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极品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极品三国-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角“哈哈”笑了两声。却引来一阵阵咳嗽。丁淮连忙倒了一杯水给了张角。才使得他地咳嗽平息下去。张角喝了口水。感觉好多了。道:“年轻人。你很自负。也很聪明。但是你说地不是理由。因为你毕竟还不是我地女婿。而且我需要地是推翻大汉统治。你地出现只会给我带来麻烦。”
    说到这里。张角也不想再和丁淮这样没完没了地说些这个。于是便扭转话题道:“元常。想必你也知道。我大限将至。命不久矣。倘若我没有这一身病。我翁婿二人谁高谁下。还是未知。你以为如何?”
    丁淮略一沉吟道:“岳父大人所言甚是。或许皇甫嵩、卢植都非你敌手。因为多年地交往。二人都不曾对岳父大人存防备之心。而岳父大人却是刻意结交。所以对二人知之甚详。一旦在战场上对决。二人岂是知己知彼地岳父大人地敌手。只是。岳父大人与小婿乃是伯仲之间。很重要地一点是岳父大人对于小婿并无半分了解。而且心中更心惊于我在南阳、颖川、汝南三郡地胜利。心中并无一丝战胜小婿地信心。而小婿却对能够战胜岳父大人充满了信心。更有无穷地斗志。只此一点岳父大人便已经输了一半。而且广宗城已成孤城。城内士兵地士气大跌。兵无战心。虽然有岳父大人地坐镇指挥。但是。只要小婿围而不打。恐怕广宗城坚持不住三个月。”
    丁淮一边说,张角一边不住点头,好像一个老师在考验学生的学业一样。
    张角听完丁淮的话,心中颇是激动,道:“我之所以能撑到现在不死,实在是因为没能见到元常,如今心愿已了,我也可以安然离开了。只是,由于马相的背叛,使我以为元常并未答应我信中所说,于是我便让褚燕保护宁儿离开广宗城,不知何往,此件事情实在对元常不住。”
    丁淮一听,心中一凉,张宁竟然不在城中,而且不知去了什么地方,看来自己与她果然无缘。但又担心张角多想,丁淮道:“岳父大人不必担心,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与宁儿必然会有重逢的那一天。”
    张角重复了一遍“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不由赞道:“元常果然不愧是大汉朝数百年来少有的文武全才,随手拈来便是一句佳句。既然元常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想必宁儿走时以为你并未答应我的请求,以后会对你有所怨言。我现在书信一封,日后见了宁儿交与她,也会少了许多误会。”
    也就是张角的这封书信使得丁淮在八年后收服黑山褚燕,说服张宁的时候,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好不容易写完这封信,张角显得很累,额角上出现了一颗颗的汗珠,这正是人体极度虚弱的表现,出得都是虚汗。丁淮连忙在桌子上倒了一杯茶水,给张角递过去,张角接过,一口气便喝完,精神又好了一些。
    张角继续道:“我兄弟三人都是朝廷首列的要犯,一旦我身死,朝廷势难放过我的两个弟弟,以及我手下一班大将,这些人若是再托付给你照顾,很可能会因此使得朝廷看出什么端倪,所以一旦城破之日,对于他们你大可不必手下留情,若是他们难脱此难,只能是他们命中注定。”
    丁淮听了之后,暗暗佩服,这才是做大事情的人,分得清轻重,看得透形势,又下得了狠心,便道:“这个问题小婿自有分寸,岳父大人在世一日,小婿便一日不攻广宗城,一旦岳父大人驾鹤西去,两军之间便是生死之战,岂能再考虑其它。”
    张角点了点头,对丁淮的这番话甚是欣赏。须知,成大事者当须不计小节,但凡要完成一件事情,必然要有人作出牺牲,若是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只怕每一件事情都难以完成,这一点丁淮和张角甚是相似。
    因为丁淮的到来,张角今日说的话比平日十天说的话都多,而且还亲笔写了一封书信,使得本身就极度虚弱的张角更是疲惫不堪,事情都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张角也不想再谈下去,于是便说了最后一句话:“我死之后,广宗城上必然不会高挂白旗,所以我何时身死只能靠贤婿自己去发现了。天已不早,贤婿还是快回吧,记得日后替我好好照顾宁儿,我死也无憾了。”
    望着这个迟暮的老人(在今天看来,说老人有点过,因为张角今年才四十多岁,古人三十五便自称老夫,所以在当时那个年代,说是老人自然成立),丁淮坚定的点了点头,心中不由想起了一句话:“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看着丁淮点头,张角心中不由大慰,对丁淮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了。张角自己却重新躺下,口中喃喃念叨着:“卿儿,卿儿,多少年了我一直没能找到咱们的儿子,我对你不住,不过我也马上就要陪你来了,省的你在黄泉路上寂寞,也希望你不要怪我。”
    丁淮已经转身准备向外走,听到张角自己的自言自语,明白了一半却又糊涂了一半,心中也不忍,终于转过身来,对张角道:“小婿知道岳父大人起义为了谁,其实她并没有死。”张角听了这话,身体巨震,双目突然大盛,盯着丁淮用嘶哑而又颤抖的声音道:“她。。。她在什么地方?”
