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她的遭遇跟怀才不遇是同样的主题呢?原来在封建社会里,男性以才能而见重于社会,女性却只能以容貌见重于社会,因为古代的女性不参加社会活动,没有做事业的可能性,所以在封建社会里,女性有美貌而不被重视,跟男性的怀才不遇,两者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在唐代的咏史诗中,怀才不遇这个主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把咏贾谊的那些诗看做这个主题的男性版本,而咏王昭君的那些诗就是这个主题的女性版本。一个咏男性,一个咏女性,一个咏怀才不遇,一个咏怀貌不遇,但是两者的悲剧性质,以及它们引起后人的感慨,都是一样的。封建社会里有一句话叫“郎才女貌”,就是说男的要看才,女的要看貌。贾谊有天下第一的才华却不被重视,王昭君有天下第一的美貌却不被重视,两者的悲剧性质是一样的。当唐代诗人来咏史的时候,当唐代的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从而同情古人的怀才不遇,当他们带着这种价值观来选择历史人物当做吟咏对象的时候,那么男性的贾谊和女性的王昭君,就成为他们的首选人物,所以在唐代的咏史诗中咏得最多、咏得最好的,就是贾谊和王昭君这两个历史人物。
怀才不遇并不仅仅是诗人个人的问题,它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悲剧。有才能的人物不能人尽其才,当然是国家和社会的巨大损失。同样,由于他们不能人尽其才,国家与社会就不能建设得更好,这当然也是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巨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唐诗中吟咏贾谊和王昭君的诗,不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普遍的同情和共鸣。直到今天,我们再来读这些诗的时候,仍然觉得诗里包含的价值判断跟我们是一致的,我们读了以后也会同情他们。当然,我们更希望这些唐诗成为我们的历史借鉴,让我们的社会里不再发生贾谊和王昭君式的悲剧,因为社会的公正毕竟是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追求。
第四讲 沧海桑田(1)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见证着山河易主的过程,后人来到这些遗迹,往往会产生浓重的沧桑之感,久久不能释怀。这种人类共有的情感,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催生了一首首伤感悲凉的怀古诗,直到今天,读起来依然让人感慨万千。那么唐诗中有哪些著名的怀古诗?唐代诗人在历史遗迹前抒发了什么深沉的感慨呢?
唐朝的怀古诗非常多,我们先从唐朝人对于古代的历史重视哪些内容说起。在山西有一条河叫汾河,也叫汾水,汾水向西南方向流,一直流进黄河。在汾水的南岸有一个地方,汉朝时候叫它汾阴,山的北边叫做阴,水的南边叫做阴,汾阴这个地方就是现在山西的万荣县。这个地方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在汉武帝的时代,这里发现了宝鼎,是古代传下来的很宝贵的鼎。鼎是重要的文物,是国家的重器,所以汉武帝很高兴,就在这里建了一个祠堂,来祭祀当地的土地神。汉武帝一生中曾先后五次到汾阴这个地方去,皇帝经常去的地方,当然就很重要,当然会很繁荣。但是历史是会变化的,沧海桑田,时间的长河流逝了,地方就起变化了。九百年以后,到了唐代,汾阴这个地方不再有汉朝那种繁盛的局面了,它变成了一个很普通的地方,汉朝的那些古迹,汉武帝建的那些祠堂,统统都没有了。所以初唐有一个诗人,名叫李峤,他路过汾阴的时候,感慨万分,他想起这个地方在当年是那样的繁荣昌盛,连大汉皇帝都先后五次驾临这里,来举行祭祀土地神的大典,但是现在这里既偏僻,又荒凉。他放眼看去,看到了什么呢?在阵阵秋风中,一行行的大雁从汾水上空掠过,向南飞去。李峤就写了一首诗,叫《汾阴行》。这首诗很长,我只念后面的四句,很容易懂。他说:“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就是满眼都是壮丽的山河风景,但是看了以后使人伤感,泪水落在衣服上面。富贵也好,荣华也好,能维持多长时间呢?在汉武帝的时代,这里真是富贵荣华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如今的汾水上还有什么?年复一年,只有大雁向南飞去。大雁飞过的地方当然是人类活动比较少的地方,所以这里很冷清,很荒凉。这四句诗里,包含着对于古代曾经有过的那些繁华场面如今都已消失的一种感慨,包含着一种吊古的情怀。这四句诗在当时就很感动人,唐玄宗晚年,在安史之乱的前夕,那时候山雨欲来风满楼,国家快要###了,唐玄宗听歌手唱歌,唱的就是这几句,“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他听了以后就流泪了,他非常感动。为什么感动?唐玄宗可能想到古人的富贵荣华不能维持长久,今人又怎么能够例外?我现在也是享尽富贵荣华,但也可能不会长久。他心有感触,就非常感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匆匆地西奔,在逃往四川的途中又一次听人唱这首歌,又一次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是唐朝诗人面对汉朝遗留下的古迹来进行怀古,这样的怀古诗深深地感动了当时的读者。
