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憨直爽快的伙计们呀!宫学斌心里感慨不已,他们把刚从自己嘴里学到的话,又鹦鹉学舌似的拿出来激将自己,这就是心有灵犀,志同道合呀!新时代的大弓业已张开,把希望搭在弦上,宫学斌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背 水 之 战
济南军区情报部雷达站分队长王言吉,1978年转业初在山前店公社当了一段副主任,后来便调到照旺庄乡担任了分管工业的副乡长。乡长是宋乃红的大儿子宋子玉,乡里乡亲,说起来都认识的。王言吉时年30刚出头儿,说话办事,黄瓜打驴,嘎巴干脆,一派军人作风。除了县果品冷藏厂,照旺庄乡是第二个创办冷风库的。从筹备到建设,都由他一手张罗操持,这人有能力,有魄力,也有点子。
第四章 最后的突围(20)
不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宫学斌第一次登门聘请王言吉出山相助,他就满口应允:“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目前搞果品冷藏,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宫书记有这个远见,还瞧得起我,就是肝脑涂地,也再所不辞!”
“老弟言重啦!如果需要肝脑涂地,我也要先‘涂’在你的前面呢!反正我决心已定,拆了窑场建冷风库,背水一战!接下来就看你的戏啦!”宫学斌感激涕零,谢过王言吉,当即就找乡党委书记李学平和乡长宋子玉,三人一起请示县委分管工业的副书记程竹坤,同意借调王言吉负责窑场转产筹建冷风库的工作。
窑场烧砖制瓦10多年,虽说泥里水里,脏点累点,但说声转产,包括宫学斌本人在内,大家真有些恋恋不舍。特别是新上任的场长宫建民,瞅瞅高耸入云的大烟囱,看看成排成行的砖瓦车间,摸摸似乎还带余热的机器设备,鼻根酸痛,直想掉泪。他联络几位车间主任,跑到宫学斌办公室,七嘴八舌,说长道短。
宫建民说:“三叔!我今天不叫你书记啦,就叫你三叔!咱把窑场的事当家事说。居家过日子还讲究个家底厚不厚实呢!窑场转产我不反对,举双手赞成。但是,咱说什么也不能黑瞎子(即黑熊)掰苞米,掰一棒扔一棒的,把个窑场的家底都扔了啊!”
宫学斌反问:“是谁说把家底都扔了?制砖制瓦车间改造成冷风库,轮窑的窑洞暂时派不上用场,就先当仓库来用,剩下的机器设备呢,能转手卖出去的就卖出去,卖不出去的先搁着,封存起来,有机会再另说另道。”
宫建民哭丧着脸道:“这么说,窑场的营生真的再不干啦?”
宫学斌回答十分干脆:“说不干就不干啦!我在大会上说过的话,还能是开玩笑?”
宫建民说:“窑场经营这么多年,我们既有生产经验,又有销售渠道,彻底放弃,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有一天咱干不成保鲜冷藏,再想拾掇起来就难啦!三叔,你千万千万要三思,烧砖制瓦,摆弄泥土坷垃,可是咱们的看家本领啊!”
“场长说得对呀,宫书记!看家的本领说什么也不能丢啊!”
“冷风库和窑场都干,东方不亮西方亮,留个后手行吧?”
“拉屎撒尿,各行其道,两个巴掌才能拍得响,就这么定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高一声低一声,好一阵子吵吵。他们都把自己的认识看成是正确的,都想扭转他们当家人的决策。这里没有私心和别有用心,人人都出自一片真心。
宫学斌理解他们就像是理解自己一样,拆了好端端的窑场,他也心痛,也觉得太可惜。窑场里里外外,每一个车间,每一台机器,哪一样没浸透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呢?但是,这里的车间和机器,哪一种又不是侵吞土地的罪魁祸首呢?回头想想,一片片的良田沃土,光长房子不长庄稼,这是砸了子孙后代的饭碗,天地良心不饶啊!
宫学斌满怀悲伤,把心中的苦衷道出:“大伙常说,土地是咱的命根子,命根子就要用命来保啊!别说建冷风库有成功的把握,就是失败了,咱绝不会再开窑场糟蹋土地啦!寸土值寸金,寸土细掂量,哪怕豁出命来,咱们也一定要从土地里突围出去!”
这是最后的突围,也是背水之战!
