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会“使无讼”了。而“德治”的根本在于从人的德行的根本治理着手,人德行的根本就是孝道,所谓“百行孝为首”,《孝经》所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绝非虚言。我们可以重新体味前文已经分析过的《论语·学而篇》所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中含有深刻的行为逻辑,值得深思。此一则还均可以通用于下面数条的评点。
2。 华南虎照案终审——“周老虎”终是“纸老虎”
案情:“周老虎”终于被认定是“纸老虎”。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在“华南虎照”出笼一年多后,2008年11月,陕西省安康市中级法院以诈骗罪、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处周正龙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元。
再思:《孝经》与现代生活(2)
点评:周正龙被判刑了,这是作假者应得的下场。“周老虎”被揪出来并获刑,社会各界特别是网民的热切关注功不可没。而对于周正龙案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集团,人们依然有权追问。
——这里,笔者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那么不错,“周老虎”终是“纸老虎”,但是毕竟有过“老虎”的贪欲在,而“周正龙案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集团”,那就是可能存在着一群贪欲的“老虎”了。一只“贪欲的老虎”与一群“贪欲的老虎”,终于构成了这样一出沸沸扬扬的闹剧,真是教训深刻!这些“老虎们”,一是虎视眈眈,一是张开老虎的血盆大口,准备填满自己难填的欲壑。“老虎们”个个无所畏惧,什么都敢想、敢做、敢骗,然而最终都没好下场。
他们胆大妄为,完全不懂得《孝经》所说的:“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今天的人们或许深深地讨厌这些说教,却又屡屡因为不知道这些教导而跌入深渊。如果我们把“先王”转换一下,说成是智慧的历史老人、睿智的先哲,那么历史的经典的教诲与教训,还应该拒绝吗?《孝经》中的“不敢服”、“不敢道”、“不敢行”,这“三不敢”却可以换回来人们自由地言、自由地行、自由地活着!
3。 “亿元贪官”姜人杰案——反腐形势仍严峻
案情:2008年10月,江苏省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因受贿1亿多元人民币,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1年至2004年间,主管城建等领域的姜人杰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四家房地产公司和一家科技公司的贿赂,共计人民币亿元、港币5万元、美元4000元,其中最高单笔受贿竟达8000余万元。
点评:姜人杰创造了受贿总金额、单笔受贿金额两个可耻的“新高”。受贿亿元以上,那个1后面的8个“0”触目惊心!2008年以来,同为“土地巨贪”的上海市房产局原副局长殷国元、北京市海淀区原区长*洛等也相继受审判刑。姜人杰等案件说明,反*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实现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创新也是人们的新期待。
——这里,笔者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那么《孝经》所说的一段话值得反思。《孝经·圣治章》:“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这些官员们如果做到这些,比如言说的时候思考是否能被民众称道,行动的时候思考是否给民众带来快乐,德义是否能被人尊重,做事是否能被民众效法,容貌举止是否可观,进退是否合度,然后以这些来面对他们的民众。因此其民就畏而爱之,就效法而模仿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我们的官员有此素质吗?思考了这些吗?
4。 黄光裕被拘——揭开“中国首富”神秘面纱
案情:当黄光裕以430亿元的身价登上胡润富豪榜榜首不久,这位“中国首富”随即遭警方拘查。2008年11月,北京警方证实黄光裕“涉嫌经济犯罪遭拘查”,证监会随后承认黄涉嫌“三联商社和中关村科技两家上市公司在重组、资产置换中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侦查中。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再思:《孝经》与现代生活(3)
点评:又一个“首富”被刑事调查。如何为企业家创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企业家如何建立基业常青的“企业观”,都值得思考。
——这里,笔者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那么《孝经·广扬名章》可再读再思:“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确实有这样的理念,人生一世就得有名声,这一章主旨就是要“广扬名”。但是,这种扬名,是正儿八经的、自然而然的,这一路径是从“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治于官”、“忠于君”一路走来的。贯穿于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优秀的道德加上自己的有为。这一案件,让我们看到“以430亿元的身价登上胡润富豪榜榜首”的“首富”,曾经是“广扬名”的一个“典范”,赢得了无数人的仰望和羡慕,但是因为缺少孔子所说的“广扬名”的两大基本元素,很快就栽了下来,陷了进去。历史不开玩笑,经典也不搞笑!
