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齐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兄弟姐妹齐种田-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薄”。

    唉, ;不过当皇帝的时期,都是在这灾荒不断的年头里,那老康也真是不容易和有够憋屈的了。

    听我了后边这些话。客厅里的几个大人愣了片刻后,却倒都是松了原本一副如临大敌的紧张表情,一时松快着竟是也七嘴八舌的说笑起来。

    看到一家人都能看得开,我也更是忍不住的高兴起来。客厅里也时多了我这孩子的笑声。

    对于古人来说。什么祖传的、独门的秘方,那是看得比命还重要。

    但对于我这现代人来说,只要不是如今不能现世的,那么对于家里如今已是小有资产我来说,这些方子就真不是大事了。而且这些,真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有人起了头,那有心人慢慢摸索一阵子,也是能做的,又何苦去难为人家那瞎摸索的时间呢。

    只不过往后挣钱。利上薄些而已。

    这些东西到了后世,只要你勤快想学,有那兴奋,那么直接找了度娘,那么度娘娘直接都敞开了兜子。你想看、想学、还是想复制、想抓图,可都随便你。

    但结果嘛。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家,不同的人做出来,还是有自己不同的风味的。

    一家人说笑起来时,两个哥哥才端了果子进了屋来。

    “芽儿。”大哥蹭到我旁边,讨好的道:“咱们这真的。真的把家里那些方子都亲手贡出去?”

    这两个小子又偷听了。

    我各瞪了左右的两人一眼后,才道:“什么叫拱手送出去,那不爱学的,咱们还追着别人教不成。只要有那惹不起的人家,打了心思学,又找上门来的。咱们也不啰嗦,直接教了就是。至于其他人,咱们就看他态度和人品了,也看看他本身的情况,能教的就教了。但人品对的,怕也不会什么都想学吧?”

    说到这,突然才想到,自己好像又有些太理想化了。而且这里是古代呢,把方子满世界的送人,这也太,太。。。。。

    “唉。”叹了口气,沉默着细想了一下,才是道:“咱们也学那些铺子一样,也招收学徒吧。什么样的人品合适,见了人后咱们斟酌着来就行。而且也得像别家一样,签下定了年限的学徒文书。而且咱们又与别人不一样,只要是到了年限后,咱们一定让那小学徒学会了当门手上的活计。然后随便这学徒选择,想学那就再签契学别门手艺,如果想留下做活计,那咱们也欢迎,就是要离开,那也不是咱们管的事了。”

    这样,应该是合适了的吧。在这年代,应是也不会惹人太多眼球和关注了。

    等说完时,才看到屋内的六个大人也专注的听着。想到自己早前那莽撞的决定,脸不禁有些红了起来。

    “行。”爷爷点头道:“就照着芽儿的说法来就成。”

    大伯却是一脸取笑的道:“只是那当小学徒签的契纸,芽儿你见过没有呢?”

    小学徒的契约?

    看着大伯,我摇了摇头。

    我当然是没见过,但却是了解有那东西才对。

    “呵呵。”大伯轻笑道,但脸上却隐隐有几份苦涩,却还是笑着道:“当学徒可不是什么好活计,那算是铺子或是作坊子里的长工了,有的还是要收取一定的拜师费的,但有的是还能领上很少的月钱。而且一般都是三到五年,签下的那契纸,也算是签了几年的卖身契了。而且因是关系天手艺的事,所以契纸上都写得很苛刻。可以说,在那些年里,就算是被打骂或是打死,都是看个人的造化了。”

    大伯说这些,我是听闻过的。铺子或是作坊里,有些不良的主家为了得利,就广招学徒干杂活苦活,却不教授什么东西。又为了不泄密,通常都把契约签得很是无良。遇到那想要多偷点手艺的小学徒,直接就打死,最后因有契约在手,连买命钱都不用赔偿。

    而那算是心好的主家,也基本签着这差不多一样的契约。但却是都会让小学徒在几年里,学上一些皮毛的东西,有那可造之材,还会给学上更多的手艺。只是那不传之秘,却也是保藏得周全,遇上那想偷了秘方的,多也是手下不会留情了。不是赶走、送官,就是打死。但事后,多是会给那死掉的小学徒家里赔上一点银钱。

    经大伯这提醒,我也想起了这事来。此时,更是认清了这社会现状的残酷。

    “唉。”忍不住轻叹了一声。

    “咱们家应该怎么签都签吧,也别签久了,有个两三年足够,那学费就也不收了,学别人家里一样,管吃管住,一月也给发上几百文的月钱,先从杂活做起,就当咱们请了个两三年的长工吧。”

