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
四面八方,都隔着好几条巷的楼屋。道路狭窄,救火车进不了。距离太远,水力达不到。
如果。
不是附近众人忘命泼水,狂热地举行“泼水节大联欢”,恐怕要一片火海。火海……
看看多好的招牌啊!
几连冠的卫生城市!招商引资的中国玩具礼品城!令人怀旧的侨乡!
看看这是什么时期?
举世关注的环保时期……举世关注的防非典时期……
不是有灭鼠日么?
不是要珍惜国土资源么?
也许这根本就不是问题,这只是一种存在!或者存在的,就有存在的理由?
不是么?
只是,要不要继续存在呢?
是不是只有藏污纳垢的所在消灭了、少了,我们才能名副其实地承受着某些光荣的称号呢?
当问题还在遗留着的时候,5月中旬,台风“珍珠”的威胁也渐渐逼近了。此时此刻,臭水池的存在就日渐显得“多余”,甚至“没有理由”。
5月17日,已经开始下雨了。巷子尽头,接近臭水池的那一端,水已经积得很深,而且渐渐涨来。
这一夜,台风终于登陆。地势低的区域,积水自然是难免的。这一点,不少地方的人们都亲有体会。而在324老国道与区文祠西路切割下的偏东北一角,也是困在水里,同样成了“威尼斯”。其实,这一大片三角形区域也属于黄金地带,绝不亚于那些现在繁华的角落。
这条环西河,曾经有一次是准备改建成一条大路,可惜不知什么缘故泡汤了。机会一去不复返,现在真的是个很烂很烂的摊子。常言道“商人居多重利轻离别”,房地产开发商对有利可图、可以低价买进的成亩成大片的域地,注重得“争无恐后”,而对这片“金三角”,根本极不可能来开发,毕竟这似乎是天下第一等“损己利人”的事。其实,富了的人,花些银子做些公益,树些口碑,难道不会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么?
8时多,有朋友来电相约。待到要出门时,却发现门前巷子的水已经约10公分高,而且延伸出巷口,也不知水势会连绵到哪里。借着灯光,可以觉察到那些水,油光发亮,焦黄得有些诡异,而且有巴毛(巴毛是一种鱼,潮汕话)在游。黑夜里无法一目了然,也不知还有什么。弄不好,来个“白蛇传”或“水蛇传”可就成了神话。
本来想着朋友的相约,应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朋友并不是真的有什么要紧事,也就算了。关了门,想起附近还有猪寮,不由打了个冷颤。显然,巷子里的这些水,是上承猪寮新鲜出炉的狗不理,下接臭水池十多年潜心修炼的毒功,联网成一片充满病毒的世界。啊呀,真的是“浓缩精华,其毒无比”!总之,走进水里,比走进粪池还令人不堪,可想而知。
闷在家里好无聊,通了些电话,谈一些事儿。
10时多,断电了。这是非常正确的!避免了电线断掉到水中,导致触电事件的发生。
邻居中,地势最低的,已经浸到睡床,被垫整块浮了起来。特别是那只有一层楼的,简直是倒霉透顶,麻烦至极。
跑到楼上,笼罩着铁栏的天台上,那盆一米六多的玉兰树由于忘记搬进室内而倒在地上,不过没有折,扶正迁移就好了。而靠墙边的秋瓜棚,在风中飘摇着。这秋瓜种了三次,由于泥土质量不够好,而失败。这次是换了不错的泥土,才到了藤叶上棚、绽开黄花的初级阶段。
记得当年读书的课文中,有一篇叫《海燕》的,里面有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相信人们有斗志,并且佑护着许多事物,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半夜时,水已经浸到楼下10多公分,迁移了不少事物。其中,是将半筐地瓜提到楼梯转弯处。可以想象,地势更低的,必是难以住人了。
这一夜,时睡时醒,有一次还可以感到地在轻摇。而雨声总是那么地密集,绵长而持久,似乎一直下到次日6时多。
再后来,一片蔚蓝晴天。一切安好,而玉兰树依然散发着淡香,秋瓜棚也与我们一起看到了这一天的太阳,真是幸运,教人稍为心安。剩下的问题,就是将楼下的水驱逐,等待巷子里的积水退去。一切问题的解决,似乎也是以某些人常用的那个“拖”字诀来处理……
记得一个寓言,相信许多人都知道。大概意思说的是,有一只猴子住着一间破漏的屋子,每当下雨刮风就不得安宁。那只猴子总是立誓,待雨过后我一定重修家园。可是当雨过天晴,又将遗留的问题“拖”下去。当然,我们的城市在台风过后,确实是全力重修家园。只是,对于臭水池问题的处理方式,是不是也应该比寓言里的这种猴子进化得多呢?
