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纪事-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教堂举行隆重的送葬仪式,联邦政府部门放假一天。庄严肃穆,举国怀念哀悼,即使福特活了近百岁,人们仍然不愿他离去。
  萨达姆行刑的场面是阴森冷清的。昏暗的灯光下,几个蒙面人把萨达姆带到绞刑架前,给他脖子上缠上一条*巾,粗大的吊绳就在他的眼前晃动。电视镜头一转,是巴格达街头欢呼雀跃的人群,人们认为这是大快人心的消息,应当载歌载舞庆贺。
  对于James Brown,人们则举行各种各样的演唱会纪念他。也许这是他最喜欢的方式,好让人们想起他,就会有载歌载舞摇头晃脑的冲动。他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他的形象和歌声会永远活跃在人们的心中。
  有的人死了,人们沉痛哀思;有的人死了,人们弹冠相庆;有的人死了,人们永久怀念。一样的肉体,一样的几十年,却是如此迥异的结果,让人感慨良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梦想成真
(2007年2月22日星期四)
  夜幕降临,彩色灯光照亮了山坡,米老鼠摇摇摆摆地走了出来,宣布一场战争开始。接着,海盗与水手激烈搏斗,山下水上枪声大作,炮声隆隆,喊杀一片。高大的水幕上,妖魔鬼怪,狼奔豕突。声光电交织闪烁,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演出结束,灯光大亮,演员们在大船上挥手谢幕,观众们已经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欢呼喊叫。这是迪斯尼米高梅园的一场演出,热烈的气氛感染了人们,让人从此开始了一场难忘的梦幻之旅。
  第二天,阳光灿烂,在魔力王国园的大街上,一群鼓乐喧天盛装*的队伍之间,夹杂着一些参观者,他们举着小旗,踩着节奏,向夹道欢迎的群众频频挥手微笑。他们一定把自己当成凯旋的英雄而飘飘然、忘乎所以了。
  到了“小人国”,人们乘坐小船蜿蜒前行,两边世界各地的小木偶在欢快的音乐中唱歌跳舞。艳丽的服装,多彩的装饰,把人引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人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天真烂漫的木偶。
  晚上,高大的城堡变换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盛大的*开始了。公主、王子、米老鼠、唐老鸭、小飞侠、大海魔、巫婆、孔雀、海鱼……迪斯尼的主人公们纷纷闪亮登场,载歌载舞。一群观众紧紧跟随在*队伍的最后,他们一定被*了。
  第三天晚上,在明日世界园,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声中,湖面上跃起一团大火,随后一只巨型地球在湖面上缓缓移动,大洲大洋和奔跑的动物清晰可见。电闪雷鸣之中,天空绚烂辉煌,此起彼伏的烟花照亮了半边天。赏此美景,不枉此生。
  迪斯尼的宣传口号是“梦想成真”(where dreams e true)。其实这里的无数项目景观,是连做梦都想不到的,越看越好看,越玩越想玩。成年人沾了孩子们的光大开眼界,他们的心也一点点复苏,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总统的街坊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Lafayette公园在华盛顿的位置非同寻常,南面是举世瞩目的白宫,北面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商会,东面是权力赫赫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西面是众所周知的总统国宾馆。Lafayette是一个法国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带着一群人来到美国,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对英作战。美国胜利,他成了英雄。关于这场战争,他的名言是:人性战胜,自由有国(Humanity has won its battle。 Liberty now has a country)。
  也许是为了印证他的结论,这里一直是*示威者的天堂。据资料记载,曾经有人为了引起人们对无家可归者的关注而在公园搭帐篷度过了整个冬天,有一位妇女在树上待了一周以反对核武器,有人放了一堆垃圾提醒人们重视自然资源。至于举着牌子示威的人,则更是司空见惯了。
  在白宫的围栏与公园之间,是一条小路,也就是20米宽的样子,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宾夕法尼亚大道。大道本是一条宽阔敞亮的大路,横穿华盛顿市区,只是到这里变窄了,而且不通车。其实它已经成为公园的一部分了。