5。 天水高考替考案——须严把高考“利益关”
案情:2008年10月,甘肃天水麦积区人民法院对“天水高考替考案”公开宣判,以徇私舞弊罪一审判处天水六中原教师蒋鑫等5名主犯有期徒刑3年至拘役5个月不等。法院审理查明,蒋鑫利用师生、亲属、同事等社会关系,采取给好处费等手段,伙同他人为多名学生非法取得天水市户籍、假学籍和报名资格,并实施非法替考。
点评: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的考试,高考背后的“漏洞”和“黑幕”,其原因在于非法利益链作祟。
——这里,笔者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也有道理可讲。面对着那些官员的贪欲与黑心、听闻那些不法商家的暴富与暴利,一般人也会心动于那些财富,白日黑夜地做着发财之梦,于是不择手段以至于此。《孝经·庶人章》:“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发财要有机遇,发财要靠正当的本领,发财还有各种因缘的凑合,一般的人们就顺着自然之规律,去获得利益吧。如果立身谨慎,用度节约,过着平平安安的生活,还孝养父母,这不也是一种幸福的人生?其实不仅是庶人,其他各个层次的人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6。 臧天朔涉恶案——娱乐明星的“双面人生”
案情:以一曲《朋友》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手臧天朔,因涉嫌聚众斗殴被警方依法逮捕。据查,臧天朔案案情复杂,涉及恶势力团伙,涉案人员多。目前此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点评:一些明星在台上风光无限,台下生活却十分放纵。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明星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这里,笔者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那么《孝经》也有教导。娱乐明星自以为高人一等、贵人一等,其实有的并不是真的高、真的贵,一些娱乐明星当有自知之明。就算你是真正的高与贵,那么《孝经》教导也不妨一听:“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一切在上的人要不骄傲,才会虽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才会虽满而不溢。反过来,在上骄,则居高必危;不制节不谨度,则已满必溢。政治上如此,商场上依然如此,娱乐明星当然亦是如此,如此等等,如此而已!
再思:《孝经》与现代生活(4)
7。 三鹿毒奶粉案——“潜规则”必须“见光死”
案情:2008年9月,根据连续对三鹿集团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的深入调查,公安机关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刑事拘留。
点评:“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了国内整个奶业的“潜规则”。正是对食品安全的漠视,对不法行为的纵容,才酿成婴儿重病乃至死亡的悲剧。食品安全事关民族未来,痛定思痛,希望“三鹿毒奶粉事件”成为中国食品行业最后一次安全事故。
——这里,笔者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那么《孝经》亦有说。《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孝道中的核心孝是天经地义的,孝道转换为商道的天经地义就是对顾客的博爱,要用爱心、良心、真心、热心、善心、苦心去经营,去赚钱。相反,“三鹿毒奶粉”让人们看到的是商家的没心没肺,或是黑心黑肠了。
8。 杨佳袭警案——暴力行凶必受严惩
案情:2008年7月1日,北京青年杨佳携尖刀等作案工具闯入上海闸北公安分局机关大楼疯狂袭警,致六死四伤。10月2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杨佳袭警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杨佳上诉请求,维持原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杨佳于11月26日被执行死刑。
点评:北京大学教授储槐植等知名法学家认为,在社会转型、价值观念多元的背景下,公众对杨佳袭警杀人案虽有不同声音,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认为杨佳袭警致六死四伤,一定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无论有什么理由,暴力行凶致无辜者死伤,都为道义和法律所不容。
