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中的人是有两重属性的,一种是人性,一种是组织性。组织是建立在对人和人性的束缚压抑基础上的,组织的要求与人的个性需要是不相协调的。
所以,组织性和人性是对立的。但一般而言,即便是身处再苛刻冷酷的组织,组织中的人也会想方设法满足自身部分人性的需求。若非如此宣泄,组织中的人势必崩溃或造反。
但慕容复则与众不同。他自小被灌输教育的全都是如何兴复大燕,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所以,组织目标已经融入他的血液,化成了他全部的个人目标。但凡对兴复燕国有一丁点好处的事情,他都不遗余力去做。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把遇到的各种资源、机会和兴复大业联系起来。
在慕容复的身上,只有组织性,而没有了人性。他把所有的一切,包括时间、精力、感情都主动献给了组织。
为了兴复大燕,他会去应征西夏国的驸马。为了兴复大燕,他会去破解聋哑老人的珍珑。当他路遇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组织万仙大会,聚集谋反时,立即想到这是一个延揽人才的好机会。
同样,只要能兴复大燕,什么都可以牺牲。
慕容复率领手下四员大将以及王语嫣和万仙大会引发冲突后,王语嫣受制于一个头陀时,慕容复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对他一往情深的表妹王语嫣的性命,而是想到“姑苏慕容”这四个字尊贵无比,决不能受人要挟,向旁门左道之士投降,从此成为话柄,在江湖上受人耻笑。慕容复已经是一介平民,他所能凭借的也只有“姑苏慕容”的名声。如果连这点名声也没有了,兴复大业当然更是无从谈起了。若非段誉急切间使出了“六脉神剑”,王语嫣早已死于非命。
当慕容复前往西夏应征驸马之际,王语嫣伤心欲绝,自寻短见。慕容复知她要去寻死,伸手想拉住她手臂,口中想呼:“不可!”但他心中知道,只要口中一出声,伸手一拉,此后能否摆脱表妹这番柔情纠缠,那就难以逆料。王语嫣温柔美貌,世所罕有,得妻如此,复有何憾?但拉住她势必不能再成为西夏的驸马,兴复燕国的大计就要大受挫折了。一念及此,慕容复嘴巴张开,却无声音发出,一只手伸了出去,却不去拉王语嫣,任其赴死。
慕容复为什么会众叛亲离?(2)
这一切,都是源自其父慕容博对他的所谓教诲。慕容博曾不断叮嘱慕容复,除了中兴大燕,天下更无别般大事,若是为了兴复大业,父兄可弑,子弟可杀,至亲好友更可割舍,至于男女情爱,愈加不必放在心上。
这直接造成了慕容复过分沉溺于组织目标。在他身上,组织目标过度甚至完全侵占了个人目标,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完全混合,其个人生活已经没有任何的空间。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慕容复可以放弃王语嫣的爱情,甚至也可以放弃王语嫣的性命。
而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必定是连做人的尊严都可以放弃。
慕容复在少室山前被段誉打得丢盔卸甲,正要横剑自刎,却被其父慕容博阻挡。慕容博又对他进行了一番强化教育,从而把慕容复推向了组织性畸化(亦即人性化的彻底湮灭)的极端。
此后,慕容复为了兴复大燕便不择手段。
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也正在图谋复辟大理国的王位。慕容复为了借力于他,决意先助段延庆登上大理国王座,然后再借兵一万,兴复大燕。
慕容复用“悲酥清风”将段延庆制住后,却屈膝跪倒,磕了四个响头,说:“在下的心愿,殿下早已知晓。但想兴复大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今日我先扶保殿下登了大理国的皇位,殿下并无子息,恳请殿下收我为义子。我二人同心共济,以成大事,岂不两全其美?”
