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角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些角儿-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谢涛的表演。很少夸人的戏曲名家裴艳玲说,谢涛的表演不〃留缝〃,但每个动作都能看到程式。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老师也说:〃唱做念打各方面功夫的训练几乎已变成她的第二天性了〃。而且无论是《范进中举》中的跳椅子,还是《傅山进京》中的跪步搓步等台步,还是赴俄罗斯演出的《杀驿》中的甩发、帽翅功等技巧,谢涛完成得都很好。可见,传统的这些技巧她不是不会,而是不卖弄。
  谢涛很低调,从不说要改革晋剧这样的话。她只是说自己在探索。尊重传统,但并不是说传统就一成不变。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就说人们的审美,看看这几年穿衣的变化就知道了。
  我一直觉得,传统和创新是个动态的词,50年或是100年前的创新就是今天的传统,同样,今天的创新也会成为50年后的传统。一个常年挂着中老年服装的商店能吸引年轻人走进吗?
  我听说过一句话:〃天才就是大孩子〃,脑子太复杂,眼里心里〃想〃着的人太多,很难进角色。我希望谢涛永远能沉静在这种纯粹又饱满的执著里。
  某种意义上讲,能够欣赏《傅山进京》,其实是一种进步,大家已经学会了品味综合的整体的美。只要你高明,只要你认真作了一件作品,不管你是哪门哪派,大家都会喜欢的。
  谢涛身上透出的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崭新的与时俱进的美。
  我庆幸:2007年戏曲春晚对谢涛的坚持;
  我感动:她对戏的敬重和纯粹;
  我能懂:她大于戏的疲惫和孤独;
  我深信:她会走得更长更远……
  谢涛身上荡漾的才情,是一个艺术上成熟的、处于鼎盛状态的演员所拥有的财富和武器。
  突发奇想:〃李白〃、〃苏东坡〃似乎也属于她!
  目前,谢涛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晋剧《罗贯中》的排练中。罗贯中,这位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和傅山一样都是山西人。《罗贯中》的剧本和《傅山进京》的剧本一样都出自福建著名剧作家郑怀兴之手。
  盼着的谢涛〃下一个〃。
  谢涛在《范进中举》中饰 范进
  

张 克:章子怡的京剧老师(1)
zhang ke
  张克是天津青年京剧团著名杨(宝森)派老生,其唱法被誉为〃亮嗓杨派〃,拥有众多知音。在电影《梅兰芳》中,十三燕和梅兰芳的所有唱段都是由张克与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合作录制的。张克录制了四出戏的唱段,分别是《四郎探母。坐宫》《秦琼卖马》《汾河湾》和《定军山》。导演陈凯歌在为他们鼓掌叫好的同时,又对张克提出了新的要求:担任章子怡的京剧老师。
  影片中,孟小冬的主要舞台戏分就是与梅兰芳合作《游龙戏凤》,张克以前学过《游龙戏凤》,心里有底,就爽快地答应了。影片放映后,我能感受到章子怡从一个生胚子到初步掌握了京剧表演程式和技巧所付出的辛苦,更能想象两个月来,张克做为章子怡京剧指导老师不厌其烦的良苦用心。顺便告诉大家,电影《梅兰芳》中孟小冬所有的唱段都是上海著名余派女老生王佩瑜完成的。
  2008年是京剧大师杨宝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大师,也为了纪念自己的师爷,2008年9月,张克在天津举办了个人演出专场,演出现场异常火爆。做为主持人的我也领教了天津戏迷对张克的追捧和狂热。
  张克特别用心,在演唱会的最后,他把一个鼓槌,一直舍不得用的鼓槌,谭鑫培老先生传承了一百多年的一个鼓槌还给了谭家,转赠给了他师父之一谭元寿先生。
  原来谭老先生有一次去香港演出,就把鼓槌送给了张克的师父丁存坤。很多年后,张克到香港演《击鼓骂曹》的时候,丁先生就把这个鼓槌送给他,并叮嘱张克说,你今天晚上用这个打,用完以后给我拿回来。张克演完,拿着这个珍贵的鼓槌,壮着胆子跟师父说:能不能徒弟替您保存。没想到师父竟同意了,好,那你就好好保存,但是有一条,这是谭鑫培老先生传下来的,该怎么做你知道。张克如获至宝
  张 克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1986年他一举拜在程正泰、谭元寿、马长礼和丁存坤四位老师名下,艺宗杨(宝森)派。
  他扮相清秀,嗓音甜润,台风儒雅,气质脱俗。演唱韵味醇厚,寓情于声,朴拙典雅,不尚雕饰,颇具杨派神韵。他结合自身条件,在不逾越杨派艺术规范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发展,他的演唱虽然较师祖嘹亮,但不失杨派的韵味,被专家誉为〃亮嗓杨派〃。代表剧目有《伍子胥》《杨家将》《失空斩》《击鼓骂曹》《洪羊洞》《法场换子》《红鬃烈马》和《四郎探母》等。
  1999年,他在津创办了私立戏曲艺术学校,为戏曲事业积极培养后备力量。
