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兴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德的兴衰-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一个质次价高的产品来说,对一个时时刻刻处处事事都以合算不合算为抉择标准、亏本的买卖从来不做的商人来说,唱得再好,灌得再猛,洗脑洗得再彻底,也无法消除与消费者争利而导致的摩擦,忽视消费者利益而招致的恶果。面对这种言行不一的必然性,只懂强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释疑,必须阻止不满的瘟疫进一步蔓延。他们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是像它宣示的那样,从此洗心革面,为老百姓谋福利,给消费者以实惠,与天下人民融为一体,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吗?不可能,因为它从来就没这么想过。大家都知道分数,分子分母是反比例关系,分子一定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无穷大时,分数的极限就是零。分子就是那些负面事件,是消费者不满者中闹大了的那些人,分母就是消费群体。能代表消费群体的是占有率,是覆盖率,是销售量,能暗示消费群体规模的是影响力,是各种评价指标,是国家XX强,世界XX强,是这个证那个证,诸如此类的不容老百姓不信服的东西。在这么多闪光的数字面前,偶尔出现消费者投诉、控告等不满意事件,那也是不可避免的,谁又能不理解这一点呢?这是大企业遮丑的最常见手段。但偶尔的负面事件如果不断发生的话,那也麻烦。所以,消灭分子也是必须采取的辅助手段。消灭分子不是指消灭消费者不满意事件,而是指封口。一些挑皮倒蛋的消费者难缠,实在拖不过去,赖不掉,为避免激化矛盾被新闻媒介钻了空子,给捅出去,就花钱封口。这种钱再心痛也是要花的。

  第二种手段,技术垄断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对这件产品如何爱恨交加,你都必须乖乖回头,照顾他的生意,别无选择。达到这样的目的,没有比科技垄断更高明的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别人生产不出来,或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功效也达不到本产品的水平,代替不了本产品的地位。靠高科技靠祖传秘方,垄断市场,独霸消费者。物美价更高,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悠闲地挣着暴利,再配合高空轰炸,完成洗脑工作,让你心甘情愿地接受高价,无可奈何地理解它的不得不贵的道理。研发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它不能成为高价的借口。只要没有对手,如论多少年,这笔费用都摊不完,只要竞争对手一出现,他立马就会良心发现,让利于民,大幅降价,以回报消费者多年对它的产品的厚爱,再也不提研发费用未摊完的事了。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呀。它真的成佛了吗?否。当对手不足以对自己构成威胁时,它一分钱也不降,当敌人快追上时,它立即将那些别人已研究出来即将与自己平起平坐、再也维持不了优势的技术产品,一次性降价,亏本大甩卖,将那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追上来的企业卡死在摇篮中——以继续保持技术的领先。这就是他的一贯伎俩。不可否认,对这种垄断地位,无一企业不神往已久,是一个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世界上除了少数有实力的公司少数产品拥有这种地位外,绝大部分公司,都不具有这种地位。

  第三种垄断,价格战。

  在技术平平,质量相近,价格无优势,替代性非常强的情况下,在势力相当、品牌形象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选择哪一个都无所谓时,如何让顾客回头,买自己的不买别人的,难度确实很大。就目前的现实考察,想达此目的主要有两种手段被广泛使用。

  第一种,产品的差异化行销。在众多相差无几的选择中,让消费者选中自己,让顾客再次回头,你至少要做到两点:第一点,购买之前对你印象深;第二点使用之后说不出什么。印象深,主要靠的就是宣传。在大家都没打广告的时候我打广告,老百姓肯定对我的品牌印象深;大家都疯狂打广告了,都知名了,靠这一招就难让自己出彩了。怎么办?自吹自擂?哗众取宠?言过其实?弄虚作假?这些招儿只适合那些做一锤子买卖的小企业,对想做大做强做长久的企业不合适,有百害而无一利。如何保证在不说谎不夸大的前提下给人深刻的印象、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这就要看广告公司的手段了。如何既不夸大有事实为依据,又能令人眼前一亮呢?那就是出奇出新。将产品的性能特点从大家都熟悉的视角去平铺直叙就会平淡无奇,大家就没什么印象,如果换一种角度换一个思路去描述它,由于出乎多数人意料,就能令人精神一振。在信息泛滥眼球极度疲劳的时代,能令人眼前一亮,且这一亮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造成的,这就叫高招,这就是宣传的最佳境界。不夸大商品的性能特点,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谈不上欺诈,使用之后也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说它比别的同类产品好多少,又没感觉到,说它不好,又没理由,说不出什么,这就是高超的营销术。这就是在现代企业中营销如此重要的原因。无数欲做大做强的企业品牌,在宣传上都力求这种效果。这一思路的精髓,广告公司借以发家的秘诀就是逆反心理。每个药店的药价都飞涨时我推出廉价药店,大家都喜欢城市中心房产时,他推出CBD概念,当大家只重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时,他推出绿色环保理念,当翻身的穷人把鸡鸭鱼肉都吃腻了时,他就推出绿色食品风尚。。。。。。总是与大众潮流对着干,反其道而行之,给一个平凡的商品以重新估价定位。即未弄虚作假又达到了弄虚作假都达不到的效果。这种手段确实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是所有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但是,它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用这种手段,能造成轰动效应,也能让你的平庸产品脱颖而出,但是,它却无力一路护送你的产品登上知名品牌的宝座,它顶多只能把你的产品送进每个家庭的门槛里,能否被主人接受,并长期使用,“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就要看你的产品的竞争力了。对一个想长期存在持续发展壮大的企业而言,宣传永远只是表,产品质量、竞争力才是根本,产品本身没有竞争力,宣传再好,也只是一阵风。

