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儿演出,我很羡慕,但是真叫我上,我特紧张。马上到了后台,我第一次进后台,好多名家,化妆也不会化,沈传芷老师给我化的妆。纱帽一勒,这个帔一穿,沈传芷老师傻了:〃这个小孩真是漂亮!〃这出戏是糊里糊涂下来的,但是没出什么纰漏。
白燕升:您的第一次登台,特别有喜剧色彩,也特别有传奇色彩,因为台底下的这位重量级的人物不是别人,就是毛泽东主席。
计镇华:对。谢幕的时候陈大濩第一个讲〃毛主席万岁〃,我看毛主席在下面,我的印象当中他挺高的,脸好像黑黑的,可能跟他经常游泳有关系。这是我一生当中第一次粉墨登场,沈老师帮我化的妆,观众对象是最高首长。所以这一天对我来讲记忆非常时刻,那天是1956年3月26日,星期三,我始终没忘记。
计镇华:演戏的大王(3)
白燕升:2008年的五一期间,上海昆剧团隆重推出了《长生殿》。这个戏无疑是2008年上海昆剧团的一个宏大制作,连续四天十个小时的演出,主角显然是唐明皇杨贵妃,您的戏份应该说不多?
计镇华:对。不多。
白燕升:但是独具魅力。我听说了一个小故事,很多戏迷,甚至有些残疾人朋友,坐着轮椅,就来听您这不多的几段唱。还有我们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叶剑英,曾经听计镇华老师的《弹词》听了不下四十遍,是这样吗?
计镇华:真的是这样。有一次演出,在锦江礼堂,那天点我的戏。我起先还不知道叶剑英元帅看过我那么多次,突然那天上午,我们剧团接到通知,那时剧团刚成立不久,大概是1979年,让我演《弹词》,我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这个《弹词》我没演过,只是1975年拍过一次电影,当时是中央领导说要整理资料,拍成电影,我去参加这个工作,对我帮助非常大,那次完全按照洪昇文学本的原著,它跟演
?出本是不一样的,一共十二首,从早到晚,你想电影拍下来,这个戏已经熟透了。1979年叶剑英要点这个戏,我心里当然紧张,但是我心里也有底。当时郑传鉴老师也在,我说郑老师,帮我说一说吧,我这个戏没演过。上午排完,马上就演出,招待叶帅。吹笛子的叫顾兆琪,他跟叶帅比较熟,后来叶帅跟他说,自己是在中南海看这个《弹词》,看了四十遍。
白燕升:您桃李满天下,我也认识您很多学生,并且也跟他们同台演出过。我想这些学生恐怕光跟您学戏还不够,恐怕您的生活习惯,审美的品味,他们都得全方位地学,才会跟您靠近。
计镇华:我觉得演戏就是一个思想,审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观,每个人的条件都不同,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己的审美观去做,也不一定要去学我,学我是不好的,我不希望他们学我,我的老师郑传鉴老师讲了一句话我记忆非常深刻,他说:〃计镇华好啊!好在他不像我!〃
白燕升:老师很开明啊。
计镇华:很开明。老师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白燕升:教跟学一定是双方的,我们听到评价年轻的后辈时常说,不错,有点像师父了。觉得这是对学生的赞美,甚至有很多老师也以此为荣,恐怕这个观念这个想法要改改了。上海昆剧团从1978年成立到现在三十多年了,这其中您似乎沉寂了好多年。
计镇华:大概1990年开始吧,一直到2005年。这十几年当中演戏比较少,主观原因客观原因都有,我这个人不大容易去争,我这个人要有人来推。昆剧团成立时,领导老
1981年,在电影《*千古》中,计镇华和王馥荔分别扮演陆游和唐婉
?推我,什么戏都给我演,所以那时候是我的黄金时刻,最好的时间,就是在1978年一直到1985年。我非常热爱这个舞台。但是我的个性又决定着我的命运,在1995年,我排过《一捧雪》,那么里面我有一场戏《审头刺汤》,你知道京剧也有这个戏。当时我逮住这个戏,仔细地研究人物,把京剧好多精锐的东西借鉴进去,我一定要在舞台上发光,发光也不是凭空而发光的,你要有很好的准备。
白燕升:您沉寂了那么长时间,找到了这样一个角色,您会不会把您个人的一些无奈和经历也融入进去。
计镇华:我是发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计镇华:演戏的大王(4)
哈哈。我在研究这个人物,我觉得我恰如其分,〃汤老爷,请坐。〃他念白都带有点贬损的,不像《十五贯》况钟,完全不一样。有点阴阳怪气,开始骂他的时候是真骂,这个念白处理节节高,所以我一上场一个引子下来就满堂彩。结果下面正好是白玉兰评委在看戏,这一个小角色他们惊讶了,我第二次得白玉兰,就是这个小角色得的。
