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责任?我感到越来越说不清。
我爱谁(1)
世上女人一生百听不厌的话莫过于“我爱你”。而“我爱谁”则令世上男人一生百思不解。从我朦朦胧胧开始做男人 ,“我爱谁”的问题就一直缠绕着我,我爱东华吗?当然,要不怎么会和她结婚 。
我不明白的是多数女人都认同的真理:“ 世上男人很多,但值得爱的只有一个 。”在我看来,世上值得爱的女人不止一个呀 。当年我被人家顶了上大学的名 ,一跺脚回到地方 ,事业上还未见起色,就有人为我张罗对象了。我当时给自己订了个24字方针 ,作为择偶标准 :年轻漂亮 ,体态性感 ,聪明贤惠 ,擅长家务 ,忠诚多情 ,疼爱丈夫 。那时我对爱情的向往就像我所期待的人生一样 ,一片光辉灿烂 ,我憧憬着那真情浪漫的爱 ,手与手相牵 ,牵出彼此的温暖和关怀 ,心与心相挽 ,挽成一道壮丽的爱情风景线 。
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 :一对恩爱夫妻共同奋力攀上一座高峰 ,望着被踩在脚下的白云 ,他们高兴得忘乎所以。然而,悲剧发生了,丈夫一脚踩空,向万丈深渊滑,紧要关头 ,妻子一口咬住丈夫的上衣 ,惯性将她拖到崖边,她拼命抱住一棵树,两排洁白的牙齿承受着丈夫高大身躯的全部重量,一幅令人 怦然心动的爱情画面就这样定格在蓝天白云和险峰峭石之间。不知过了多久,过往游客救了他们,妻子美丽的牙齿和嘴唇都被血染得鲜红鲜红,一切的爱都凝聚在咬紧的牙关之中,定格在一步之差的生死分界线上,终于令死神望而却步。
与东华谈恋爱时,我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她听,她把头一歪在我的肩膀上,轻声问道:“我要是快掉下去时,你会咬住我吗?”到美国后,我又把故事讲给劳拉,她抬起一双蓝灰色的大眼睛凝视着我,动情地说:“到那时,我会跟那个伟大的妻子一样,不让死神把你夺走。”她边说边用力握住我的双手,生怕我会从她眼前消失似的。
我一生都在追求那震撼人心的爱情定格,在为“我爱谁”这个男人世界的歌德巴赫猜想所困惑。终于有一天,我感到大彻大悟,爱情是男人不断走向成功的加油站,而妻子并非是爱情的唯一加油站。另外,对妻子的要求完全不必像我的24字方针那么苛刻,只要不唠叨就行了。
我和东华的意见分歧就是从我硕士毕业后走与留的问题上开始的。东华放弃了国内的工作来美国陪读,端盘子,看孩子,当老妈子,吃了不少苦,遭了多少罪,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我毕业后一家人回国,也算是苦尽甘来。可我偏偏不信布莱尔教授给我下的“美国没有适合你的工作”的狗屁定论,非在美国圆了警察梦不可,让东华感到回国遥遥无期。那时她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谁谁回国被重用了,某某回国后发了大财。如果我遇到不顺心的事发几句牢骚,她就会说,这可是你自己选的路,怨不得别人。
从那时起,我对她的声音越来越不重视了,我觉得她对我的所有良言相劝,到了我的耳朵里都全变成两个字:唠叨!劳拉从不在我跟前唠叨,她也劝我不要去当警察,她说,凭我的条件,做个律师或到联邦政府从事与中国有关的法律事务,更能发挥我的特长,而且不会有太多的人与我竞争,当美国警察,我将失去许多优势。
不过,她最后的态度是,我的人生由我自己来选择,无论做什么,她都会支持我。尽管当时我并未采纳劳拉的建议,但我十分喜欢这种理性的讨论和沟通,没有争吵,没有强加于人,如果女人们都把唠叨改成建议,肯定会成全无数和谐之家。
有一次,我们三口人去参加一次华人聚会。与欧洲移民相比,华人融入当地社区的能力相对较差,一般都是在华人圈子里活动,因此,同乡或同学聚会,变成了许多华人的主要社交活动,类似这样的聚会,一般都选在公园,每家自带食品,然后大家共同分享。这些太太们在国内时都有体面的工作,只是到了美国,既要辅助丈夫,又要照顾子女,用她们给自己到美国的定位,叫什么丈夫落个文凭,孩子落一嘴英文,自己到头来就落一脸皱纹。今天到会的男士们可就不同了,不是硕士就是博士,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他们,哪来的五子登科?要问哪五子,那就是:票子、车子、房子、孩子还要养老子。
