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它趴在我的桌上玩,我一手写东西一手取茶杯,猛然一抬手,正好打在它的脸上,它马上举起一只前爪捂住半边脸,杏仁一般圆的眼光怯生生地望着我。我赶紧摸摸它说:“对不起!”它马上舔着我的手,仿佛跟我说:“没关系!”有多少人受了伤害,能懂得反过来安慰别人,让别人不要内疚呢?它也有痴傻的一面,它永不放弃自己的一个假想敌,就是无辜的邮递员。
家里添了第四口(3)
每天上午,只要看见邮递车远远开过来,它就开始守着窗户大叫,看邮递员进了我们的公寓门,声音升高十个分贝,邮递员该开我家的信箱了,虽然它看不到,但声音又升高十个分贝,直到邮递员出门上车走了,它才停止“报警”。八年如一日,幸好那个邮递员受过职业训练,理解狗天生就与邮递员为敌,要换了旁人,人家哪能高兴。这些都是小细节,但这些细节让人一想起来就心软。或许最重要的是,Baby可以是个最好的爱的对象,因为它小,依赖人,而且非常天真,从来不会伤害人。
而人和人之间,即使是至亲,也总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磨擦甚至伤痕,也总免不了要计算一下付出与得到的比例,因此即使想爱对方,也不能尽兴。
也许,这就是狗比人强的地方。Baby终于征服了东华的心,有一次,东华正在厨房做饭,突然大叫了一声,我还没反应过来,Baby已经冲了进去,又马上冲了出来,围着我焦急地直兜圈子。赶紧进厨房一看,东华的手指被菜刀切了个口子,正鲜血直流。她捂着伤口,委屈地对我说:“你看,Baby比你强!”那天晚上,不知为什么,Baby就是不肯睡觉,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地闹个不停。东华开门把它放进卧室,它一下子就跳到我们的大床上。我还想赶它,东华说:“算了,就让它在这里睡吧!”
从此Baby登堂入室,享受的待遇相当于幼年的石姗。美国很少有独生子女,他们相信孩子应该有伙伴,不生则已,一生起码要两三个,很多中国人来了之后也生二胎三胎,我们也曾经考虑过,还恐吓石姗:“不听话就再给你生个小弟弟!”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主要是
因为总觉得家庭负担太重,有限的精力还是要集中在石姗一个孩子身上。只有一个孩子,对石姗和我们来说多少是个遗憾,只是已经时过境迁,说也无益了。
而Baby的出现,却填上了我们家一个潜在的空缺,我们共同承认,它就是我家的“第四口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只剩下我们两个,还有它(1)
石姗上大学走了,尽管每周都会打电话过来,还经常写电子邮件,但我们内心的失落是无法弥补的。我经常偷偷走进她的房间,躺在单人床上,看着她的照片,回想她从小长到大的一幕幕情形,心中充满惆怅的温情。“我没有孩子了……”石姗健康的笑脸在眼前浮起,
然而由此产生的却是这样的感喟。
不知不觉间,我们和她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她不再依赖我们,她的离去却给我们造成了感情上不可弥补的空虚,中国人常说的“空巢期”在我家中提前到来了。能替代石姗给我们精神上满足的,只有Baby。它就像个小孩子,要吃饭,要洗澡,要方便,时时处处娇弱地依赖我们,而我们也从照顾它当中体会到温情的替代性交流。而且,小狗是永远要依赖人的——
不用担心它会长大独立,离我们而去,爱它反而比爱人更不容易失落。夫妻间的战争还在继续,却少了石姗这个缓冲带,形势更加严峻。
于是,Baby成了我们新三角中的一员,开始发挥它维持家庭平衡的作用。每当发生冷战,两个人谁都不跟谁说话,就只有爸爸读书,妈妈打工。石姗晚上自己吃饭、洗澡、睡觉。洗澡喷头太高,石姗需要踮起脚跟才能够得着。对着Baby说点心事,它是个最忠实的听众。谁都不愿打破僵局,也用Baby当中介,假装对着它,其实却是说给另外一个人听,而遛狗、喂食这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也能让我们找到重新交流的台阶。
于是,家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东华叫一声:“Baby,吃饭了!”我就走过来坐在餐桌前,Baby也跑到它自己的食盆前享受狗粮。我夹起一块肉想扔给它,东华在对面,眼睛都不抬地说:“Baby,别吃得那么咸,小心掉毛!”于是,我就在茶杯里把肉块涮涮才放在手心里给小狗吃,而小狗则马上摇摇尾巴,表示对我们两个人的感谢。吃完饭了,我叫一声:“Baby,该出门了!”东华就走出厨房,换上衣服,默默地跟我一起遛狗。这是迫不得已的尴尬,但没有这尴尬,两个人就会更加痛苦。
