。丁峰把松明削成薄卷片,挂在下边的铁丝上。
王举把灯笼举着,朱贵用凹铜镜对着阳光取火,火绒很快被点燃了。
他用火绒把松明片点着,顿时灯笼内燃起熊熊火焰。
不一会,灯笼从王举的手中脱离,向空中飘升起来。
山崖顶上的女人们,看到渐渐飘上来的火光,看到了希望,欣喜得流出泪来。
不出所料,那灯笼飘到崖顶,被山坡的气流带着飞向崖后,云婵很快便抓住靠向崖边的丝线。
她赶紧两手来回倒着,把丝线往上拽,王举和朱贵紧忙把丝线跟细麻绳接上。
丁峰用手语向云婵传递信息,让她跟地面紧密配合。
最后,粗麻绳终于被吊上崖顶,妇女们急忙把麻绳拴在一棵大树干上。
丁峰先攀绳上崖,云婵立即扑到他的怀里,紧紧抱着长久不愿松开。丁峰泪水涌流,抚摸她的头发说不出话来。
随后二友也上来了。那坛烧酒,也被吊了上来。
这时天色尚早,他们有充分时间准备。
丁峰问云婵被掳的情况。云婵说,西王母虽然用散骨丸废了她的神术,因为她是王母的侍女,保留了她的女子守洁神功。她发神功时,全身汗毛竖起如针芒。那魈精的手一触她的身体,立即被扎得流血。因此,她虽然被囚崖顶,魈精却奈何不了她。
丁峰数了一下,竟有四十多名女子被囚在此,便问是从哪里来的。她们纷纷说出自己来自哪个府哪个县,其中一个便是客店那个妇人的女儿。她们大都是周围各县的良家女子,因为有些姿色,被魈精掳来此地。有的已经到此五年,二十多丈高的陡崖绝壁,一直无法逃脱。
她们个个泪流满脸,跪在地上磕头:“少侠一定要救我们出去。”
丁峰说:“既然上来,肯定要救你们出去。只是这妖精不除,还会残害百姓。你们也逃不脱它的魔爪。”
她们问:“少侠有何办法?”
丁峰说:“这妖精狡猾无比,身手又敏捷。正面与它打斗,肯定会让它逃脱。大家要联合起来,用计将它制服。”
他随即向大家讲了智擒魈精的办法。
那崖顶上,除了岩穴,还搭了数间木房。虽是粗枝滥造,却厅、室、厨房俱全,显然这妖精已在此经营多年。丁峰一边观察环境,一边与云婵和二友把细节仔细商量妥当。
安排完毕,太阳偏西,估计妖精要回来了,三个少年都潜入树林里。为了不让妖精闻出气息,她们故意在地上洒了泔水,气味杂乱无法辨识。
妇人们正提心吊胆向外张望,忽见屋外灰影一闪,魈精背着一个大包已经跃入屋内。
它的鼻翼翻动,问:“什么气味?”
一个妇人说:“刚才打扫厨房,把桶碰翻了。”
它不再说话,把包袱放下,坐到饭桌边,等着她们安排吃食。
她们在它平日喝的酒里,加了丁峰带来的烈性烧酒。那妖不识酒的度数,只觉得今天的酒喝了,有股飘飘欲仙的感觉,就问:“今天的酒怎么不一样?”
一妇人马上答道:“这是你去年带上来的,存放的时间长了,味道醇厚些。”
它不懂酒味跟时间有何关系,只觉得这种感觉*。越喝越想喝,不一会大半坛酒喝下去了。
忽然一阵风吹进来,它嗅到屋后树林飘来生人的气息,马上推倒餐桌跃出窗外,如飞似地向外窜去。
三个少年发现它想逃,立即从树林里追了出来。
妖精见有人追来,扭身向山后奔去,转眼不见踪影。
丁峰他们追到山后,发现脚下是一道深谷,前面已经无路可走,却找不到它的形迹。
朱贵挺纳闷:“怎么这样快就逃掉了!”
