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极品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极品三国-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事情了吗?于是。何进连忙问道:“贤侄这却是为何如此伤心?”
    何进地话音刚落。丁淮便“扑通”一声跪在何进跟前。一边将手中地书信递给何进。一边泣声道:“还望叔父能够救我舅父性命。”丁淮猛一下跪。把何进吓了一大跳。待到丁淮递上书信地时候才反应过来。木木地接过书信。打开就看。
    看过之后。何进明白了丁淮为何会如此伤心了。但是这件事情却是也很难办。单不说朝廷现在没有兵马去救援北海。就算是有这个兵力。灵帝也不会因为丁淮地原因命令大军去援救北海国。否则地话。难向其他州郡交代。
    见到何进沉默不语,丁淮心中窃喜,知道何进在这件事情上必然会很为难,只有这样,自己说出由自己去北海救援才能得到他的同意。
    丁淮故意放声大哭道:“我母亲只有舅父一个哥哥,若是舅父真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母亲必然会心痛成疾,万一母亲再有什么事情,丁淮岂能再有脸面苟活在这人世间,还请叔父可怜小侄的一片孝心,答允出兵相助。”
    看着丁淮类似嚎啕般的大哭,何进虽然有心相助,但是确实不敢点头应允,只得诺诺道:“贤侄。。。贤侄先起来,此事。。。哦,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叔父也十分理解贤侄的心情,只是。。。只是这洛阳的兵力你也是知道的,陛下定然。。。定然不会同意,这个。。。这个。。。”
    说到这里,何进实在是说不下去了,因为这样的事情任谁都不好劝抚,毕竟大汉朝数百年来都是以孝治国,单从汉朝皇帝的懿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就可见一斑,如孝武帝、孝灵帝、孝桓帝、孝献帝等等。
    丁淮见何进尴尬、局促的神态,心中不由好笑,口中却接着何进的话道:“小侄也知道朝廷的难处,但是为人子女,岂能不为长辈分忧,还请叔父允许小侄一人前往北海相助舅父,小侄的一万人马以及大将庞德、成廉仍旧留在洛阳以防万一,还请叔父应允。”
    何进没想到丁淮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愣在了那里。丁淮见状,便又故意号啕大哭道:“叔父,若是舅父身死,母亲再出意外,小侄也定会无颜留在人世,只有以死谢罪了,还望叔父可怜小侄的一片孝心。”
    何进张了张嘴,想到丁淮既然将自己的一万精兵尽数留在洛阳,看来并不是对自己有二心,并且自己也能给皇上一个交代,便终于没有再说不同意的话,只是摇了摇手道:“贤侄莫要再伤心,此事叔父应允就是,只是你一人孤身上路,甚是危险,叔父不太放心,还是稍微带些兵马前去吧。”
    丁淮大喜,连忙向何进磕头道:“多谢叔父体谅小侄。小侄只需带领自己手下的三百骑兵前去即可,其余兵马留在洛阳听候叔父号令。”
    何进不禁有点不放心道:“贤侄只带这少许兵马,岂可抵挡青州数万黄巾?”
    丁淮道:“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小侄手下这三百多骑都是久经战阵,均能以一挡百,请叔父放心。”
    从何进府中出来之后,丁淮马上命人将庞德、成廉二将召来,秘密命令了一番。
    三天后,丁淮便告别了何进、曹操、袁绍等人,带着自己的三百五十八名旋风骑踏上了青州之路。






    正文 第九章 舅甥相见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40 本章字数:3293

    丁淮率领的旋风骑都是骑兵,所以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便到达了青州北海,见到了自己的舅舅孔融。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孔融为何现在会是北海相,因为在三国历史上孔融任北海相乃是因为得罪了董卓,在这之前孔融曾是虎贲中郎将。因为丁淮的到来,历史发生了很多变化,孔融之事便是其一,孔融乃是“清流”人物,素与大将军何进不和。
    前面已经讲过,朝廷有三派势力: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和清流派,宦官集团以张让为首,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宦官,外戚集团则以何进为首,手下一帮文武有袁绍、曹操、何苗,赵融,淳于琼,许凉,陈琳,王允,逢纪、何颙、荀攸,袁术,卢植、皇甫嵩等,实力最为强大,而清流一派则由于杨赐的倒台而处于最末,却也有杨彪、孔融、邓盛、蔡邕、马日禅等人。
    本来孔融曾为中郎将,因为大将军何进借其妹之势一步登天,孔融甚是看不起,道:“吾岂能与一只懂杀猪之屠夫同殿为官。”于是,便自请为北海太守,所以后人常称孔融为孔北海。孔融此人极好宾客,常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
    孔融爱民如子,政令清明,在北海担任太守之职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孔融虽无太大功绩,却也是深得民心。且其与大学问家蔡邕交往密切。汉献帝建都许昌后,本已隐居的孔融再度出山,担任少府一职,后被封为太中大夫。此认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
    且说孔融正在同武安国谈论如何抵御黄巾之事,忽然下人来报,说是有一个人,自称是自己的外甥丁淮,在外面求见。孔融心下纳闷,自己只有一个外甥,确实名叫丁淮,但是却是远在益州汉中郡任太守之职,现在外面黄巾猖獗,他一个人如何能到得青州,何况作为汉中太守在此天下大乱之时不在汉中保一方平安,岂能擅离职守(孔融并不知道丁淮被灵帝召到了洛阳)。
    孔融心中忽然一动,想到,这必定是黄巾军的诡计,探听到我与丁淮十数年未见面,使人冒充自己的外甥骗得我的信任后,谋取北海。可是这个计策也太次了点,虽然打听到此事,却也不想我那外甥丁淮岂能随意来到青州。于是孔融命令武安国率领100刀斧手在帐后埋伏,然后令下人将此人领上来。
    待得来人进来,孔融见其长相颇为俊朗,英姿雄态,心下暗暗可惜,单看其外面就觉得此人必然不凡,只是这样的人物,奈何屈身为贼。待来人在堂中站定,孔融便厉声喝问道:“你是何人,受何人指使,竟敢冒充我的外甥丁淮,居心何在?”