小狗也许从来都不明白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它那简单的思维里,大概只为自己能独享两个人的宠爱而得意吧。东华对Baby的宠爱发展到了几乎是溺爱的程度。她自己买衣服、化妆品从不奢侈,对石姗也总是实行节俭教育,但为了Baby却从不吝啬。定期要上美容店给狗洗澡剪毛剪指甲,定期给狗检查身体打预防针,生了病更是心急火燎地抱着往医院跑。宠物是没有医疗保险的,大把的美元都被我们慷慨地上交给了宠物医院。
然而Baby却差点死在她眼前。那天她单独出去遛狗,回来却把Baby紧紧抱在胸前,泪流满面。她不放手,小狗也不像平时一样急着往地上跳,却一个劲地往她怀里钻。我赶紧问怎么回事,东华抹抹眼泪说:“本来我想放开链子让它跑一会,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一只松鼠,它追着松鼠就上了大路,一辆汽车冲过来,一下子从它身上开过去了!”我赶紧检查Baby,除了后背上蹭了一大块机油之外,竟然没受什么伤,幸好它个子小,恰好从前后车轮中间飞快冲了过去,躲过这一劫。
再看东华,前襟上也蹭了一大块油,是抱狗抱的。“你看它给吓的,从车里钻出来就一个劲地往家跑 ,我追都追不上!”我说 ,为什么遛狗要拴链子呢 ,原因之一就是怕它到马路上乱跑。抱过小狗,抓住它的前腿,像对孩子一样告诉它 :“ Baby,以后绝对不许下便道了,知道吗 ?”小狗像听懂了我的话似的呜呜地叫着,东华在一边失神地发了半天呆 ,突然冒出一句:“ 要是它死了 ,我真不知道咱们的日子怎么过!”
“ 别乱想了 ,这不没事吗 ?”我劝慰着她 ,看着仍然瑟缩的小狗 ,心情也沉重起来 ,它毕竟是一个只有两岁幼儿智商的动物啊 ,如何能承担我们的这些要求 ,真不知道是我们的家庭关系脆弱 ,还是它的生命更脆弱?
从那以后 ,小狗果然出门再也不敢下便道了 ,东华对它看管得也更加精心。有一次我们两人都要出门 ,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不在家 ,就找了一家狗旅馆让Baby寄宿 。再把它领出来的时候,体重整整轻了一半,心疼得我大骂这不负责任的狗旅馆。从那以后,我们再不轻易放手 ,万不得已出门尽量把Baby带在身边,平时在华盛顿 ,东华立下了一条规矩:绝不让小狗单独在家超过半天。如果有人邀请她去什么比较远的地方,或者时间太长 ,她都会一口拒绝。
其实未必是Baby离不了她,是她越来越离不开Baby。
圣诞节快到了,一年一度的西高地犬大游行即将举行 ,这一天,当地所有养这种狗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爱狗盛装打扮一番 ,集体招摇过市,那气氛也抵得上一个小型的嘉年华会。那天的阳光格外清冽,很多人穿上了传统的苏格兰服装 ,体现自己的狗和亚历山大苏格兰殖民历史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还带着了标语牌和气球,用花哨的字体写上一些关于狗的幽默短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只剩下我们两个,还有它(2)
所有的小狗都盛装打扮 ,有扎蝴蝶结的 ,穿连衣裙的 ,甚至打扮成超人的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狗是最优秀、最出风头的。我和东华自然也不甘落后,事先专门给Baby洗了 ,梳了毛,穿上东华亲手织的格子小毛衣 ,带着它就上了街 。
Baby见到众多同类格外兴奋 ,挣紧了链子,在我们身前身后跑来跑去 ,到处跟人跟狗打招呼 。游行之后是比赛和表演,Baby从来没受过什么训练 ,自然没有出风头的机会 ,只有夹在人堆里一起看热闹 。
我忙着为东华和Baby拍照 ,但自己却没有和他们合影 ——自从签订那个秘密离婚协议以来 ,我们就没有在一起照过一张相 。
人生总有空虚的时候,感情永远需要寄托 ,哪怕寄托的对象只是一只动物 。在生活中,人不可能永远是强者 。Baby给了我们空虚中的充实,冷漠中的慰藉,与其说我们养育了它,还不如说它拯救了我们 ,甚至,如果没有它 ,也许我的婚姻根本存续不了这么长时间。一条狗 ,一家人 ,这其中的悲哀与感激,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 、明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没有它我们活不成(1)