其实,我早在长篇言情巨著《霍小春的爱情》(60多万字)(//blog。sina。/linghu )中就描写过台风这样的事件,特别到后来还写到了“幻念水涨小城”的场景。还记不记得我们一望无际的大海洋深处,还有成个的古城市?我们是不是应该防犯于未然,宏观地来对待这个生存的环境?哈哈,是不是类似于“杞人忧天”,来了个“潮人忧海”(这是我偶尔在考虑的命题,呵呵,这个名词,第一次从这篇文章中出现人们的眼前,会不会成为一个成语呢)?
听说莲阳河近海口有满载古董宝物的沉船,几百年前的大商船,不知然否?好了,题外话,只当戏言,莫惹了文字狱。
总之,“民生无小事,今日多关注!”
其实,关注民生,也是为了人们有更好的环境,这对这个城市里所有人都有好处的,而且对外来的客商也是有好处,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的治理。
但愿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写出一篇文章,题名是“论环西河遗址周边成为黄金区域”!
令狐(蔡琦武)创作于2006年5月20日中午
天下第六博客——令狐小说//blog。sina。/linghu
(随感)006儿童节失踪的美术院校少年
(随感)006儿童节失踪的美术院校少年(1300字)(作者:令狐)
(令狐于2006年8月3日下午特别通告,该少年已经找到。原来,此少年在美术院校与同学赌博,为避欠帐,到外砂某厂打工。幸亏该厂看到电视台的寻人启事,打电话到少年家里证实。于是,该少年现已回家!)
(“寻找失踪了的美术院校少年”//blog。sina。/linghu 请各位热心朋友,做这一件举手之劳的好事,尽量将这项消息传递到你所有的QQ群,以及一切可以到达的QQ聊天室、网站!)
(谨将本篇献与所有热心而善良的人们,以及那位失踪已达二十多天的少年,愿这一切有惊无险,那位少年并没有遇到意外,而且能够早些回到他家里人的面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在这个节日,要寻找的是一位失踪了的少年。此少年系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湖人氏,年约十七八岁,相貌不错,身材适中,详情可见汕头电视台的“寻人启事”。
据说,大约二十多天前,此少年在他家里人的相送下,登上“澄海往汕头”的城市公共车,前往汕头工艺美术学校读书。自此,一去休休,再也没有消息。
直到十天前左右,少年的家里人才发觉这件事,于是联络一些热心的人们就开始在寻找。通过学校,通过电视台,通过遥相传闻的方式,寻找着。并且走遍附近地区的网吧、娱乐场所、商场……希望尽量打探出一丝丝消息来,但是,一切宛若大海捞针……
此少年,我从未遇过,只是与他的家里人有些相识。当知道这个失踪的消息时,我就在默默考虑着相助的方式。虽然,这社会“非常不够朋友”与“很够朋友”两种矛盾常常让人感慨。但是不管如何,侠义道的精神,从来就未曾在我心中消失过。于是,我决定通过自己所熟知的网络方式,来进行这件事——寻找失踪了的美术院校少年。
多么希望有一个善于侦探的“福尔摩斯”,根据种种情况,来分析少年失踪的整个过程与可能出现的地方。然而许多时候,面对问题,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自己。所以,我做出了以下三个可能的分析,以供各位热心人参考:
一、据说此少年,性格过于活跃,幼时曾离家出走两次,其中一次是潮州。而前些时间,曾对家里人提及“不要读书,要去打工”,不知是否到附近地区的某个工厂或公司上班?如果是,须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请速回家!
二、传闻潮州近来也有少年失踪事件,正在侦查中,不知然否?具体又与此少年的失踪有没有关系?如果是,则甚为危险,但愿只是谣传!不过,前段时间“今日视线”曾报道有不良人物拐骗少年儿童事件,此谣传也务须慎重考虑否?
三、究竟还有多少可能?
最后,本人再次声明,以上分析,纯属“可能”,仅供参考!
不管有那位热心的朋友,知道有关于这位少年消息的,又恰好看到这篇文章,有劳到我的网络总部(//blog。sina。/linghu )给我回复。
如果是那位少年看到,请听一句话——先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告知大概情况,然后想办法,与当地政府联系,速回家!
