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怀:信仰明灯永远照着,无信仰者忽明忽暗。灯的比喻告诉了我们信仰的方向与动力。
王少农:信仰之灯从不熄灭。
韩金英:毛主席说人要立志。人不能只是混口饭吃,要有信仰,神性的东西,把小我放进大我里去,追求最大利益,和最大光明融在一起,这才称得上信仰。信仰树立得正确,可以帮人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信仰和道很相近。有人十几年没变化,没进步,他在小我里面突破不了。人信仰立对,就走了“深”的路,不断深,不断发展。没发展,即使有工作,平着走,重复走,也很快失落,没劲。因为没有神性力量作支撑。当然也因人而异,有的人钱就是信仰。
智怀:物质享受和精神信仰还是有很大距离。
韩金英:有的人把钱当成信仰,这根本谈不上信仰,绝大多数人在物质上挣扎,有钱人也在挣扎,活在物质层面上。年轻人为了房子、车子、孩子学费奔波,顾不上信仰,这都是环境逼的,挺难的。但信仰最大的阻碍还不是物质享受,而是这个世界杀戮太重(智怀:我对韩老师在这里所指因食肉杀生之过有同感。此刻,我想对曾经被我有意无意和无知无识而伤害过的生命表示忏悔!),罪孽深重。
智怀:感悟以后,如何寻找信仰?信仰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
韩金英:绝大多数人很困难。
智怀:所以我们要用一辈子,甚至两辈子寻找信仰。
韩金英:照《道德经》的标准,现在我们可以说离自己的觉性差得远,这跟知识没什么关系。我有个朋友,是美院的教授,只知道照着相片画画,想的是名、财,不关乎精神层面。
智怀:当大多人迷失时,信仰显得分外可贵。我们能用什么方式找到信仰?(王少农:是信仰在寻找我们。)像您多年从事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对此肯定有很深的认识。
十四 韩金英:信仰是永远的一盏灯(2)
韩金英:关于信仰,要抛开宗教层面。道是所有人的信仰,讲的是生命规律,让大家接触道,生命内在的真相揭示出来。哦,原来物质生命太小,还有更好的生命,物质依赖精神打开。我出书与画画都是为了揭示生命真相。很多人活得可怜,不了解生命,错误的活法导致了痛苦的人生。人局限在表面、外面、肤浅的小感受上,形成不了创新,跟外国人比,跟古人比,现代人苍白,没有灵魂,没有“骨头”。
智怀:生活没活力,生命没骨气。
韩金英:没骨头,得了软骨病,没精神、信仰。信仰是骨髓,是文化与生活的支撑。道是生命。要与古人很好地对接,让真心闪光。老子说的道全是在说生命,说到了五脏六腑、眼睛、身体。我们要用道来养生,获得健康与幸福。
(王少农注:关于养生,我一直思考,现在得出结论如下:最好的养生就是孝敬父母。因为我们的身体从父母而来,要想把身体养好,就要回到母体,依靠本原的力量。父母一开心,我们就身体健康,百病不生。与父母在灵魂里面合为一体,我们就得永恒。假如让父母的心悬着,我们永远健康不了。要让父母安心、开心,我们就身体健康了。人类有个规律:健康可以遗传,长寿之家世世代代都长寿,就是这个道理。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身体。没有老人的祝福与关照,人能往哪里去?所以,只有孝才是真正的养生。除此外,一切医学、保健、体育、卫生、气功、仙丹都与养生无关,与身体无关,与生命无关。每个人都要用孝来养生,父母好了一切都好,身也好,心也好,命也好,福也好。我们不需要养生。)
智怀:您是通过道传播信仰。
韩金英:对。让人们逐渐认识道,生命是丰富的,这很有意思。很多人很快就被摧毁了,摧残得不成样子,我们的人生太有紧迫感。
智怀:普通人怎么建立信仰?国家怎么建立信仰?
韩金英:全民来读《道德经》。
智怀:读经有什么好处?
韩金英: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气场,进入信仰。解决了阳性匮乏,亏阳的问题。《道德经》是关于生命,特别是心脏的呵护。读经能顺气,护血,养精。读经让人美丽,有活力。读了会呼唤,用声音把内心的话发出来,像电波,得感应。无形的诵读让人慢慢拥有能量,生命就活了。音波产生能量,补充阳性能量,接通外面的能量场。德就是天德地气,德一化五,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德。而且有名、有字、有号。一读就通过声音在体内灌注能量,精气神放光。光把所有细胞改变,好好读经,一年半载身体就好了。疾病就没了,智慧有改变,读经多好啊,这是不花钱的治疗,最好的治疗,所以要提倡全民读经。读《道德经》可以解决荷尔蒙的问题,男欢女爱。超越生理。现在生理问题导致心力交瘁,有心病的人特别要读《道德经》。
智怀:熊春锦老师与您提倡读《道德经》,功德无量。
韩金英:读《道德经》开发智性。以前,功利主义把人的本来面目给压灭了。
智怀:追求物质成为潮流。请问韩老师,如何归信,向灵魂靠拢?
