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为什么能上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航天员为什么能上天-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日趋复杂和可靠,已能满足多乘员、长时间、重复使用的航天任务要求。
  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由六个分系统组成: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系统、载人航天器气体贮存系统、航天员供水和水处理系统、航天员废物处理系统、航天食品以及航天服。
  苏联〃东方1号〃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是一种较简单的短时间的综合保障装置。密闭舱内大气压力和氧分压接近地面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舱温保持在12℃~15℃,相对湿度为45%~65%,舱内装有上述各项参数的检测设备,为航天员提供信息并向地球站传送遥测信号。利用碱土金属的超氧化物吸收舱内和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供航天员呼吸。调温装置和空间辐射散热器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用以调节舱内温度。舱内湿度靠控制去湿装置的气体流量来调节。航天员的食物是用铝管包装的膏糊状食品,进餐时用手挤压管壁,通过进入管将食物送进口中。在航天服加压情况下,可通过头盔食孔进食。加加林穿的航天服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舱内服装,具有加压和通风功能。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载有3名航天员,续航14天。它有三套比较复杂的生命保障系统,分别设在服务舱、指挥舱和登月舱内。舱内采用100%的纯氧环境,为防止火灾,起飞前注入一些氮气。座舱压力调节器保持指挥舱内压力为340帕(每帕为千克力/平方厘米)。一旦舱体骤然泄压,应急供氧系统立即大流量供氧,维持座舱5分钟的安全压力,以保证航天员穿好航天服。温度控制系统具有两个独立的冷却回路,冷却介质乙二醇经离心泵循环流动,把人和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空间辐射散热器向空间辐射散热。航天服回路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气净化装置由两个装有氢氧化锂和活性炭的净化筒组成,两者交替工作。净化后的气体余热通过冷凝器由乙二醇带走,气体中的水汽通过水汽冷凝分离器变成冷凝水,周期地排入废水箱。主氧源是超临界压力低温贮存的液态氧。供水系统的水源来自氢氧燃料电池的副产品,经净化处理后供航天员饮用。航天员食物是袋装的各种脱水食品,加水后食用,味道接近地面膳食。睡觉使用睡袋。人体排出的废物经收集后贮存。登月服是具有液冷降温结构的舱外用航天服。服装背包内装有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和通信系统。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背包,背在航天员身上,它能保证航天员在月球上工作4小时。通信系统装在背包内。
  3 飞船怎样返回地面
  确保飞船精确返回,是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关键。通过对飞船一系列的精确调姿、制动,将确保飞船准确返回。
  〃神舟〃飞船按预定计划完成围绕地球运行的圈次后,开始从南大西洋上空向地球表面返回。停泊海上的航天测控船将向〃神舟〃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发动机开始加温预热。在测控指挥系统的精确控制下,〃神舟六号〃飞船将逆时针转过90度,由轨道舱在前、返回舱居中、推进舱在后的轨道飞行状态变为横着飞行状态。这时,轨道舱从返回舱与推进舱中分离出来,留在太空轨道继续运行。
  轨道舱分离后,返回舱和推进舱的组合体将继续逆时针转过90度,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的飞行状态,相当于最初的飞行状态掉了个头。推进舱发动机朝着飞船前行的方向点火制动,减速的飞船开始降低高度,向地球飞行。 。 想看书来

神奇的载人飞船(3)
在降落到距离地球大约140千米时,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推进舱进入大气层烧毁,返回舱进行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三次调姿,以设定好精确角度向地球飞行。
  这短短几分钟内的三次调姿与再入制动,对飞船的准确返回极为关键。如果返回控制时间出现1秒钟的误差,就将导致地面落点9千米的偏差,甚至会使飞船无法正常返回地面。调姿与制动完全是程序化的,飞船可自动执行。同时,返回舱还具有升力控制能力,可控制落点精度,使返回舱降落到预定的主着陆场内。
  4 飞船返回舱为什么设计成钟形
  早期载人飞船返回舱的形状并不是钟形的,苏联〃东方号〃系列飞船的返回舱都是球形的。但是经过飞行试验,科学家们发现,球形的返回舱气动效果很不理想。它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几乎不产生任何升力,相比之下,钟形返回舱可以利用外形上的气动效果,来更精确地控制返回舱的运行轨迹。另外,球形返回舱不容易获得稳定的返回姿态,很难采用安装缓冲发动机的方式来减缓返回舱落地时产生的冲力。这也是〃东方号〃飞船采用相对复杂和高风险的弹射方式,进行人、舱分别伞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5 飞船为什么能抗高温
