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压力中进步,这是好事情。
“如果一个演员在成长的过程中间永远只是捧,就会飘飘然失去自我。但是这种骂会被很多人误解,觉得没演技、没能力、没水平。但是我相信每个人能够有成绩,都在后面付出了很多艰辛的东西,别人看不见。就像章子怡演《卧虎藏龙》,原来是另一个女演员演,但吃不了那个苦就没法演了。但章子怡特别能吃苦、特别认真,所以她的成功是有原因的。章子怡这么多年过来,我觉得她有幸运、有机遇、有努力。这几点都是不能缺乏的。”
“你和李娜很熟?”
“李娜很倔犟。我觉得李娜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她特别真实、特别朴实。有一次我去她家采访她,跟她聊完天。她就说,‘山奇,什么时候我能达到你的境界就好了?’我就开玩笑,我说,‘人都在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什么时候有你的名气就好了。’
“我们经常沟通。她在出专辑之前,我们也通电话。她说有人想出钱帮她开演唱会,我说为什么不开呢?她说‘我觉得要么不开,要么就开最好的,我不想随随便便开。’我说,‘最好的也是需要铺垫的,否则会错过机会。’她说,‘这倒也是,不过还是不想随便开。’
“李娜还不愿意出去演出。有人想通过我请她演出,她说‘山奇,如果你将来开公司,我亲自给你捧场,但外边的演出我很少出去。’”
“她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吧?”
“很矛盾,还很倔。在情感上,她也跟我有过一些电话上的沟通。她对感情犹豫不决,无法把握。
“我写了她的一篇专访‘李娜印象’,正赶上她出‘李娜影视精选专辑’。大藏的老板蒋涵就把我的文章当成宣传的文章发出去了。蒋涵跟我说,‘你可以成为李娜的研究专家了’。
“李娜特别喜欢我写的《摇篮曲》。1996年底,她说想唱这首歌。因为出专辑,耽误了。1997年我2月份离开Channel[V]以后,还为‘名人与车’采访过她。到了1997年的夏天,听说她去五台山出家了。”
“你想到她走这条路了吗?”
“没想到。但是她一直是信佛的,她追求自己的境界。我很理解她的做法。我一直想跟她说,‘在红尘之内修炼得道,肯定比在红尘之外修炼得道更深。’她1998年去美国出家了。程琳在美国见过她,杭天琪在美国也见过她。但我一直没有见到,我很想跟她沟通一下。”
“李娜现象代表了娱乐圈里的一种什么样的倾向?”
波密欧和提拉诺小镇(4)
“我觉得她是失望。她有个人的追求,另外她对环境的失望。1997年初的时候,她对未来还充满信心,她和我说过要把56个民族的民歌,改成自己的唱法来表达,特别有抱负。但是为什么半年后她就走了?这里边肯定有很多事情,我了解不是很确切。据我所知,李娜和合作者产生了矛盾,无法合作了。如果不合作,她想要的东西,达不到了。精神支柱没有了,所以她看破红尘。”
“有情感因素吗?”
“她情感上不是很满意。”
“她有男朋友吗?”
“她男朋友是首席小提琴手,我认识,温文尔雅型的。
“李娜的性格比较烈、特别刚,有点男孩子脾气。有一次打电话,声音特别厚。我说,‘你是谁啊?’她说‘我是你姐’。我说,‘明明是男的声音怎么是我姐呢?’她说‘我是李娜’。
“我一直觉得李娜是特别特别可惜的人。她的离开,让中国乐坛损失了一种特别的声音。”
【回放】
“向前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李娜印象
是谁带来了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看见一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著名女歌手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一经推出,便在中国乐坛引起震荡,列入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经典之作。
从《好人一生平安》到《嫂子颂》又到《青藏高原》,李娜完成了她演唱艺术的三部曲。
李娜12岁进戏校学戏,以出色的成绩留校并曾获得河南省青年调演一等奖,传统戏曲的学习给李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0年代初期,李娜开始喜欢流行音乐,从邓丽君、苏芮到卡蓬特,李娜从喜欢听转向了自己唱,这一步转得非常自然。
李娜说:“唱戏和唱歌是不同的,但都是相通的。”
“我这个人一旦认定了一件事,谁都无法阻拦。”倔强的个性是李娜性格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当年,李娜到北京参加“南腔北调大汇串”后,便决心留在北京,与所有闯荡北京的人一样,住地下室,吃方便面,那时是1987年,如今算来已经十年了。
李娜在北京先唱歌厅,后进录音。不过开始只是模仿,为了谋生。
让李娜一曲成名的是电视连续剧《渴望》的插曲《好人一生平安》。这首歌在当时走红大江南北,至今传唱不已。那是1988年,这是李娜演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由于这首歌,李娜知名度大增。但李娜现在说,那时候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十年来,李娜已为200多部影视剧配唱了插曲。每一首歌,李娜都认真对待,尽情投入,从不考虑会不会红。在“如意杯”全国青年演唱大赛中,李娜凭一曲《活着不容易》捧到了金杯。