王举担心道:“如不翦除,还要害人。”
云婵也赶上来了,指着对面的石崖说:“妖精藏在石洞里呢!”
他们往对崖看,半崖上有一个山洞。
山洞的位置比这边高,两边相距几丈远,人无法跃过去。
王举叹气道:“这妖精攀崖如走平地,我们只能望洋兴叹了。”
云婵说:“现在酒劲开始发作了,它妖术施展不出来,要赶紧想办法跃过去!”
时间紧迫,朱贵着急:“过一会它酒醒就全完了!”转脸看着丁峰:“大哥可有办法?”
丁峰抬头,看到头顶的崖壁上长着一棵树,说道:“有办法!”
“什么招术?”朱贵忙问。
“把麻绳取来,系在这棵树上,利用摆动把人荡过崖去。”
“怎么荡法?”
丁峰解释:“抓住从树上垂下的绳索快跑,到崖边用劲往前蹬出去。人向外荡去,就可以到达对面的洞口。”
王举点头:“跟荡秋千一样。”
他们逐一荡过峡谷,会齐后立即扑向石洞,发现妖精醉卧在洞内的草堆上。
那妖见他们出现洞口,心知不妙扶着洞壁想站起来。无奈酒醉之后妖术施展不出,头重脚轻站立不稳,跌跌撞撞往外迈步。
丁峰见妖精想逃,飞步跃到它身边,电剑朝它的太阳穴一点,立即把它击昏在地。三人刀剑齐下,顷刻将其剁成肉泥。
杀了作恶多端的邪怪之后,三人往洞内走去,检视巢穴里边有何物。
走到石洞的深处一看,白花花的银子少说也有几百两,还有一些金元宝。看来这妖精打家劫舍几十年,积攒了不少的财富。
丁峰见了这笔财宝,脑中立即闪出一个想法,口里念道:“百姓有救了!”
王举听了,忙问:“大哥有何想法?”
丁峰说:“沿途那么多饥民,拿出去可以换粮食赈济百姓。”
朱贵点头:“这是不义之财,赈灾救民用得其所。”
云婵望着丁峰的脸,心里涌起一阵欢悦:多么善良的少年!
王举把银两估算了一下,对丁峰说:“靠这些银两,恐难买足赈灾的米粮。”
丁峰思索片刻,笑道:“加上那些米商屯积的粮食,就绰绰有余了。”
朱贵不解:“你有何法术,能把那些奸商的粮食搬运出来?”他听说神仙有搬运术,想看看丁峰准备施什么法术。
他说:“不用我搬运,他们自己搬出来?”
“凭什么?”
丁峰解释:“靠市场。我们以灾前的价格低价卖出,而且每天来货,以示货源充足。他们就会沉不住气,只好降低价格出售。”
王举似有感悟:“用少量资金,调动大量资金为我们服务。”
丁峰点头:“这就是经济杠杆的妙处。”
朱贵问:“谁替我们购粮?”
丁峰说:“周边各县没遭灾,这些妇人正好来自那里,就要她们的家人为我们购粮,运费加倍。”
丁峰与三人商量完,回到前院把众妇人召集在一起。
他说:“一会儿就把你们从鬼愁崖吊下去,发给回家的盘缠。”
妇女们纷纷说道:“感谢少侠救命大恩!”