韩金英:首先,引导师自己要把道说清楚,才能教化人。人没路走的时候自然就生出路来。精神找归宿,就给他归宿。不提供归宿,他就不容易找到归宿。佛渡有缘人,想推也推不掉。也不用太着急,自然会有大的改变。。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四 韩金英:信仰是永远的一盏灯(3)
智怀:您说的是我们信仰的准备工作与推动工作。信仰已经树立起来,对我们和谐系统的建设有什么帮助?
韩金英:生命一“偏”(指不健康)就不和谐了,人不和谐,社会无法和谐,你跟一个病人怎么谈和谐?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和谐,所以和谐系统的建设是一个身体健康的问题。要让每个人自身变得和谐,“负阴抱阳”,回归正常。阴阳转化,回到中间的“点”,“中气以为和”。这个点是生生不息的。我们要依靠这个“点”,即健康又和谐。不然永远在犯错、纠错、又犯错、又纠错的圈圈里打转。过阴、过阳,拆东墙补西墙,这样是不行的。回到和谐点,就守一了,就宁静了,生长了,不断有新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和谐。不然,不是救火,就是点火,两头忙活。
智怀:和谐社会依靠信仰的支撑。怎样坚守信仰?在生活中贯彻?
韩金英:首先要有真信仰,一切都为它存在。活着以灵魂为主线,那么一切事业都是活的。不必“坚守”,她是自然的,轻松的。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大”。坚持不是信仰。
智怀:但干扰、引诱都是有的。
韩金英:也不必夸大引诱的害处。 有人对我说,他已经禁欲四年了,我说,你都成死人了。不引诱哪来生命?关键在于那个“点”。我们不能把欲望这个概念理解错了,不必禁欲,自然就好。老子告诉我们,“智慧出,有大伪”,一切文字都是假的。人一静下来就看到了太极图,不能有念头。大道能量有客观性,一不能有念头,二不能把自己加给道。这就叫“私”,这就叫“欲”。去掉私欲人就明亮了。要讲先天,不讲欲望。一切顺其自然。道好比爱情,人渴望爱情,碰到爱情,这都是好的。这是生命的能量,呈现出勃勃生机。当然,要不过度,不胡来。顺其自然无所谓禁不禁的。有人想挣钱,很好,挣钱有道,生财有道,道来钱来。能量充足就成了。“欲”不是坏事,主要是引导。一切该来的都会来。
智怀:心无所住。
韩金英:能量与天沟通后,取得精神食粮,很多都有安排。现在我不是我,有天管着呐。人天合一,办事要照天意。
智怀:天意就是客观规律。您是有成就的修行者,能不能回顾一下您的信仰经历?
韩金英:我对生命的奥秘穷追不舍。有的人有特殊智慧,需要向高人学习。我在学校时读《金刚经》、《坛经》、《心经》,道家的也读。一直没迷失在宗教里,凡有帮助的就去“做”。理解生命,破译生命奥秘。很多年后,我发现《道德经》把一切都藏在里面了。《道德经》早于佛经,深藏大道,有生命的奥秘,是先天智慧,给我们提供的是内在组合。她对我们的信仰有帮助。信仰一定是灵魂深处。以往我们的研究太粗,精神要精细。把隐语破译,生命奥秘打开,选择人生路,职业、活法就清楚。“追根”,生命的根在灵上。这个灵决定了其他的一切。科学研究物质,大道指导灵魂。
智怀:科学也要为身体服务。
韩金英:对。身体是房子,灵魂是主人。很多疾病关键在于没有找到灵魂,找到灵魂自己医自己。道是生命的根,可以掌控生命,不能被时代表面流行的东西给毁了。
智怀:信仰大道后,身心有何改观?