  飞船返回地球大气层的时候,基本没有机动性,完全是一种自由落体运动,这样的速度是极快的。虽然采用降落伞,可以使飞船减速,避免它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但是在飞船表面仍然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高到1 700多摄氏度,有时甚至达到3 000多摄氏度。为了保障飞船返回舱里面的航天员和珍贵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抵御返回大气层时所产生的高温,顺利地返回地面,飞船返回舱需要有超强的隔热能力,即必须给飞船返回舱穿上一件〃避火衣〃。
  飞船作为载人航天器,是一次性的,它使用一次后基本就不能使用了,比如我国的〃神舟〃飞船和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都是一次性的。
  既然是一次性使用,对于〃避火衣〃的要求相对就可以低一些。这种〃避火衣〃是一种瞬间耐高温材料,它的作用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刚好满足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的要求。
  这种〃避火衣〃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纤维材料,或者是多孔颗粒物再加上有机物,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
  当飞船返回舱重返大气层的时候,剧烈的高温将会使这层隔热材料发生奇妙的变化,它们首先会燃烧起来,变成气体,这样就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变成气体之后它们还会蒸发掉,蒸发的过程又带走了一些热量。
  另一方面,这些隔热材料在燃烧完毕之后,剩下的是碳化层,它们往往有很多的孔洞,这些孔洞也有一个好处……加大了飞船返回舱的表面积,这种表面积的增大让返回舱有更多的面积与大气层接触,有利于传导热量。
  〃避火衣〃完全燃烧之后就只剩这些孔洞,着陆后,返回舱表面烧黑的痕迹说明〃避火衣〃牺牲了自己,换来了返回舱的安全。尽管飞船的内部设施良好,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飞船完成这次使命之后就不再使用了。
  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避火衣〃的研制。一般来说,未来载人航天器的〃避火衣〃将会逐渐减轻自身的体重,每减少1千克,就可以使运载火箭的推力减少500千克,如果现代的〃避火衣〃能够减少重量的15%,那么可以使航天器的上升高度提高10%。这也给材料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难题。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想办法克服困难,希望在新材料的研制中有所突破,为载人航天器制作出更加轻便、更加耐热的〃避火衣〃。
  6 飞船为什么需要整流罩
  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前要经过稠密的大气层,必须用整流罩对飞船加以保护。整流罩是飞船的保护外衣,在上升段飞行时它防止高速流动的空气产生的高温高热进入飞船,破坏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伤害飞船中的航天员;在火箭出现故障时,它又可以带着飞船在逃逸塔的动力作用下飞离危险区域。
  整流罩还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减小跨音速飞行时脉动压力产生的振动和火箭发动机传来的噪声对飞船的影响。
  第二,通过对整流罩内调温,可以保证飞船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第三,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可以减小飞行中的气动阻力。
  7 飞船怎样进入发射场及在发射场的工作
  〃神舟〃飞船由专用的运输飞机空运进入发射场,然后再用专门为飞船设计的公路运输车将飞船运入飞船总装测试厂房。在运输途中,要严格控制环境要素和车速等,确保飞船的性能不受任何干扰和损坏。
  飞船运入飞船总装测试厂房后,首先进行飞船的三舱检查,验证飞船结构的完整性,然后进行飞船总装。所谓总装就是把飞船三舱进行组装对接,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飞船整体结构。在完成飞船整体总装后,进行飞船电测,对飞船的设备和功能进行相关考核,对软件程序进行运行复测,整个测试必须具有全面的覆盖性,确保飞船发射上天后的每一项工作在地面测试时都能够测试过,并且功能正常。完成飞船电测后,飞船转运至飞船加注及整流罩装配厂房,进行飞船推进剂加注和扣罩工作。飞船推进剂加注和扣罩完成之后,转运至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运载火箭对接,进行火箭、飞船的联合检查。此次联合检查主要是检查火箭与飞船的接口关系是否正确、二者之间的电磁是否兼容以及相关功能是否正常。测试正常后,航天员将进入飞船,进行火箭、飞船、航天员、地面测控系统的全系统联合检查,模拟检查正常飞行和故障飞行情况下全系统的匹配性和协调性。
