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纪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走进来,又问了一些问题,听了前胸后背。他告诉我们,X光正常,说明肺没有问题。儿子的咳嗽,应当是上呼吸道感染,他们会开一点止咳药,应该没问题。如果过几天症状还不减轻,可以再来急诊,或者去看专门的儿科医生。过了一会儿,一位非常年轻的医生走过来,递给我3张纸,一张是处方,写明了药名和用量,另两张是诊断书。诊断书说:你的孩子被诊断为患了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是呼吸道感染病毒,进入了肺部。感冒可能会传染给他人,特别是在前3~4天。抗生素和其他药都无法治愈感冒,感冒一般几天后自愈,但有的孩子可能会病几天,或者咳嗽几个星期。诊断书上还交待了家庭护理的方法,疼痛发烧怎么办,鼻子堵塞怎么办,要保持空气湿度,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诊断书还说,在孩子高烧或皮肤出现异常特征的情况下,应当给急诊室打电话;在孩子脱水、异常口干等情况下应当再次急诊。诊断书的开头,是医院推荐的儿科医生的姓名、地址、电话。

儿子的生日(2)
我问那位小医生,药在什么地方买,因为此时已经凌晨两点了。他说有很多24小时药店,但突然想起医院还有一瓶备用药。过一会儿他回来,抱歉说没有了,他已经联系一家药店送药,但可能要等一个小时,问我们是自己去买,还是坐着等。想到深更半夜人生地不熟,就决定在医院等。他说不用去候诊室等,就在诊室边的椅子上坐吧。不久,他又回来,满脸歉意说那家医院也没有这种药,问我们是让大夫换药,还是自己去其他药店看看,但他建议还是用这种药。我们家附近就有卖日用品和药品的连锁店CVS/PHAMARCY,记得是24小时营业。我说自己去买吧。最后,他问我:还有什么问题吗?我感谢他说,没有问题了。
  走出医院,快3点钟了。儿子如释重负,心情愉快,夸我说话算数,到医院来不是打疫苗。我们打车回家,先把母子俩放下,我再去买药。
  CVS/PHAMARCY虽然亮着灯,但并不营业,记忆中的“24 HOURS”也不见踪影。我急忙走回家,开上自己的车,去大街另一头的CVS/PHAMARCY,刚才路过时,清楚地看见亮着红灯“24 HOURS”。这里果然营业,但日用品可以买,药店和药剂师却是早上7点才上班。店员告诉我,可以去DUPONT CIRCLE附近的CVS/PHAMARCY看看,沿着P街一直往东走,到了MASSACHUSETTE大街,就在右侧路边。
  DUPONT CIRCLE是一个环岛,有6条路在这里汇合。我是个新司机,大白天进了环岛也晕,不知道从哪个口出去。这个时间,环岛周围竟然很热闹,有的聚会好像还没有结束,另外有一些穿着怪异的人在游荡。我看到了CVS/PHAMARCY的招牌,却没有地方停车,绕到很远的地方才把车安顿下来。走进药店,问药剂师,她看了看柜台内的货架,摇摇头。她给M街的一家CVS/PHAMARCY打了电话,也说没有。
  我着急了,给处方单上留的号码打电话。*方的医生叫Paul Delporto,由于前后有4位医生,我也分不清是老中青哪一个了。我说明了情况,问可不可以换药。他让药剂师接电话。药剂师正在后面给另一位顾客取药。医生在电话另一端等着,而我的手机早已显示电量低。我不顾平时的规矩,喊了几声药剂师。她先是像没有听见一样,后来很不高兴回了一句:你要等一下,我也有医生在电话另一端啊!我纳闷:排队、“等待服务”(wait to be served)这样的规矩,难道就不能有一点例外吗?