好一个两全其美!殊不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段延庆心道:“此刻我身中毒药,唯有勉强答允,毒性一解,立时便将他杀了。”便淡淡地说:“如此你却须改姓为段了?你做了大理国的皇帝,兴复燕国的念头更须收起。慕容氏从此无后。你可都做得到么?”他明知慕容氏定然另有打算,只要他做了大理国君,数年间亲信遍布要津,大诛异己和段氏忠臣后,便会复姓“慕容”,甚至将大理国的国号改为“大燕”,亦不足为奇。此刻所以要连问他三件为难之事,那是以进为退,令他深信不疑,如答允得太过爽快,便显得其意不诚、存心不良了。
慕容复沉吟片刻,踌躇道:“这个……”其实他早已想到日后做了大理皇帝的种种措施,与段延庆的猜测不远,他也想到倘若答允得太过爽快,便显得其意不诚、存心不良,是以沉吟半晌,才道:“在下虽非忘本不孝之人,但成大事者不顾小节,既拜殿下为父,自当忠于段氏,一心不二。”
两人正在勾心斗角之际,对慕容复忠心不贰的部下包不同却无法接受自己昔日玉树临风、*倜傥的上司这般无耻下作的模样,忍不住出言力阻。
包不同说:“公子爷是大燕国慕容氏堂堂皇裔,岂可改姓段氏?兴复燕国的大业虽然艰难万分,但咱们鞠躬尽瘁,竭力以赴。能成大事固然最好,若不成功,终究是世上堂堂正正的好汉子。公子爷要是拜这个人像不人、鬼不像鬼的家伙做义父,就算将来做得成皇帝,也不光彩,何况一个姓慕容的要去当大理皇帝,当真是难上加难。”
慕容复心下大怒,但包不同是他亲信心腹,又正是用人之际,不愿直言斥责,淡淡地道:“包三哥,有许多事情,你一时未能明白,以后我自当慢慢分说。”
包不同摇头:“非也,非也!公子爷,包不同虽蠢,你的用意却能猜到一二。你只不过想学韩信,暂忍一时胯下之辱,以备他日的飞黄腾达。你是想今日改姓段氏,日后掌到大权,再复姓慕容,甚至于将大理国的国号改为大燕;又或是发兵征宋伐辽,恢复大燕的旧疆故土。公子爷,你用心虽善,可是这么一来,却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不免于心有愧,为举世所不齿。我说这皇帝嘛,不做也罢。”
慕容复怒极,大声道:“包三哥言重了,我又如何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了?”
包不同道:“你投靠大理,日后再行反叛,那是不忠;你拜段延庆为父,孝于段氏,于慕容氏为不孝,孝于慕容,于段氏为不孝;你日后残杀大理群臣,是为不仁,你……”
一句话尚未完,慕容复手出一掌,冷冷地道“我卖友求荣,是为不义”,将包不同击毙。包不同万没想到这个自己从小扶持长大的公子爷竟会忽施毒手,邓百川、公冶乾、风波恶三人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待要施救,已经来不及了。
慕容复此举,显示他的人性已经彻底泯灭,也彻底冷了邓百川等三人的殷切效忠之心。这几人曾经曾向慕容博立誓,此生尽心竭力,辅佐慕容复兴复大燕、光大慕容氏之名,但此时却背誓伤心而去。
慕容复就此失去了最为得力最为亲信的部下,众叛亲离之后,更是独力难支。段延庆自是不会上他的当,慕容复无可排遣,失意之极,精神错乱,最后只能头戴纸冠,靠撒几块糖果哄骗乡野孩子,过一过“皇帝瘾”了。
慕容复这颗曾经的巨星,却划出了诡异的人生轨迹。如此下场,确实是没有人可以想到的,但这也是组织性全面战胜人性的必然结果。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纠葛最终表现为组织性和人性的割裂与背离。慕容复是慕容氏复国战略的牺牲者,其教训在于过分痴迷于组织目标,精神生活长期处于极不和谐的状态,只有组织性,没有人性,只有组织目标,没有个人目标。他一生蝇营狗苟,只是为了组织目标奔走,又何尝有一丝一毫的自我乐趣可言?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和谐的成功,符合人性的成功。如果在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要寻求所谓的成功也只能是南柯一梦。
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即使你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工作,也不一定能够确保成功。退一步说,即使在工作上做出了很大成就,却换来亲情疏远,家庭破裂,身心疲惫,又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呢?
。 想看书来
灭绝师太的个人目标(1)
灭绝师太在安排好身后大事,与弟子周芷若诀别之际,曾经说过:“为师生平有两大愿望,第一是逐走鞑子,光复汉家山河;第二是峨嵋派武功领袖群伦,盖过少林、武当,成为中原武林中的第一门派。”
此时尚还天真的周芷若当然是信以为真,但这真的是灭绝师太的肺腑之言吗?
其实,这只是灭绝师太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用来为周芷若的使命增添宏大感、正义感,使她不敢稍有违背。
我们可以从灭绝师太前一次威逼弟子纪晓芙的过程中了解她的真实想法。
纪晓芙为明教光明左使杨逍诱逼失身,偷偷生下女儿杨不悔。同门师姐丁敏君发觉这个秘密后,出于妒忌,向师父灭绝师太告发。灭绝师太得知诱逼纪晓芙的人是明教杨逍后,勃然作色,突然跳起身来,袍袖一拂,喀喇喇一响,一张饭桌给她击坍了半边,怒道:“此人和本派仇深似海!你大师伯孤鸿子,便是给这个大魔头杨逍活活气死的。”
灭绝师太抬头向天,恨恨不已,喃喃自语:“杨逍,杨逍……多年来我始终不知你的下落,今日总教你落在我手中……”突然间转过身来,说道:“好,你失身于他,回护彭和尚,得罪丁师姊,瞒骗师父,私养孩儿……这一切我全不计较,我差你去做一件事,大功告成之后,你回来峨嵋,我便将衣钵和倚天剑都传了于你,立你为本派掌门的继承人。”这几句话只听得众人大为惊愕。丁敏君更是妒恨交迸,深怨师父不明是非,倒行逆施。
灭绝师太要纪晓芙做的那件事就是反过来诱骗杨逍,将其除去,为师门报仇。
灭绝师太为什么会对杨逍恨之入骨,以致于只要纪晓芙肯协助自己将杨逍除去,则不但不计较她所犯下了诸多错误,反而将衣钵和倚天剑传给她呢?