唐玄宗自己听李峤的《汾阴行》,他缅怀汉武帝留下的古迹,他感到伤感。没想到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他本人的事迹也成为他的后人怀古的对象。过了九十多年以后,晚唐诗人杜牧路过骊山的华清宫,骊山上有个华清宫,是唐玄宗跟杨贵妃一起游玩、享乐的地方,现在还保存着,宫里面有温泉。杜牧路过华清宫,就写了一首诗,因为他想起了当年唐玄宗、杨贵妃他们在这座宫里的情景。这首诗很短,就四句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站在骊山顶上回望长安,一片锦绣,长安是一个很繁华的城市,是大唐帝国的首都嘛,非常繁华。骊山上重重叠叠地建满了宫殿,有很多重的宫门,然后一重一重的门都打开了。所谓“次第”就是顺着次序,这一扇门开了,接着后面的一扇门又开了。一扇一扇的宫门都打开来干什么?为什么这个骊山上的华清宫的很多宫门一道一道都要打开呢?原来山下来了“一骑红尘”,“一骑”就是一人一马,一个人骑着一匹马,这个“骑”字念jì。一个人骑着马从山下飞奔而来,所以一道一道的宫门都打开了,好让他通行无阻。这个人来干什么?他一路飞奔而来,皇帝居住的宫殿打开了一道又一道的宫门让他进来,他是来递送紧急的军事情报吗?有什么重要的公文要呈送给皇帝吗?都不是。只有杨贵妃知道是为了什么,所以杨贵妃在山顶上笑了。杨贵妃看到一个人骑着马从山下飞奔过来,扬起一路的尘土,就回眸一笑。杨贵妃笑什么?原来来人是来进贡荔枝的,他要把新鲜的荔枝送到骊山上,让杨贵妃享用。据历史记载,杨贵妃最喜欢吃鲜荔枝。荔枝从树枝上摘下来,三天以后色、香、味全都没有了。而古代没有冷冻设施,所以一定要尽快送到长安,这样的鲜荔枝才好吃。荔枝是产在南方的水果,唐玄宗时进贡的荔枝,主要是南海沿岸所产的,从那个地方摘下荔枝,要在几天之内送到长安,送到骊山上的华清宫里让杨贵妃品尝,当时的办法只能是人马接力,一路飞奔。就是在前方安排人马等着,等上一匹马奔到,下面一匹马接着再跑,一路上片刻不停,这样才能保证在几天之内送到长安。进贡荔枝给百姓带来很大的祸害,杜甫的诗里曾写过:“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为了赶送鲜荔枝到长安,成百匹的马累死在山谷里了。连马都跑死了,人受到的伤害是何等惨重?所以当杜牧来到这座华清宫,他想起当年的事情,想起唐玄宗、杨贵妃他们的荒淫无耻,为了要吃鲜荔枝,竟动用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运送。骊山上的宫门一路打开,一个人骑着马飞奔而来,大家还以为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原来不过是送荔枝而已!你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她吃点荔枝干不也可以吗?或者她自己跑到南方去吃一点鲜荔枝好了,何必千里迢迢用人马接力的方式来运送?这是不管百姓死活,这是劳民伤财,这是糟害百姓!杜牧当然会把唐玄宗、杨贵妃的荒淫无耻与后来的安史之乱联想起来,所以他感慨万分。这是怀古诗的一种写法,就是诗人来到某个地点,想起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心中感慨,就写诗来抒发这种吊古的情怀。。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讲 沧海桑田(2)
当然,正像咏史诗那样,唐代的怀古诗也往往与诗人自己的生平遭遇密切相关。当诗人来到某些古迹时,曾在那里活动的历史人物,曾在那里发生的历史事件,如果与诗人的遭遇有某种相似之处,那就会在诗人内心产生深刻的共鸣。在这种情境下写出来的怀古诗,就会具有格外深沉的抒情意味。
