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混帐到底的,真的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无所顾忌的,将这种作风耍到圈内来的,无论你是谁,势力有多大,都将导致家族、君臣不和,官民离心,民族分裂,再强大,也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达的了。这种虚假之处还表现在,后来者中,没有一个人从他们身上能总结出“尽行恶利无穷、我要向他们学”这样的结论,也就是说,虽有作恶之人,但我却无法得出继续作恶的理由,恰恰相反,从无数个作恶多端的事例中,我们看到的结局都一次次警醒我,要尽行善,勿作恶。虽然这个过程复杂曲折,因人因时而异,报应有早晚,但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未到而已。这种虚假的道德堕落,也从孔子的迹遇里得到了证明。孔子及其徒子徒孙,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尽冷遇,四处不得志,何以后来能咸鱼翻身,一统中华民族的道德江湖、精神世界长达两千多年?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整个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在道德上犯了大错,走了弯路,用几百年的血的教训认识到了:道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道德是万万不能的。一些真理,往往是通过被否定的过程才认识到它的正确性的,道德就是这样。这也是孔孟复兴的根本原因。
第三 人退回到动物阶段,道德规律就失灵。古人云:衣食足则知礼仪,仓廪实则知荣辱。一个人如果连生命、连起码的生存都维持不了,就不是人了。易子而食,需要多么的凶残,动物尚且不会为,但人却能做出来。不论生活条件多好,道德水平多高,一旦遭遇连年大灾,老百姓大批饿死,强盗打劫、为非作歹、造反,就会如火如荼,成为聪明之举。易子而食也就在所难免。总比都饿死强吧。这时再讲礼仪廉耻就是唱高调。道德无非就是上层建筑而已,根基都没了,上层建筑能凭空存在?能不垮塌吗?这种由于无法生存导致的道德规律失灵的情况很少遇到,即便出现,也是偶尔的短暂的,在下面的讨论中将不予考虑。
能给道德带来致命一击的,只有迅猛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它是彻底地从根本上改变了道德的土壤,令原有条件丧失并一去不复返。这条件是再无法恢复的,道德规律的作用才是真正丧失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现代化城市的出现
交换的需要,产生了金钱,分工的需要,才产生交换。是什么引起分工的呢?按已有的常识,大家都知道是生产力。其实不然。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决定着分工,但人们忽视了一个中间环节。直接促使分工产生的条件,不是生产力,而是众多的人,是众多的密集的人群。社会分工与众多的密集的人群之间的关系是父子关系,生产力与社会分工之间类似于祖孙关系。
任一新商品、新服务、新行当,首先都需要有市场有需要,否则,就没有存在发展壮大的可能性。这市场这需要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人。也许有的是生产的需要,比如钢材,人不会直接需要它,是生产各种机器设备等需要它。机器设备又是来干什么的?无论拐过几个弯,这种东西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脱不了吃穿住行等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人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必须有足够的消费者存在,才能托起一个新行业。比如眼镜店,每人配一付眼镜正常至少应该使用一年,如果把眼镜店开在偏僻的乡村,很难靠眼镜店赚钱维持生活,在城市里就不一样了。在几十万上百万人口的城市里,别说一家两家,就是十家二十家同时开眼镜店,生意也会好得很。就是人多这一条原因。比如心理医生,专门为心理有疾病的人看病,多少人中能有一个患者呢?顶多也就百分之几的比率吧,靠此谋生,每一个医生每天每月每年需要多少这样的患者呢?现实中,每个大城市中,心理医生大有人在,绝不只是一两个,这只能说明生意好做,只能说明患者多。这要以多大的人群基数为基础呢?如果人少,这种职业行当是不可能存在的。现在的酒店食杂店五金店等充斥了大街的两旁、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什么在封建社会时这些店只能集中在一处而不能四处开花如此分散呢?就因为那时人太少,现在人太多。由于消费者太多,分散开来四处开花生意也照样挣钱的很,四散分开也就是必然的了。