——这里,笔者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那么《孝经》的教导也很深刻。《孝经》说,“为下不乱,在丑不争”,“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不要去作乱,更不要去犯法,否则作乱则遭受刑法;还有,如果处在众人中而喜欢争斗,那么就会互相残杀。
9。 “王木匠”巨骗案——官僚主义是帮凶
案情:2005年3月,呼和浩特市来了一位名叫“郑泽”的港商,自称要在呼市盖“西北第一高楼”。在呼市为此炸掉公安局指挥大楼后,“郑泽”尽管获得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优惠政策,“西北第一高楼”还是很快成了烂摊子。警方调查显示,“郑泽”原名王细牛,是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木匠。此前,他还曾用相同手法,以建设“宁夏国际村”为名实施过诈骗。王细牛在各地行骗,涉案金额高达十几亿元。最近,王细牛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点评:被抓起来的是王细牛,丢人的是为王细牛一路绿灯、摇旗呐喊的一些地方官僚主义者。王细牛之所以“牛气十足”,关键是抓住了一些地方官员好大喜功的心理,围绕献礼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做文章。
——这里,我们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那么《孝经》把孝道分为“五孝”,也就是从天子到庶人的五级进行了孝的责任、任务的梳理,或相当于今天对社会各个层次人提出了各自应遵循的纲要。每一级别、层次都要履行而不失之。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王木匠”行骗竟然畅通无阻,难道还不够让人们反思、深思、痛思吗?
上面的这些案件,可以警示今人,也可以告诫后人。笔者从《孝经》切入进行评论,其内容是“互文”性质的,也就是说上面九则评论彼此之间是可以在文义上相互联系的。另外,如果归总来说,那么上面所说的大案要案都出现了一个共通的毛病,那就是贪欲。为贪欲而肆无忌惮,为贪欲而丧心病狂!这是心有病了,灵魂有病了,道德有病了!那么一个人的道德的根本在哪里呢?《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这就在“孝”上。
有人也许要反问说,天下犯罪的人中难道没有孝子、孝行吗?可能有,但其实是没有,如果从《孝经》的标准与理念来说,那就是真的没有。因为《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是教导我们,作为一个孝子,不仅仅是供养父母,更要紧的是不能辱没父母、祖先,而且要给父母带来好名声,因此这些犯罪者既然已经辱没了父母,那么何孝之有?
《孝经》以及孝的话题,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永远不会说完的。我们一路叙述下去,让每个人慢慢地、好好地、深深地品味吧!
《孝经》的民间解读本
《孝经》作为经部之书,地位很高,历史上还有不少皇帝亲自为它作注解,但是就与一般老百姓的距离来说,还是很远很远。
老百姓更爱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了解孝子、孝女,以及孝的历史、道理、典型、故事,于是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孝子传》。除了正史以外,还有许多人热心于《孝子传》编纂,汉代刘向的《孝子传》,大概是最早出现的。后来晋代有陶潜、萧广济、师觉授、徐广等分别著有《孝子传》。唐代又有武则天时的《孝女传》等。明成祖颁行的《孝顺事实》里还收录了二百多位有孝行的人。清代茆沣林编纂《古孝子传》,刘青莲撰《古今孝友录》,李文耕有《古今孝友录》,李元青有《诸史孝友录》等等。
元代出现了《二十四孝》,其实是对于此前历史上出现的《孝子传》、《孝女传》的继承与发展。《二十四孝》,确切的作者已经不太清楚,有三说:一是郭居敬;一是郭居业;一是郭居敬之弟弟郭守正。一般认为是元代郭居敬编纂。郭居敬,元代福建延平府尤溪县人。传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孝子,双亲去世的时候,哀伤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礼制的规定。他曾选择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并且为每一则故事配上一首诗,便于作为儿童的启蒙教材。
日本影印的《二十四孝》是较早的抄本,留给今人一些重要的信息。在抄本的首页的下方,题有“延平尤溪郭居敬撰”,卷尾署有“岁嘉靖廿五己巳年刊”。有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