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天山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路军·天山风云-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扩充到几千万人,争取革命的更大胜利!”
  陈云等同志给我们带来了特别需要的用品。每个人发了一身夹衣、一套衬衣、一个碗和一双筷子,还带来了大批哈密瓜,让大家分着吃。
  西路军军队工作部部长、原红一方面军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
  1938年西路军总支队的骑兵队干部合影,右起第六人为黄火青同志我们一到星星峡,盛世才派驻该处的边防站负责人王效典向迪化报告后,陈云等很快就赶来星星峡迎接我们。我在安西用毡子剪了双袜子当鞋穿,在沙漠地上才走几天,脚指头都露了出来。陈云带来两位苏联医生,尽管医药条件很差,负伤的人总算得到了治疗,大家也穿上了鞋。
  我们到星星峡第二天,正是5月1日。那是我一生中度过的最有纪念意义的五一劳动节了。西路军当时只剩下450来个人,但我们还保存了一面红旗。当天召开了五一劳动节纪念会,陈云讲了很多鼓励我们的话,说你们这些共产党员,那样的困难都经过了,人累得不像样子,不投降敌人,还能剩下这些人回来,总算好样的,是好共产党员嘛!你们那些破鞋烂袜子,将来都要放在革命博物馆陈列起来。他的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整个会场情绪沸腾。
  在星星峡期间,刘雄武的警卫员和其他掉队的人陆续跟了上来。据警卫员讲,刘雄武受伤,腿打断了,扶到山上去,不能走动。我把刘雄武的经历报告陈云,刘原是滇军朱培德部一个排长,1929年带了一个排起义上井冈山,担任过红九军团的团长,在反对张国焘斗争中观点正确,是个好同志。我建议由我带一班人、两挺轻机枪和一辆汽车,去把他找回来。陈云考虑了一会儿,没有同意我去,另派了刘鹤孔和刘雄武的警卫员带一排人去了。据他们回来后讲,他们在当地吹号寻找,没有人应声,警卫员又记不清确切地点,没有上山搜查,结果空手而回。要是他们当时先占领一个山头,再派人上山搜查就好了,因为刘雄武既已不能行动,即使听见号声,也无法走出来。
  西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吕黎平——
  我们刚到村口,就见到两个身着便服的人快步迎了出来,定神一看,原来是陈云同志和滕代远同志。党中央果然派人接我们来了!大家像虎口余生的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惊喜地拥上前去,和陈云、滕代远同志热烈的握手。一时,西征三千里的艰难风险都涌上心头,我们百感交集,热泪哗哗地流,呜咽着说不出话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西路军》 西路军左支队进驻迪化(7)
陈云同志亲切地逐个慰问我们。我望着陈云同志清瘦慈祥的面容,回忆起他在中央根据地时平易近人,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的形象。更难忘的是,1935年1月土城战斗中,我亲眼见到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陈云同志,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线指挥抢救伤员,处理辎重,协助毛主席组织首渡赤水,在危急时刻表现了革命领导者的大智大勇。长征到达四川时,陈云同志执行党中央指示,从天全县境化装去国民党统治区,领导地下斗争。后来听说党中央派他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共产国际工作。在这期间,陈云同志给在法国出版的《救国时报》撰稿,宣传我党我军的业绩。
  滕代远同志和我紧紧握手,李卓然同志介绍了我的姓名。他马上松开手,退了一步,上下端详着我说:“吕继熙?不是吕继熙!”滕代远同志转身向李卓然同志说:“你搞错了!”我轻轻点了点头说:“我是吕继熙!”记得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滕代远同志从三军团政委调任军委总动员部部长,我在军委作战科,互相间经常接触。长征前夕,他受党中央派遣到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一去三年。当年我是17岁的小青年,经过三年的战火熏灼,尤其是西征的艰苦磨砺,瘦得皮包骨,苍老得像三四十岁的人,老首长当然不敢相认了。终于,滕代远同志认出我脸上残存的一些当年模样,激动地一把搂住了我,说:“小吕,你受苦了!你们都受苦了!”
  随同陈云、滕代远同志前来的,还有冯铉、段子俊、李春田同志。
  陈云同志看到我们一个个蓬头垢面,两颊塌陷,走路摇摇欲倒,疲惫到了极点,心痛地说:“有什么话,有什么事,以后慢慢再讲。你们先给我执行两个任务:第一,要吃好饭;第二,要睡好觉!”