丁峰便说:“感谢倒不必。有一件事情,还要各位大嫂大姐相助。”
几个妇人忙问:“少侠有何吩咐?小女子愿听。”
丁峰把意图跟她们讲了,她们纷纷表示愿意效命,以报答搭救之恩。
有十来个富家女子表示,除了盘缠不多要银两,回去可叫家里捐助米粮。
丁峰大喜过望,马上组织大家清理物件,从崖顶往下吊人吊物。
妇女们疏散完,他们从小镇买来几筐水果。把筐腾空装入白银,上边覆盖一层水果,雇牛车运入城里。
他们包了一家客栈,连店里的伙计也一并雇了下来。店门外,挂起“平价售粮”的布幌。
————
注: 中国古代传说,山魈为山中怪物。自然界的山魈,为猴科动物,性情凶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济贫
两天后,从外地采购的粮食陆续运来了,临时米店的生意立即红火起来。
别的米店价格已经攀升至十几倍,“平价售粮”的消息不胫而走,客栈前人头攒动拥挤不堪。
他们便组织人群排队,按顺序售粮。不排队的不卖,秩序很快就有了。
粮店实行浮动价格,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便把价格打折,有不少是免费赠送。
那些被救妇女家里的人,感激三位少年的大恩,有些自愿留下来当帮手,尽心尽力做事。
晚上,丁峰带几个帮手拿着米粮,散发给流落街头的灾民。
云婵陪着他,心里很感动。
她问:“你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
丁峰说:“我忘不了自己是砍柴少年,忘不了师父的教诲,更忘不了我父亲为什么四处漂泊客死异乡……你能理解吗?”
她回道:“我是银河边浣纱的女孩子,武夷山看守茶林的茶女,为什么不能理解你?”
她的话让他想起两人在武夷山的日子,往昔的一幕幕如在眼前。云婵又变成了山村里的翠姑。相通的感情,使他的心似乎塌实许多。感觉身边的姑娘,不是来去无踪的神仙,而是心贴心永生相随的伴侣,情不自禁紧紧攥着她的手。
城里的米商生意冷落,结伙告到县衙门。
他们向县令先送上白银,然后告状:“城里来了几个刁民,收买人心扰乱市场图谋不轨……”
县令收了白银,踱步到书房里,与师爷商量对策。
师爷说:“待我前去探明虚实,再定对策。”
丁峰几人在客栈的房中料理事务,伙计进来说:“县衙的师爷来了。”
丁峰听了,跟王举和朱贵耳语一阵,两人出去会师爷。
王举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到了这步田地,只得如此行事。
他换了绸缎袍子,摇着唐伯虎水墨兰蕙撒金折扇,领着朱贵出来会客。
在客厅里,双方见礼已毕,朱贵指着王举说:“我家相公是当朝吏部侍郎王大人的公子。”
师爷一听对方身份,马上弯下了腰,堆着笑脸说:“不知贵公子驾临,有失远迎。”
王举说:“远迎倒不敢当。只是眼下事体太忙,来不及向县太爷请安。我祖母八十寿辰,闻知此地遭灾,特命我前来周济贫民,弘扬佛祖功德。”
师爷点头:“原来如此!”
见老奸巨滑的师爷已经上套,王举便说:“只待几日,米粮脱手换成白银,我们定当到衙门向县太爷请安。”
朱贵向师爷挤了挤眼睛:“师爷辛苦,到时也会重谢!”
师爷一听是重谢,立即笑得眼睛鼻子缩成鸡屁股似的一团,连声道:“辛苦应该,辛苦应该。”此刻巴不得他们生意兴隆,自己好分油水。
师爷回衙,把情况向县令禀报完,说:“这个公子来头不小,老爷将来升迁便要走吏部门路,千万得罪不得。何况他已明言,待米粮脱手,即来酬谢。我瞧他们出手宽绰,不似县里那帮小气的米商,老爷的进项不会小。”
县令道:“我已收下米商的白银,如何向他们交待?”
师爷胸有成竹:“我们装聋作哑坐收渔人之利,先吃原告再吃被告。”
县令点头称善。
城里的米商见县衙只是推托,眼看“平价售粮”的店铺每日都有运粮的牛车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数月来连绵阴雨,他们仓库里的大米都已受潮。最近天气炎热,如不能尽快脱手,就要全部发霉。看来丁峰的粮店货源充足,他们如不降价出售,便会血本无归。只好开始降价,一降再降。最后,全城的米行都成了平价售粮。
到处都可买到平价米,丁峰他们店前的人就少了许多,主要是赈济无钱买粮的饥民。
丁峰见多数人都有了米粮,开始筹划下一步退路。第三天早晨,他给朱贵一张图,附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