    丁淮心中微微一愣,随即便明白过来了,是了,好像自己认丁原为父之后也知道自己有个舅父叫孔融,却是从来没有与其见过,曾听孔氏说过孔融也只是在那个丁淮小时候与之见过,孔融自然是不认识他的这个外甥了,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的贸然来访,已使孔融认定自己是冒充的。虽然怀中揣着圣旨,但是心思一转,丁淮便和孔融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丁淮“嘿嘿”一笑道:“既然孔大人已经识破,在下也就不再隐瞒了,时下我军强盛,北海城小兵弱。我家将军让在下前来,相劝你们还是速速投降,方可保全性命,如若不然,我大军一旦攻克北海,鸡犬不留。”
    孔融闻言大怒道:“放肆,我孔融乃是堂堂大汉之臣,岂能向尔等黄巾贼子屈膝投降。北海只有战死的孔融,没有投降的孔融,儒子岂敢在此口出狂言,来人,与我将此人拿下。”丁淮吓了一跳,心想,这么快就来真的呀,看来玩笑开大了,不过自己的这个舅父脾气也太火爆了。丁淮正要开口解释,却见武安国和100刀斧手已经恶狠狠地向自己扑来,情势危机,已经不容丁淮解释了,无奈之下,丁淮只得仓促招架。
    这个玩笑开得有点过火了。丁淮知道自己是被他们误会了。又不能向他们狠下杀手。而对方却是招招都要自己地性命。搞得十分被动。幸好自己武艺不弱。否则早就血溅当场了。但是这样只守不攻地局面对自己却是大大不利。一个不小心很可能会命丧此地。忽然间。丁淮想到了一个办法。擒贼先擒王。于是便直扑武安国。
    武安国初时看到丁淮左右支招。以为其武艺一般。此时看到丁淮向自己扑来。也是想在众人之前显显自己这青州第一猛将地威风。便大喝一声:“你等先且退下。待我来擒他。”刀斧手听到武安国地喝声。都知道武安国乃是青州第一猛将。武艺高强。于是便纷纷退后。站成一个圆圈。将两人围在中间。一是观战。二是严防丁淮不敌武安国之时会突然向不会武艺地孔融发难。
    如此一来正中丁淮地下怀。丁淮也是没想到武安国竟然如此托大。这样地机会。焉能错过。只需将武安国制服。自己也就有机会开口解释了。于是丁淮便全力和武安国战在一起。交手第一招后。武安国就觉得对方无论力气还是招式都高出自己许多。虽然对方赤手空拳。自己绝非其敌手。不由心下大骇。原来对方一直在扮猪吃象。虽然已知不敌。但是对方一招快似一招。自己却是欲退无路。无奈之下。只得勉强招架。
    战至第十二招。丁淮瞅准了武安国一个破绽。一拳击在武安国地臂肘。武安国只觉得胳膊一麻。手中钢刀脱手而出。丁淮顺手一把接过。反手架在武安国地脖子上。大喝一声:“若想武安国活命。尔等都不得乱动。”
    众人大惊。没想到素有青州第一猛将之称地武安国竟然仅仅十二招就被对方生擒。这是什么样地武艺呀。顿时都吓得不敢乱动。孔融心中更是恐惧万分。不想黄巾军中竟然有这样地英雄人物。难怪朝廷对黑山军一直是束手无策。看来这次北海国是凶多吉少。青州更是难守。
    孔融定了定神。对丁淮道:“壮士既然有这般身手。奈何栖身为贼?如若壮士肯报效朝廷。孔融可立即向朝廷推荐壮士。功名自然不在话下。”丁淮知道玩笑不可再开。于是道:“舅父。我确是丁淮。这是圣旨。还有大将军何进地亲笔书信。请舅父过目。”说完。丁淮另一只手从怀中掏出圣旨和书信来。将武安国脖子上地刀挪开。拱手道一声:“武将军。方才得罪了。”并将圣旨交到武安国手中。武安国不敢怠慢。跪着接过圣旨。起身交给孔融。站立一旁。
    孔融也是从武安国手中跪接过圣旨和何进的书信,一看之下,才知道眼前的这个武艺高强的年轻人确实是自己仅在幼年的时候见过一面的亲外甥丁淮,又从何进书信中得知丁淮知道自己的困境,苦求何进,只身赶来帮助自己,心中那份感动简直别提了。
    孔融正要说话,忽然外面士兵来报,临淄失守,黄巾大军约五万人正向北海杀来,现已在城外五十里处。孔融顿时大惊失色,北海城内共有守军八千,如何挡得这数万黄巾军。丁淮看到孔融面有忧色,便主动请缨道:“舅父,且让淮儿带兵出城杀贼。”
    “这”孔融面有难色,心中犹豫不定。