    丁淮目注张角良久,叹了口气道:“她在汉中,岳父大人放心,她生活的很好,很平静。”说完,丁淮转身走了。
    虽然糊涂了一半,但是丁淮并没有追问下去,也造成了一个日后让丁淮颇觉后悔的事情。
    张角惊讶地望着丁淮的背影良久,最后长叹一口气,重新躺下,许久之后,张角喃喃说了一句话:“也许,我真的错了,也许这就是她最好的归宿。”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张角死后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30 本章字数:3179

    当晚,张角在广宗城内病逝,享年四十五岁。丁淮却没有料到张角会在当晚就死去,却也没有敢轻举妄动,直到十日后,丁淮才发觉广宗城的异常,知道张角已经不在人世了,便开始了攻打广宗城的战役。
    张角临死之前几乎事事都考虑周到了,但是却是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这一群手下并不是紧紧抱成一团的,而是充满了斗争,张角在的时候,这个斗争并不怎么激烈,并且都是瞒着张角的,但是张角一旦身死,这个矛盾便一下子激化了,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广宗城的领导权的问题。
    广宗城的势力分成了两派,自然是张宝和张梁各占一派,支持张梁的将领有周仓(汝南兵败之后,韩烈、臧霸逃往濮阳,周仓却直接投奔了广宗)、廖化,因为张梁武力过人,不懂兵法,所以他的支持者也和其基本相似,支持张宝的有张牛角,若是褚燕、夏侯兰未走,也会站在张宝这一边,双方因为广宗城的领导权争得不可开交,毕竟因为丁淮的大军在外驻扎,双方才没有打起来,否则的话,不用丁淮动手,广宗城内早就血流成河了,这倒是张角没有料到的,否则张角必然会死不瞑目。
    但是,即是如此,双方也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广宗城内本来有大军六万,张宝掌握了两万五千人,张梁掌握了三万人,另外还有五千人在管亥手中,而管亥对张角却是十分忠诚,虽然张角死了,并没有投靠任何一派,而是保持了中立。
    张角死后,张梁、张宝为了争夺广宗城的指挥权整日吵得不可开交,竟然忘了将张角下葬,以至于尸体被搁置了十日,已经开始发臭了,虽然当时的天气不是很热。对张角奉若神灵的管亥自然大怒,命人抬了张角的尸体,率领本部的五千人马出广宗城而去。
    丁淮之所以发现张角身死,也就是因为管亥的一怒离城。
    丁淮这日听探马来报,说是广宗城有一军离城而去,约有五千人,领军大将姓管。而且这支军队的去向竟然不是北部的经县,而是向东的界桥方向而去,这使得丁淮十分诧异,不知道这是张角搞得什么鬼。但是,丁淮清楚地知道一点,那就是张角不会对自己不利。
    在没有弄清楚张角意图的情况下,丁淮却也不敢造次,又担心张角已经死过,这是张宝等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也不敢将大队人马调离,于是丁淮便亲率一万军队尾随在管亥的这五千军队的后面,伺机而动。
    丁淮尾随管亥几十里,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正在诧异。忽然探马来报,说前方就是界桥的地界,此地距离广宗城足足有五十里,而管亥的军队依然向前开进。这时候,丁淮已经确认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于是命令大军将管亥的五千人马团团围困。
    管亥原本就是一员武将,并不是领军的将才,此次愤然出走,乃是因为张宝、张梁两兄弟为了争夺广宗城的指挥权,吵得不可开交,并且连兄长张角的尸体也不管不问,以至于尸体放的时间过长,已经开始发臭。
    一旦离开了广宗城,管亥便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究竟该向哪里去。此时,各处的黄巾军已经被剿灭的差不多了,也只有广宗城一处的黄巾军主力,自己离开了广宗城实在是无处可去,却又不能回头,只能一直向东走。
    但是。管亥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广宗城外还有丁淮地大军。岂能任由自己这样走了。当丁淮地大军将管亥地五千人马团团围困地时候。管亥才发现自己犯了这么一个致命地错误。补救已经是来不及了。无奈之下管亥只能奋起反抗。
    五千对一万。悬殊地差距。再加上管亥军地战斗力和士气都不如丁淮大军。所以战斗很快就结束了。管亥地五千人马。被杀地被杀。投降地投降。只剩下管亥一人仍然做负隅抵抗。身后就是张角地棺木。而管亥在庞德地大刀地威力下也渐渐支持不住。眼看就要被庞德斩落马下。
