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题字的,叫“碧潭秋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十三 邵天泽:最初的信仰是我唯一的信仰(3)
学古琴前有一个道长对我影响很大。他住在公主坟,从武当山上下来,在玉皇顶停车场与几个徒弟练武,我开始跟他学太极。早期对道家的粗浅印象从这里加深和强化了。接着去了四川青城山,从那里见识到更多的道教风貌。2002年,想寻找信仰的定位,跟了一个佛家的师父,到了四川安岳的一个佛教寺院卧佛院。那里有一尊用整块山石雕成的释迦牟尼涅槃像,很巨大,远远地就看得见。路途遥远,去时还要坐船。不过,在那里体验了一种真正的修行生活。接着又去了很多佛教和道教地方。在瓦屋山又遇到一个道长,见了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当时下了一场大雪,晚上住山顶,山上没有树,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月亮高挂,很静。一个人在山里走,看不见什么,眼睛模糊,耳朵里有杂音。其实四周很安静,是自己的心在躁动。于是,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给了自己精神的洗礼,符合自己天性中好静的特点,当时就找到了归宿感。看见山下的流水,感受无人的寂静,那种纯净和宁静,到现在还忘不了。我在那里住了几个月,等到师父回来后一起去了终南山。(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很缓慢地画着,有时是一个墨水团,有时候是一个圆圈,交叉在一起)从终南山可以想到昆仑,昆仑是中国文化的根。从终南山到昆仑山全是修行人的道场。去终南山,那是一个冬天,翻过一座山才进去。在路上看了《空谷幽兰》,那位与我同路的师父就是书中描写的人物之一。在终南山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那里是佛道二教并存的,开始住在西观音寺,山下是白龙寺。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很安静。当时在一起的有还一个藏地的出家人,两个禅宗的,加上我共四个人,年纪相仿。那里有很多茅屋,都只能放一张床,只能遮风避雨。我也是住的那种房子。有人告诉我不远处,有人闭关了三年,其实还是有人定时送吃喝的。由于终南山上有水的地方很少,条件不好。历史上的终南山,有许多先圣在那种恶劣条件下进行修炼。因为艰苦,所以出了很多的祖师,像王重阳、吕祖、邱祖、虚云、八仙。庙里生活特别简单,那几个月里,我经常打坐,或者练写毛笔字。到了春节的大年初一,好像一个诱因,我那个师父回来,庙里着火了,被子等全被烧光,起因是烧炕取暖。我们谁也没有为起火感到奇怪,算是天意。其实在我上终南山之前,师父就做了一个梦,梦见终南山着火,他自己腾云驾雾走了。房子一着火,整座山都有危险,不让住了,为了安全。当时还有几个西安来的居士,本想住几天的,也不行了。于是,大年初二我回到北京香山,继续学琴弹琴。在2005时还拜了一个做古琴的师父,他的技艺非常高超,我跟着学了不少东西,使我对古琴的认识又提高了不少。我从佛家正式进入道家,是在2003年,感觉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体系,仿佛找到了归宿,是自己真正的精神上的信仰,一切都完全发生了变化。
想来有意思。从我以前的爱好来看,音乐方面是摇滚乐到西方古典音乐,书籍方面是从西方哲学到东方哲学,再进入道学,确实在外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这以后,曾经对死亡的恐惧没有了,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像蝉一样,经过几次蜕变,特别是精神上的,就真的变了,包括长相、行为举止等等。这种变不是追求外在的形式,主要是心性变了,找到了本来的善。溯源而上,越来越往回走,不是往“前”走。周围的事情在变化,可以体悟到名闻利养都是对心性的考验。人一旦知道本性以后,做什么事好象有一个天平一样,无论好坏,都会被无形有形地称量。但往往坏的事情称量得更加明确,做了坏事以后总会有麻烦找到自己,于是有了敬畏,从而产生自律。不是别人说的无所谓,反而是如履薄冰了,怕一举手一投足或者语言行为都可能伤害到一个生命。因此,从细微处开始变化。(放缓说)道把人抬得很高,让人有自信,人人皆可为尧舜。道无高下,术有高低。不管古琴还是书法,都体现技的层面,而道是无形的。按自然的去做,没有对抗,就是无极状态。道为虚无之至真,技为变化之玄技,道无形,因术以及人。人能修道而变化自然。我做任何事现在都只为内求,认为一切形式都不重要。即使很难做到,但尽量那么做。大师们也都这么做,这么说。切入点也要弄准,尽量在因上努力。好比真正的武学大师是没有招的,给他一个点,他可以变化无数的招术,那么对手是必败的。也就是说真正的武学大师不交手就已经知道成败的归向,可是还是有人想试试。最近在看武学方面的书,有很大的启发。