原来,灭绝师太的师兄孤鸿子和杨逍结下了梁子,约定比武,双方单打独斗,不许邀人相助。孤鸿子知道杨逍武功厉害,找掌门师妹灭绝师太借了倚天剑助威。
随后的事况进展,灭绝师太是这样描述的:“当时我想同去掠阵,你师伯为人极顾信义,说道他跟那魔头言明,不得有第三者参与,因此坚决不让我去。那场比试,你师伯武功并不输于对手,却给那魔头连施诡计,终于胸口中了一掌,倚天剑还未出鞘,便给那魔头夺了去。那魔头连声冷笑,说道:‘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在我眼中,却如废铜废铁一般!’随手将倚天剑抛在地下,扬长而去。你师伯拾起剑来,要回山来交还给我。哪知他心高气傲,越想越是难过,只行得三天,便在途中染病,就此不起。”
从灭绝师太的这番话里,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不难发现,杨逍胜了孤鸿子,并非仅凭阴谋诡计。而把孤鸿子之死的原因归结到杨逍身上,更是无稽之谈。大家都是江湖中人,各凭技艺,胜负都有可能。孤鸿子被气死,只能说是他自己心胸不够宽广。但灭绝师太的偏向归因十分明显,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杨逍头上,甚至后来还把纪晓芙之死的责任推到杨逍身上。
但也因为灭绝师太的这番话暴露了她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知道了她真实的个人目标。
灭绝师太之所以对杨逍恨之入骨,并迁怒于所有的魔教教众。
原因有三:
第一,倚天剑是峨嵋派镇派之宝,向为掌门人持有,其他人均不得染指。但孤鸿子却可以轻松从灭绝师太手中借走远行。若非有深厚的情感,以灭绝行事之苛刻古板,此事绝无可能。 。 想看书来
灭绝师太的个人目标(2)
第二,孤鸿子要与杨逍比武,灭绝师太极为关心,想同去掠阵。这表明她对孤鸿子极为关心。而孤鸿子不让她去,她也乖乖听从。两者之间的关系反而像孤鸿子是掌门人一样。
第三,前面已经分析过,灭绝师太将孤鸿子的失败责任归结为杨逍的阴谋诡计,所有言辞均着力维护孤鸿子高大的形象。
由此可见,灭绝师太和孤鸿子之间必有深厚的感情,至于是兄妹之情,还是男女之情,我们也无须妄加猜测。
自孤鸿子死后,灭绝师太的个人目标就变得很简单。那就是,杀了杨逍及所有和魔教相关的人,让杨逍和魔教为孤鸿子之死付出惨重的代价。可以说,灭绝师太的行为完全被自己的个人目标所主导了。只要能够除掉杨逍,歼灭魔教,她不惜付出任何的代价,也不惜突破任何的底线。
在《慕容复为什么会众叛亲离》一文中,我们曾经分析了慕容复过分痴迷于组织目标,而丝毫没有个人目标的错误。
灭绝师太的做法则正好相反,她是过分痴迷于自己的个人目标,完全不顾组织的目标。任何事情,只要是符合她的个人目标(个人利益),无论是怎样地违背组织目标(组织利益),她都可以原谅,可以纵容。任何事情,如果不符合她的个人目标(个人利益),无论是怎样地有利于组织目标(组织利益),她都不会赞成,不会支持。
一个领导者,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完全凌驾于组织目标之上,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纪晓芙不肯从她,灭绝师太一掌就击死了她,甚至还要杀掉她的女儿以斩草除根。这哪里是名门正派的大侠所为呢?
灭绝师太对个人目标顽固追求,则让“威逼弟子”的一幕宿命性地再次上演。而灭绝师太在经历了“纪晓芙事件”之后,威逼的技艺更加娴熟。弟子周芷若就此成了她的瓮中之鳖,不得不从。
灭绝师太同样以掌门衣钵和倚天剑为交换,要求周芷若利用色相诱骗张无忌,铲除魔教,巧夺倚天剑和屠龙刀。其实张无忌和孤鸿子之死并无干连,但灭绝师太早已变本加厉,凡与魔教相关的一切都成为她的报复对象。
灭绝师太首先要周芷若发下毒誓。周芷若依言跪下,不知怎样说才好。灭绝师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