  药剂师和我的医生通了话,从柜台外面的货架上拿了一瓶药给我。医生在那头说:这是非处方药,但药效是一样的,非常抱歉给你添了麻烦。
  回家的路空空荡荡,已经没有什么车了,一头鹿优雅地穿过马路,我减速,心中有一丝温暖。
  儿子已经安然熟睡,竟然不再咳嗽。也许是下午和晚上吃的两遍药起了作用吧。我看了刚买的药,其减轻咳嗽的成份,竟然和我上午买的药一样!我再给那位医生打电话,他果然确认可以替代。这样,我就不需要叫醒儿子吃药了。
  此时是4∶30,我感觉从昨天上午到今天凌晨,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好像走了一个圆圈,从起点回到起点。当然,这个圆圈上的每个点,都有丰富的内涵。
  5年前的这一天,儿子来到人间,让父母着实忙碌了一阵子。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天,他又让我们在担心、忙乱、惊喜、幸福中度过,这便是这个生日的特殊意义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下馆子
(2006年6月2日星期五)
  在美国下馆子,一般是这样的:
  推开餐馆的门,站到一个小台子前。如果没有人上来招呼你,你就在那里耐心等待,不要大喊“有人吗”,更不要和同伴旁若无人地闯进餐厅,大呼小叫地找自己喜欢的座位坐下。
  服务生会笑容可掬地走上来问:您有订位吗?如果你没有事先打电话订位,在一些时髦的餐厅,可能就没有座位了。这儿可不是随便走进一家餐厅就能吃饭的。
  服务生把你们领到餐桌前,一人发一本菜单,让你们慢慢看,他又去忙别的了。对了,餐厅以男服务生居多。如果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给你端盘子,这一定是一家非常高档的餐厅。在这里别指望看到年轻漂亮花枝招展的女服务员。
  这里的餐厅好像不兴包间,大家都坐在大厅里,并且座位还很挤。
  如果你选好了菜,但服务生还没有过来,你不要招手喊服务生。他不过来,一定是在为别人服务,你不可以打扰他。你就尽情和同伴聊天吧。
  服务生终于过来了。他会向你推荐本店特色菜肴,也会告诉你那些难认的菜名是什么。可以各自点一个沙拉或汤,再加上一个鱼或肉之类的主菜,在这里没有点一大桌子菜大家一起吃的。服务生把菜单拿走了,你们就接着聊。对了,千万不要在点菜时抱怨菜太贵,这种话除了让你丢脸,没有一点作用。
  如果等了很长时间,菜还没有上,你不要催服务生,更不要抱怨邻桌的客人晚来却已经吃上了。如果你有急事,应当买一份快餐,而不应当到餐馆里来,餐馆本来就是聊天的地方。还要注意的是,如果餐馆不吵,你们说话就不要太大声音,公共场合声音太大会招人嫌。
  菜上来了,即使你很饿了,也不要吃得太快,而是要边吃边聊,不能埋头狼吞虎咽不理睬人。当然,吃饭时坐姿要端正,不要把嘴往碟子上凑,不要把汤端起来喝,不要吧唧嘴,不要让刀叉乒乒乓乓作响。
  如果服务生走过来问你菜味道怎样,即使你难以下咽,也要笑容满面唱一个肥肥的“GOOD”。千万不要说咸了淡了不好吃之类的话,更不能讽刺挖苦呵斥服务生。你不大可能在菜里发现头发什么的,即使发现了,就拣出来扔掉算了,用不着和服务生理论,更不能得理不让人,吵吵嚷嚷说不付钱。
  进餐馆之前,一定要和朋友说好谁请客,千万不要吵架一样地抢着买单,更不要在前台拉拉扯扯打起来。把信用卡交给服务生,在单上签字,要心满意足地说谢谢服务生。
  最为重要的是要记住,餐费上一般要加10%的税,所以对多出来的钱不要大惊小怪。不仅如此,签单还要加上20%左右的小费。你如果和服务生纠缠打8折、9折什么的,那你可就真的出大洋相了。
  

开车上路
(2006年6月2日星期五)
  我到了美国才学会开车。新手上路,驾驶技术不熟练,路线也不熟悉,难免走走停停,犹犹豫豫,后面的车,有时会按喇叭。我还遇到过一个黑人小伙子快速超车,扔下一句脏话。但多数时间,其他车都安静地跟在后面,看到我亮灯并线,就主动降低车速。
  一天早上出去散步,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位大车男司机竟然和一个小车女司机吵了起来。两人简短激烈交火后,各自开车走了。在大街上吵架,是十分罕见的一幕。多数情况,大家相遇,都是相视一笑,甚至说声你好,像是熟人一样。开车到了路口,是绝对的车让人,看行人走过去车才前行。在没有红绿灯但有STOP标志的地方,最能显示秩序和礼让:交叉行驶的车辆,谁先到谁先行;同时到了,就挥挥手让别人先行。
  也看到过有人在红灯亮时继续过马路,有人抄近路横穿机动车道。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规规矩矩等绿灯的。
  看到过一个人朝路边吐痰,大家都侧目而视,满脸厌恶,像是看一个怪物。
  在车管所等公共服务部门,也遇到过态度生硬、爱搭不理的人,但多数情况下,都是笑脸相迎、热情周到的。
  发现在商业街附近,有几个小摊贩,是流动的推车,上面挂着各式各样的包,很多是名牌,但只要几十美元,显然是冒牌货。也有卖手表的,一块劳力士20美元,明确告诉你是仿冒的。但在整个华盛顿,这样的摊贩屈指可数。
  美国政坛,有时会爆出一些“贪污*”方面的消息,什么参议员拿了别人的免费机票,众议员助手卷入了经济案件。在媒体穷追猛打之下,案情很快大白天下,民间没有多少猜测和谣传。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是好林子还是坏林子,就要看好鸟多还是坏鸟多了。无礼、粗鲁、假货、*,任何一个社会都避免不了,但程度却可能有天壤之别。因此,区别社会风气好坏的,不是有无这些现象,而是这些现象的程度轻重。
  

去朋友家做客
(2006年8月7日星期一)
  一天,一位美国朋友说:我请你们一家人去我家吃烧烤。我受宠若惊。据说美国人请你吃午饭,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很一般的关系,都可以到餐馆吃个午饭。但邀请你去家里,说明已经对你很有好感,很信任你,希望让你成为家庭的朋友。
  上别人家去,当然不能空手。同事告诉我,一般的礼节是一束鲜花、一瓶葡萄酒或者一份自己制作的凉拌菜。我选择了鲜花,觉得这样高雅一些。就这样,让儿子捧着一束金黄色的花,我们兴高采烈地去赴宴了。
  朋友家的房子不错,是一栋小别墅,周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门前的小马路也不太嘈杂。她两岁的儿子推着塑料车满地跑,10个月的儿子流着口水满地爬,律师丈夫一边和我们打招呼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着两个宝贝。后院的阳台上,支着一个烧烤架。朋友拿出两块三文鱼烤到冒烟,然后放到桌上说:饭菜准备好了。桌上只有三个菜:一盘烤糊了的青芦笋,一盘白乎乎的豆子,再就是那两块鱼。难道就这样请客?