    我说完,又补充着道:“真有那诚心学的学徒来时,签了契约,咱们把话给他说清楚了,只要守规矩,时限一到,当门手艺自然都能学成。至于像那余大土司这种咱们惹不起的,直接让他安排上信得过的人手来学,咱们尽着短时间教会了赶紧送走就是。”

    心里虽是感慨,但入乡随俗的道理,我这活在这年代的家伙还是得遵守。

    一时间,一家人也没再到作坊去的兴趣了,直接就在客厅里商议起细节来,奶奶则说不舒服进了屋里歇着,老娘跟着大伯娘去张罗起了晚饭。

    吃晚饭前,这教授手艺和招学徒的事情,也都是被我们一家从未雨绸缪的商定了下来。

    反正咱们都不主动,愿意来的,惹不起的就短期交会了送走,而那诚心求上门来学的,不管是商家还是平民,就照着规矩来了。

    签下当前通行的学徒契约,两年的学徒期限,能学上一门手艺,管吃住,一个月能得三百文的零用。

    往后可以选择留在作坊做工,领上正常的工钱。也可以选择自行离开,还了他契纸,以后各不相欠。

    就这样的一场风波,对于一些商业世家来说,可能得头痛一阵子。但被我们一家子,以这样的心态处置后,倒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我心里高兴时,也打定了主意,中秋前得跟着大人一起,去好好跟那无良大土司商议商议,省得他哪天不小心抽筋,又给咱们抛个什么难题出来。

    问题解决,两个哥哥也才是说起了没讲过的丽江那边的情况。

    钱在永仁厅没花上,连办户籍的小官也是没让他们文钱,就连那手续费都给免除了。

    在丽江府时,姜夫子先推着说不用花钱,但听哥哥们说家里是让备了银子而来的,还拿了五百两出来后,姜夫从才是接过去了一百两,说是打点给办事人员的,余下的一篮子水果,听说也是送了出去。

    但至于送给了谁,哥哥们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姜夫子带了水果,是直接就叫了他家里的车夫赶着马车,往昆明那头去了。

    而哥哥们,则是要在八月初五、初十、十五,这三天里,开始以秀才的身份,去考那秋试,如果有人能取中,那咱们家就能出个举人老爷,身份也就不再是一般的农家或是商户了。

    哥哥们说着时,听他们一口一个姜爷爷、姜奶奶的,也能想到三个哥哥们在山勤书院里,多得两个老人的照顾。

    只是我真是没看出来,姜山长那60来岁的清瘦老书生模样的人,竟然能在昆明这省府里,有那相熟到可以帮忙改这早定下的户籍。而能在这时改动那户籍的人,想来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了。
第二百二十章 烤荞面月饼
    在这时,我也终于算是明白,为什么小小一个山勤书院,能得那丽江府的木府给这份面子,可以让学子在那被搞得乱七八糟的地头上都不会受到干扰。

    随即想到,自己当初在那地头时,虽然也明白了事情原委,却是只能学着大多数的知情人一样,装着不知,而随了大流,对自己真是有些不耻。

    我非常的确定,丽江府那些破事,不光是我和大哥发现了,更是有很多人就知情的。这古人,可不都是傻子。一回生二回熟,这事只能蒙一下新人而已。但当新人变旧人,发现事情的真相时,大家都因为各种原因,学我这样选择了装聋作哑。

    唉。。。。。。

    而在之后,许是觉得两个孩子是被吓得不轻,才是躲了出去,所以大人们也只是教导了几句,去是没多责罚他们。

    两个哥哥见家里这大事解决,他们还没得什么责罚,殷勤得可不是一般,又是端菜摆碗,又是夹菜讨好的。两人那一脸的献媚笑容,惹得大家都笑声不断。

    大大的饭厅里,一顿被特意做得丰盛的饭菜,也倒是吃得一家人都很是尽兴。

    吃完饭,两个哥哥连收拾碗筷都不用奶奶她们动手,直接就抓了同个表兄弟一起忙活上了。

    在客厅中,正想着要找机会,看看奶奶是有什么心事时,大家却是说起了买回来的那三家人事情来。

    而此时,我也是才听说起了后来大人们是怎么安排他们的。

    三家14口人。赵家3口两代人,和方家4口三代人,都被安排到了西内院的另一栋仓库楼上,跟着邹家住在了一道院里。

    而纳家7口三代人,则是跟着温林母子住在了东外院同一栋仓库楼上。

    说到这纳家时,一时也是引起了大家的话题,大家都听爷爷普及着这彝人的名字知识。特别是两个哥哥,收拾完后。就一副很是好学的样子,围在了爷爷的边上请教。

    那纳家,这纳姓也只是个同音的译字而已。本是姓“那真”的,但早前在东川一汉人的主家做长工。所以取了个同音字而姓了纳,但他们的彝名却没有改,就显得让人有些不解和怪异。