产品的差异化,分工的越来越细,也完全依赖人多。布料,每个做衣服的人都需要,一但变成衣服,就只能适合某一个或某一类人了,无形中就把大部分需要者剔除出去了。在需求稳定但不太多的情况下,只能有绸缎庄、布料店。卖的是衣服的原料,经过裁缝的加工,才能变成衣服,不可能有现成的衣服出卖。所以,人少的时候,分工无法出现。人多就不一样了。一个服装厂再大,一天能生产多少套衣服?与数以百万计千万计数以亿计的市场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厂子再大,一年到头不停地生产,也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大的需要。从这个浩瀚大海中取一滴水对一个企业来说就等同于一头小牛面对浩瀚无边的的三峡水库,永远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为差异化生产提供了基础。布料变而为衣服,衣服又细化为各种服装:有冬装、夏装、春秋装,有工作服、休闲装、时装、运动装、职业装,有西服、中山装、唐装,有儿童装、老年装,有男装、女装,肥人装、孕妇装,等等;穿着又分为上衣、裤子、鞋子、帽子、腰带、领带;衣服又分为内衣、外衣、衬衣、衬裤、内裤、毛衣、羊绒衣、风衣、皮衣。。。。。。这种分类,简直就要无穷尽了,但这还只是一个大概的分类。现实中的分类,比这个要更细更全十倍不止。衣服上一个小小的纽扣,就细化出多少新行业来。从材质上它分为铜扣、玻璃扣、有机扣等,从形状上它分为方扣、圆扣、三角扣等,再进一步深化,又发明出拉链、粘扣、子母扣等,并且在一刻不停地深化下去。分工只所以能如此彻底地进行下去,就是因为人多。人太多了,市场太大了,对一个工厂来说,只要生产其中任一小种类如衣服上的纽扣中的拉链,市场就大的了不得,根本就干不过来,钱也就挣不过来了。一个厂子干不过来,就会出现两个、三个。。。。。。。顺理成章,一个新行业就出现了。
总而言之,分工越来越细,商品越来越丰富,服务越来越齐全,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的缘故。
这种人多这种密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城市人口的急骤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口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地理位置即距离造成的互不相干变为跨越了空间距离的紧密接触、互相依赖。
在人类历史中,这一趋势表现最明显、变化最惊人的阶段就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至今二三百年的历史。
工业革命是如何爆发的,历史学家早已做过分析和描述,有高中文化的人基本都知道这几个基本特征: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大量开辟,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各殖民地的被殖民者在武力威胁下的文化、物质、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同化,使殖民地宗主国的产品成为具有世界市场的商品。此时的市场范围,远远超过古希腊的船只所能到达的地域,此时的消费者,多于古希腊时期何止千万倍,此时销售的商品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使用的各类棉或毛的纺织品,而不是源于自然的产量受土地限制的各种地方特产。面对无穷大的市场,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需要了,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利益驱动下,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生产的机械化,使一个生产过程,再也不能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完成了,要由越来越多的人来共同完成。从事一种产品生产的人数,由几十人增加到几百人,再到几千人,他们蚁聚在一个叫做工厂的地块,生产、生活,吃喝拉撒睡等一切活动都要在这个狭小区域展开。这是一个奇怪的人群集合体,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方面都是从事着一种劳动,每个人自己生产不出一件有用品,另一方面,他们还与原来一样,要吃穿住行用等,要消费各种各样的商品,拥有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需要。面对突然出现的巨大需求,一大批另一种类的人也必然要出现了,他们与这单调的人群集合体相伴而生,紧密联系,生活在同一区域,经营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这两类人混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群体,人群规模就成倍地扩大了。