  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吃好饭,陈云同志到处张罗,除了大米蔬菜外,又设法搞来一些新鲜牛羊肉,还商请盛世才两次派飞机空投了部分罐头和其他营养品。为了让大家睡好觉,他不辞辛苦地到星星峡每个角落,亲自安顿分散住宿和露宿的同志们,问寒问暖,筹措被褥,解决医药用品。我们放开肚子拼命地吃,都觉得世界上的食品没有比星星峡的更香甜可口了。要不是陈云同志到处提醒别暴食伤了胃,我们真想一顿就把四个月挨饿的损失都补回来。我们使劲睡,日上三竿仍沉睡不起,日薄西山还在呼噜。我们都认为天下的事情,没有比舒心放胆地睡觉更美了。几天的吃饱睡足,我们发青的脸颊开始泛出红晕,酸软的四肢有了一点力气。
  五一节那天,陈云同志召开大会。我们集合清点人数,发现只剩300多人。惨重的损失,使我们面面相觑,不可名状的哀痛,系上每个幸存者的心头。
  陈云同志见我们心情沉郁,面孔变得严峻起来。他用很重的上海口音说:“同志们!革命斗争有胜利也有失败,胜败是兵家常事嘛!你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心奋战到这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保存下革命的有生力量,我们就会发展壮大起来。只要留得你们这些火种在,就可以引燃革命的燎原大火,就能夺取革命事业的最后胜利!”
  李卓然的警卫员邱正基——
  还在祁连山中,我听到陈云首长来接我们,心情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长征路上我跟随陈云首长的种种情景,一下子全在眼前浮现出来,那时我在红五军团部警卫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西路军》 西路军左支队进驻迪化(8)
长征开始不久的一天下午,管理科长陪着一位近40岁的首长来到我们军团部警卫班。他个子瘦长,一副平易和善的面孔,朴素的衣着跟穷苦老百姓一样。管理科长向我们介绍说:“这位同志是中央派来的,是中央苏维埃代表陈云同志!”陈云同志微笑着同我们每一个警卫员握手,询问我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傍晚时候,通信员送来了他的行李,一小捆书、一条旧军毯。从此以后,陈云同志作为党代表同我们在一起。我们没日没夜地行军,每到休息的时候,他从不喊肚子饿,不向我们要吃的,洗脚、睡觉也不找我们打个招呼。开头几天,我们警卫班的同志很纳闷:陈云同志是客气呢,还是不好意思?为什么不要我们照料他的生活?有一天,我忍不住问道:“首长,你要什么东西,需要我们做什么事,尽管交代我们好了!”陈云同志微笑着,语重心长地说:“小鬼哟,我们都是穷苦人嘛!怎么好叫你们干这干那的。大家都一样的嘛!你们白天黑夜地行军,还要警卫,还要值勤,够辛苦了!”
  长征到贵州黄平县附近,部队打了个大胜仗,下边同志送来了一盏马灯,一个饭盒。陈云同志看到那盏马灯,高兴地对我说:“小鬼,那马灯你可要保管好!”这是他第一次开口要东西,原来他晚上休息时要利用这盏灯看书学习。白天行军,陈云同志骑在马背上也拿着书本阅读,他的马褡里鼓囊囊装着的全是书。他对战士们学文化抓得很紧。我们背包上都插着根竹牌牌,上边写着字,边行军边认字,一到打尖休息的时候,便互教互学。陈云同志一有空就来教我:“小鬼,你背上是什么字呀?你写写看!”我拿根树枝在地上拼命画着自己的名字:邱锦满。他看着看着,连连说:“不对了,不对了,‘满’字不是那样写,应该是这样写!”于是他一笔一画地认真教起来。
  有一次夜行军,我手里拎着那盏马灯,又拿着那个饭盒。我的手指冻僵了,心想:这个倒霉的饭盒反正没东西装,留着它何用!我顺手一撂,空饭盒滚到山沟里,发出一阵响声。我根本没在意,陈云同志却听到了。休息时,他把我找去问道:“你发脾气了?”“没有哇。”“马灯呢?”“在。”“饭盒呢?”“撂……撂掉了,反正……反正没东西盛!”陈云同志微微叹息了一声,抚着我的肩膀说:“撂就撂了吧,我还以为你把马灯也撂了呢!”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心里感到一阵惭愧。陈云同志是担心我把马灯撂了要影响他学习和工作啊!
  不久,陈云同志离开了我们五军团。两年多了,我一直没有见到他。如今,当我们处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派陈云首长来接我们,我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汽车接我们到星星峡,一下车我就到李卓然主任的住处报到。忽见从里间屋走出一个人来,我一看,惊喜得直跳过去。多么熟悉多么慈祥的面孔啊!我紧紧捧住他的一只大手,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叫了声“首长”,再也说不出话来了。陈云同志又惊又喜地说:“小鬼还在,又来了?太好了,太好了!”他抚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你长高了,坚强起来了!邱锦满同志啊,你们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不愧是坚强的红军战士!”