  在小路靠公园一侧的人行道上,搭着一个破破烂烂的白色塑料布棚子,里面似乎有乱七八糟的被褥衣服之类,两边竖着黄色的大牌子,是“反对核武器”和“世界和平”之类的口号,支在地上的一个小牌子上,画的是白头巾长胡须的布什,显然是说布什即拉登。一个小个子老太太正埋头收拾什么,她穿着牛仔裤,两件夹克衫,头上是一顶古怪的圆帽子。见我好奇地驻足,她抬起头问我:中国人?我点头。她从一堆破烂中翻出两块中文标语牌,一个写着“世界和平”,另一个写着“世界罪人疯子布什”。令我惊讶的是,她从1981年开始就一直驻扎在这里,自称“总统的街坊”。
  我问她是哪里的人?她说是西班牙人,但在纽约住过很长时间。我问她警察不管你吗?她望了一眼不远处的警察说,这是我的宪法权利,他们曾经不让我待在这儿,把我打得头破血流,美国是个无法无天的国家。我问她在哪里方便?她胡乱用手一指,说了一个什么旅馆的名字。我问她吃什么?她说很困难,就吃三明治。她还拿出一张1993年3月9日的《人民日报》复印件给我看,是一张她的照片,边上有一些文字说明。她风吹日晒的脸粗糙干红,门牙好像只有一半,吐字不太清晰,还有点口音。见我没完没了地问,她说可以上她的网站看看,上面有关于她的所有内容。
  她的网站()有照片、有历史、有报道,果然丰富多彩。
  她叫Concepcion Picciotto,昵称Connie。1964年,她18岁时,来到西班牙驻纽约领事馆工作。那时她天真活泼,体面幸福。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她在钢琴边翩翩起舞,另一张是她和一位男士在高级餐厅用餐。后来她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儿,但不久就离婚,法院把女儿判给了丈夫。她认为判决不公,到处呼吁,想争回自己对女儿的监护权。她给众议员写信,向第一夫人求救。她还跟踪当时的总统卡特到教堂,希望引起总统的重视。然而,一切手段用尽,希望也彻底落空。不仅如此,在此过程中,她还受到了更多不公正待遇,被警察虐待过,被非法拘禁过。
  1981年,她来到华盛顿,遇到了当时正在白宫前面抗议核武器的William Thomas。两人一见如故,随后开始了相扶相伴的职业抗议生涯。她的政治主张,是为人类谋求真理、公正、自由、和平。她认为,美国总统花了纳税人的钱制造核武器,而美国有更多穷人需要这些钱。
  为了守住这块重要阵地,她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警察驱赶过她,暴徒殴打过她,公园管理处在法院起诉过她。风吹日晒,霜打雨淋,她都坚守在这里。公园规定不许躺下睡觉,她就坐着打盹;公园规定示威标语不能离人,她就和他轮流看着;公园的卫生间晚上关闭,她就去附近的一家酒店方便,她靠教堂送来的一点食物充饥。对公园的一些规定,她也向法院提起诉讼。星移斗转,寒来暑往,26年过去了,白宫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始终站在这块人行道上。与当初不同的是,志同道合的先驱者William Thomas现在变成了她的支持者,只是帮她打打下手,做做外勤,多数时候是她一个人站在这里。
  时间久了,她也倚老卖老,得寸进尺,干脆搭个塑料棚子住了下来,那些岁数可能还不及她示威年数的毛孩子警察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按照年代推算,她今年有61岁了。有人问她,是什么让她如此坚持,她回答:“上帝”。她曾经说,我当然可以回到社会,养家糊口,但上帝为我选择了更大的任务;除非上帝让我停止,否则我就一直待在这儿。
  一个弱小女子,就这样默默站在白宫对面,“每天24小时反对核武器、守卫和平”。她的存在,一定会引起人们很多很多思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泄气
(2007年3月11日星期日)
  近期三个事件,的确让人对政府“另眼相看”。
  先是吵得沸沸扬扬的Libby案,陪审团认定Libby有罪。
  事情要从2002年说起。当时有一个报道称,伊拉克从非洲尼日尔购买核武器原料,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随即派一位退休大使Joseph C。 Wilson IV前去核实情况,结果发现该报道并不属实。到了2003年夏天,人们对进攻伊拉克争论正酣之际,此公发表讲话,指责白宫歪曲他的调查结果用来向美国人民证明战争的正当性。不久,有消息称,他的妻子Plame是CIA特工,他能去非洲,是妻子走后门安排的。Plame是秘密特工,是谁向媒体透露了她的身份?联邦调查局(FBI)立案调查,线索很快指向了I。 Lewis Libby Jr。,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厅主任。随后,检察官正式起诉Libby,大陪审团开始审判。3月6日,陪审团作出裁决,称Libby阻碍司法,向FBI作虚假陈述,并两次向陪审团作伪证。这些都属于重罪,Libby将被判入狱。
  此案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关注,不仅仅因为涉及特工和伊拉克战争等敏感话题,还由于人们心中一直疑窦丛生:Libby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切尼指使的?据说当年切尼看到了Wilson的讲话恼羞成怒,还说过“是他老婆派他去的吗”这样的话。切尼虽然最终没有在本案现身,但大家一直感到白宫上空笼罩着乌云。
  另一则消息,是美国陆军部长(Army Secretary)辞职。