发现人一旦找到内在的本性,一切都会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变化。如每个人都面临生老病死,恩爱情仇也难免,那么,心就会淡定很多。我觉得金庸是读了很多佛道二家的书的,他写的很多都是真的,连名字很多都是真的,对武的世界讲得很透。但是他没有伦理道德的构建,简直有时候就是污蔑。祖师爷们一生修练,早已看破一切,怎能这么不济?所以,道教内部人物对他有些反感。(时钟已经指向深夜子时,邵天泽没有倦意)关于古琴,这得从琴的制式和道家的基本理念说起。古代指圣人之琴,圣人传道载道。当然是大家公认的圣人。道家治国的理念,是无为而治。讲一个典故。黄帝一朝登位,天下不治,很忧愁,日思夜想要如何治理好国家。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飞到了天上,天上有一个国家叫华胥之国,民不乐生,也不乐死。于是,悟到一个治理的方法,醒来后开始效仿。果然天下大治,遂有《华胥吟》古乐遗世,是为圣人制乐。为什么呢?天地生万物,万物皆有音。天声地音,就叫声音,也就是阴阳。古圣们觉得音乐可以教化人,因为古代是礼乐治国,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谐。古琴的制式,从伏羲削桐为琴开始就有,很多说法。先圣们都做过琴,但是没有说谁创造了琴。圣人制琴不可考,只有从诗经中去猜想,诗经中有很多琴诗。我们不知道伏羲时的琴有没有弦,有没有五音。但是从考古发现在九千年前中国就有了五音,那时有鹤骨腿做的骨笛。古人用仙鹤象征长寿吉祥,飞行在上天有仙气,所以喜欢用。宋徽宗还画过一群仙鹤飞在金銮殿上。得道容易持道难,持道容易成道难,成道容易行道难。比如琴是早就存在的,主要是看自己能不能做什么。明确了要做什么,那么琴才真正的属于自己。又好比找一个触点在自己内心进行反映,只迸发一点还不行,一旦完全融合,才是圣人。除了琴之外,任何东西都可以变为神器,主要是看它起到什么作用。我很少弹琴,多半是在体验另一个声音的微妙。琴有道性,先是弹给自己的耳朵听,等到用心来听并听出琴中无声音了,就真正懂了道。以后我还有可能不弹琴,因为琴不是天地间唯一的声音。声外有声,还有更美妙的音乐,只是我们凡人听不到、感觉不到。好比武术有一个最高境界,在起心动念中完成动作,比所有有形的招式都要好。主要是看到不到得了那个境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 ,一个声音也是一个世界。世界上有一个声音就足够了,不存在时间空间的差别。修行以声音入道,这是我的体验,去感悟过的。心总在这么想,是意的作用,感知自然会有,不是理论不是思维只能是体验。这种境界是无形之中增长的,技巧可能没有用。如果我还要弹琴的话,得完成经验的提升过程,围绕古琴的变化,寻找环境,适应环境,适应古琴,享受古琴,达到真正的天籁之音。我将来弹琴可能还有一种变化:这种变化不是自己在变化,是指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点。打个比方说某人有病,听了我这个曲子能不能治好人家的病?既然是道性的东西,应该能起到作用。弹到伤悲的曲子可以让人哭,或者在沙漠里弹奏时下雨了,花未开时弹琴让花都开了,那就了不起了。这是我修行想要达到的神奇高度。晋国音乐家师旷,天生就没有眼睛,是瞎子。但是,并不妨碍他。他不仅熟悉各类琴曲,还善于用琴声来表现自然界的声音,听他的声音就象亲自听到飞鸟在鸣叫和看到它们在飞行的优美姿态。他的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代以前的文献都以他代表对声音感觉特别敏锐的人。他晚年撰述了《宝符》一百卷留给后人,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都题为师旷所作。到了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那么,他怎么会比那些五官健全的人的事业都做得要有意义呢?也比五官健全的人弹琴弹得好、表现力强?他的音乐知识丰富得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又是怎么做到的?就是因为他具备远见卓识和博大的胸怀,以江山社稷为要,劝当时的君王贵德贵民。可以说他是在遵循道的法则。其实,还有一种传说,说他不是天生眼盲,而是自察自省的能力很强,认为自己因为有一双眼睛,看到的东西太多,心里所想的太多,太过于世俗的聪明,因而不能专注于音律,于是自己用艾草薰瞎双眼,以使自己心无旁骛地翱翔于音韵的世界。结果他把耳朵的功能开发到极至,才了有后来的成就。古人的眼界、思维和生活离不开礼乐,是高度智慧文明的。接下来讲伦理道德。应该道为体,德为用,天地万物为相。
王淳:邵老师,佛道有无相通
邵天泽:法门无量,法无定法,处处是道。不管哪种宗教,只要适合自己就是道,使自己的心灵有归宿就行。佛教讲戒、定、慧,道家讲断业修真。宗教都是从人性入手的,把不好的转化掉,不同宗教都提到这点,只是提法不同。
王淳:能不能测算一个人的命运?为什么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人命运却大不相同?