1986年3月26日,龙旺庄镇党委书记孙学臻亲自出面调度,让副镇长杜宝喜挂帅协调,聘请于凤义担任技术员,组织镇建筑公司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大会战。虽然,这期间有位镇委副书记扭鼻子腆脸声称不同意,但声势造起来了,锣鼓声声,红旗猎猎,开基的鞭炮响过,他也只能鸡骨头卡在喉咙眼儿里——张口结舌,癞蛤蟆垫桌腿,有气儿也干鼓了。
枕头是个不会说话的女巫,与其因心头有事难能成眠,倒不如把事情解决再睡个踏实。2700吨的冷风库和300吨的恒温库刚开基建设,宫学斌就为事后的管理技术人员,整宿整夜发愁失眠。凡事深思熟虑,做长远打算,有所准备才行。然而,试着招聘吧,这个要高薪,那个讲待遇,一个个饿皮虱子似的,大口小口地啃你,让人如鲠在喉,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董永寿劝他:“宫书记,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最后的突围(21)
“那可不行!要办的事情没着没落,我睡不着觉。”宫学斌心有痛楚地说,“临上阵抱佛脚,黄花菜都凉啦!”
董永寿无奈:“饥困吃鼻涕,哪有什么办法呢?”
宫学斌想来想去,决定派人到上海龙华冷库学习,培养起一支属于自己的管理技术队伍。有千有万,不如自己把里攥!他让王凤奎组织莱阳四中高考落榜生100多人,连同自己窑场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职工一起,请四中老师命题、监考、批卷,初选38人,正式考试录取10人,最终通过面试确定8人,交给王凤奎带队外出深造。
砸毁窑场,把带“土”字旁的“场”字换成个亮亮堂堂的“厂”,重新在土地上做文章,走保鲜冷藏的道路,是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打破了宫学斌带领农民致富的传统观念,延伸了中国当代农民创造历史新纪元的壮举。他们的这种抓住机遇不放松,顺乎时代发展生产的积极选择,实际上是以朴素的方式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严肃命题。但要完成这个历史性的命题,你可知道,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有多么难,担多么大的风险吗?
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不说建厂房必需的钢筋、水泥和木材等等物资,一概离不开南叩菩提北叩莲,签字加印章的层层审批,就连小小的机房开关设备,都要提前申请预定。你有政策规定,我有努力行动。为确保赶在当年收梨的季节启动冷风库,宫学斌派青年职工黄力君吃住在烟台开关厂,一待就是三个月,直到把设备牢牢抓在手心里。
冷风库保温是个重要环节,最原始的办法是墙与墙之间垒起个夹层,然后往夹层里面填充稻壳,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胶东一带少产稻米,哪里去买稻壳呢?宫学斌登门请出镇农工商办公室刘福柱、解心浩和徐高三人,专程提前到江苏碾米厂采购。于是,30多个火车皮的稻壳,浩浩荡荡,准时准刻拉进厂门,垛起来都有望石山高啦!
王言吉有过创建冷风库的实践,当初照旺庄的建筑图纸就是仿上海新闸桥的。那是他和宋子玉专程到枣庄请人重新设计了11天,按400万元工程造价的2%付给劳务费用的。剖鱼腹剖出只大对虾,宫学斌捡了个便宜,他建冷风库的图纸没花1分钱,照着葫芦画瓢,东拼西凑,说干就干起来了。
“那时候建工厂盖车间,从来不讲设计专利。”宫学斌私下里告诉作者说,“当初不光建冷风库没花图纸设计费,机房、仓储,好多加工车间的设计都没花一分钱。我到莱西万福公司参观学习,发现他们工厂大门设计不错,一匹奔腾的骏马雕塑也挺带劲,当即就找公司经理史福良,连说带闹地要来图纸,回来照搬不误。史福良比我年轻10多岁,因为他搞公司起步早,我就口口声声叫他师傅。当然,师傅有用得着徒弟的地场,我也不含糊。他们建冷风库的图纸,就是我拱手送去的,钱不钱的,一个字也没提。”
都说钱不是万能的,那要看在什么场合,分什么人。王言吉心胸豁达,不计名利,在冷风库建设施工紧张阶段,他风里雨里,骑个嘉陵摩托车来回跑,常常吃住在工地,从不叫一声苦。宫学斌心存感激,有时叫伙房单独炒个菜,热汤热饭犒劳犒劳。这事被安装队的人发现了,便把满肚子意见发泄在工作上,吊儿郎当不说,操作也不认真,竟将冷凝装置中的高压桶标杆安装反了。
宫学斌听说后,哪敢有半声埋怨?他强装笑脸,另烧香另拜佛,好言好语求他们重新改装过来。临深履薄,最后还拉着王言吉悄悄看过,试过。他说:“老弟呀!不是你三哥小心眼儿,砸了窑场建冷库,我没有退路了,咱输不起呢!”