女人梦成了今天聚会的主角,这些平日在家相夫教子,甘当配角,自称落了一脸皱纹的黄脸婆们,个个都是一副主子派头,吆五喝六,把自己赖以生存的老公像使唤家奴似的拨弄得团团转,一会儿去烤肉,一会儿摆桌子,一会儿收垃圾。没有一句表扬赞美之辞不说,竟然有人当众数落老公笨手笨脚,弄得那个大伯是脸红到了脖子根。男士们为了顾全大局,一个个忍气吞声,躲在一边闷头干活,我走到几个正在烤肉的男士跟前,他们正在苦中作乐寻开心,就听一个人压低声音说道:“要在过去,早把她们都休了,用现在的话说,让她们下岗,然后公开招聘,择优录取。”
我爱谁(2)
不要怪男人心狠,女人光顾自己人前风光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一条真理:你可以让男人受苦,但决不能让他受辱。我到美国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是劳拉陪我度过的 。那时我还是个穷学生 ,举目无亲 ,前途未卜,不知道能否拿下学位,更不敢想能在美国立足 ,打入主流社会。
为了能与我有共同语言,劳拉主持的圣诞聚会邀请了许多法律界人士 ,个个西装革履,趾高气扬,我穿着从旧货店买来的过时西装,跟这些金发碧眼的红男绿女站在一起 ,真有无地自容的感觉。我乖乖地躲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喝着叫不上名的啤酒。劳拉是那次晚会的明星,属她活跃 ,属她耀眼。她既没支使我干这干那 ,更没让我受到冷落 。她一登场 ,便语惊四座,她挽着我的手臂向众人介绍 ,我是她的男朋友!当场一片哗然,我一下子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大场面我见过不少 ,可当时我还是紧张得直冒冷汗,英文还说不利落呢,这不是要当众现眼嘛 。劳拉微笑着继续向众人介绍 ,说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等射手,中国功夫高手,中国法律专家 。好家伙,一连三顶桂冠,把黯淡无光的我照得光彩夺目。头一顶桂冠让美国人想起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二顶桂冠让他们想起了李小龙 ,至于中国法律专家 ,在场的更是无人敢有疑问 。望着对我立刻刮目相看的美国人,我觉得有了尊严,有了面子,我不再英雄气短 。我从心里感谢劳拉,我问自己 ,这不就是我苦苦期盼的爱吗?
我不知道美国女人为人妻后是否也变得唠叨,但他们在众人面前夫唱妇随的角色却扮演得十分到位 ,连我做过警卫的美国参议员希拉里 ,在众人面前总是一副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形象 ,以维护夫君克林顿的威严 ,可是到了家里 ,谁能相信她曾为了莱温斯基的事情而扇克林顿的耳光呢
人为财死(1)
“你在哪呢?出事了,快过来一趟!”东华在电话里大叫着,声音都变了调 。“出什么事了,你快说呀 !”“小刘死了 !” 等我赶到,东华正带着一帮客人 ,眼巴巴地站在路边等着,小刘的车还停在一旁 ,车后一滩深红的血迹周围已经画上了白边,看来警察已经来过了。东华看见我,抛下客人自己跑了过来,眼泪汪汪地说:“我早跟他说修修他那辆破车,他就是不舍得花那个钱 ,这下可好,到饭店跟前就抛锚了,他说他不吃午饭,捣鼓捣鼓车,等我们回来一看 ,他人在车底下躺着 ,身边一大推血,脑袋都扁了……
”我看着那滩血,想起小刘的为人 ,心中不免有些伤感,这回真应了人为财死的那句老话 。谁都不知道小刘怎么到的美国,也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他多少年都专门靠给旅游公司开车当导游为生,这个圈子里没人不知道他,不是因为他有多大本事 ,而是因为他有残疾 ,身高不足一米四,背弓得像虾米 ,坐在前座上脑袋几乎和方向盘一样高 ,从外面看还以为是无人驾驶。就这样愣能把车开得飞快 ,超速他也不怕 ,只要下车对警察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儿,人家一般都挥挥手让他赶紧走人 。
美国最讲究优待 “特殊挑战人士”,到处都有无障碍设计,残疾人不但不会遇到任何不便 ,相反还能享受不少特殊待遇,小刘就是最会利用这种待遇的人 。
“9· 11”之前世贸大楼是考察团必去的地方,入口处永远排着大队 ,他大摇大摆愣往前钻,到了最前面 ,工作人员一看他,立马开门放行 ,他神气十足回头一招手 ,一大队中国人都捂着嘴偷偷乐着溜进去 ,谁都不在乎是不是坏了规矩,反正美国人的缝子 ,不钻白不钻 。小刘尝够了做残疾人的甜头 ,经常喝过啤酒,红着眼睛跟别人说 :“ 美国真好,真的!”