  全系统联合检查后,火箭、飞船组合体一起通过活动发射台垂直转运至发射塔架。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后,经过短暂测试后,火箭进行推进剂加注。在所有准备工作正常完成后,航天员就通过发射脐带塔登上飞船,发射升空,遨游太空。
  8 〃神舟〃飞船与〃联盟号〃飞船有什么区别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比较,相当于其第三代飞船,而且在个别地方甚至还超过它。与美国相比,应能超过美国的第一代飞船〃水星号〃和第二代飞船〃双子号〃。美国第三代飞船〃阿波罗〃是登月飞船,现在无可比性。
  〃神舟〃飞船与〃联盟号〃飞船相比,其主要区别是:返回舱结构尺寸大13%,具有更好的气动力性能;返回舱采用降落伞加缓冲着陆发动机方式;推进舱更长、更宽,具有改进热防护能力;轨道舱太阳能帆板可产生1千瓦的电力,是〃联盟号〃飞船的3倍;轨道舱具有独立的推进和控制系统,可以长期留轨试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神秘的载人航天发射场(1)
载人航天发射场是载人航天器及其运载器在发射前进行组装、测试、推进剂加注和火箭点火起飞的场所,是一个庞大而且技术复杂的系统。由于载人航天器及其运载器价格昂贵,必然要求发射场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发射场建设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因此,载人航天发射场建设是航天领域的一项综合性工程项目。
  1 世界上有多少个载人航天发射场
  世界上的航天发射场共有十多个,但具备并已经实施过载人航天发射的发射场仅有三个,即:俄罗斯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拜科努尔发射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导弹航天发射场,隶属俄罗斯航天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丘拉塔姆地区,现由俄罗斯租用50年。拜科努尔发射场始建于1955年,面积约6 717平方千米,中心坐标为东经83°20′,北纬46°。发射区包括中心发射区、东发射区和西发射区,共有12个发射工位;技术保障区6个,共有10个总装测试厂房。拜科努尔发射场在航天领域功勋卓著,人类的第一颗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都是从这里发射升空的。它主要发射轨道倾角为52°~65°的各种卫星、飞船、空间探测器和空间站。
  肯尼迪航天中心是美国最大的航天发射场,位于佛罗里达州东海岸卡纳维拉尔角西北的梅里特岛,面积约560平方千米,中心坐标为西经80°42′,北纬28°30′。肯尼迪航天中心始建于1962年7月,隶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包括梅里特岛、卡纳维拉尔角和范登堡空军基地三个地区的设施。它主要用于发射小轨道倾角的空间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大型空间站。
  长久以来,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位置都被隐蔽在我国版图上,外界对此知之甚少。但人们却常常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它:〃在一个神秘的地方,住着一群神秘的人,做着一件神秘的事情。〃随着我国六次〃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祁连山脉以北的巴丹吉林沙漠中,靠近内蒙古的额济纳旗,距离甘肃省酒泉市200多千米。1958年建场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取得了备受世人瞩目的成就: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可回收型卫星;1981年9月,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一箭三星);1999年11月20日,用CZ…2F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入太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又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轨运行5天后安全返回地面。
  2 载人航天发射场建设应注意什么
  航天发射场建设,除考虑国家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综合技术水平外,主要考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射向、航区、测控区、交通条件、环境保护、供电和通信、社会依托、未来发展等十大因素。与一般航天发射场相比,载人航天发射场还有许多特殊要求。例如:采用先进的测试发射技术,提高测试发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尽量减少火箭和飞船在发射台上的占位时间;发射台附近应地势平坦,在射向上留有充裕的应急救生区,以便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满足航天员逃逸救生的安全要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