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过邀请来为郭襄庆祝生日的嘉宾,连郭靖、黄蓉都自感请不到,只能自叹不如。
杨过送给郭襄的三件生日礼物,花费了无数心血,件件分量千钧。
第一件礼物是蒙古人的二千只耳朵。这是杨过率人歼灭蒙古侵宋大军的两个千人前锋队的成果。
第二件礼物是能工巧匠制作的烟火,在空中燃放出“恭祝郭二姑娘多福多寿”十个大字。十字颜色各不相同,高悬半空,良久方散。这件礼物构思精巧,创意独具,特别能讨小女孩的欢心。而且,这十个大字还是一个信号,流星传讯,不一会儿,就传来了杨过烧毁蒙古二十万大军军粮的消息。
第三件礼物是擒来达尔巴,激其和假何师我搏斗,揭开了霍都王子的真面目,令耶律齐如愿以偿登上丐帮帮主之位,确保了丐帮的组织传承。
杨过的三件礼物,件件厚重如山,对襄阳防守大有裨益,对郭靖、黄蓉大有裨益。但杨过却只是以郭襄生日礼物的名义行事,丝毫不与英雄大宴、襄阳攻防等时髦口号挂钩。
为什么这两个人会做出明显违背常理的举动呢?
组织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当然有自己各不一样的目标和利益。而由众多个体组成的组织也会有组织的目标和利益。组织的目标利益和各个体的目标利益当然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组织是要通过对个体目标利益的约束管理来达到组织的目标利益的。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就要发生冲突。
当个人目标/个人利益和组织目标/组织利益发生冲突后,需要进行调适的往往是个体。组织运行的惯性非常强大,不太可能为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整,除非这个人是极具能量、足以发动组织变革的领袖级人物。
上述就是组织与个体间的冲突理论。
当这种个体和组织间的冲突不大时,个体能够比较容易地调整自己以适应组织的要求。但是,一旦这种冲突过于激烈,令个体的自尊心大受挫伤,以至超过了个人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个体也会作出相应的反抗行为。
反抗行为一般可以分为四种:
1.变得冷漠。不再关心组织的发展动态,变得事事与己无关,对组织的活动消极应付,而不是积极参与。
2.证明自己。在组织中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是有能力的。其主要方式是取得优异业绩,并获得晋升,以得到相对优势的地位。一旦掌控话语权和主动权后,先前的怨恨就会爆发出来,秋后算账,势必在组织内造成混乱和动荡。 txt小说上传分享
揭密郭襄的生日礼物(2)
3.报复组织。不愿看到组织的美好前景,暗中对组织进行破坏。
4.离开组织。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更况且树挪死,人挪活。如果个体确实无法调整自己,并采取前述三种应激反应,个体只能一走了之。而离开组织后的个体,往往想用组织之外的辉煌业绩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也可以说是前述第2、3点的综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证明自己和报复组织。而人才流失对组织来说,既削弱了自己,又强化了对手,显然不是一件好事情。
当我们用组织个体间的冲突理论来看待郭襄和杨过的行为,就会发现他们违背常理的举动背后合理的心理动机了。
先来看郭襄。
大敌当前,郭襄独自一人到羊太傅庙祭奠为奸人所害的丐帮帮主鲁有脚。郭芙寻到她之后,两人有了一番言辞冲突。
在以郭靖黄蓉为核心的组织圈内,郭芙是个很特殊的人物。她是郭黄的长女,占尽父母娇宠优势,早在十六年前的那场襄阳保卫战中,用杨过的话来说,就已经是襄阳的公主了。她的言行作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可以代表组织正式的态度的。
郭襄问道:“妈说哪一天推选帮主?”郭芙道:“十五是英雄大宴的正日,最要紧的自是商议如何联络四海豪杰,共抗蒙古。这番商议少则五六天,多则*天,待得推举丐帮帮主,总得到廿三、廿四罢。”郭襄“啊”的一声,说:“廿四恰好是我的生日。你们推举帮主,这么一乱,妈妈再也没心思给我做生日了。”
郭芙哈哈大笑,道:“你这小娃儿做生日,又打甚么紧了?怎么能拿来和推举帮主这等大事相比?说出来也不怕笑掉了人家牙齿。你啊,这世上恐怕也只有你一个儿,才记得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郭襄涨红了小脸,道:“爹爹便不记得,妈妈一定记得的,你说是小事,我却说不是小事。我满十六岁了,你知不知道?”