赔着许多的小心,抱着天大的厚望,宫学斌争分夺秒,白天满世界托关系走门子,采购钢筋水泥和木材。晚上披星戴月,一夜四次五次地爬起来,满工地检查督促施工进度。
偌大的冷风库在宫学斌的企盼中,像秋雨过后上足化肥的玉米,听得见“嘎巴嘎巴”的拔节声。然而,当墙壁砌平口,单等上梁盖瓦的时候,资金却出现了短缺。对这个问题,事前他不是没有预算,也不是没有预见,先斩后奏,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宫学斌聪明的战略决策。他鼓动县委副书记程竹坤在半截工程前召开现场办公会,当着全县乡镇企业代表的面,声称没钱,干不下去了。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与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四章 最后的突围(22)
生米都快熬成熟饭了,只有贷款才不至于把饭做夹生了,除此之外,程竹坤又有什么办法呢?更何况他最早就支持宫学斌转产搞保鲜冷藏的呀!此举终于获取领导同意贷款,也正中宫学斌下怀。他喜不胜喜,当天下午就找刘与盛和镇农行所盖主任,三人一起到烟台农行履行申请审批手续。也是不凑巧,农行行长在牟平开会,其他人无权处理这又急又特殊的事情。他们毫不气馁,星夜赶到牟平,从会议室里拉出行长,好说歹说贷款90万元。
宫学斌为家里建设施工的事情操碎了心,也为上海深造的那伙人挂断了肠。忙里偷闲,利用去上海出差的机会,他专程到龙华冷藏厂看望学员。那是个星期天,领队王凤奎外出为粉丝厂买机器配件了。剩下的李希顺、董文民、张仁公、宋立生和赵良仁等人闲着没事,便凑钱买了副扑克牌,刚刚开始玩,却被宫学斌碰个正着。
出人预料,宫学斌没有发火,也没有批评任何人,他和大家拉了阵家常,等王凤奎外出回来,便把他带到下榻的斜土路宾馆。好家伙,进门来就是一场急风骤雨般的斥责,他把拳头伸到王风奎的鼻下,非叫人家闻闻是什么味儿。王风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是站着发愣,哪能吱声?
“告诉你吧,生铁味儿!”宫学斌余怒未消,双眼布满血丝,“我把这8个人交给你,就是个任务,也是对你的信任。你应该把他们焐在心里,含在嘴里,好好带他们学习成才。将来咱就指望他们顶大柱、扛大梁啦!如果你完不成任务,让我失去对你的信任,那么对不起,我就让你尝尝生铁味儿的拳头!”
骂归骂,说归说,王凤奎并未尝到宫学斌自称生铁味儿的拳头。三个月学成归来,冷风库的土木建设已经完成,接下来从烟台和枣庄进压缩机设备,拉线接电源,协助安装队安装调试,一个萝卜一个坑,一环扣一环,昼夜不停,有条不紊。
其实,在冷风库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窑场全体干部职工谁也没得半点儿空闲,他们在干好各自分内的工作之外,都有义务劳动的责任。不论砖瓦运送,还是装卸机器,从未专门雇请任何人。大家各尽所能,能搬的搬,能抬的抬,不能搬抬的就挥锨舞扫帚,里里外外,旮旮旯旯,清理卫生。
1986年仲秋节前夕,窑场以自己烧出的砖瓦砌起了埋葬自己的坟茔,库存总计3000吨的冷风库和恒温库,仅用了不足六个月的时间,便双双建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莱阳速度”。正式挂牌营业之前,人们找宫学斌请示,是不是把“龙旺庄镇窑场”的牌子摘了,换上“龙旺庄镇果品保鲜公司”的牌子?
宫学斌早就胸有成竹,他说:“不破不立,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就挂个‘莱阳县果菜保鲜公司’的牌子吧!”
将“镇”改成“县”,人们乐意接受,也容易理解。但把“果品”改为“果菜”,就有些不明白了,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嘀咕:果品和果菜是两个品牌,两种概念的呀!挂果菜的牌子冷藏果品,这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么?
第五章 风景这边也好(1)
不经风雨难见彩虹
在莱阳县境内,有五条河流蜿蜒于岗峦山林之间。五河汇流聚首,合并为一条大河注入黄海。这条大河,就是当地有名的五龙河。
五龙河畔视野旷远,一派浩浩荡荡的气势。相传,古时候这里曾是水天相连的一片汪洋。如今,汪洋早已逝去,却在沿河两岸留下了茫茫一片,似有金粉闪烁的油沙地。这奇异的油沙土地,便是哺育正宗莱阳梨的故乡。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梨的诠释是:梨属蔷薇科,品种千余,寿命多为50~70年。然而,莱阳梨的栽培和发展史,却推翻和刷新了关于梨树寿命的诠释。你来看吧,数以万计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梨树,在子孙后代的簇拥下,构成了万亩梨园。梨园深处,有棵堪称“世界梨王”的祖宗树,是明朝崇祯年间栽种的,据今已有400岁高龄了。2米多高的树干虽被沙土掩埋,它峥嵘的生命却依然谱写着不朽的业绩。五大分枝犹如五条巨蟒,各自盘旋十数米,先卧地而后隆起再聚首,共染秋色,每年结果2000余斤。
有人说,“莱阳梨掉到地上摔八瓣,含到嘴里甜掉牙。”这种形容虽有点儿夸张,但它汁多渣少、嘣脆稀甜、嫩润清香,却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