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会千方百计地排斥异己,设法阻止任何比他能干的人获得提升。他不敢说甲君太能干,所以他说:“甲吗?也许聪明,不过他稳重吗?我比较赞成升乙。”他不敢说乙君的存在使他显得很渺小,所以他说:“我觉得丙君有较好的判断力。";
于是,丙获得提升,而甲则调往它处。
帕金森定律(3)
最后,整个机构逐渐填满了各色领导与职员。如果机构的领导是个平庸的角色,他会确保他的属下更加平庸,最后,整个机构将会是平庸者的天地,毫无动力与生机。
愚蠢的人们争相竞争,比试着他们的无能。
到了这个阶段,这个机构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它可能处在这种麻木状态达20年之久,也可能悄然解体,最后也可能复苏(但复苏的例子很少)。
经过这个阶段后,每个人都会以最愚蠢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无能。奉命去“排除有能力者”的人,很可能因为看不出某人的真正能力而失败。
有趣的是,“排除有能力者";一旦失败,有能力的人就开始往上爬。他们假装自己很平庸,使他们看起来和其同事毫无差别。
当他们荣升高位之时,很快就会把他们的能力显露出来。在尖锐刺耳的责骂声中,他们突然变得极为聪明能干起来。
“我们太过努力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与顶峰层比较,我们在低层同样做着有意义的工作,配合国家的需要,我们应该问心无愧。";
“我们不自吹是第一流的。奋勇直前的人真是愚顽,他们自己的工作表现,好像他们是属于顶峰层的人一样。";
“思想交流和人员的调换是件好事——可惜从顶峰层来我们这儿的几个人却令人非常失望,我们只能得到被其他部门踢出来的蠢才。";
“哎呀,我们不该抱怨,我们要避免发生磨擦。无论如何,以我们微小的能力,可以尽力做好事情。";
如果经常听到这些话,你就可以确定这个组织的性质了,他们的这些建议清楚地表示:所定的成就标准太低。他们只求低水准,甚至更低的水准。二流主管发给三流职员的指示,也以最低目标为准绳。
不求高水准,“永远保持第三流”的座右铭,以金字刻在他们的大门入口处,三流水准已经成为所有工作的指导原则。
他们将进一步放低目标,以便让所有的目标都能达到。
结果他们变得更加自满,并且自鸣得意地说:“我们的主管是一个明智的人,他从来不多说话——那是他的性格,他也很少犯错误。”“在这里,我们不太相信什么才华,那些聪明人多么令人讨厌,他们扰乱既定的惯例,提出我们从来没有试过的各种各样的新计划,而我们只要拥有简单的常识和合作的精神,就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
事情进一步发展,组织也进一步恶化,高级人员不再通过与其他机构的比较来夸耀自己的效率。他们已无视其他机构的存在,不再光顾餐厅的食物,而宁愿带三明治上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了解英国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出版社向来是以杂乱无章的环境而闻名的。一个人走到显然是入口处的地方时,会被引导向屋外走,绕过一座建筑物,走下一条小巷,然后再爬上三段楼梯,才到办事处。
当饱览过出版社的破漏与杂乱无章之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些外表既整齐又方便的建筑物时,心情不禁万分舒畅。
那些铜和玻璃制造的外门,对称地立在正门的中央,擦得发亮的皮鞋在光鲜照人的地板上轻快地滑向闪闪发光的电梯。彬彬有礼的接待员以鲜红的樱唇向冰蓝色的电话听筒娇滴滴地说话,当她看见来拜访的你时,会主动招呼你坐在电镀的扶手椅子里,以迷人的微笑告诉你:“请您稍等。”
从电梯往上看,你会发现宽大的走廊如何伸展到A、B和C部门,关闭的门内时而传出有规律的打字机声音。
帕金森定律(4)
一分钟后,你来到董事长的面前,陷在他的地毯里,被大人物的不斜视的目光催眠着,并被挂在墙上的巨大画像吓唬着,你会觉得终于找到了真正有效率的工作环境。
但是,当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时,会让你大失所望。
一些公司通常用布置的富丽堂皇的办公室来虚张声势,以掩饰他们即将破产的命运。
因为在业务繁忙的时候,人们就没有时间去布置他们的办公室。只有在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完成后,人们才有时间这样做。
所以,对一般的旅客来说,在参观圣彼得教堂、罗马和梵蒂冈时,眼见那令人敬畏的景观,就自然会联想到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暴君在暴跳如雷地诅咒,明君在此修订律法等。