白燕升:在2009年1月份,在上海大剧院,您的个人专场,我非常荣幸去主持,并且我也见到了您的老师,依然健在的百岁老人倪传钺老先生,当时可能没有跟舞台监督沟通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把老先生给请了上来,结果您还没从下场口绕到上场口,我看您三不并做两步赶紧跑过来推着老师走上台来。台底下的观众沸腾了。 这个细节让我想到了当年章太炎先生到北京讲学,已是著名学者的鲁迅和钱玄同坐在底下听,老师讲完一段,鲁迅和钱玄同就上去擦黑板。那天我看到您推老师那一幕,我觉得特别温暖,通过这个细节看得出您对于老先生的敬重。
计镇华:是。老师某些方面比父母还重要。解放前那么穷困,他们的翻身后,到了戏校教学,教我们的时候真是完全投入,全力以赴地教我们,真是像教小孩一样,我跟郑老师、倪老师,都差三十五岁。
白燕升:我跟上海的白玉兰奖有缘,主持了七八届颁奖晚会。您的这三次白玉兰奖,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不论是主角奖配角奖都是榜首,第一次是1990年的《十五贯》,您跟《十五贯》的缘分有多少年了?
计镇华:五十几年了。当时周传瑛老师的况钟,王传淞老师的娄阿鼠,真是演活了。我两次印象最深的演出,一个是1960年自己的少年时期,一个是自己应该说艺术上较为成熟的1978年了。
白燕升:再说第三次,我非常有幸在现场看了,2008年在国家大剧院您演的《十五贯》。
计镇华:《牡丹亭》进入上海大剧院演出,我心里非常羡慕。看看自己已经六十几岁了,这辈子,这个殿堂大概进不去了。去年我非常有幸,国家大剧院邀请我们上海昆剧团演出《十五贯》,我真是非常重视这场演出。但是这场演出又非常仓促,因为这个舞台非常紧张,没有给我走台的余地,所以在休息厅里面走台时我心里非常着急,租金很贵,那么我怎么办呢?要凭我自己经验,那我先到舞台上看一下,感觉。因为一个演员到了舞台上,要有感觉的,你现在走到这个大厅,这个观众的距离,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感觉。我在舞台上释放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我首先要观察一下这个舞台,左右、前后、它的空间多大,这个舞台多大,舞台小有舞台小的演法,舞台大有大的演法。然后我再走到观众席去看一看,走到第一排,坐到最后一排,演员是为观众服务的,我要感受一下,今天我释放的能量应该是多少。
白燕升:您一定要给我们年轻的后辈点拨一下,如何练就演戏不慌不忙,如何成就演戏的大王?用最简单的话告诉大伙儿您的秘诀。
计镇华:没什么秘诀。演戏很复杂演戏很难,我觉得很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就是每一
?《蝴蝶梦》中饰 楚王孙
《邯郸梦》中饰 晚年卢生
《长生殿·弹词》计镇华 饰 李龟年
?个东西认真去做。您练一项东西,台步就是台步,声音就是声音,你把这些分解了以后,就很简单了。但是你必须要认真去做,除了认真,还要加上一个:重复去做,每天坚持重复做。这个人生啊,其实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每天练,重复地练,觉得很单一、很枯燥,但是一年两年下来,你再带有创造性地重复,你演戏,不要想太复杂,但是你必须要那么去做,才会有创造。
〃认真地重复简单的事情〃,这是计镇华老师遵循的信条。认真,重复,简单,这些词再平凡不过了,但艺术的精髓和伟大,就孕育诞生于此。
计镇华老师经历了舞台上的惊喜、辉煌、失意和振作,他的表演进入化境。他提出〃封箱〃,我深感遗憾,甚至还有几分难过,因为还有太多人没见过他的好,我相信:但凡看过他的表演,你或许就会爱上昆曲……哪怕你对昆曲一无所知。
记得2009年1月17日晚上19点,我从山东赶到上海大剧院主持〃计语华章……计镇华昆曲传承艺术专场〃。计老师率领着他天南地北的众学生倾情演绎,又一次震撼了台上台下的我们。从这些学生身上,我看到了几分计老师的影子,这就是一脉相承的〃传帮带〃。在演出进入尾声之际,我激动地表达了蕴藏心里已久的〃一家之言〃:半个世纪的昆曲人生,计老师以老生行当为昆曲打开了崭新的局面。计老师的传统戏有创新,新编戏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如今也有满天桃李。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种种原因很少有流派产生,但此刻我想说,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计派〃叫响吧!
