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化境-sunline》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极化境-sunline-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一个国家国民平均收入远低于其他一些国家国民平均收入的思考

  Sunline

  这个题目太大了,不可能思考全面,下仅以偏论之,不要把现实中东西往里面套,否则得到的可能仅仅是自己的误解。

  决定一个国家国民平均收入的源头是这个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否则,即使这个国家不断发行的货币,以维持国民平均收入在一定的水平,这些货币却缺乏足够的基础以支持其应该具有的实际的价值(以之前的状态对比)的话,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实际上起不到增加国民平均收入的目的,相反由于引起的种种现象的反作用,反而可能起到增加国民平均收入的反作用。

  简化一点,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是决定这个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生产力越大,国民创造的价值越多,国民平均收入也就越多。

  如果自发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以种种形式收归国有的话,即国有化,会不会导致生产力增加的速度放缓呢?那么反过来,私有化呢?或者以一定形式的各种联合呢?这个问题很复杂,这里不加以讨论。

  官僚主义会不会导致生产力发展放缓呢?

  *、贪污等现象会不会导致生产力发展放缓呢?

  这些倒不一定是导致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原因,生产力的现状反而可能也是导致这些的原因之一吧?也就是说这是一条条的联系在一起的循环构成的一个整体形式上的循环。

  一个国家有一定形式国有化、私有化、官僚主义、*、贪污等,你就假定其他国民平均收入更高的国家、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更大的国家、国家的生产力更高的国家,就没有这些现象吗?不知道这些是不是只有量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呢?如果说有本质的区别的话,你认为正是这些本质的区别导致了上面的结果?

  如此,我可能就不能把这个问题的关键放在上面所提及的这些概念上了吧?

  那么,在量上面的区别下,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多个国家的生产力的不匹配的发展?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多个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的不匹配的发展?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多个国家国民平均收入的不匹配的发展?

  导致这种不匹配结果的本质的、关键的因素究竟在什么上面呢?

  一个国家和其他国民平均收入更高的国家、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更大的国家、国家的生产力更高的国家在量上的区别,或者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足以导致不匹配结果的因素,诸如此类,现在暂时将这些从注意力范围内移除,去寻求导致不匹配结果的本质的关键因素。

  这个关键因素,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是本质的,而不仅仅是形式而已。

  最后我把目光放到生产力的驱动者,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的产生者上面,这是人!但是不是特殊的人,而是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国民群体的人们,我说的不是管理者,虽然管理者也作为全体的一部分,但其数量上并不占绝对的优势。这是个抽象的概念,你可以找出全体中一群实际的个体,但这个概念的真实含义在这群个体之上,并非形式。

  正是在多个国家间足以代表这些国家自己国民群体的人们的本质区别导致了不匹配结果的产生。

  而且我不能用“好”啊,“坏”啊,等“价值”概念对此进行判别。

  这种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国民群体的人们的本质区别不是存在于人种上的,而是存在于思想的禁锢程度上的!

  在某些方面“相对禁锢”思想的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国民群体的人们比那些在某些方面相对开放思想的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国民群体的人们所在的国家生产力、国民创造的价值、国民平均收入将或正在呈现相对“负”发展趋势。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大部分思想“相对开放”人所处的国家的国民平均收入将或正“大”于其他大部分思想较为禁锢人所处的国家,国家生产力、国民创造的价值同样如此。

  一定期限内上面所说的本质的关键因素可能发生改变,但是,请注意:物质的需求量是有限的,产量也是有限的。一时的技术的发现,最终被上面所说的这个本质的关键因素所超越,可以说这个本质的关键因素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是最终决定国家生产力、国民创造的价值、国民收入的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现取名为“开放的思想”。

  “开放的思想”作为这么个本质的关键因素会不会引起误解呢?我自己是知道的,但是读者不知道是否知道呢?

  首先,这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人具有绝对的“开放的思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进程,而作为结果?这是并不存在的,可能定义得太宏观了吧?