韩金英:以前的小我进一步转阳了,阴性的什么名呀利的都极大地被削弱了,光明的、阳光的、利他的因素呈献。越是走“大公”之路,自我就越“深”。生命本体受用于根,根好枝枝丫丫都生长得好。不然,枝叶长不好,该长的都没长出来。人先天有慧眼,“真阳之火如红炉”,见真阳后开了慧眼。慧眼本来有,是枝子。道是根,用道来开慧眼。本来每个人都是大树,现在成了小草,甚至成了不毛之地,是个荒芜的生命,该活得特别好的生命没活出来。现在我们要有紧迫感,要告诉大家什么是道,《道德经》就是道。什么是信仰,《道德经》就是信仰。
智怀:韩老师真是慈悲心切。
韩金英:信仰与性能量有关。我的很多画都画这个。信仰要有真东西,要有真精神,不能造假。因为没有信仰,现在文化界假的多。文化应该是真的。
智怀:这样才能身心和谐,请少农再交流一下。
王少农:听了韩老师的话感受很深,信仰不是理论,是身体使命(韩金英:实践)。我们要用信仰把身体搞好,身体都不好,一切无从谈起,所以道的意义重大。道是身体的信仰。
韩金英:老子说:“修之身,其德乃真。”要与生命、生活融为一体。本质性的创造在于信仰。生命是什么,出来的就是什么。生命都有独特性,一定要去行。靠每个人去实际行动。
王少农:身体是信仰的行动,我赞同您和熊老师提倡读《道德经》。
韩金英:对。读《道德经》。《道德经》是全民教科书,教我们认识生命本原,开智慧,不是空的。我们人要跟身体配合好。身体进去,就开了。
王少农:《道德经》是智慧书、信仰书。
韩金英:对,是根。
王少农:听您讲真的很有收获。
智怀:我们不懂的时候再向韩老师请教。
韩金英:《道德经》让我们活得更活,而不是让我们去死。道是生命的学问。
智怀:让我们都来弘扬《道德经》。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五 郑也夫:呼唤人的尊严(1)
题记:2009年11月12日下午,智怀、王少农冒雪来到北京大学采访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那天燕园雪景迷人,但是听着郑也夫先生说话,我们忘记了看雪景。郑也夫先生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位好老师,在思想上不容我们闪躲,这又是一次真实的交谈,我们对郑也夫先生表示感谢。
智怀:郑老师,您是一位“有思想洁癖的人”,您说过“在功利滔滔的国家中,信仰已成稀缺。寺庙已经高度世俗化了。”您又说:“我是一个活得很高兴的悲观主义者。”今天的机会很难得,我们想听您谈一谈信仰。
郑也夫:你问这个问题出乎我意料,现在还有人谈信仰。这是一个高度世俗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首当其冲。我们生活在世俗社会,所以普遍的中国人不信教,或假信教,拜佛,烧香,哪是信教,连纪晓岚都嘲笑,说那些人把佛当贪官了,你给我小好处,我给你大好处,这是侮辱佛。中国古代也基本上是世俗社会,现在更是世俗得一塌糊涂,所以我不敢谈信仰,信仰高不可攀。
智怀:但我认为您是一位有信仰、有良知的学者。
郑也夫:谢谢您。那是您的理解。老实说,扪心自问,我不觉得我有信仰,但我也不觉得我跟很多人一样,我还有一点信念,我不觉得那是信仰。比如我觉得一个人想把自己选择的工作做好,我不觉得这是信仰。如果说这就是信仰,我觉得是把信仰矮化了。但这样的念头我有,比如说一个人要是教书,就把书教好,但我认为哪怕这样的念头多数国人已经没有了。好比你要是喜欢写文章,就把文章写好了。但我仍然不认为这些追求可以叫信仰。我没有信仰,我只有一些执着、顽固的念头。我只有这点东西。
王少农:郑老师您对信仰的这种看法表面上有距离感,其实也是您对信仰的不苟且。您不随便谈信仰,说明您真有信仰。
郑也夫:那是你的看法。
智怀:您肯定有自己坚持的东西。
郑也夫:谁都有自己坚持的东西,做鞋的把鞋做好,这叫信仰吗?
智怀:这是基本品质。从浅层次讲,也叫信仰。
王少农:郑老师您是很多学生与年轻朋友都尊敬的社会学家,我希望您谈一谈“人”的概念,什么叫人?
郑也夫:人的定义非常难下。人是一种动物,人先别把自己神化了,人身上有动物性。谁不把自己身上的动物性解决谁也不踏实。自己得先承认自己身上有巨大的动物性,和别的动物还不一样。后来人的智能打开后,人就成了具有可能性的动物。别的动物的可能性不大。什么叫“可能性不大”?比如你是个狮子,一岁、两岁、三岁会怎么样,老了会怎么样?几乎都是注定的。但人具有可能性,一个人一岁、两岁、三岁的时候能看出什么样子吗?看不出。比如一个青年(指智怀)一边工作,一边还要写诗,还要写一本谈信仰的书,这些在小时候都看不出来,这就是我说的可能性。
王少农:这种可能性是社会赋予我们的呢?还是人赋予社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