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军在东线吃了亏,见东线我军严阵以待,无机可趁,苏军便悄悄在西线的荒漠草原伺机报复。

  苏军派遣装甲部队预先在中方边防巡逻队必经的巡逻路线上伪装设伏,伏击了我塔城军分区边防团的一支边防巡逻队,在行进中我军突然发现许多覆盖在新“沙丘”里的坦克及军人突然冒出,在苏军猛烈的装甲火力袭击之下,我军50多名边防战士全部牺牲!

  忠于职守的报话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塔城军分区报告了巡逻队遭受苏军伏击的消息。

  塔城军分区边防团闻讯紧急出动增援。

  当增援部队赶赴冲突现场时,硝烟已经散尽,苏军早已撤离,弋壁滩上只留下我军50余位边防战士血肉模糊的遗体。

  这就是造成我边防军重大人员伤亡的塔城伏击战。

  天山为之哭泣!

  中苏边界东西两线的武装冲突象一把烈火投入干柴堆中,点燃了正处于亢奋,狂躁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上下人人口诛笔伐";苏修";反华暴行。

  4亿人次的示威游行掀起了惊涛巨浪。

  北京的苏联驻华使馆门前终日被各路游行示威队伍围得水泄不通,";绞死勃列日涅夫";和";油炸柯西金";的巨幅标语赫然刷在使馆大门两侧。

  中苏双方军队也开始向漫长而又具有爆炸性的边境地区集结。

  苏军沿中苏,中蒙边境地区陈兵百万,部署了约50 个师的地面部队,此外,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导弹占苏联全部导弹的1/3!

  我军对台湾方向的精锐部队也开始北调,布重兵于";三北";地区,兵力最多的1975年时曾达到70个师!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零九章.崛起的国家军事战略
一.

  刹时间,中苏边境地区战云密布,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

  苏联虽然有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计划,然而,苏联不得不顾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意见。

  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让美国至少保持中立。

  然而尼克松却有他的如意小算盘。

  尼克松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

  首先,由美国官方授意,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几乎气得都快要发疯。

  其次,美国主动恢复已经中断了两年的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并利用齐奥塞斯库和叶海亚与中国的亲密关系,频频传递美国期望与中国和解的诚意。

  此时,中苏两国已经走到了战争的边缘,美国的举动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毛主席听取了周总理的汇报后却显得很平静,他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

  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他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

  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

  战争永远不会在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间爆发。战争的挑战方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征服对手,那么他们就绝不敢轻举妄动!

  尤其是现代战争,不打则已,一旦打起来,就是毁灭性的。

  现代战争的惨烈性已远甚于冷兵器时代的同等交战规模千百倍!

  任何战争狂人,如果没有充足的致胜把握,亦不敢冒然玩火。

  中苏珍宝岛冲突尽管规模并不大,但那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较量,而且是双方集结的近200万军队在边境线的大规模战争较量。

  中国有备无患的一个更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建立起了以防御为主的核战略体系。

  不仅全国大中小城市都有民用的防空地道设施,而且对部分城市人口和工厂进行了疏散,因此有效地限制了侵略者使用核武器的效果。

  70年代中国修建的民用防空地道的设施是:“这是一种在地下挖通的隧道式防空洞,离地面深达4到5米或8到10米。”

  根据计算,“即使在空中爆炸氢弹,只要离爆炸中心两、三公里,或一公里以上,就确实可以防止爆压所造成的破坏”。

  又说:“全中国所有大中小城市,据说都已修筑了这类民用地下掩蔽处,因此即使苏联发动全面的核攻击,恐怕也不可能一举毁灭全中国的人口。

  此外,中国还在地下数十米深处修筑正规的防核设施,并且正在把生产设施转入地下。”

  “中国和瑞典同是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的一般民用地下防空设施的国家。

  就这些设施的结构来说,瑞典的防原子民用防空洞,可以说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但就规模来说,中国却可以被评价为世界第一位,7亿人口几乎都可以进入地下隐蔽。

  这些地下避难设施,即使受到苏联强大的百万吨级核武器的全面攻击,也将会出现极高的存活率。” AA

  二.

  当时中国在整个三北地区常备兵力在200万以上,其中沈阳军区兵力约83万。

  一旦开战;最先消耗的是内蒙古一线的边防团;内蒙古的武装知识青年;守备师;独立师,以及要抗住苏军攻击第一个浪头的第65军;第69军;第28军;第 24军这些部队。

  二线部署的全军唯一的2个摩托化军………第38军和第27军;主要担负机动作战掩护撤退的任务和反击预备队,第63军和第66军也是二线掩护作用,山西的地形不适合苏军的机械化集群,第63军守备山西,防止苏军由晋入陕进入关中,威胁四川和跟苏军的中亚集群在宝鸡会师。