  第二种,就是价格战。不惜血本,也要将竞争对手打跑,退出自己的地盘,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只剩下自己的产品,再无第二份了,消费者也就别无选择了。它的销售垄断也就暂时形成了。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降价是暂时的,是杀退敌人不得不为的一步棋,这成本这损失他却要在敌人败退之后变本加厉从消费者身上捞回来。企业怎样降价的,在打跑对手之后又怎样提高价格的,这是一个艺术。不能让消费者明显感觉到,否则,就犯了愚蠢的错误。这就是现在打折促销、有奖采购、让利酬宾、回报消费者多年厚爱、限时限购、季节优惠等眼花缭乱的损招层出不穷的原因。通过价格战形成垄断,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不菲的利润空间。如果你的商品质优价廉,实惠全给消费者了,竞争对手也不会产生兴趣来攻你的地盘,一是这个商品这个价钱已不是一块肥肉,再压价来争不值得;二是消费者偏好,价格如此优惠,品质又有保障,日积月累,谁都不是傻子,自然而然就会认同甚至依赖而产生情感偏好,想打进来就困难的多,想站住脚就更难。你就必须向被你打倒的对手学习,否则,就无法在此呆下去。而向他学习,就意味着无可观之利可谋,损失的成本从哪儿捞回来?这种商战,傻子才喜欢。进一步推论,我们还可以发现,若没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就没资格没实力去打价格战。价格相对于产品及服务来说已经低到家了,还如何去降价?每一个参加商战的人都叫嚣,“割肉血拼”,这话鬼才相信。只要你心中有数,知道自己价格够低,就不会怕任何一个低价竞争者,你知道这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时间会告诉消费者,谁是真心对他们好,谁在欺骗他们。而现实中,几乎所有的遭到攻击的商家品牌都不遗余力地进行反击,拼死也要把对手打出去。为什么?就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只要他们被打退了,他们永远别想等来老百姓为他们平反昭雪的那一天。

  第四种垄断,权力垄断

  以上种种,虽说从长期来看,都会露出与民争利的嘴脸,无法赢得人们的信任,但在当时,在短期内,想看透他的本质还是很难的。他们总是打着各种能迷惑人的旗号,不停地变换着身上的羊皮,让你“主动”回头,而不是硬拽你回头。虽然过后一段时间会反应过来,心里有受骗和无奈的感觉,但毕竟当时你是自愿的,不过是防不胜防而已。这世上还有一类企业,他们不屑于使用这些伎俩,而是明目张胆强拉硬拽,硬逼你回头。他们的产品质次价高,无人满意,人人痛恨,但他们手中有强权,靠政府、靠行政法规、靠恐吓、靠关系。。。。。。这种销售能端上台面的叫专卖,端不上台面的就叫黑社会敲诈勒索,总之是靠强力,可称之为权力垄断。强力垄断,最霸道,对消费者的损害最大,是硬逼迫别人就犯的。根本没把别人当人看。所以,这种产品努力的方向不是提高质量,而是加强强力。