  ?点头称是。
  张克一直寻找机会把鼓槌还给谭家了却心愿。〃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张克天津个人演出专场〃无疑是个绝好时机。那天在演出现场,当我说起这个鼓槌秘密的时候,现场的观众特别惊讶。〃完璧归赵〃后,现场观众抱以特别热烈的长时间的掌声,张克和谭元寿先生的眼睛都湿润了。
  白燕升:通过那天晚上的演出更加验证了张克在天津戏迷心中的一个独特位置。
  张 克:观众都是看着我长起来的。
  白燕升:天津观众的叫好方式,似乎跟其他地方也不太一样,很张扬的一种方式。
  张 克:不管你唱到什么时候,他想喊他就喊。上海来的朋友看说,两个字,他一直听不清,后来问我,他们喊的什么?好弦,是胡琴特别精彩,喊的〃好弦!〃。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张 克:章子怡的京剧老师(2)
白燕升:对,他们用那种特有的,甚至是极致的一种方式来表达对你的爱。我见证了张克的辉煌。但是张克也曾经有过八年不登台、不唱戏的经历。
  张 克:不止八年。
  1975年进入天津戏校时是有嗓子的,过了两年就开始倒仓,别人唱戏了,我只能站在边上。记忆最深的是《大登殿》,我师哥演薛平贵,我是太监,戏迷都知道,《大登殿》起码五十五分钟,太监站一出,你想是什么感觉?当然你要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太监演好,站好。但是作为演员谁都希望坐在中间,那个时候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但还是一直坚持着练功,不光是演文戏的二路,还要演武戏的扔出手。大家都知道我师父程正泰,他是杨宝森的入室弟子,这扔出手也得亲授,非得有老师跟你说,你才能知道窍门。
  张克饰 诸葛亮
  ?张克饰 诸葛亮
  ?举个例子,两杆枪同时扔,两杆枪不能分开,否则踢枪踢不过来,所以你要有一个窍门,扔出去的两个枪在一起,回来还是两个枪在一起,就很稳定。很多事情都得学。我们班里面有七个人,都不是唱主演的,但没这七个人参加开不开戏,因为前面的《盗仙草》我要扔枪,后面的《岳母刺字》我要来演岳飞,那个时候也是很充实。
  白燕升:有没有打退堂鼓的时候?
  张 克:没有,我是真的喜欢这一行,甭管我唱二路,还是跑龙套都非常的高兴。
  白燕升:虽然年纪小,还是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站在舞台中间,我一定要成角。
  张 克:对,不想成角是不可能的,那个时候就是抱着这个信念。到了1984年,成立了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到了1985年,我就慢慢唱一出戏了。
  白燕升:很多角都必须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在京剧这条道路上,你很艰辛或者说很累心,不光舞台上的事儿累心,舞台下的事儿也很累心。你还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京剧吗?
  张 克:我心里打过鼓,犹豫过。但是我父亲非常喜欢我,非常疼爱这个儿子。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就是他看我戏没看过结尾,比如说我唱《红鬃烈马》,《大登殿》老旦一上,他就回家了,给我做汤面,我回去要吃宵夜,因为一晚上戏都很累。很遗憾我父亲1994年去世了。
  白燕升:老父亲那么细心。
  张 克:对,他非常非常细心。你比方说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抽烟,他就指着人家说:你抽烟一定会影响嗓子。我知道爸爸在说我,但他不是直接冲我:儿子,你别抽烟。他不是这样。但是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的孙子,有机会一定让他还来唱老生。所以那个时候我把儿子送到了戏校,也是遂了我爸爸一个遗愿。
  白燕升:八十年代初,传统戏刚刚恢复,你怎么就迷上了杨派?
  张 克:其实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戏校放学回家,一个老先生在路边听收音机,里边就飘出一句〃一轮明月照窗前〃,就这一句把我吸引住了。我过来问,老大爷,这是谁唱的。他说小伙子,你不认识,这就是
  ?杨派的创始人杨宝森先生唱的。我说这个人唱得太好了。我心里说,将来我有嗓子一定学他。
  白燕升:这可能就是你跟杨派的缘分。冥冥之中,也没有谁引导你,也没有谁教你,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文昭关》。
  张 克:对,后来我就跟领导,跟我们班主任要求学杨派。学杨派,跟谁学呢?学校的老师就说,你要能找到程正泰先生学习杨派,你就找对路子了。我真的就去找程正泰老师了,他说你们班主任已经给我介绍演员了,你们就听通知来跟我学戏吧。我说好,我就在家等着,等一天,等两天,等了一个月,人家都去上课了。

张 克:章子怡的京剧老师(3)
白燕升:通知的不是你?