    62岁的纳老头,叫纳依伙,34岁的儿子叫纳长生,这都不算怪。但三个孙子,老大竟叫纳克其,老二叫纳阿比,老三正常一点,叫纳日使。

    看到那卖身契上的这些汉人名字时。我差点没笑晕过去。这“克其”的发音,可是指的狗屎的意思,而“阿比”看着这吧子蛮亲切和萌的,可意思怕多是指丑陋、难看了。

    唯一正常点的三小子,名字倒是接见的。“日使”意指豹子。那他名字全译过来,就是纳豹子的意思了。呵呵 ;。比起他哥哥们,可是最不错的。

    我心里边想着,边是乐了起来,见爷爷也是跟几个好奇的孩子讲不清楚,我直接把这些给一家人普及了一遍,听得大家唏嘘不已。

    但这年代。乡村里的老百姓,直接给孩子取名叫什么狗蛋,马蛋的也不少,倒还人笑话那两个小子的名字了。

    最夸张的是,爷爷他老人家还觉得,这不译过来。名字好听,而且意思也占了,很是一副佩服的样子。

    就这么笑闹着说话,到了九、十点钟,一家人也都各自歇息。

    而到了新的一天开始时。一家人刚吃过早饭,张老实却是过来请示要安排那三家人什么活计。

    原本按照原计划,一家人依然开始分工干活。但现在增加了人手,确实是解了急,但一时却又有些不好安排。

    最后,还是让张老实把三家14口人带到了客厅来,爷爷亲自问了三家人都想干什么活计。

    结果三家人,只有那纳姓一家都愿意管理田地,说那是做熟了的。而赵方两家听了家里的规矩后,愿意做作坊里的活计。

    毕竟照爷爷他们后来定下的,买回来的人如果愿意进作坊做活,那以后算是自家能得力又能信任的人,以后多是不会让赎身的,算是一辈子的农奴了。而愿意进田地里干活的,如果哪天他们存够了钱,想要给自己赎身得自由身,那也是会答应的。

    对于他们定下这决定时,我却也是没什么可说。

    纳家7口,这以后就成了张老实的手下了。但除了老少四个大人外,也就只有两个大的小子能做些活计,小的那个纳豹子却还只是个3岁多大的孩子呢。

    而赵、方两家进入作坊,倒也真是让我们大家都轻松了很多。毕竟这7个人里,有6个都是大人,4岁多的孩子方小宝,也是留在家里玩耍的命。

    赵家和29岁的赵永强,跟着方家34的方天佑,这3人直接就分到了粉条作坊,去帮忙张、范两家的4人,那粉条作坊一下子有7人了。

    而赵家47岁的老太婆,跟着方家32岁的儿媳妇,则是到了小副食作坊里帮忙制香辣菌的事。

    方家那52岁的老头子方志诚,和赵家那48岁的赵良才,则也是在小副食铺子帮忙,跟着在南头制麦芽糖,和花生糖那些。

    有了方、赵两个老头帮忙制糖,原本制糖的奶奶和爷爷也是空出了手,只留我那老爹教着他们就行。

    而制香辣菌这事,老娘她们也只用留一个人,教会那赵家老太和方家媳妇,就也无事了。

    所以,安排到后来,除了浩清哥去收菌,老爹和老娘教制糖和香辣菌外,一家余下的6人都赶到了西内院的饼子作坊做月饼。

    带苦味和没苦味的两种荞面已经被磨好,又筛整好了的,所以今天做起来也倒是方便。而且作坊内,要制作这月饭的工具,也都头天就准备齐全了。

    连绿豆、红糖、芝麻、酥麻,这些,都是已经早早准备下了的。

    一进作坊,一家六人,又是和面,又是烧火,又是切糖,又是煮豆。。。。。。的,一时就忙活上了。

    用荞面做月饼,算得是省事的,这深黄的面和好后,是不用发酵的。所以直接用兑好的红糖水,和好这糖度适中的荞面备用就行。

    有苦味和没苦味的两种面,分盆和成面时,都是要加糖水和的,只是天生自带苦味的,不能加太多糖,保持着淡淡的一丝苦味,才是真的很好吃。

    这些都不是大事,也很容易。就只是做月饼馅料的事情,有些个麻烦,特别是那豆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