郭芙更加好笑,讥讽道:“到那一天啊,襄阳城中几千位英雄好汉,都知道我们郭二小姐满十六岁啦,不再是小娃儿,是大姑娘啦!哈哈,哈哈!”郭襄偏过了头,道:“旁人自然不理会,可是至少有一位大英雄记得我的生日,他答应过,要来跟我见面的。”她说这几句话时,心中颇为自傲。
郭芙道:“是甚么大英雄?啊,是那位比你姊夫还要了得的少年英雄?我跟你说,第一,世上就没这么一号子人物,压根儿是你小脑袋在胡思乱想。第二,就算是有,他有多少大事要干,怎能赶来跟你这小娃儿祝寿?除非他是为赴英雄大宴,这才到襄阳城来。”郭襄给姊姊激得几乎要哭了出来,顿足叫道:“他答应过记得的,他答应过记得的。他不来赴英雄宴,他也不来争帮主。”郭芙道:“他不是英雄,爹爹自不会送英雄帖给他。他便是要来赴英雄宴,也还大大的不够格呢。”
郭襄摸出手帕来抹了抹眼泪,道:“既是这样,你们的英雄大宴我也不到,你们推举帮主也好,新帮主荣任也好,凭他多热闹的事,我一眼也不瞧。”郭芙冷笑道:“啊唷,郭二小姐不到,英雄大宴还成甚么局面啊?做丐帮的新帮主还有甚么风光啊?那怎少得了你呢?”
郭芙这段话,语气自然是尖酸刻薄了点,但从组织目标利益的角度来说,正是义正词严,正确无比的。当前大事,正是集合众人之力,合力抗击蒙古大军。郭襄一个小娃娃的生日与之比起来确实是无足轻重的。
揭密郭襄的生日礼物(3)
但作为个体的郭襄,十六岁的生日可是一件大事情。杨过能不能来祝福自己的生日,更是一件大事。小姑娘情窦初开,不知不觉喜欢上了杨过。而杨过已经答应过她,一定会来祝贺她的生日。对于正处于少女怀春的郭襄来说,天下确实没有比等待心上人前来更重要的事情了。从而,郭襄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到组织利益之上,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郭靖。再加上姐姐郭芙极其漠视她的个人需求,更激起了郭襄的小性子。
当然,郭襄毕竟是郭靖的女儿,她不能也不敢采取太过激的行动,所以,她的选择就是我们上面所述的第一点:变得冷漠,不再关心组织的重大事项,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得其乐。
再来看杨过。
杨过因为身世的原因,一直不为黄蓉所喜。再加上他个性孤傲,和郭芙以及大小武兄弟搞不好关系。当郭靖决定送他去终南山全真派学艺的时候,他已经被排除在以郭靖黄蓉为核心的组织圈之外了。
离开组织的杨过一直为郭芙所轻视。而其间的一些纠葛更是让郭芙一剑卸去了杨过的右臂,令杨过终生残疾。
能让杨过恢复心理平衡、取得报复*的唯一方式就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把郭芙以及所有和她相关的人(包括郭靖黄蓉以及郭芙的丈夫耶律齐)比下去。
所以,十六年来,杨过到处行侠仗义,遍施恩惠,广积人脉,做了大量的基础性铺垫工作,然后在十六年后借郭襄生日之机厚积薄发,尽情施展,淋漓尽致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杨过邀请来为郭襄祝寿的人中有信阳赵老爵爷、乌鸦山聋哑头陀二人。信阳赵老爵爷乃宋朝宗室后裔,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和十八路齐眉棍是家传绝技,他是袭爵的清贵,一向不与江湖武人混迹。乌鸦山聋哑头陀则是三湘武林名宿,武功甚强,只因又聋又哑,却也从来不与外人交往。这次襄阳英雄大宴,郭靖与黄蓉敬重他们的名望,送了英雄帖去,二人回了书信,婉言辞谢。这两人连郭靖黄蓉的面子都不给,连共襄国难的壮举都不参加,而杨过却只要一纸名帖,两人就巴巴地在十天之内赶来为小女孩儿郭襄祝寿。两相对比,当然是杨过大大强过郭靖黄蓉了。
丐帮比武角逐新任帮主。郭芙的丈夫耶律齐技压全场,斜刺里却杀出丐帮弟子何师我(实为霍都王子乔装假扮,丐帮前任帮主鲁有脚即为他所害),用卑劣手段击伤了耶律齐。按照游戏规则,眼见霍都王子要成为丐帮之主,众人均束手无策。杨过却遣人用布袋送来和霍都有宿怨的师兄达尔巴,一举揭开了何师我的真面目,终令耶律齐成为丐帮之主。这等于是杨过送了耶律齐一个帮主之位。郭芙向以夫婿是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而自矜。杨过此举,既表明了自己远胜耶律齐,又给了郭芙一个巨大的恩惠。想必郭芙心中,一定是五味杂陈,极其复杂,既嫉杨过之能,又不能不感杨过之恩。杨过从中得到的报复*,绝非言语可以表达。
杨过还率领武林高手七百余人,将蒙古的两个千人先锋小分队尽数歼灭,又烧去了蒙古二十万大军的粮草。蒙古军的先锋队锐不可挡;蒙古军的粮草库郭靖多次派人袭击,始终无果。这两件事是郭靖心头大患,却被杨过轻松搞定。
杨过借为郭襄祝寿之机,全力施展,强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是他对以郭靖黄蓉为核心的组织圈的最大报复。
