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角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些角儿-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的表演张扬、硕大、如泣如诉,又呈现得准确、多情、绝代无双。她自身的英气和执著已与角色浑然天成,似乎永远演什么像什么。因此被戏剧大师曹禺、吴祖光称为〃国宝〃。
  ?子腔的痕迹,唱的更多的是京昆。昆曲《夜奔》尤擅。其间历尽舞台上下的岁月磨砺,正当艺术炉火纯青之时,走马上任河北省京剧院院长。她一路风霜,穿越了一条曲折而美丽的人生弧线。她的大体经历居然也和田际云有着惊人的相似。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两位相隔近一个世纪的同是河北老乡的艺术大师却在远隔重洋的法国相会了!
  她告诉我:〃一定要将这位远在异国他乡的故人请回老家,我是怀着对前辈艺人的崇敬之情和对戏曲艺术的虔诚来编排的。我很投入,常常流着眼泪'默戏',尤其是最后《哭坟》一场,我要求自己每次表演都要临场即兴发挥,每次表演都要有所不同,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我想留下一部能够传世的作品。〃
  6月4日晚上,我坐在台下,说是看戏,其实只想等着这位年过花甲的艺术家出场。看她的戏中戏,看她的长靠短打,亦旦亦生,看她超越年龄限制的出神入化。艺术创作有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戴着镣铐跳舞。即在艺术的规范或条件限定下,寻找到艺术自由的灵魂之舞。对于不再年轻的裴艳玲来说,这是一次〃戴着镣铐的舞蹈〃。她别有洞天地展现了自己深厚的传统功力,舞得让人动容,舞得让人心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裴艳玲:把男人演透了(2)
在艺术精神上,裴艳玲也与响九霄息息相通。
  裴艳玲敬畏艺术尊重传统,但她从不保守,始终没有停止过创新探索。这正如响九霄的艺术道路。为了艺术,他可以牺牲生命,而为了国家,他可以舍弃一切。我想这就是《响九霄》的思想价值所在。
  《响九霄》是为裴艳玲量身定作,响九霄侠骨柔肠的性格被她塑造得酣畅淋漓,支持变法时他义无反顾;面对爱徒的坟茔,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情感波涛,〃隔着三尺土,轻声把徒儿叫,听师父心碰心对你把心交……〃。一时间,我马上想起《钟馗》中的〃来到家门前,门庭多凄冷,有心把门叫,又恐妹受惊,未语泪先淌,暗呀暗吞声〃,凄婉哀怨,撕心裂肺。裴艳
  饰 响九霄
  ?玲如吟如诵的演唱,细腻深沉的表演,同样让人落泪。
  在这部戏里,裴艳玲又一次充分挥洒了自己的艺术才情,让观众领略了一位表演艺术家在精神与艺术之间自由行走的帅美状态。
  演出结束后,我激动地走上舞台,把一大束百合花献给了她。她没想到,起初很惊讶,继而紧紧相拥。
  裴艳玲是我老乡,河北沧州人。是从我少年时起就深深记住且给我影响的人。不管是劈山救母的沉香,翻江倒海的哪吒,还是悲情嫁妹的钟馗,裴艳玲通过大银幕让更多的人越过遥不可及的舞台,陶醉在戏曲的魅力之中。1993年拍戏曲片《钟馗》的时候,我当时还在河北台,有一天还悄悄到600平米演播室去看拍摄。近在咫尺却从未和她面对面。或许是因为她神奇的艺术和传奇的经历让人敬畏给人震慑。
  完整的听到裴艳玲的故事,是著名作家蒋子龙根据裴艳玲的人生经历完成的那篇叫《长发男儿》的纪实文学,很传奇。当时在《沧州日报》连载,读后很振奋,似有发配到沧州的林教头之风骨。
  后来又看了著名导演黄蜀芹的《人鬼情》。当年黄蜀芹读完这篇《长发男儿》,很受震撼,正逢裴艳玲到上海演出,黄蜀芹拜访裴艳玲,两位在电影和戏剧领域的杰出女性,心有灵犀,最终决定把这部文学作品搬上银幕,于是就有了蜚声海内外的《人鬼情》。只是裴艳玲婉拒了女主角秋芸的出演,而是粉墨登场,扮演戏里的钟馗。电影脱离了传奇的色香味,而变得深沉和悠远。 直到今天,评论界一直认为《人鬼情》是中国最具女性意识的一部电影,一个女人借助舞台,借助男儿身,获得身份的认同,性别的补充,更深刻的是,女性趋于梦幻特质的一面得到了极为深刻的延展。
  《人鬼情》之后,著名导演陈凯歌找到裴艳玲,据说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也亲自打电话邀约,希望她来扮演电影《霸王别姬》里的霸王,演员排序在张丰毅、张国荣、巩俐的前面,并允诺了丰厚的报酬。陈凯歌欲让裴艳玲与张丰毅在戏里戏外遥相呼应,与虞姬和戏外的张国荣共谱一段爱情悲歌。裴艳玲觉得自己演这个霸王不是特别合适,于是婉言谢绝。
  裴艳玲的性格就像个谜。有人说她古怪,有人说她清高,就算是这样,充其量也只是她个性中的一面,不信看看我十三年前对她的即兴采访,愿与您一同重温她的率性和真切。
  (1996年5月 石家庄 裴艳玲的家里)
  白燕升:裴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登台唱戏的?