    又过了十个回合。管亥终于支撑不住。而庞德地大刀也擎空举起。马上就要落在管亥地身上。就在这时。忽然丁淮大喝一声:“令明。刀下留人。”听到丁淮地大喊。庞德急忙收刀。但是刀势甚急。庞德收势不住。只能全力将刀锋一偏。一刀砍在管亥地坐骑上。
    一颗硕大地马头“骨碌碌”滚向一旁。管亥也随着坐骑地被杀而被狠狠摔在地上。半天没反应过来。也爬不起来。一方面是由于和庞德大战了八十回合。身心疲惫。另一方面更是刚从鬼门关走了一回。心神还没有安定下来。
    原来。在管亥和庞德大战地时候。丁淮发现了管亥一直在守护着那具棺木。能让管亥这样地人也只有张角一人。所以。丁淮从降兵中找出几个小头目。一问之下。那具棺木里面果然是张角地遗体。
    为了表示自己投降地诚意。这几个小头目还将广宗城内地张宝、张梁两兄弟争权地情况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诉了丁淮。这时候。丁淮才算明白了为何管亥要独自率领五千人马连夜出城。同时也暗暗可惜。自己错过了攻城地最佳时机。
    因为管亥的忠心,以及管亥的队伍中有张角的遗体,丁淮并没有难为管亥,而是将所有降兵全部归还给他,放任他离开。有道是,好有好报,管亥的忠心也救了他自己一命,不然丁淮岂能这样放任管亥离去。
    送走了管亥,丁淮立马命令快马通知成廉,马上攻城。因为管亥的出走,很可能引起了张宝、张梁二兄弟的警觉,二人或者言和,共同御敌,或者二人已经弃城而逃,广宗城已然成为一座空城,在丁淮的猜测中后者的成分大一些。
    重新回到广宗城外的官军大营之后,丁淮才发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既不是两兄弟握手言和,并肩御敌,也不是两兄弟均已弃城逃走,另谋生路,而是张宝率军离开,城内只剩下张梁的三万大军。
    由于丁淮率军追击管亥,对于张宝的离去,成廉并没有轻举妄动,因为张宝大军有两万五千人,而且成廉早就听丁淮说过张宝此人文武双全,不可小觑,此次出城必有后着,自己贸然追击很可能会中其埋伏。
    并且,在接到丁淮的命令后,成廉思虑再三,并没有下达攻城的命令,而是命人时刻查探广宗城的消息,静等丁淮回来。成廉之所以没有下令攻城,而是因为广宗城的情况与丁淮信中所说的两种情况均不相符,一旦贸然攻城,反而可能会打草惊蛇,有此可见成廉在丁淮的熏陶下,也逐渐由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向着智勇双全的大将转变。
    丁淮回到大营之后,听成廉说明了没有执行丁淮的立即攻打广宗城的计划的理由,不由沉思了好久,心中十分矛盾。毕竟自己的命令是错误的,虽然成廉没有执行自己的命令,从军法的角度将当罚,但是却避免了打草惊蛇,从整个战役的角度来讲此举当奖。
    但是,军令如山,虽然成廉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没有服从主公的命令,在当时的时代是为不忠。经过了反复心理挣扎,丁淮不但没有处罚成廉,反而大大嘉奖了成廉,不由使得其他将领十分不解。
    丁淮笑着对他们解释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时我的决定只是考虑到两种情况,如果广宗城的情况真如这两种情况,成廉没有遵照执行,势必要军法处置,但是事情的变化已经出乎了我的预料之外,而成将军却能够随机应变,并不墨守成规,使我军免于战败之辱,此乃为将者之根本,所以应该给予嘉奖。若是当处局中的成将军明知执行我的命令会打草惊蛇却不顾一切去执行,则才能视成将军为不忠,但是成将军却能够承受可能会被军法处置的风险作出了最明智的抉择,是为大勇,如此大忠大勇之人,众人以为还要处罚否。当然,淮之本意并非要各位将军在战场上就不尊号令,是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时修改作战计划,随机应变。”
    众将听了丁淮的这番言论皆为心服,而丁淮经历了这次的事情也开始向君主的角色转变,成功的将王道之术应用到了实际当中。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局势变化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30 本章字数:3368

    张角三兄弟当中,论武力要以张梁为最,但是张梁虽然武艺高强,却是一个没有头脑的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