  其次,如果思想“开放”了,但却不符合现道及其基础,如何?

  总不见得说不符合现道及其基础的思想“开放”,就不是真正的思想开放?

  甚至说没有发现现道及其基础就是因为思想“开放”的还不够?

  或者说“符合现道及其基础”比“开放的思想”更加关键?

  如果没有“开放的思想”,请问如何“符合现道及其基础”?

  那么就是说,“符合现道及其基础”同样也是本质的关键因素,而这个本质的关键因素也是最终决定国家生产力、国民创造的价值、国民收入的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

  
  
  幸好这两个因素并不怎么地互相冲突,至少表面上看好像是这样的,否则呢?

  这里只是简单地加以并列,而之间实际的联系呢?我能够全部描述出来吗?

  但是这么一来,我就不需要对思想如何的开放才算是真正的开放再加以描述了,另一个并列的因素已经帮我排除掉其中的一部分了,不是吗?

  那么“符合现道及其基础”这个因素和“开放的思想”这个因素相比有什么地方同样可能被误解的呢?

  鲁迅观察旧中国的现状,弃医从文意图拯救国人的思想,这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反正,思想禁锢的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思想并非开放的,而绝对思想开放的人又是不存在的,总之,要根据现道及其基础行事,但能完全作到的好像没有,否则,人是不会处于他现在正处于的境地的,但是也不能说无奈什么的,因为这就是人啊。

  上面的文章我试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写出来之后正好应了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了,上面仅仅是草稿,没作什么修改,冗余得很,颠三倒四、废话百出,而我又比较懒,懒得使之变得再完整一点。

  真正的完整不知道是否存在?

  而刻意提供一种虚假的完整性?

  不知道是用来糊弄自己呢?还是用来糊弄读者呢?

  自己倒也算了,就怕读者看了比较完整的所谓“完美”的版本,却当成了真正完整的,自己却不思考了,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不过,虽然完整性就在眼前,但是就算是虚假的完整性也是需要自己才能发现的,不是吗?而作品从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使作品成为它所成为的东西?…Sunline

  人的思想是最快的,同样也是最慢的,至少我发现,现在我的思想,好像仍然还是如此的,不知道这是否是现实的?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

  没想到前几天写的一段草稿今天随便贴上来,晚上发现居然上榜了?!

  随便改了几处语法错误。

  祝福灾区人民、支持灾区重建、发展!

  看了半天,头昏了吧?放松一下吧……

  《无偿献血支持灾区,享半价游上海海洋水族馆!》

  还有有一点点上海海洋水族馆的照片,不断更新中哦……

  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啦……

  2008年5月28日星期三

“一”的碎片
“一”的碎片

  Sunline

  0、前言

  本文题目是《“一”的碎片》,本文试图做的是由一而生、从一遍历、统一于一,当然这四个“一”的含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引发我写本文的灵感来源于尼采(Nietzsche)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的第一部(First Part),之五、快乐与热情()中的一段(注:是本人自己作的翻译)。

  ……

  And nothing evil groweth in thee any longer; unless it be the evil that groweth out of the conflict of thy virtues。

  如此,你就再也不会产生什么罪恶,除非那罪恶是出自你自己准则之间的冲突。

  ……

  My brother; if thou be fortunate; then wilt thou h*e one virtue and no more: thus goest thou easier over the bridge。

  我的兄弟,如果幸运的话,你将拥有一条准则而不是更多-这会使你更容易地度过那座桥。

  Illustrious is it to h*e many virtues; but a hard lot;  and many a one hath gone into the wilderness and killed himself; because he was weary of being the battle and battle field of virtues。

  拥有很多准则会让你出名,但这确实一个艰难的任务,很多人都在废墟中自杀了,因为他们最后实在无法忍受准则之间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所存在的地方!