但只要翻开导游小册子,旅客就会知道:真正有势力的教皇是在这些大厦建好之前的事,而且,他们经常不住在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宫殿里。而后世的教皇已经失去大半权力,在这些建筑物完成时,他们几乎已经被遗忘得一干二净了。
要证明这个理论并不难,让我们以国际联盟的历史为例。1920年到1930年这段时间,人们对国际联盟抱着极大的期望,但到了1933年,却彻底让人们失望了。国联宫无疑是一座卓越的建筑物:秘书处、会议室、大会会场和餐厅等都经过精心和周详的设计,各方面都是独出心裁、匠心独运。但就在1937年国联宫投入使用的时候,国联已经名存实亡了。
也许有人会将凡尔赛宫排除之外,这座巍峨壮观的庞大建筑,是在法王路易十四王朝顶峰时建造的。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虽然凡尔赛宫象征着那个时代的胜利精神,但它的完成期基本上是在该王朝即将结束的时候,一部分工作是在下一王朝才完成的。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路易十四的丰功伟绩主要是1679年以前的事情,到1682年登峰造极,而到1685年,其政权就已经开始走向衰微。路易十四来到凡尔赛宫时,其权势已经趋向没落了。
无数事例证明,如果新机构的成立,伴随着诸多高级官员的产生以及特殊建筑的建立,就足以让这个机构迅速灭亡。它不能生根,因为没有土壤;它不能自然地成长,因它已经长大;它不能开花,更不用说结果。最终,它会被自己的完整无缺闷死。
不堪“辛劳”,退位让贤
一个机构,如果他(X君)在该退位的时候还表现出杰出的领导才能,那么,他有必要让贤吗?
当一个人在47岁时仍屈居人下,那么他永远不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到X该退休时,他的直接下属已经太老,而且已经屈就太久了。他们有把握做的是阻挠所有地位比他们低的人。
这样一来,在很多年里,不会出现,甚至永远不会出现一个能干的继任者。除非有一个新的领袖出现在面前。
如何使X离去将是这个机构最棘手的问题,因为X越是能干、留任越久,就越难取代他。
在过去,如果一家公司想叫一个董事主席背包走人,通常是其他的董事在董事会上打哑谜,只是动动嘴巴,并不说话,而另外一个董事,则不停地点头,让人认为他已经听懂了,使主席觉得自己已经又老又聋了。
但是,过去那种方法太陈旧了,与其他事情一样,现在人们求助于现代的科学方法。
这个办法,主要是以坐飞机旅行和填写表格来完成。研究结果证明:这两种活动的结合,可以造成任何一个高级人员彻底的筋疲力竭。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帕金森定律(5)
比如将一系列的会议程序表放在某个高级人员的面前:6月在西伯利亚开会,7月在北极圈开会,8月在南极圈开会,每次会议为期三周。
人们告诉他:部门或机构的声望完全有赖于他出席这些会议。他的行程表使他奔波于不同的会议之间,一年只能回到办公室三四天。
当他回到办公室时,发现办公桌上堆满了待填的表格。
在出席完了南极圈会议,填写了一大堆表格后,他又会接到新的行程计划:9月份在冰岛开会,10月在关岛开会,11月在亚马逊河开会。最终,他会感到精疲力竭,于是打算明年1月宣布退休。
在任何行程中,他全部旅程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而且大部分的飞行时间是花在填写各种各样的表格上,绝无机会享受安闲的油轮航程。
试验结果显示:一个身居要职的老年人,经过这一过程的折腾后,都会被迫宣布退休。甚至有迹象显示,有些老年人在接受这种折磨前便自行退休,当他一听到要送他去斯德哥尔摩或温哥华开会时,就是让贤的征兆。
内阁的扩充导致权利的分散
一个委员会并不是一种机械的结合物,它是一个有机的组织。它就像一株植物,会生根成长,开花结果,然后枯萎凋谢,还会把种子散播开来,使其他的委员会得以接着开花结果。懂得了这种原理,你就能真正了解现代政府的结构和历史。
在显微镜下面做初步研究,组织学专家、历史学者甚至组建内阁者都会认为,一个委员会的最理想阵容是五个人。
五个人容易召集,并且在开会时可以更为迅速、有效、机密地办事。在这五个人当中,四个人可以分别精通财政、外交、国防和律政。第五个人,由于不擅长上述的任何方面,通常会让他出任主席或首席部长。
无论把将成员局限在五名是多么的方便,但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委员会的人数会很快地增加到七名或九名。需要上述四种领域之外的特别技能是他们增加成员的主要借口。
在一个九个人组成的内阁里,三个人制定政策,两个人提供资料,另一个人主理财政,加上中立的主席,总数是七个人。在看看另外两个人,似乎纯粹是点缀。
在许多国家,内阁仍然处在第二阶段,就是说把成员局限在九个人,不过这种内阁仍然是少数。在其他地方和较大的国家,它们的内阁成员通常都会有所增长。
新的成员会随时加入,有些自称是拥有特殊的学识,但多数是不得不招揽入阁的,因为他们在阁外会制造混乱。由于新成员接二连三的被带进来,内阁成员的总数迅速地由10名增加到20名。处在这第三阶段的内阁,将会暴露更多的缺点。