    敌强我弱,若是答应让他出战,自己就这一个外甥,万一出了事,妹妹那里如何交待;若是不答应,恐怕手下众人会说自己处事不公,必然士气大损。又想想丁淮的高超武艺,曾成功平定张角之乱,孔融不由心中一缓,拿起兵符道:“既然如此,淮儿可率领精兵五千,出城迎敌,武安国将军随同前往。切记,能战则战,万不可惩匹夫之勇。若是对方势众难敌,淮儿可退回城内,再思良策。”
    丁淮明白孔融的意思,宏声道:“得令。”伸手接过兵符后,龙行虎步向外走去,武安国连忙跟在后面。没想到让自己十二招就败北的这个年轻人竟然是因为平定张角之乱而天下闻名的丁淮,武安国输得心服口服,此刻又见丁淮主动请缨,以弱击强,更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何况此人又是上司孔融的亲外甥。
    孔融唯恐丁淮有失,在丁淮走后,马上登上城楼,并让另一大将宗宝点齐剩余三千士兵,原地待命,一旦丁淮众人有危险,马上增兵救援。其实,如果丁淮等人真的被黄巾军围困住,这三千军马出去后的结果也只会是一样的命运,这只是孔融为自己找的一个心里安慰而已。
    孔融登城遥望,只见贼势浩大,心中更是倍增忧恼。这时的丁淮也披甲上马,率领众人出城迎敌。






    正文 第十章 大败褚燕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40 本章字数:2976

    两军阵前,只见黄巾军中高竖两面大旗,一面旗上写着一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张”,另外一面大旗上写着一个“褚”字。丁淮心下寻思,黄巾军中褚姓的将领,有名气的只有一个,难道攻打青州的黄巾头目竟然是受张角之命保护张宁离开广宗城的褚燕?
    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褚燕,常山真定人,于黄巾起义之际举兵,当时博陵张牛角亦起众,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牛角死后,众奉燕为帅,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归之者众,达到百万,号称黑山军,是汉末的一股大势力。褚燕与公孙瓒联合,与袁绍多次交战,后被击败,实力稍稍减弱。曹操平定河北时期,褚燕率众归顺,被封为平北将军、安国亭侯。
    但是丁淮来了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前文已经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褚燕的武艺应当和武安国在伯仲之间,甚至于会比武安国高上一筹,更难得是此人颇有谋略,实在是名难得的将才。既然是此人统兵前来,自己与张角的关系又不能当众公开,更不要说将张角的书信给褚燕看了,看来北海要有一场恶战。
    丁淮停止了脑中的思绪,大声喝道:“来人莫非常山褚燕褚帅?”褚燕一听,心下纳闷,黄巾军中知道自己是常山真定人的并没有几个,此人如何得知,莫非是故人之友。于是褚燕报拳应声道:“在下正是,请恕褚燕眼拙,请问阁下是?”
    丁淮在和张角的最后一次见面中,得了解到了其中的详细情况,知道张宁被张角托付给了褚燕照顾,但是褚燕、张宁离开广宗之前,并不知道马相叛变之事,还以为自己没有应允张角,若是自己报出真实姓名,褚燕必然会对自己有所误会。
    忽然,丁淮灵机一动道:“在下乃是东莱太史慈,乃是北海国孔大人手下大将。在下原本不知道褚帅的大名,然而在下却有一位好友与褚帅同乡,故而得知。”一旁的武安国听得丁淮没有说其真实姓名,却找了一个什么太史慈的名字来搪塞,虽然不知道丁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知其必有用意。
    褚燕第一次听说太史慈之名,脑海中搜索了一遍,没有任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