  ……

  可能是由此才使我产生了将以前的哲学观点统一一下的念头,虽然这是一个几近不可能成功的任务,但是动力吗?似乎还是不太足,昨天收到网友Purelygrey的讯息,大致是叫我去开导一个发现自己的错误,却无法面对,甚至困惑到时不时冒出自杀的企图的人。那个人在百度贴吧的“道德” 吧里发了一个匿名的帖子。根据提示,到百度贴吧的“道德” 吧看了一下(注:最后是在Purelygrey于百度贴吧最新发的帖子里面的回帖中找到的)。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实在是太善良了,太单纯了,以致于无法面对由人造成的邪恶,这方面的困惑,我之前也碰到过,而且不止一次,之后当然也不会认为可以一劳永逸地避免了这方面的困扰,为了避免这样的人,发现了一点真实的流露,却由于自己的误解,最终走上歧途,所以写下本文。

  当然,我的哲学论述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我的描述方法可能让人看得比较头痛,我的意图可能让人完全摸不着边际。但是,如果是我,以我的方式,将这个理论写下来,最少是现在,以我低微的才华,是很难写成其他的什么形式的,所以请原谅我吧,只能于此给予我真挚的歉意。

  当然了,本文不是为那些还在准备或者是已经准备好了,拿本文作为自己的幌子,自己欺骗自己的人而写的,对这些人来说,我只能说抱歉了,因为如此的话,您将不可能真正地理解本文的真正含义。

  此外本文写下的并不是真实本身,读者最后还必须超越我在本文中下的定义,才有可能符合真实。

  下面组织观点的方式,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都是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相互交织的,请注意“皆不仅如此”这个词在其中是普遍适用的。

  本文分几个部分,正如您已经看到了,现在您正在看的是“0、前言”,下面的“1”和“2”是哲学论述,将会是看“3、人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认识”的基础,可能绕了不少弯子,但是至少对我而言,这些弯子绕得,还是具有其存在的价值的……

  
  1、存在必有其价值。

  “存在必有其价值”里面的“价值”是超越人的认识的。

  人的认识中的价值是有正、有负的、而“存在必有其价值”里面的“价值”却并非如此。

  任何认识在自己存在的基础上都是正确的,都具有价值,都是真理。

  
  2、一切都有可能。

  人所认为的必然,并不是真正的必然。

  人的认识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

  人的认识的基础不是固定的,它会变化。

  人是不能直接认识事物本质的,人只能从事物的表象中认识事物,这个事物的表象可能不是事物本身。

  事物的表象是存在于一定基础上的。

  事物的表象存在的基础不是固定的,它会变化。

  人的认识的基础与事物的表象存在的基础的界限是模糊的,正如主观和客观的界限一样,界限两边的可以在一定基础的变换上相互转换。从真实上看,既没有主观,也没有客观,既没有人的认识的基础,也没有事物的表象存在的基础,有的只是统一。

  不仅仅是主观,客观也是人的认识,同样也是存在于一定基础上的,即使是人所认识的空间、时间、因果等及其由生出它们的和由它们所生的一样都是人的认识,随着基础的变化,它们必然变化。

  在不同的基础上同一个事物产生不同的表象。

  举个例子来说,就可以是:

  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事物,可能获得不同的表象。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看同一个事物,可能获得不同的表象。

  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基础上,看同一个事物,可能获得不同的表象。

  ……

  不能用自认为的必然来替代他人的可能。

  发展是没有极限的。

  本文所述的理论也是认识,同样是存在于一定基础上的,同样是表象。

  好,上面的论述是下面即将展开的论述的基础。

  3、人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认识

  人的认识是存在在一定基础上的,而这个基础是变化的,人自己甚至连都这个都没有真正地知道,在此基础上可以说,人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在某种方面上,可以表现为无知。

  理解,使用一个表象,例如能力,而不使其成为一个负担,人的认识里面的善恶之分,产生,这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如何理解、在于如何使用它。

  无知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