由于商品市场太大了,各个生产工厂急需迅速扩大,但在以人力船只与牛马车作为重要运输工具的情况下,这个社会群体的发展受到了一系列的限制。从生产上来说,生产规模不能如愿扩大。工厂应该靠近原料基地、能源基地、销售基地,但现实中这三者能集结于一处的情况绝无仅有,往往都是分散的,生产工厂靠近其中一个,其他两方面的物质运输靠什么来解决呢?用牛马车来满足这种机械化大生产对运输的需要是天方夜谈。所以,此时的工厂只能限于海边的或内陆的港口周围,依靠相对运力较强的船只运进运出各种原料、燃料、产品。麻烦还不止这些,一个工厂就像一个蜂群,若干个工厂就组成一片蜂群,散布在一个港口的周围。这么多的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多少蔬菜水果,多少杂七杂八的各式东西,这些东西从哪儿来呢?就近解决吗?再丰饶的土地也架不住这群蝗虫的蚕食,多少粮食蔬菜几天就会变成无数的屎尿。必须以全国为依靠,必须靠船只运进来,到了港口再由人力牛马车运到各处。港口能有多大呢?由于人力装卸,效率低下,时间占用多,无形中又减少了港口的吞吐量。试想想,这么多的人每一天所需的粮食蔬菜各式东西,加上每一天要运进来的原材料、燃料,要运出去的产品,都要靠如此之慢的运力又如此之小的牛马车和人力船只来完成,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瓶颈,使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制约,使工厂规模不能如愿扩大,使处于同一港口的工厂数量不能太多,使社会群体的规模也无法无限扩大。此时的城市仍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现代城市。
火车、汽车、机动船舶等的相继出现,彻底消灭了这诸多限制。首先,生产基地与能源基地、原料基地、海港口岸紧密联系起来了,再不怕路途遥远了,再不怕不靠口岸了。其次,城市的触角深入到了广大的农村区域,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不但保证了城市人群所需的各种各样物质源源不断地供应,更能把各种产品各种废弃物各种垃圾粪便等及时运出去。在城市里,快速的城市铁路、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公共汽车,将广大的区域连成一体,使人口的分散居住成为可能。这一切使生产规模的快速无限扩大成为可能,使各种各样数目众多的工厂聚集在一起成为可能,使各种各样数目众多的企业、公司汇聚在一处变为现实。与此同时,一幢幢能容纳数以万计人群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充塞大街两旁,一栋栋密集的楼房组成的一片片的住宅区充满城市各个角落,与此紧密相随的商业中心、娱乐中心、酒店、餐馆等服务行业兴旺发达起来,现代化大城市终于形成了。随着火车汽车的普及、触角的扩大,高速路线的建成,速度的不断加快,随着飞机的出现及速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的出现及泛滥,随着电脑互联网移动电话的涌现及迅猛发展,一方面,使城市的容量越来越大,乡村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间距离越来越“短”,地球变得越来越少,成为一个“地球村”,任一产品都能拥有世界市场,连极易变质的茘枝都做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人口集中的速度在加快,人口越来越密集,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相继出现。现在,通过高速城轨铁路、高速公路,相近的大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有融为一个城市带的趋势。若一个古代封建城市中的人通过时间隧道来到现如今的大城市,肯定会被吓傻,古时两个熟人即使不生活在一起,也永远不用担心再见不到面,可现在倒好,无论两个人关系怎么好,只要一转身,就立刻消失于茫茫人海之中,如果再不想让你找到的话,即使仍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你也永远找不到。这真是人的海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一扫一大片。什么都缺,什么都有了价值,就是不缺人,就是人多。
第二节 金钱的万能
通讯工具、运输工具的每一次飞跃,都在加强地球上的人群向一起聚集的向心力,使城市人口增多增多再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扩大再扩大,地球上任一角落的人都与整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很少再见到一个孤单存在的世外桃园了,从而使商品市场无限扩大,使社会分工无限深入无限细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现实中不存在的。每一家都需要的,如煤气、灶具、装潢、桌椅板凳、沙发、床、橱柜、床上用品、照明设备、音响、电视、电话等等商品,每人每天都需要的,吃穿住行等行当,如旅馆、饭店、酒店、招待所、杂货店、香烟专卖店、五金店、书店、商场、超市、百货大楼等等,充塞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不说繁华市区,闹市街头,即使偏僻无人之地,只要开车一两个小时之内能够得着的,也有规模宏大的娱乐中心、特色酒店、度假山庄、游乐场所等。每人偶尔会需要的,如眼睛店、服装店、理发店、美容院、照相馆、医院等等,虽没有第一类多,但也布满了城市的各个方位。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有需要的,如房屋中介、工商代理、海关报关、兼职会计、培训班、培训学校、侦探公司、讨帐公司、贷款公司、广告公司、各种专业书店、肥仔服装店等等诸如此类的行当也是应有尽有,数量众多。但这些服务和商品要仰仗、依赖媒介的力量,通过这个平台将供需双方联系起来。层出不穷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