1989年,电视连续剧《赵尚志》的插曲《嫂子颂》的推出,形成了李娜第二次演唱艺术的高峰。
《嫂子颂》为中国流行乐坛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品种,李娜宽厚、深情的歌声为她在中国乐坛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1995年,《嫂子颂》的MV在罗马尼亚获奖。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噢/黑黑的嫂子/嘿/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
李娜走红以后,没有忙于名利,而是沉默了两年,躲在家中练声学习。93年,她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李娜个人演唱会”,为自己的将来铺垫了一块坚硬的基石。
这两年的沉寂,李娜说最成功的一点是摔打了自己,从性格上,演唱会上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磨练。可以说,没有这两年,就没有李娜演唱艺术的第三次高峰——《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电视剧《天路》的插曲,情感的东西比较多,民族色彩较强,表现人与自然的感觉,完全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李娜说:“我不想跟别人雷同,我宁愿什么都不是,也不愿在别人的影子里生存。”
“同时,我也不愿意停留在‘好人一生平安’和‘嫂子颂’里。”
在演唱《青藏高原》的时候,李娜经过自己的思考、感悟,觉得自己可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李娜想,中国流行音乐已唱了十多年,但花哨东西太多了,流行音乐没有主流。国外的蓝调音乐、爵士音乐、乡村音乐等,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中国的音乐,个性色彩的东西太少了。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的地方。这么多年来,不是听众没有前进,而是音乐人没有进行调整。
《青藏高原》成功了。李娜在这首歌里追求朴实、平静、温暖,用独特的唱法展示了青藏高原的天山、草原。
“我不光要表现流行音乐的感觉,而且要自然地表现技巧,通过‘自悟’去表现自然。《青藏高原》是我意识上的成熟和转变。”
从当初的《好人一生平安》,到现在的《青藏高原》,一般人甚至专业人士都难以辨别这是出于一个歌手的声音,从中可以看出李娜不是一个甘于被束缚的人。
波密欧和提拉诺小镇(5)
“在《青藏高原》被认可的那一天起,我就清醒地触摸到自己,我的艺术个性就是没有个性。”
“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我先把自己撕碎,然后有意识地参与创作。我想表现我的艺术空间,我的艺术个性根本不会受到束缚。”
“我的作品拿到国际上去,我也不怕。我是独特的、中国的。再幼稚,是我自己的。它是自然的、纯朴的、冲动的、有生命力的。”
著名歌唱家刘秉义对李娜说:“我整整听了两遍你的歌,真不可思议,我听到了最完美的、独特的作品,你驾驭歌曲的能力太强了。”
歌唱家马玉涛说:“你唱得太好了。”
青年歌唱家殷秀梅不相信这是李娜唱的,说:“我敢打赌,这不是李娜唱的。”然而她输了。
李娜说:“我希望我的歌别人都能听懂,雅俗共赏,但不容易唱。”
“在功名上我不想与别人比较,我只想在艺术上比较。”
“我的东西来自我的生命。大家现在已经肯定了我的现代唱法和原始唱法的结合,下一步我需要稳住这种感觉,挖掘新的东西。”
“《青藏高原》仅仅是开始,我是一个中国歌手。”
“我要让外国人觉得中国的东西也是望尘莫及的。”
目前,李娜推出她第一个个人专辑《李娜影视歌曲》,精选了近十年来李娜唱红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电视剧《武则天》主题歌“武则天”,电视剧《唐明皇》主题歌“唐明皇”以及电视剧《天路》、《怪王外传》、《孔繁森》、《渴望》的主题歌等。这为李娜的十年画了一个句号。
李娜的下一步是想演唱内蒙古的、鲜族的、新疆的、佤族的、苗族的音乐,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音乐资源一点儿也不缺,缺的只是创新。
李娜对未来充满自信。
“当然,向前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1997年春节
“10年来,有一些歌手第一次进棚我就在现场。
“金海心很有天赋。索尼签了金海心,那时候她才17岁。我去棚里听她录音。她演唱特别有技巧,我觉得这个孩子很难得,但是我觉得她缺了一点情感的把握。她的技巧里边缺了一点情感。当时我还说呢,可能年纪还小,对感情各方面还不懂。后来这几年慢慢过来以后,她的演唱非常有特点了。我长发的时候,她见到我总是喜欢给我变造型。我说你都20多岁了,我怎么老觉得你还是17、18的样子。因为最初见到她是17岁,我觉得时间特别快,一下子就过去了。
“叶蓓很随和。我记得叶蓓,最早见到她我还在Channel[V],在东直门那边的一个棚。高晓松在录他的精选专辑《青春无悔》,我进棚了。当时叶蓓在录《B小调雨后》。我很惊讶,她唱得非常好。当时我还看到朴树,那时候他还没录歌,就在棚里待着,很颓废的感觉,不说话。所以朴树和叶蓓,那时候我都是第一次见到。”
“他们有名了吗?”