杨过的三件礼物,件件是扬襄抑芙,借襄制蓉。大功告成,杨过飘然远去,我们不妨来看看郭芙黄蓉的反应。
郭芙眼见杨过如此出彩,恚怒不已,对身周的热闹只作不见。黄蓉则对郭襄感叹道:“你杨大哥今晚干这三件大事,别说他绝无邪念,纵是不安好心,咱们受惠非浅,也是感激不尽。”
这正是杨过梦寐以求的结果。
但我们的重点不仅仅是要分析出郭襄、杨过反常行为背后的正常心理动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如何合理利用个体组织冲突理论,以增组织之利。
现实中,像杨过这样只追求在心理意义上报复组织,却在实质利益上造福组织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大多数情况都是利用组织之外的优异业绩,在心理意义和实质利益上双重打击组织。所以,大体而言,组织个体激烈冲突导致的四种后果大都是对组织不利的。从广义上来看,这四种反应都是对组织的一种报复。
既然冲突不可避免,作为领导者,就要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减少、改变负面后果的出现。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郭芙不是采用讽刺挖苦的口气,而是谆谆善诱,合理引导,未必就不能让郭襄放弃过生日,积极参与到英雄大宴中来。毕竟郭襄是郭靖的女儿,她十分了解、尊重自己的父母。这从她的生日许愿中就可以看出来。
郭襄的三个愿望中的第一个就是“盼望爹爹妈妈率领人马,会同众位英雄好汉,把来犯的蒙古兵尽数杀退,襄阳城百姓得保太平”。她的第二个心愿则是“盼望爹爹妈妈身子安泰,百年长寿,盼望爹娘事事如意称心”。
所以,如果领导者善于沟通引导,是可以避免组织中出现郭襄式的漠不关心的。而更为紧要的是,领导者要学会将冲突引发的负面因素转化到正面来。假设杨过仍在组织中,作为领导者的郭靖、黄蓉就应该引导他在组织中证明自己,为组织建功立业,而不是把他逼走后,等着他在组织外证明自己。现实中的人,没有杨过这般侠肝义胆。怀着怨恨离开组织的人,一旦有了出头之日,肯定要对组织还以颜色的。
这种正面的引导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当激励的冲突发生后,领导者的引导就是一个宣泄口。如果没有这个宣泄口,负面情绪才会转化成为漠不关心、证明自己、报复组织、离开组织这四种负面反应。得力的领导行为,可以杜绝从负面情绪到负面反应的转化,并将其纳入正面的轨道。
领导者切切记住,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请一定让杨过留在组织内立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潜一号”贝海石(1)
一般说来,在组织中掌舵的应该是“一把手”,但“一把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占据组织内最高职位的“明一号”。这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另一类并不是名义上的“一把手”,但整个组织的权力却被他垄断。“明一号”只是象征意义上的组织最高领导者。暗中掌握实际权力的,我们称之为“潜一号”。
长乐帮的贝海石就是一个典型的“潜一号”。他在长乐帮并没有显赫的职位,似乎只有个军师之类的闲职,但却牢牢掌握了整个组织的运行轨迹。
石中玉不过是个贪花好色的油滑少年,并无多少真才实学,但贝海石就有办法让他取代前任帮主司徒横成为长乐帮之主。而且,石中玉接任帮主之后,御下苛刻,对帮中弟兄的眷属多有玷辱。帮中尽多桀骜之士,但都能俯首听命,这实在不是石中玉有多少统率驾驭的能力,而是贝海石极尽暗中操纵之能。
当石中玉故意失踪,以逃避帮主重任时,贝海石率领众人,寻访半年之久,终将面目酷似的石破天找回,再一次立为帮主。石中玉左肩上有丁当口咬之印,左腿上有六朵梅花形状的剑疤。贝海石早已知道石破天并非石中玉,为了不露破绽,就在石破天身上炮制了这些伤疤,硬生生地再将石破天奉为一帮之主。
帮主的废立,是长乐帮的头等大事,但在贝海石手中,却如杂耍一般,易如反掌。组织上下,竟然没有片言只语的反对之辞。可见贝海石对长乐帮的掌控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是个不折不扣的“潜一号”。(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不乏“潜一号”的活跃身影。诸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凭借贝海石的名望、武功,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