  张 克:通知的不是我,是我们班另一个唱老生的。我找班主任,班主任说这是学校的规定,学校安排的,当时我就傻了,没办法,因为我也很忙,等着吧,就看缘分了吧。
  后来有一次老市长李瑞环同志来看一场晚会,其中我们清唱《智斗》。
  唱完《智斗》观众不让下,在那儿叫好,歌舞晚会不许返场,结果观众就不让下面的节目往下演。结果李市长说话了,他们这么受欢迎,为什么不返场,于是我们上来每个人唱了二十分钟。
  白燕升:你唱的是杨派吗?
  张 克:不是杨派,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派呢,我记得唱了一个〃千岁爷进寒宫〃。后来李市长就告诉秘书,说要看我们的戏。看后李市长说,这个老生还不错,下来问我,你打算跟谁学啊?
  白燕升:天赐良机。
  张 克:我才说我想跟程正泰先生学习。后来我们在迎宾馆,李瑞环主席端了一杯酒说,程正泰老师,这个学生就交给您了。我在这行里面也算一个幸运儿,介绍了程正泰老师,接着又介绍了香港的丁存坤丁先生,后来又认识了谭元寿、马长礼二位先生,一下拜了他们四位老师,更主要的是跟程正泰老师学习。现在唱这戏就想到这四位先生,最有戏剧性的是我在香港唱《四郎探母》,我师父丁存坤把几个师父全叫他家里边,我也在,就为了给我说《四郎探母》,四个人一块说。燕升,你想该怎么学?
  白燕升:四个老师同时给你解说《四郎探母》?
  张克:对,见弟上场,谭师父来了,你这个见弟上场,你拿着这个甩发就应该这么着。马长礼马老师说,你这脚步应该这么着。丁先生坐那儿说,你这唱应该那么着。我师父程正泰说,弟兄们分别十五春,你这得唱得让观众们叫好。当时我就懵掉了。
  白燕升:这多幸福啊。
  张 克:您听着,到晚上全乱了。先是丁师父说,你这个笨蛋,就这么点事儿你都记不住,所有老师都在说我。但是燕升,回想起来,那是一个成熟演员,一个成功的演员,最好的一个基础,最好的一个阶段。
  白燕升:这是一个演员可遇不可求的幸福。走过了二十多年,无论如何张克都不算太年轻了,尽管艺术上正是黄金阶段,毕竟已过不惑之年了,说到不惑,张克最初对如何才能够成角儿一定有过疑惑?听说你也问过老师,程正泰先生给了你一个答案,就是做到〃三个好〃,哪〃三个好〃?
  张克:师父说,演员唱出一句〃一轮明月照窗前〃,观众看戏,给你叫第一个〃好〃,过去就忘了;第二个〃好〃,散了戏,出了剧场,嘿,今天张克唱得真好,这是第二个〃好〃;第三个〃好〃呢,十天了,半个月,一个月
  ?了,戏迷想起这事儿,说一个月前张克唱那一场戏,那〃一轮明月照窗前〃多好啊。这才叫真正的好。
  白燕升:程正泰老先生说的〃三个好〃就是三个境界。最后的〃好〃就是演员带给观众的绕梁三日。
  张 克:对,现在四十开外了,想起他那句话来是双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你一定要把戏唱好,唱好了,观众离不开你,总想看你的戏,梨园行的人也都说张克唱得好,这是一个含义;另外一种含义就是你的做人,人要好,用心交朋友,用心去演戏,去生活,谁看见你,都高兴,看不见你,会问,今儿张克怎么没来。我师父不光是教我怎么样唱戏,他还教我怎么做人。 。。

张 克:章子怡的京剧老师(4)
白燕升:在演唱会上,你受师父丁存坤嘱托把珍藏多年的谭鑫培先生用过的鼓槌,又还回给了谭元寿老先生,那个场面确实让戏迷惊喜,也特别感动。还有一个特别感动的细节,你向马长礼先生认认真真地鞠了三个躬,让马长礼先生好生意外,他也没想到。
  张 克:对。
  白燕升:为什么非得要补这个拜师仪式?
  张 克:其实这个拜师礼早就应该补上,很多场合都不够隆重。我就想找一个合适的场合。为什么呢?因为1986年拜师的时候,马长礼师父红遍大江南北,演出频繁,确实那天有演出任务,没有来参加我拜师这个仪式。但是马师父跟我说了,他说徒弟,将来学什么戏,你就找我来,到北京,天津也方便。我一直想着要给我师父鞠这三鞠躬,补上这个礼。那天晚上回到宾馆,我去看我的马师父,马师父就说小子,你呀,将来行,你这小子怀旧,我非常感动。作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的缺点,有很多想不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