  秘密进驻迪化

《西路军》 西路军左支队进驻迪化(9)
高大的沙丘,遍铺漠野,连绵起伏,宛若强风掠过海面,掀起惊涛骇浪,蔚为壮观。沙丘托举着红柳,飘动着火焰,开始讲述春天的故事。
  雄浑壮丽的山脉峡谷,沉浸在柔和的霞光里。星星峡公路上一字儿排开盛世才的汽车兵驾驶的苏式大卡车。车厢里,横放着可以坐人的木板条。陈云站在车厢顶上,向列队等候上车的全体指战员宣布乘车行军的注意事项。
  大家正要分组登车,忽然传来马嘶声。有匹枣红马挣脱缰绳跑到车旁,亲热地啃着主人的衣裳。人多车少无法随车带马,几十名团以上干部的坐骑,都留给盛世才的边防队了。昨天已和战马告别,今天,心爱的战马竟挣脱缰绳给大家送行来了。
  大家又一次想起征程中与战马相依为命的情景。白天,它驮着主人艰苦跋涉,驰骋杀敌;夜晚,它又用温暖的躯体替主人挡风御寒。在最艰苦的祁连山中,它虽然瘦骨伶仃,已驮不动人,但在主人疲惫不堪,爬坡时一倒下就再也起不来的关键时刻,就靠拉着它的尾巴上山,一次又一次战胜了死亡的威胁。大家也视战马为战友,每到一地,不管再累再苦也要为它寻水找草维持生命。同生死共患难的战斗生活,人与马结下了深厚感情。
  有马的干部,不约而同地跑到拴马的地方,激动地搂着马脖子与它亲昵,最后一次为它梳理鬃毛。大家再三叮嘱盛世才的边防军:“这些战马是有功之臣,一定要好好喂它,千万不要杀!老死了也不要吃它的肉,要把它们埋在向阳坡上。我们还要回来看它们!”
  车队西行,阳光像一匹金绸落在车上、公路上。左支队将士人人脸上粗粝黑紫,隐隐透出一种沉重的激情,悲壮的雄伟。他们带着河西走廊峭厉的漠风,从星星峡迈出新的步伐。
  大漠广袤,高天悠远。极目远望,荒凉不毛之地环抱四野;时而可见,成群的野黄羊和汽车赛跑。戈壁麻黄星星点点,一堆堆、一丛丛,倔倔地直挺着,在骄阳下驻足,在沙土里扎根,在漠风中浅唱。
  车队越过河床很浅的一条大河,翻过一个慢坡,出现一片绿洲:一条条青渠,一块块稻田,翠绿的树林,成片的果园。要不是水塘里倒映着远方的雪山,人们真以为来到江南了。陈云告诉大家,这里是新疆的东部门户哈密,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西域联系的交通要冲。
  将士们为塞外有水稻而纳闷,一了解才知道: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时,看到哈密盆地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就令清军中的湖南兵搞“屯田”,开垦了两万多亩土地,从江南运来稻种,还带来了一些活鳝鱼。从此,新疆有了自产的大米,有了鳝鱼。
  将士们在哈密宿营一夜。第二天出发前,宫自宽与盛世才通了一次电话。盛要他到南疆执行任务,就此与红军指战员分手,率部开往南疆。
  红军指战员乘车继续西行,穿越“火洲”吐鲁番。秃岭荒山重峦叠嶂,赭色砂岩连绵起伏,宛若巨龙横卧在大戈壁上。那赭红色的山峰,怪石嶙峋,寸草不生,在5月的阳光照射下红光灼灼,热气蒸腾,好像一堆堆巨大的火焰正在熊熊燃烧。火焰山,古书称“赤石山”。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给山起名字叫“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色的山”。《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八百里火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为火焰山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成了传闻天下的奇山。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诗:“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汽车在热气蒸烤中喘息着,挣扎着。一股一股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烤得人人燥热难忍,呼吸急促。 。。

《西路军》 西路军左支队进驻迪化(10)
满目洪荒山水色,一壁朱墙透半天。车队在浩瀚戈壁上像长蛇缓缓爬行,终于到达天山脚下。
  天山山脉由东至西横亘新疆中部,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即南疆和北疆。有诗云:“一山横亘界南北,万古奇雄塞大荒。”天山山脉,高远辽阔,苍穹无极,奇峰林立,终年白雪皑皑,平均山脊线超过4000米,最高的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天山原是海洋,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后逐渐隆起。山脉中的燕子山,布满了海蚌化石,形如燕子,就是明证。天山本身就是一篇长卷史诗,越过时间的长河,屹立在天地间。天山的雄伟壮丽,素来为古人所称道,唐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