很难在同一时间和地点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是它最明显的缺点。
这只是开始。而一旦多数人会合在一起,极大可能都是些老态龙钟、疲惫不堪、听觉不灵者或聋子。这些成员很少是因为他们的贡献而入阁的,大多数人入阁,可能只是为了讨好某些外面的利益集团。
然而,这些受操纵的成员越是坚持本集团的利益,就越会激起其他的集团委派自己的成员入阁。于是,增加阁员获取权利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20个人的总数已经达到,并且很快就超过了这个限度。结果,内阁突然间进入最后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阁的发展遭受突如其来的变化。
首先,举足轻重的那五个人已经事先会晤过,制定了决策。他们并不反对委员会的扩充,因为他们并没有给象征式的阁员留下什么可做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帕金森定律(6)
其次,因为整个会议就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更多的成员不见得会浪费更多的时间。这样一来,通过接受外面集团的代表入阁,委员会可以暂时缓和他们的压力。
随着阁门大开,阁员的人数由20名增加到30名,由30名增加到40名……成员的人数最终很可能会达到千人之众。
研究显示,内阁人数超过20或21名时,就会失去效率。皇室理事会、国王理事会和枢密院在开始走下坡时,其人数都超过20名,至于那些有更多人数的委员会则早已大权旁落了。
一个会议如果变质,其人数必定超过了20名。发言者发表言论时,都要站起来,这样才能使对方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一旦站起来,他就情不自禁地长篇大论:“主席先生,我想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宣称,根据我25年的经验,我们应该以……主席先生,我们肩负重担,而至少我”就在这位仁兄喋喋不休地胡说时,其他人却忙着在桌下交换字条——“明天跟我一同吃午餐,好吗?";,“到时再决定吧!";——除此之外,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那个发言者极可能是在说梦话,只是他的声音没完没了地嗡嗡作响。该委员会已经无关紧要了。
机构膨胀所具备的条件
对于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帕金森作了精彩的阐述,我们该如何解决机构膨胀的问题呢?
“植物学家的任务不是去除杂草,他只要能够告诉我们,野草生长得有多么快,就万事大吉了。";这就是帕金森教授给我们的答案。
如果这个症结解不开的话,社会将会逐渐衰败,企业将会慢慢萧条。
吃透这个定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前提。所谓定律,无非是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阐释,而规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
那么,“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有哪些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占据一定的位置。像这样的团体有很多,大到各种行政部门,小到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
其次,寻找助手的领导者本身不具有权力的垄断性,对他而言,做错某事或者其他的原因都会轻易的丧失权力。
第三,称职的领导不必寻找助手,因此这位“领导者";对他的工作来说是不称职的。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见,“帕金森定律”只在一个权力非垄断的二流领导管理的团体中才起作用。
那么,在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团体——比如兴趣小组之类,不存在“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可怕顽症;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平庸的人做助手;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
解决帕金森定律的关键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