  技术垄断,能促进技术的突飞猛进,权利垄断呢?只能促进权力的大肆泛滥,登峰造极。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权力,由于其利大无边,力大无边,致使天下的有才之士、有财之士、有门有窗有背景之人、天下各种资源,无不向其靠拢、向其努力。官僚机构能不庞大?刚割一茬,就又长出一茬,一茬更比一茬猛,一茬更比一茬壮,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权力垄断,就意味着强卖,靠的是专卖权,靠的是政府给的通行证,靠的是权力。这就导致了两种趋向。

  第一种趋向,这种企业及想向这种企业靠拢的企业虽然集中了社会上各种人才、资源等等优势,但是,这些人才及资源不会向科技创新向提高生产力方向努力,或者说,不是他们主要的努力方向。道理明摆着,能否垄断,不在自身的科技实力而在上面是否给你特权上,不在物美价廉让老百姓得实惠上而在上面是否认为你物美价廉是否认为你称职上,总之一句话,是否能维持这种垄断优势,不在下面,而在上面,不在老百姓,而在当权者。这必然导致,这些企业在权力寻租、特权争夺……使尽手段博得权力青睐方面费尽心机,新招叠出,显示出无限智慧和才华。在中国,在任一地方,无论如何穷,无论各行各业如何不发达,其他生意如何不好做,娱乐业、餐饮业却都毫无例外地格外生意兴隆。科技创新研究的是科学规律,权力寻租研究的就是人哪!科研投入体现在硬件设施上、高级人才的聘任和激励上;食、色,性也,权力开发投入的绝大部分都体现在吃喝玩乐上啊。若说,全国上下娱乐业餐饮业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由权力垄断一手造成肯定言过其实,但说他们为这个行业的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立下汗马功劳这绝对不为过。这种趋势,导致了权利垄断行业人才观的改变。这里的真才实学不是创新之才不是管理之才不是实干家,而首先是关系学家,权术专家,为人处事专家。这种趋势也影响了这种企业内部风气的形成,谁能进入这样的企业?是那些被社会认为有真才实学之人吗?一个毫无根基的白丁能凭能耐进入这种企业吗?有真才实学之人而不会来事的人能在此地如鱼得水吗?这里的人才与市场经济中需要的人才距离越来越远了,分道扬镳了。这种趋势下必将导致企业竞争力如西沉的太阳,一刻不如一刻了。越落后,意味着产品越质次价高,越难卖,这反过来只能让他们花更大的力气去谋求维持他们的垄断地位,更没有时间精力去干正事了。最后陷入恶性循环,滑入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种趋势,作茧自缚,自掘坟墓。市场经济中流行的观点是消费者是上帝,此话在这里行不通了。现在主次颠倒过来了,卖东西的是大爷,花钱的成了孙子。到哪里,到何时,只要有这需要,你就得买我这东西,还怕你跑了?什么叫强买强卖?这就叫强买强卖。作为一个消费者,没有一点自由不说,连起码的平等都没有。被人所欺,上当受骗,至少说明我还有一点自由,还有一点主人的地位,在垄断企业面前,我算什么呢?他根本都懒得骗你,明确告诉你,价钱就是高,质量也不怎么地………他倒诚实,可我有选择的自由吗?这不是对人的极度蔑视吗?还有比这更伤人自尊的吗?有一百条理由,一千个证据,可以证明能降价,应该降价,再不降价实在说不过去,可他们就是不降。不降就是不降,没有理由,也不给理由。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将不降价的理由端上台面,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别人别处改革能增强竞争力,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他们改革,越改越贵,越改别人越麻烦,越改自己越清净,越改越像个大爷越像个贵族了。

  什么叫恨,不满意不顺心产生了,却无机会发泄,硬生生憋回去,无可奈何之中再继续接受他们的凌辱。天长地久,日积月累,这种无奈忿闷就越积越深,最后就只能化为满腔仇恨。仇恨总是要发泄出去的,不是杀死敌人,就是杀死自己。没人愿意杀自己,所以,只能万众一心地盼着敌人早亡。无论如何,惹天下人众怒,令天下人同仇敌忾的,绝没有好下场。哪一天亡虽不知道,但早晚要灭亡则是肯定无疑的。每个国人对中国近代史都略知一二,腐败的清王朝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中华民族子孙受尽列强凌辱,是中国太落后,列强船太坚炮太利了吗?若大个清政府军队武器落后战斗力弱,打不过外国利炮,三元里人民的手中武器就不落后吗?他们手中的棍棒大刀难道比敌人的神枪还威力无比吗?同样的装备,同样的大辫子军,一个林则徐就能让外国列强无可奈何,这一切说明了什么?伊拉克被美国轻而易举闪电般拿下,萨达姆政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