令狐(蔡琦武)创作于2006年6月1日上午
天下第六博客——令狐小说//blog。sina。/linghu
(随感)007从潮汕工夫茶之“三色茶”聊起
(随感)007从潮汕工夫茶之“三色茶”聊起(3300字)(作者:令狐)
(谨将本篇献与所有喜欢潮汕工夫茶的人们,以及为茶事业而辛勤劳动的人们,还有曾经一起品过茶的朋友们!特别是精于茶道的海内外潮汕人!!愿茶文化在各个茶座发扬光大,愿茶香飘逸,身心健康……)
(注:本篇2006年已发表于“榕树下——随笔小札”版,并且得到首页推荐!)
(注:本篇2006年已发表于“天涯——广东”版,并且得到热烈响应!)
(注:本篇2006年已链接于“潮汕人博客圈”、“图行天下”,并且得到首页推荐!)
昨夜,细雨纷纷,我举着一把小伞。当时并无所谓什么夜色,只是心情有些坏。
毕竟,有些地方有些人会令你烦心,令你失意,令你十分不爽。算了,不说也罢。哈哈哈,人若不自在,不如洒然江湖中,找那些能够令人心情舒畅的意境……
面对长街,车来车往,隐身在深深的店里,桔黄与粉白的灯光相交错。上上网,品品茶,谈些实在而有趣的话题,心情渐渐地好起来。后来,在无意间就聊到了茶道,让我想起了“三色茶”。
俗话说“茶三酒四游玩二”。游玩时如果是两个人,就可以避免太多人,有的要往西,有的要往东,有的要往北,人多嘴杂,徒添异议。饮酒如果是四个人,形象些地说,即是假设有两人醉了,还有另外两人可以扶持。而品茶,如果是三个人,即比较适宜,品的时候,各抒己见,三家争鸣,鼎立之势。其实,这些只是在说如何达到“适意”,并非绝对要多少人数。
不过,茶,一般还是摆三只杯子的。
正常的冲法,就是滚水洒落茶壶后,立即就冲到杯里。先“关公巡城”,较为快速地将茶水分配到三只杯里,最后,再“韩信点兵”,慢慢地将壶里所有的茶水都滴尽。
有些朋友喜欢浸茶,其实,浸茶总归是不好的。在壶里浸太久而冲出来的茶,真的就像一个失去灵气与朝气的人,涩涩的,并不能散发出新鲜而飘逸,多的是迟疑与畏缩。
可是有人又要说,当茶叶冲了几十遍,太淡,必须浸才能够浸得有味一些。说得似乎很有道理!据说在闹市间,真的有些世俗极了的日杂铺,一壶普通的茶叶可以从上午冲到中午,再从中午冲到傍晚,到昏天暗地。也许靠的就是这个道理!哈哈!其根本目的,就是以最节省的方式来应酬四方来客。而且杯也不怎么洗,水也不怎么滚!这哪里是品茶?简直是荒诞!简直是劣质、淡得无味的超级口水大集合!!那样的茶,我是不喝的!我倒是觉得,这样的茶永远不如喝白开水来得更清心些!!
不求世俗三千,只愿雅达半杯!
那么,“三色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记得那是许久以前,美术院校时期的我,在宿舍里冲茶。冲完之后,请师兄喝茶。不料却听师兄笑道,“今天来喝你的‘三色茶’,哈哈!”。一开始我还不理解,待到望向茶杯,才发觉三杯茶从深到浅,对比度好强烈。那是由于我在“关公巡城”这一道的时间把握上不均匀,不过,自那以后,“三色茶”这个有趣的名字,就一直让我记在心里。
是的,冲茶时,将茶冲满第一杯之后,再冲第二杯,而后,再冲第三杯。于是,由于浸泡时间长短、壶底壶面的区别,就产生了名副其实的——“三色茶”。
三杯茶,可谓层次分明。第一杯淡泊得几乎“一贫如洗”,严重失色成极浅极浅的米黄,真的是清澈见底,宛如赤子之心。第二杯比较适中,似乎还好,只是看起来还是有些呆板。第三杯又浓又暗,深沉得可怕,像个极不好对付的老油条。其实,这三杯茶都达不到茶的最佳组合。不过,反过来理解,这种“三色茶”却也将茶的内涵分解了出来,指出茶大概是由三种不同状态组合而成。
这“三色茶”也可以用为人处世来理解。人太过于淡泊,则常常受那些唯利是图者的倚骗;人太过于适中,呆呆板板,岂不少了许多诙谐笑趣;人太过于深沉,时时圆滑,又显得世俗,最终令人敬而远之。呵呵,不是说“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太瘦”么?如果一个人,将三者融会贯通,既有淡泊的胸襟,也有处事的应变,又有深厚的思想沉淀,岂不是很完美?
依理类推,好的茶,就是一杯之中,既有洒脱的那份淡泊,也有适中的应变,又有浓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