邵天泽:那些只是命的表层面。术的层面要高一些。术讲变化,道教主要讲从一到九的变化。所有那一天出生的都有共性吗未见得。举朱元璋的例子;他起家于草民,作了皇帝后,怕所有跟他同年同日同时生的,都会与他一样为天下而争,便找到并杀了那些人。后来遇到一个养蜂人,他从做蜂王的事悟到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国主,才不再杀了。人是自然五行归位;人的价值取向、外形都是一个定数,也是个场;自然会找到与他相合的场。为什么有人会改变就是打破了自身固有的这个场,借用了天地的能量场。道的修炼层次是从九到一再到无极修;修到无极之上就能变化定数,运用万物改变命运易如反掌,否则不能。智者利用阴阳而不是变化阴阳。只有真正得道之人才能利用阴阳,也就是明心见性了的人。
王淳:作为道教弟子与传人,打算以后怎样去弘扬道法?是否有一个具体目标?
邵天泽:也许有一个最大的设想,但不是说出来的,是需要去做的。我认为行大于言,才符合道。大道无言,行而不言。邱祖在王重阳身边待了二十年,祖师没跟他讲一句修行的话,是他在师父飞升后从师兄处学的。但是王重阳早就知道后面的事。道讲机缘,我做事也要看机缘。什么叫弘法?证到真身了,自然可以弘法,否则一说就错。道家很严谨,道不轻传。我不敢轻言将来的事。
王淳:你在前面提到的那个声音之外的声音究竟如何理解?
邵天泽:《奇门遁甲》是九天玄女传给黄帝的,一般人不相信。《龙门心法》里讲上古之人不食人间烟火,可以在空中遨翔。不需要语言,别人所想都知晓。那就是天国的天人,能看到最美的东西,听到最美的声音。但是我们现在的人不能看到和听到,也不能知道最美的东西究竟啥样子,最美的声音究竟美到什么程度。说是说不出来的,除非修真得道,到达天人的境界。
王淳:到时邵老师带我一把吧。
王少农:谢谢邵老师。
(王淳整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四 韩金英:信仰是永远的一盏灯(1)
题记:2009年10月7日晚九点,农到北京宋庄嫘苑访问著名灵画家韩金英老师。嫘苑之名取自嫘祖,嫘祖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夫人,是中华始祖母。韩金英老师多年传承古学,用自己画的画和出的书弘扬大道,秘修有成,玄理精深。韩老师在嫘苑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可谓得嫘祖的传承。
智怀:韩老师,您多年传播道的理念,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做了很大的贡献。
王少农:那些美好的理念,我们希望跟您分享,学习。
智怀:请问理想中的信仰是什么状态?您的信仰是如何建立的?
韩金英:信仰就是灵魂。一个人活着有精神,就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灵魂。没有信仰整个人站立不起来,只是一滩泥,信仰把人“抓”起来。那些觉悟低的人,做人总是没力度。把信仰的真理立起来,人就有精神,身体就健康。我们的生活事业都得靠信仰。
智怀:信仰具有唯一性,统领人的精气神。
韩金英:对。信仰就是人生命的灵魂,一生的灵魂。没灵魂就黯淡无光,找不到北,不知道干什么,即使他也在忙,但不干时就“空”了,又迷失了。真的,我觉得信仰就是永远的一盏灯,这盏灯是永远的一盏灯。一想到她就“亮”起来了。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好道的人精气神不足,只停留在“气”,上升不到“神”,即信仰、灵魂层面。也没有宝贵的“元精”做支撑,最终真理跟他有距离,我说的是最深刻的真理。人怎样建立信仰?她是一个自我局限的克服。她超越俗世杂务,真信仰是进入无限、无穷的境界,多好的事情啊,几辈子都追求不完。
智怀:信仰明灯永远照着,无信仰者忽明忽暗。灯的比喻告诉了我们信仰的方向与动力。
王少农:信仰之灯从不熄灭。
韩金英:毛主席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