  第66军负责防备苏军从海上登陆,突破庙岛和长岛的守备防线,直逼塘沽大沽或者在河北其他海岸登陆威胁北京的东翼。

  对于运输能力脆弱漫长的远东地区,面对具有较大战略纵深和具有庞大常备军及不竭后备兵力的大国。

  苏联的上策是速决战,合围消灭中国的重兵集团沈阳军区,快速夺取东北的粮仓和油田,迫使中国求和。

  苏军要在中苏边境的东部发起进攻至少需要120…150万陆军兵力,以三个方面军对沈阳军区进行向心突击。

  以1个方面军对北京军区进行牵制攻击,这需要向后贝加尔和远东军区调集2个方面军和14个集团军指挥系统及其直属部队,67个陆军师,以达到4个方面军20个集团军100个师的规模。

  以苏联的运力,全部兵力到位起码需要80天,这就太慢丧失突然性会被发现,容易被中方先发制人攻击,持久战苏军在远东的库存和运力不足以支撑。

  苏军重兵囤积的实际用意在于“让中国人坐到谈判桌前”,而苏联军队的防御重点还是在欧洲。 L

  六七十年代,海军舰艇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新型舰艇相继服役。因此,建设大型舰艇基地就成为这一时期工程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这些舰艇基地有的是大型洞库工程,有的则需要建造多个深水泊位,加上大量配套项目,工程规模相当宏大。这个时期,海军开工建设的大型基地数不少,标志着海军工程保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69年7月,由尹玉焕驾驶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

  在1979年12月歼…8方才设计定型,一年后,飞机开始装备部队。

  歼…8是我国在歼…7,即米格…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其研制是为满足我国高空作战要求,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歼…8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

  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歼…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

  历史上血的经验教训告诉中国人民,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开拓空间,海洋,征服海洋和保卫国防的光荣传统,为了保卫新中国的独立空间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必须在建立强大的陆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空军,建立巩固的国防。

  随着海,空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海,空军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国亦不例外,为保卫国家主权,为适应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

  海,空军正在发展一定的攻势空中作战能力,目的是威慑邻国和驻亚太地区的美军,断绝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台海事务的企图。

  中国要建立的 “进攻型海,空力量”成为“有中国特色的进攻型海,空军。”

  是一支在现有条件下,利用革命军事传统的战术攻击平台,来执行战略打击任务的新型海,空军。

第一一零章.百万大裁军
一.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这是一句广为流行,而且影响深远的口号。

  凡是参加过军事训练战斗的军人都会有着喊着这个口号踢正步的体验。

  这个口号诞生于1953年3月毛泽东主席给公安部队首届功臣模范代表会议的题词。

  从此传播到全军,传播到全国。

  而在之后的60,70年代,这个口号就更有了现实的意义。

  “要准备打仗”,是当时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南部边境爆发危机的同时,中苏关系因为边界纠纷而急剧紧张,并于1969年3月在珍宝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军事冲突。

  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当时,那国庆大阅兵那气壮山河的场面依然时常在报刊,电视屏幕上展现,雄壮的军威振奋起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依然在人们心中激荡。

  可是,那威武的铁流,壮美的方阵,竟意味着告别。

  一切都是那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但翻阅当时的报刊,“立体震荡”,“全方位波动”之类的比喻和说法告诉着我们—个人的进退走留,家庭的迁徙聚散,百万大军告别军旅解甲归田,无论是对国家,军队还是个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种情感应当不难理解,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队伍的发展壮大本身就是一个标志。

  1984年11月,中央军委座谈会在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厅召开。会上,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决心:裁减员额100万!

  1985年6月,人民大会堂。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的一根指头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

  几天之后,一篇新闻稿连同他的照片在《人民日报》等大报头版头条刊出。

  这篇只有600字的新闻稿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进行一次员额达百万以上的大裁军。

  一根指头与100万,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史册上。

  建国以来,在冷战等国际局势下,中国军队的建设一直处于“盘弓弯弓箭不发”的临战准备状态。

  历史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虽然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也日益增长。 

  对此,邓小平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认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在百业待举的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是大局,必须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一切要服从这个大局。

  “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民解放军的“臃肿”问题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要集中财力搞经济建设,军费投入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军委提出了军队要过紧日子,在“忍耐”中求发展。

  为此,提出:军队要倡导“勤俭建军、艰苦奋斗”的方针;大搞农副业生产;以弥补军费的不足。

  二.

  裁军“消肿”,是邓小平很早的心愿。据不完全统计,邓小平从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间,对于“消肿”问题,谈了多达数十次。

  在此期间,虽进行过4次精简整编,但“消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至1985年,人民解放军军费只有191亿元人民币,仅占同年美军军费的2%,不及前苏联军费的零头,而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却是美军的两倍,与苏军持平。对裁减100万,有些领导人担心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

  邓小平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虚胖子能打仗?

  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 

  邓小平指出: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

  “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

  我来得罪吧!

  不把这个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 

  那些改变了人生轨迹但依然把军人荣誉深埋心底的百万大军,一个老战士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对于战斗者,转移也是一次冲锋。”

  裁军百万,决心难下,实施起来更加困难。 

  对全军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几乎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利益都会受到触动。

  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60万干部将被列为“编外”,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有1/4要撤销,其中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