  随后我们开始海阔天空地聊。这是傍晚时分,苍蝇满天飞,挥之不去;蚊子到处叮,驱之不尽。朋友夫妇说,他们最喜欢在室外吃烧烤。律师大口吃着鱼肉,津津有味地夸赞老婆的厨艺。但我们一家人只是像蜻蜓点水一样尝了尝,再也不愿多吃。
  7点多钟,我们起身告辞,因为当时朋友邀请的时候,就是说5∶30到7∶30。我们千恩万谢后,满脸堆笑地走出门外,心里想着回家后吃点什么。好在中午刚在一个中国朋友家里美餐一顿,他煎炒烹炸做了6菜1汤,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我们个个吃得肚大腰圆。我们告别时,朋友还依依不舍,让我们多待一会儿,最后把我们一直送到停车的地方,看着我们离去。可不像美国朋友,送到一道门就回去了,根本就不会送出大门。
  回来后看电子邮件,另一位美国朋友已经发出邀请,请我们两周后傍晚5∶30去他家烧烤。
  

看病
(2006年8月16日星期三)
  我腿疼行动不便,怀疑是腰椎间盘突出,给Georgetown大学医院打电话。听了半天录音,转了几个电话,最后一位女士告诉我,这病属于神经外科,可以预约医生,然后问了我姓名、地址、电话之类。她让我不要挂电话,她现在就联系那位医生。过了一会儿,她告诉我,医生不在,她已经电话留言,他们会在下午两点之前回复我。
  过了下午两点,还没有接到电话。我着急打电话过去找上午那位女士。她非常抱歉,说现在就去联系。一会儿回话说,那位医生现在休假了,问我8月31日下午行不行。三周以后才能看病?听到我有些犹豫,她说提前一两个月预约是常有的事情。我问她,为什么有些小诊所可以很快约到医生?她解释说,美国人一般去固定诊所看病,这样医生会很熟悉他的情况。但诊所一般是全科医生,遇到疑难问题,会把病人推荐给专科医生,或者推荐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样,病人仍然要向专科医生或大医院预约见面。我将信将疑,同意先预约,心里想着找一家小诊所快点看病。不一会儿,她又打来电话,说另一位医生恰好有空,让我第二天下午1点钟过去。我真幸运。
  这个医院很有名,就位于大学边上。到了神经外科的前台,说预约了某位医生。护士小姐交给我几张表格让我填写,除了姓名、地址、生日、电话之类,还有病情描述、药物反应等。她向我要保险卡,我说是自费的(self pay)。她有些惊讶,让我在一张宣称自费的表格上签了字,然后在一边坐等。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位护士叫我名字,把我领到一间小诊室。诊室里有一张诊床,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些检查设备。窗外就是大学校园,红色砖房在阳光下分外艳丽。我一个人静静地等着,欣赏着窗外的风光。
  有人敲门,是一位医生和一位实习生。医生问了我腿疼的情况,看了我从中国带来的CT片,说可能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但需要再拍MRI确诊,并且给我开了止痛药处方。我问去哪里拍片,他说去我附近的地方都行。然后呢?然后再和他预约见面。我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他拿起诊所里的电话说了一大堆,描述了我的病情,还说我来自中国,是一位重要病人。他好像不是在对谁说话,而是在电话录音。他让我去前台找护士,自己带着实习生走了。
  护士告诉我,本医院就有拍片的地方,去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