我们要回国了,Baby当然也一定要和我们一起走,我们丝毫没有产生过要和它分开的念头。
不过,它怎么才能走得成呢 ?为了把Baby带回中国,我和东华足足跑了一个星期,去美国农业部打听好手续,又去一个指定的地点为它检疫,拿到检疫合格证之后还要照相,再回到农业部去盖章,证明这是一只完全可以跨国旅行的、干净安全、拥有美国“ 护照” 的好狗。
咨询航空公司,对方答复说一架飞机上只能带一只狗 ,而且已经有人预订了,于是我们打算换一个航班,却又得知 ,像 B aby这么大的狗不允许进机舱,要托运除了专门办手续 ,还得买一个专门的笼子 ……
终于,Baby和我们一起到了机场,在我们的注视下被送进了机舱 ,笼子里放好了狗粮和水,还按照一个有经验的养狗人士的建议,东华把她一件穿过的衣服放在狗笼里 ,据说可以让小狗感到主人就在身边 。
但一路上,我和东华还是惦记着它:冷不冷?怕不怕 ?终于下飞机出了机场,远远地,Baby正等着我们呢 。
回国的第一个安慰,竟然是又能和Baby在一起了 ,它让我和东华回乡的复杂心绪变得单纯。“ 太麻烦了,就算为了Baby ,我们也不能再回美国了!”在回天津的车上,我心里暗暗地这样想着。——多好的理由啊,Baby不但是我和东华之间的纽带 ,也是我和中国之间的纽带。看来,我们的这份人狗情越来越让人不可理解了。石姗偶尔会半真半假地抱怨说,Baby在家里的地位比她还高,其实当然不是这样。
不过,在我和东华回国的时候,石姗既不能和我们分担选择的压力,也不能陪伴我们,Baby却和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个过程。我开玩笑地说,生生地把小狗从美国户口变成了中国户口,我们因此比以前更看重它一点也就不奇怪了。
刚回天津,我不适应,Baby也不适应,它出门不敢下楼梯,因为没有像华盛顿公寓的楼梯一样铺着地毯,它在屋子里烦躁不安,因为房间里也没有地毯。我们不能给楼梯铺地毯,但很快就在地板上铺了一块,让它有个玩耍的地盘。上街时它赢得的回头率很高,不过大部分都是“审丑”型的,因为中国人喜欢哈巴狗、吉娃娃,Baby亮闪闪的长毛和嘴巴突出的面孔就显得很奇怪,不知Baby会不会觉得,大街上永远拥挤着这么多的黄面孔也很奇怪?我忙着到处讲课上节目,东华终于圆了她的回国梦,逛街做美容是她从美国到中国不变的乐趣。
对狗来说,中国却的确不算天堂,比如,这里会有弃狗、偷狗、杀狗,甚至吃狗肉的人。对吃狗肉我不想发表任何观点,在我看来这还是个文化冲突问题:一个国家的生活习惯,在另外一个国家里就可能是粗俗野蛮的,偏见让人们无法理智地理解别人,中国和美国相互打量时就是这样,不过,我当然不会吃狗肉,因为有Baby。
至于遗弃宠物,我实在无法理解,你既然不喜欢狗,为什么要养狗,既然养了狗,为什么还舍得把它丢掉?那天晚上,我和东华围着别墅的外墙遛狗,多走了一圈,回到别墅门口时就快十一点了。门旁有一片健身区,我跟东华说:“等会儿,我在这里活动活动!”回到中国,生活习惯也改变了,食物里的脂肪含量大大提高,我的运动量也加倍,要把热量都释放出去,东华也跟着我活动,她知道我对她的一贯要求:绝对不能长肚腩。练了两三分钟,她就叫了起来:“子坚,子坚,狗怎么不见了?”链子还躺在地上,Baby却不见了。就这么短的时间它能跑多远?我们赶紧借了门卫的手电,在别墅门里门外找了一通,又围着院墙走了两圈,连声唤着Baby的名字,却不见它的踪影。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越来越担心,越想越可怕,这小狗是不是被人带走了?要是被养起来还好,这里人不怎么认西高地犬,会不会当做一般的狗……给吃了?
回到小区门口,我和东华都已经疲惫不堪。突然,我好像听到隐约的叫声,像是Baby!可再听却又没了声息。东华问我:“怎么办?”“你回家给我拿件衬衣过来,我就在这死等了。养狗总要放出来吧?就算把狗吃了也得扔骨头呀,我先守到天亮再说!”
“这也不是办法啊!”
“要是这狗丢了,你说还有什么意思?咱们把它带回中国是为什么啊!”
东华不说话了,转身问值班的门卫:“你知道这别墅区里谁家养狗吗?”“我们也不太熟悉啊,只知道搬进来最早的这几户。”
门卫说着,拿起手电往最近的一栋连体别墅指点着,就在这个时候,我又听见了Baby的叫声,而且很清晰!保安把手电往上照去,在楼的最上层露台上,竟然露出了Baby小脸!原来,它趁我们不注意爬上了露台,可楼梯太陡,它上去就不敢下来了,只能听着我们走近,努力地叫两声,指望让我们听见。
没有它我们活不成(2)
我带下Baby,才意识到,一点都没觉得热,自己的T恤却已经湿透了。脱下衣服,把Baby紧紧地抱在胸前 ,它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