  裴艳玲:五岁。
  白燕升:唱得怎么样?
  裴艳玲:好啊!
  白燕升:谁说的?

裴艳玲:把男人演透了(3)
裴艳玲:别人都这么讲,我自己也这么看,有人是〃六岁红〃〃七岁红〃,我五岁就红了。
  我们都笑了,话匣子慢慢打开……
  白燕升:您早年学的京剧,对后来学河北梆子有什么影响吗?
  裴艳玲:太有影响了。京剧是个大剧种,程式多,套路多,足以让我在学梆子时借鉴,吸收,消化。
  白燕升:做为女性演男性,有什么障碍吗?
  ?饰 钟馗
  ?年过六旬的裴艳玲首次贴云片演旦角
  ?裴艳玲:没什么障碍,女演男,男演女,中国戏剧有这个传统。如果一位女人出现在我的视野,也许我不太注意,如果是男士,我会对他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抓得很准。男演男一般是演自己,我塑造的是我心目当中的理想的男性形象,这样,或许比男人塑造得更鲜明。
  白燕升:您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男性形象,这其中包括凶神恶煞般模样的钟馗,您觉得美吗?
  裴艳玲:美,当然美!
  白燕升:为什么?
  裴艳玲:说不清。
  白燕升:看〃嫁妹〃一场,我哭了,您在表演时调动了生活中和谁的情感?
  裴艳玲:说不清,当时在台上的已不是我了,也许我和你一样在台下看自己呢?
  白燕升:看您的表演,恕我直言,只有〃过〃的时候,没有不及的时候,唱做及情感释放都非常抓人,甚至有点飞扬跋扈。
  裴艳玲:过与不过,我不知道。如果说〃过〃,那就是缘于我太投入了。我也许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宣泄到了舞台上,都给了我塑造的人物了。
  白燕升:您是目前河北梆子界获得荣誉最高,奖项最多的艺术家,获奖是件高兴的事儿,还有别的感受吗?
  裴艳玲一时语塞……
  ?白燕升:您不会觉着受之有愧吧?
  裴艳玲:有,看跟谁比,梅兰芳,程砚秋大师唱了一辈子得什么奖了?我只演了几出戏,政府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这样不好,但是与这〃星〃那〃星〃比,我又强多了。
  白燕升:戏曲是讲究〃角儿〃的艺术,您怎么理解〃角儿〃?
  裴艳玲:你想尽办法获这奖、那奖成不了角儿,要靠自己的艺术和影响带领百八十号人养家糊口,那才叫〃角儿〃。
  白燕升:以后还有什么打算?
  裴艳玲:老天爷赏我这碗饭吃,这条路我只能走下去了。
  采访结束后,我问她,感觉如何?她笑着说,你总诱导我,我从没说过这么多话。
  这期节目播出后,得到观众、专家和领导的好评,也荣获了第11届星光奖。
  刚刚获悉: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省京剧院联合投资将她的新编京剧《响九霄》拍成京剧故事片,力争向国庆60周年献礼。这也是裴艳玲继《宝莲灯》《哪吒》《钟馗》《人鬼情》之后的第5部戏曲电影。
  舞台剧改拍电影,对演员以及电影创作人员都是新的挑战。老导演丁荫楠亲自出马,他曾执导过《周恩来》、《孙中山》《*》《逆光》《鲁迅》等电影,影响深远。他在开机仪式上兴奋地说:〃我们利用了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对电影进行创作,以国画作背景表现国粹京剧,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戏剧样式,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裴先生的演出轰动大江南北,我们要在轰动的基础上再轰动。〃
  30年来,裴艳玲吸引我的到底是什么呢?