倒是有些中国领队嫌弃他 ,甚至还会提前打电话来,吞吞吐吐地跟东华商量 :“ 你们这次别派那个小刘行不行 ?有碍观瞻 ,影响我们的团队形象”每次东华放下电话都会跟我发牢骚 :“ 还是个处长呢,这么歧视残疾人 !”小刘可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赚钱攒钱上 ,他无亲无故,从不交朋友 ,在华盛顿呆了那么多年,除了唐人街餐馆楼上那个比狗窝好不了多少的房间 ,还有几乎每天都带客人跑的那几个景点之外,他大概就再也没去过别的地方 。
在别人看来他活得了无生趣,他却也有自己的理想 ,而且十分清晰:攒够了钱就回老家,娶个媳妇,开家小超市。就为了这个理想 ,他活得兴致勃勃,十分充实。终于,他攒够了钱 ,准备衣锦还乡了 。临走的那几天小刘格外兴奋,车开得比平时更猛了 ,而且还穿起了一套崭新的西装,打着领带 ,就是身材实在矮小 ,看着不是那么潇洒 。
我和东华还相互打趣 :“ 你看人家小刘多有目标 ,什么时候咱们回国开个店也不错啊 !”没想到 ,过了一年多,小刘又回来了 ,而且脸色蜡黄,十分潦倒 。原来,他确实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开了超市 ,还花钱娶了一个老婆 。不过没过几个月,那新媳妇就带着他锁在抽屉里的全部现金跑没了影 ,超市也经营不下去 ,最后是彻底赔了个精光 。小刘又回到唐人街的那个房间住 ,借钱买了辆半新不旧的二手车 ,重新干起老本行 。
“9 ·11 ” 以后旅游市场很不景气 ,生意少了很多,为了挣钱,他比以前更加拼命 ,有时白天接了团 ,晚上还替人出车跑长途 。他脸色越发难看 ,动不动就吭吭呛呛地咳嗽,咳得他越发地矮了一截 。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到处带着客人加塞 ,不过啤酒已经戒了,也再不说美国好了 。
东华劝他:“你可悠着点,出了事不是好玩的!” 他嘿嘿一笑,说 :“没事 ,没事 !”东华又说: 你是不是生病了,去医院看看吧!” 他说:“我可没买保险,那医院是给咱开的吗?”不过,他身上多了一种古怪的草药味 ,不知从哪得江湖医生开的方子 ,虽然客人们还是到处跟着他加塞,可除此之外,能躲就躲着他 。东华有点犯嘀咕,跟我:“ 子坚 ,你看这个小刘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 我说 :“ 他能有什么毛病 ,除非是想赚钱想疯了 。他这样的人,除了多攒两个钱之外 ,还能有什么别的盼头 ,只要他能把车开 ,别的事咱们也管不了啊!”
那辆破车是三天两头地坏,美国的修车行收费很贵 ,小刘一是不舍得花钱,二是不舍得耽误功夫 ,不管出了什么毛病都是他自己折腾 ,用的工具也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捡的。那天他的车是停在一个坡道上,他只用了一个小轿车上的千斤顶就把15座的旅行车撑起来 ,没给车轮打眼就钻到车底下干活,没想到千斤顶一滑,连车带全部客人行李的重量 ,全部砸在他脑袋上 ……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为财死(2)
小刘的惨死在旅游圈里传得沸沸扬 ,新的消息让我和东华大吃一惊 :一是小刘原来已经是重病缠身,肺癌到了晚期,基本治不好了;二是他欠了圈子里好多人的钱,都是他先揽了活又发给别人,钱却都扣在他自己手里。那些被欠钱的人个个咬牙切齿,恨不能把小刘从阴间拉出来搜身。
不过,再过一阵,就再也没人提起他了,一个微弱的生命,曾经努力要在这个世界上挤出一点空间,但他一死,那空间自然合拢,仿佛他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我砸了她的生意(1)
那一年,国门大开,考察团蜂拥而至,接待这一行突然空前繁荣,许多人赤膊上阵,想分一杯羹,东华也是其中一个。她一向善于交际,办事利落,跟中国人打交道,她的能力绰绰有余。当年东华辞掉电话公司的工作,一头扎进考察团的生意,联系业务、安排行程、接待应酬,忙得不可开交。我成了她的头号拍档,既当警察,又当导游、翻译、司机、保镖,身兼数职,而且诚实可靠,肥水不落外人田。
以往想多赚钱,只有指着多加几个班,当警察的死工资,不能和做旅游生意比,东华找到自信,她那被压抑了多年的精明开始派上用场,而我呢,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份伺候人的旅游差事,更不心甘受老婆的支使。
于是,旅游是做起来了,我们俩的冲突也开始升温。人也真是奇怪,已经忙得筋疲力尽,可吵架的精力一点都不少,从考察团赚来的钞票,可以说张张都是我们夫妻矛盾的见证。
终于,我砸了东华的生意。那是在“9·11”事件之后不久,旧金山的一个合作公司送来了一个团,东华跟我说:“听说这个团很不好接啊,好几个导游都被炒了鱿鱼。”我说:“越不好接的团我就越爱接,没事!”果然,这个团人不多,一上车就个个摆出来者不善的架式。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点起一根烟,大模大样地问我:“师傅,你英文怎么样?”“还凑合,你们跟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