“没有,都是不红的歌手,都没有出名,没人认识他们。高晓松在录他的精选集的时候,要找一个女生唱他的歌。叶蓓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寄了小样过来。他们听了很多小样,叶蓓的歌就放在一边了,没看上。选了一遍选不出来,又到前面的小样里边把叶蓓给捡出来了。从此,叶蓓走上了歌坛。叶蓓声音的表现力和掌控力都特别好,我看着她出唱片,一点点起来。
“2002年,叶蓓的《双鱼》入选我们亚洲大奖5个候选人之一,有那英、孙楠、羽泉、韩红、叶蓓。
“最后我们去新加坡领奖的时候,要求候选人都去。我说参加颁奖是一种学习,有的歌手没去,但是叶蓓去了,她说去看看。
“每个候选人的片断都在现场播出,我听到我们歌手片断的时候,我特别自豪。那是内地歌手的声音第一次出现在亚洲的颁奖舞台上。
“那英很中国。那一次亚洲大奖台湾的获奖者张惠妹没去,香港的获奖者郑秀文没去,中国的获奖者只有内地的那英去了。那英领奖前,我对她说,‘港台的都没来,只有你代表中国上台表演。你要为中国人争气,全亚洲的人都看着你在这个舞台上。’当时说得她特别兴奋。”
“那年我还带那英和李霞一群人去吃夜宵,她特别兴奋。我觉得那英挺好玩的。
“那英1997年和EMI合作,是王菲推荐的。在发布会上,她觉得终于有了家了,特别激动,流泪了。大家都期待着她的新唱片。我记得1998年她出了在EMI的第一张专辑《征服》,在人民大会堂开的发布会。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冷眼看那英”,我说那英千万不要成为第二个毛阿敏。因为签约了海外以后很多歌手都改变了风格,走下坡路了。虽然那英也很成功,但是她其实丢掉了很多东西,丢失了一些原来本色的东西,增加了一些女人味。那一次她在人民大会堂发完片,签售也特别火爆。她在人民大会堂前拍照,手舞足蹈,很兴奋,我觉得可以理解。但在我的心目中,那英不是这样的形象,她应该代表中国。”
“那英在离开EMI以后就签约了华纳。华纳曾经被称为天后宫。台湾华纳有孙燕姿、张惠妹,香港华纳有郑秀文,北京华纳有那英。
“2002年的音乐盛典的结尾是让三地歌后那英、孙燕姿、郑秀文三个人唱了《我只在乎你》,她们都是华纳的。郑秀文从来没有在内地演唱过,只有那一次来过。”
波密欧和提拉诺小镇(6)
“在你的眼里那英和毛阿敏都是大姐大,他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歌手出道的时候一线就是一线,二线就是二线,很难爬上去的。但是只有一个人例外,那英。她是从二线爬到了一线。那时候有了一个机会,毛阿敏出国退出了内地。
“毛阿敏是时代的象征,那英是市场的象征。她们有不同的地方。
“毛阿敏很大气。每个人都要扬长避短。95年我在太原第一次见毛阿敏,她唱《历史的天空》,很大气,也很流行。那时候的观众都很喜欢,所以她也是一种市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市场,但不是商业市场。我觉得那时候的毛阿敏和今天的那英相比,是两个环境的歌手,不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