我们下面看一首传诵最广的唐代的怀古诗,这首诗非常有名,就是陈子昂写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是北京的古迹,它座落在北京的南边,幽州是北京的古地名。这座台有很多的别名,它又叫“燕台”,北京这一带地方在古代曾是燕国,燕国的一座台,所以叫燕台。它又叫“蓟北楼”,因为是在蓟州北边的一座楼。它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叫“黄金台”。在公元696年,也就是陈子昂36岁那一年,他来到了幽州,登上这座幽州台,他感到无限的感慨。感慨什么呢?陈子昂此行,是跟着唐军来征讨契丹的。他跟随一个叫武攸宜的将领来攻打契丹。当时北方有一个民族叫契丹,那场战争是契丹挑起的,契丹先来侵犯唐帝国,武则天派出大军回击契丹,陈子昂就跟着来了。陈子昂也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他非常有见解,他到了前线就向主帅武攸宜提出很多好的建议,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可是武攸宜一概不予采纳,所以陈子昂很失落。他觉得我有这么好的谋略,有这么好的建议提出来,主帅都不予采纳,于是感到很失落。陈子昂怀着这种心情登上了这座黄金台,也就是他说的幽州台。
黄金台不是一座普通的建筑,它是跟古代的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建造这座台的燕昭王。战国时候的燕国原来很弱小,燕昭王发愤图强,要想使国家强盛起来,他说我怎样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呢?他有一个老师叫郭隗,郭隗就劝他,第一要务是人才,国家强盛的关键在人才,你要招揽人才,把别的国家的人才都吸引过来,燕国就会强大了。燕昭王又问怎样才能招揽到人才呢?郭隗就劝他修建一座高台,把黄金堆放在台上,所以叫黄金台。不是用黄金筑成的台,而是在台上放着黄金。郭隗建议,只要有人才前来,就把黄金送给他,表示重用。修建了黄金台以后,郭隗说,一时招不到好的人才,你就先从我开始吧。于是燕昭王就请郭隗登上黄金台,说这是一个优秀人才,赏给他很多黄金。这个消息传开去,各地的人才都投奔燕国来了,燕昭王就招到了著名的军事家乐毅,还有剧辛等著名的人物,后来燕国就强大起来了。所以黄金台是一个发生过历史故事的地方,是古代一个有为的君主筑台招揽人才,然后使国家强大起来的一个古迹。
因此当陈子昂登上这座幽州台后,他心里就感慨万分,他觉得我怀才不遇啊,我没有碰到燕昭王那样的时代,我来此登台,可是这座台已经很荒凉了,台上根本没有黄金,甚至连人影都没有,我登上来了也是白登!所以他就写了一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往前看,看不到古人,燕昭王啊、乐毅啊,他们都远去了,都不在了。我往后看,后面有没有继承者呢?也没有,现在既没有那样的杰出人才,也没有那样的开明君主。历史是多么的悠久,宇宙是茫茫无边,我独自登上此台,真是太寂寞,太孤独了!陈子昂的这首诗当然是在怀古,他当然是在缅怀燕昭王和乐毅那一批历史人物,但是更主要的,他是抒发内心的失落之感,所以他才会慨叹当代已经没有这样的人物了,现在只留下这样一座荒台,供人登览,使人伤感!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唐代最负盛名的怀古诗。读者也许会说,这是一个唐代的英雄人物在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英雄惺惺相惜,是一种特殊背景下写出来的怀古诗。那么假如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不像陈子昂那样胸怀雄才伟略,这样的诗人来到古代的杰出人物留下的古迹时,他会不会有所感慨呢?他能不能也写出一首优秀的怀古诗呢?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最著名的就是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这首诗。我们知道,孟浩然一生没有做过什么重要的事业,他甚至没有任何机会让别人见识他的才能,所以他到底有多大的才能我们无从知道,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无所作为的隐士,一个身世普通的诗人。孟浩然是长期隐居在襄阳的,襄阳郊外有一座山叫岘山,有一次孟浩然与几位朋友一同登上岘山,他想起在晋代曾经有一个叫羊祜的人也登过岘山,内心非常的感慨,他就写了这首诗。前面的两句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就是人世是不断地变迁的,一代一代地新陈代谢,这样就构成了一部历史。后面的两句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他说我在岘山上看到了后人为羊祜立的石碑,我读了碑文以后,非常感动,流泪不止。孟浩然为什么要感动呢?他登上岘山看到纪念羊祜的石碑,他感动的是什么呢?我们要从羊祜说起。。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讲 沧海桑田(3)
羊祜是晋代的一个大臣,也是一位名将,他长期驻守在襄阳。羊祜曾经登过岘山,有一天,羊祜带着很多部下以及门客一起登上岘山,他登山远眺,非常感慨。他说,自从有宇宙以来,这座山就坐落在这里了(我们知道地壳的变化是很缓慢的),从古到今,像我们一样登到山上来看风景的人不知有多少,但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