  裴艳玲身上有一种征服人的强大力量,能征服人的艺术就会有生命力,著名作家蒋子龙曾说过:〃对裴艳玲来说,形式本身只是路,而不是墙。〃
  对于5岁登台,10来岁挑班,在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裴艳玲,我喜欢她的理由恐怕还在于:她上台很自信,下台很自卑;在戏曲舞台上是公认的名角儿,在生活舞台上却不会演戏。
  饰 武松
  ?饰 王安石
  

郭宝昌:不懂美学 别糟蹋国粹(1)
guo baochang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编剧、导演都是郭宝昌先生,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幕后故事,比屏幕前的故事还要传奇。襁褓之中,他就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伏,这种起落在青年时期,又出现过几次,每一次面对人生的起伏,他都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他既是贫家子弟,又是富家后裔,他曾经一贫如洗,也曾经家财万贯;他既是开风气之先的第五代导演的良师益友,又是一位超级戏迷,是一位传统艺术的追星族。
  他先是喜欢武戏,特别是猴戏,后喜欢花脸,继而老生,中学以后迷恋上花旦、青衣。为了看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居然能从早上八点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排队二十八小时买票,那种苦中作乐的享受是非戏迷们很难理解的。
  多年来,痴迷京剧的他一直想着如何用全新形式表现京剧的魅力,2004年底,他在北影厂做〃新概念戏曲电影〃《春闺梦》开机前准备工作时,曾大胆地表达了对京剧电视剧《锁麟囊》的不满,〃演员竟然拿着马鞭在真实的场景里跑马!穿着戏服的演员竟然能够上真实的楼梯!京剧是惟美虚无的艺术,连常识都不懂就不要拍了,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钱财,还破坏了中国京剧传统的戏剧美学。哪里是弘扬国粹,简直就是糟蹋国粹!〃
  郭导觉得,作为中国的导演要想拍出中国味道的东西,就要对中国的传统美学有很深的了解和造诣,毫无疑问京剧是这方面的代表,就是现在它里面所包含的美学观念也非常的超前。郭导认为现在的导演应该在传统文化上多下点功夫,《大宅门》比起其他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插曲和主题曲都是以京剧曲牌为主旋律做的。《大宅门》中许多精彩的场面,郭宝昌用的全是京剧曲牌,七爷一出场配乐是〃四击头〃;白玉婷与照片拜天地时的配乐是〃柳青娘〃;七爷结婚的场面是〃大开门〃……
  郭宝昌
  著名影视剧导演。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曾拍过众多影视剧,但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他编剧导演的《大宅门》出手不凡,红遍大江南北,让人惊叹刮目。
  他是一位大气的导演,编排剧情扣人心弦,不可料想;他是一位有趣的导演,塑造人物如同山水写意,或诙谐或奔放;他还是一位懂戏的导演,一声京胡、两曲皮黄,信手拈来,勾勒情节跌宕。专精而多才、执著而贯通。
  ?白燕升:您跟戏的缘分,五六岁就开始了,北京的几个老戏园子,都有您家的包厢,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了,属于大户人家,自然跟梨园界有不少接触,哪些带给了你最深的影响和震撼?
  郭宝昌:我从小喜欢表演,少年时代看戏,真正使我震撼的,就是那些最著名演员的精彩表演,像裘盛戎的《姚期》,我大概看了不下二十遍,只要贴这个戏,我就去看。我觉得用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来体现古代人物,尽管它全是虚拟的,写意的。但是那种真实感,比看电影还过瘾,我那会儿,几乎一个星期至少要看五次戏,看五天。
  白燕升:长期在那样一个环境里熏陶,您会理解戏曲艺术的真谛。也会用心去喜欢一个艺术家。听说当年程砚秋先生去世的时候,您在家里戴孝三天?
  郭宝昌:对。我太崇拜他了。我从小就知道那么一句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但我从来没经历过,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就是程先生的《荒山泪》,我才知道什么叫三日不绝,不管是骑车上学走在路上,回家躺在床上睡觉以前,还是吃饭的时候拿起饭碗,全是他的旋律。当时我对他简直崇拜得五体投地,我觉得这样的大师,突然间去世了,我根本不能接受,我完全不能接受,我真是痛心疾首,我难过得难以形容,我不但戴了三天孝,我还两天没吃饭,吃不下,一口都吃不下。后来我妈妈就劝我,说程砚秋死了,你也不至于不吃饭吧。妈妈端着饭碗到我跟前说,宝啊,你吃两口吧。我说吃不下,就到这份儿上。我想不单是我母亲,恐怕相当一部分人都理解不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郭宝昌:不懂美学 别糟蹋国粹(2)
白燕升:我理解,我也喜欢程派。您后来走上文艺这条路,对您影响最大的是谁?是家人吗?
  郭宝昌:不是。一个是我小学的老师侯远帆老师,一个是我大学的老师,田风教授,他影响了我一生的艺术道路。
  主持人:田风教授都给你了什么?
  郭宝昌:要谈这个的话,我觉得跟你所宣扬的戏曲有很直接的关系,因为他非常重视戏曲。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中国的电影导演,不懂得中国的传统美学,不懂得中国的京剧,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中国的好导演。他是1959年提出来的。
  白燕升:1959年田风教授就说过这样的话?
  郭宝昌:对。1959年,相当超前的,因为那会儿京剧戏迷很多,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电影导演,到底是跟京剧会有什么渊源,你会从这里边吸取什么东西,为什么不懂京剧就不能做中国的导演,能够认识到这些的很少。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