我的感言,得到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响应,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等专家也纷纷上台发言,支持这一说法。
我曾问过计老师,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每年要给昆曲拨1000万元,您认为这钱最应该用在哪儿?他说,应该用在传统昆曲的整理和恢复上,这是保住昆曲的最好办法。一些院团投入了几百万排新编戏,能留住的、能传下去的有几出?传统戏本子虽然是老的,但是演员生活在新时代,演员完全可以赋予人物时代感。昆曲在发展的过程中总归会有所变化,但有些强调改革、创新的新剧,我认为离开传统昆曲太远了,看了以后总感觉不像昆曲。
?张元秀的十六个瞬间
马 兰:情归何处(1)
ma lan
大家对〃马兰〃这两个字一定都不陌生。
我就是这样,小时候听过童话剧叫《〃马兰〃花开》;长大以后听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地方也叫〃马兰〃;上了点〃岁数〃,别人给介绍的保健食品野菜又叫〃'马兰'头〃;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西北人爱吃的〃马兰拉面〃……
我最熟悉的〃马兰〃,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马兰。
素描马兰
马兰在海内外华人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马兰凭借她的综合素质使黄梅戏变得典雅、大气。她的舞台呈现,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黄梅戏本身所固有的清新质朴、天然可爱的特点依然还在,于是,与时俱进的黄梅戏拥有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和更多层次的观众。无论是《女驸马》《小辞店》这样的老戏,还是《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秋千架》这样的新编剧,统统都打上了〃马兰特质〃。
1996年我在石家庄河北剧场看她的《红楼梦》,带给我的震撼决不逊于同名越剧的经典;1998年我在安徽大剧院看她的《女驸马》之《状元府》,带给我的审美愉悦决不逊于前辈大师严凤英。
她的唱腔纯朴,洒脱,不事雕琢,有种返璞归真的朴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细腻传神,有种玲珑剔透的灵性。
看马兰的黄梅戏如同欣赏一幅气韵流动的书法作品,单看局部,或巧或拙,不尽相同;感受全局,浓淡疏密,和谐统一。形象地说,马兰和她的黄梅戏已经走在了这个剧种
马 兰
黄梅戏名家,曾多次荣获舞台剧全国最高奖项,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佳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被学术界认为〃当代把东方艺术传统和现代精神结合的最好的极少数表演艺术家〃。
?的最前头,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
一直认为,马兰是黄梅戏一面奔跑的旗帜。突然有一天,这面旗帜停止了奔跑,且长达八年之久,让人惋惜痛心。
2008年12月12日,久违的马兰带着全新的音乐剧《长河》重磅出击。集合了多位华人艺术大家心血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原创音乐剧《长河》于当晚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我专程前去观看。在《长河》富有气质的入场券上,写着这样一句宣传语,〃一次跨界实验的美丽组合,一群艺术顽童的移位创造〃。《长河》由余秋雨担任总策划和剧本创作,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著名音乐人鲍比达作曲,设计师张叔平操刀人物造型,主演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光看这些名字串在一起,相信大家都会有期待。
但我看得很不安,内心经历了〃找寻马兰〃……〃陌生马兰〃……〃理解马兰〃……〃全新马兰〃的蜕变挣扎,但做为朋友,看到她谢幕时的依然兴奋而心安。
想起了过去的马兰,想起了与马兰的交往……
含悲忍泪往前走
和马兰认识十多年了,最早的合作是1997年的春节戏曲晚会,我们是主持搭档。
1998年在当时的《九州戏苑》里采访过她,同年应她邀请专程去合肥看了《秋千架》的首轮演出。
后来,听说她离开了安徽,震惊且惋惜!
再后来,每每见面,通话或短信,她总是若无其事地回应着〃我挺好的!〃
如果她不是我敬重的艺术家,如果不是艺术上可交流可过心的朋友,我不会如此在意一个人的去留。古人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txt小说上传分享
马 兰:情归何处(2)
2006年大年三十儿,我们在郑州做完一赛事评委工作后各奔南北回家团圆。那时我就约她择机走进《燕升访谈……戏苑百家》。
2007年12月26日晚,《燕升访谈……戏苑百家》的录制现场,马兰终于坐在了我的对面。
我问她:〃你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主演的《红楼梦》迄今仍是黄梅戏新时期以来最好的剧目,10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