  2月中旬,两名《华盛顿邮报》记者经过4个月调查采访,爆出了一件重大丑闻:位于华盛顿的美国陆军医院(Walter Reed Army Medical Center)居住条件恶劣,官僚主义严重,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前线回来的战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电视镜头里,病房的墙脚发霉漏水,据说经常有老鼠出没。伤员和家属历数院方管理不善,丢失病历,手续烦琐等等弊端。消息一出,舆论大哗。在前方浴血奋战光荣负伤的英雄,回到祖国却受到如此悲惨待遇,而且还是在华盛顿,在布什总统多次慰问伤员的最佳部队医院,太不可思议了。虽然事实是该医院只有一栋病房楼条件差,其他的情况很好,虽然是由于伤员增加而导致医护人员人手不足,但上自总统和国会议员,下至全国人民,大家都不由分说义愤填膺。议员们在现场举行听证会,向军人和家属了解情况;总统宣布组成调查小组,就全国部队医院的情况提交报告。这家医院的院长早就引咎辞职,最终陆军部长也难逃责任,被愤怒的国防部长开了。
  正在人们对Libby案疑心重重,对Walter Reed事件余恨未消之际,又传出了FBI滥用职权的消息。根据美国《爱国者法》,FBI可以不经法院批准,只要出示一封“国家安全信”,就可以要求电话公司、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其他公司提供有关信息。这项源自“911事件”的法律一直备受争议,而司法部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FBI在具体操作中问题多多:没有用于法律所规定的紧急情况,要求提供法律所不允许的信息,人名地址有错误,信件数量有出入……在司法部看来,FBI简直就是无法无天胡作非为。FBI的头头承认错误,公开道歉,决心整改。国会议员不依不饶,宣布将举行听证会彻查此事。
  这些事件真的让人对政府有点泄气。
  

等咱有了钱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2001年,克林顿总统离职后,成为炙手可热的演讲人选,世界各地的邀请信纷至沓来。他的出场费,一般是15万美元。几年下来,他不仅还清了当年请律师打官司的所有费用,还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2006年达到4千万美元。他已经从下台时捉襟见肘的穷人,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
  有了钱怎么花,也许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克林顿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将80%的收入投进“克林顿基金会”,致力于“加强美国及全世界人民的能力,迎接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战”。基金会非常重视艾滋病研究与治疗,向有关机构捐助了大量资金。2005年,向“亚洲海啸救助基金”捐资10万美元。此外,他们还向夫妇俩曾经求学的耶鲁大学、乔治城大学、卫理斯学院和牛津大学捐款,在家乡阿肯色州成立了“克林顿出生地基金”,向小石城浸礼教会捐钱22万美元,向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好友设立的基金会捐款,给克林顿曾经付出巨大努力的中东地区捐款,包括约旦国王侯赛因基金5万美元,“美国人民的朋友拉宾基金”5万美元,基金还给希拉里担任名誉主席的一个妇女组织捐款5万美元。
  当年大权在握一言九鼎,也许有很多事情不便去做,如今无官一身轻,手里又有了钱,实在可以好好了却自己的很多心愿。
  

过把瘾
(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
  3月16日,众议院监督与政府改革委员会就“中央情报局特工身份泄露问题”举行听证会,Libby案(见2007年3月11日纪事)的受害人Valerie Plame Wilson出庭作证。
  Valerie是一位金发美女,风姿绰约,加上她的特工身份,让人联想到“007”电影中的女主角。这是一场严肃认真的听证会,但她似乎总在掩饰着笑的冲动,一波波开心的想法涌上来,都被她用力压下去,只在脸上留下圈圈涟漪。
  听证会主席就这一事件对国家安全和特工个人的人身安全发表讲话,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如此严重违反国家安全的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生后,白宫采取了适当的调查和约束措施吗?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白宫应进行怎样的改革?Valerie则讲述了自己的尴尬经历,对自己的身份被白宫高级官员随意使用表示震惊,认为政府官员暴露她的身份是极大的讽刺。随后众议员们开始提问。有人对此事表示愤慨;有人出示了一块纸板,列出了当时知道她身份的20多个人,说明了美国政府保密工作的疏漏。有人问,“秘密特工”是什么含义?经常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