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龄已不再有好运了。”
  路易十四完全摆脱了往昔对权势的骄傲,而是以更加镇静的姿态维护着国家的尊严。他在1706年向联盟国提出了和平条款,遭到了英国和利奥波德的拒绝。忧心忡忡的路易十四便转而增召一支新的陆军,坚持战斗。然而,路易十四在随后两年中面临的形势更加恶劣,法国无力再战,敌军将领甚至开始计划进军巴黎。1709年,军队的败退与百姓的困苦几乎让路易十四屈服。为了换取和平,他愿意牺牲一些重要的军事城堡,并原则同意菲利普让出西班牙王位。不料,得寸进尺的大联盟各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条件:如果菲利普在2个月内还未离开西班牙,法军就与联盟军一起驱逐他。路易十四极为愤怒,坚决回答说:“若我必须一战,那也宁可与我的敌人,而非我的孩子。” 。 想看书来

上帝派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10)
联盟国的严苛要求激起了法国的愤慨。激动的人民心甘情愿地奔赴前线,贵族们纷纷将银器送往铸币厂。1709年夏天开始,战争形势出现逆转,法国军队阻止了敌军的入侵计划,1710年,西班牙击败了入侵的英、奥军队。同时,国际形势悄然变化,英国安妮女王领导新政府主动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和平会议在乌特勒支召开,除了奥地利以外,各交战国在1713年签署了条约。奥地利新国王查理六世想通过强硬的军事行动来迫使法国做出更大程度的让步,却在军事上遭遇了连续的挫败,被迫接受了和平方案。
  根据和平条约,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利普保住了西班牙王位,但是直布罗陀被割让给英国。法国收回阿尔萨斯等地,同时归还在长期征战中曾经获取的土地。此外,路易十四还得承认今后将不再支持英国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历时10余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终于结束。路易十四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战争艰难岁月里,百姓的生活困苦凄惨。但是,路易十四坚持到了最后,以一己之力对抗势力强盛的大联盟,在经历了士兵被屠杀、国土被蹂躏、人民变得一贫如洗的重重苦难以后,法国最终维持了1678年在欧洲的版图。
  战争带给法国许多灾难,战后对他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战争的巨大耗费致使法国国库空虚,为了筹措战争费用,路易十四卖掉了凡尔赛宫内的许多珍贵物品,熔化了金银制造的盘子、餐具、烛台等精美物品。路易十四甚至典当他皇冠上的宝石,以至圣西蒙公爵形容他的举动简直就是在出卖国王的名誉。商人们都不再相信国王能够偿还巨额债务,纷纷要求现金支付。路易十四在战争中获得的声誉也在战争中失去。
  点评:生于战争,毁于战争
  经年不休的战争不仅削弱了法兰西的国力,也逐渐耗干了路易十四旺盛的精力。战争结束以后,路易十四已经是风烛残年,心力交瘁,家庭的变故,王室的凋零,种种打击接踵而至。
  法国王位继承因为继承人的相继死亡出现了危机。幸存的合法继承人只剩下了他的三个孙子,任西班牙国王的菲利普五世、侄子奥尔良公爵以及1710年出生的曾孙路易十五。为了确保皇室的延续,防止菲利普五世违反《乌特勒支协约》争夺法国王位,1714年8月2日,路易十四重新拟定遗嘱,指定他的侄子奥尔良公爵成为路易十五的监护人,并指明在路易十五成年之前,奥尔良公爵必须与摄政议会共同治国,以防止摄政大权独揽。
  晚年的路易十四饱受病痛折磨,他默默忍受着。1715年8月,路易十四连续病数天,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路易十四十分坦然地面对即将来临的死神。他看到仆人们在为自己伤心流泪,和蔼地对他们说:“你们哭什么呢?难道你们以前真以为我会永生吗?”路易十四平静地安排着一切,包括他的葬礼。临终之前,路易十四叫来年仅4岁的路易十五,留下了最后的忠告:“要尽力同邻国和睦相处。我过去太爱战争。这一点你不要学我,也不要像我那样过度挥霍。遇事要多征求意见,选择最好的意见遵照执行。要尽快减轻百姓负担,完成我不幸尚未完成的事业。”
  1715年9月1日清晨,路易十四在他77岁生日的前四天逝世。路易十四去世之初,人们无不感到轻松,以为连绵的战争、沉重的赋税和宗教的迫害都将随之而去。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开始怀念路易十四的光荣和伟大,人们一提到他的名字无不肃然起敬。他被誉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人们相信,在威名显赫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面前,即使是最自傲的帝王也会相形见绌。
  在法国历史上,查理曼大帝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黑暗的中世纪。但是,自从查理曼家族没落以来,法国就走向了衰败。政治上,法国在九百年间几乎一直处于举国分裂、内战频仍的环境中,法国王权在或多或少的虚弱状态中萎靡不振,贵族纪律散漫,中央政府缺乏良好运转机制,在国外几乎毫无信誉。经济上,巴黎城内的宏伟建筑寥寥无几,国库空空如也,虽然法国人酷爱豪华奢侈,却只有极少数简陋的制作工场,百姓始终陷于贫困。文化上,经历了文艺复兴洗礼的意大利人把法国人视为野蛮人,当时,法国的绘画、雕刻、诗歌、哲学等几乎闻所未闻,没有正规的学院和剧院,优雅的社交风习更不为人所知。军事上,法国军事力量弱小,时常遭受其他国家的欺辱。但是,这一切都在路易十四时代被彻底改变。伏尔泰对路易十四给予了极高赞誉:“路易十四对法国的贡献,二十倍于他的先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上帝派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11)
路易十四统治法国半个多世纪,对法国影响深远。法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奠定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此后数百年,法国一直跻身于世界一流国家之列。
  路易十四将法国专制主义推向了巅峰。路易十四信奉“朕即国家”,他认为法国完全依附于国王,只有全部权力集中到惟一的国君手中,臣民的幸福和安谧才能得到保障。路易十四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集权体制,大权独揽,甚至拒绝任命首相来分享他的权力,人民惟有服从的义务。他可以听从任何人的建议,但是最终只能由国王做出判断,一旦做出决策就不容许任何的反对意见,专门关押###的巴士底狱成为法国专制制度的象征。除了政治领域以外,路易十四还把专制集权扩展到了法律和宗教领域,宣扬国王就是王法,全体臣民都要与国王保持相同的宗教信仰,将“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宗教”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成为“专制统治最完美的化身”。
  路易十四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昌盛的时代。政府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家与征战沙场的将军共同分享着国王的酬劳和荣宠。路易十四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赞助者,他的奖掖与扶持让法国绽放出瑰丽绚烂的艺术之花。高乃依、莫里哀、拉辛、拉封丹……一个个炙手可热的大师彰显着法国文学艺术的成就。除了学术领域群星璀璨,凡尔赛宫成为路易十四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富丽辉煌的凡尔赛宫犹如一座永恒的纪念碑,光芒照耀着整个文明世界。法国的文学艺术快速而完美地征服了欧洲,法语取代中世纪的拉丁语成为欧洲外交的通用语言,欧洲上流社会无不以一口流利的法语为时尚。法国的礼仪成为欧洲其它皇室模仿的对象。
  路易十四视荣耀高于一切。他毫不忌讳自己对荣耀的喜爱,公然说“荣耀是我的最爱”。路易十四的荣耀源自三个方面:首先,国王的职位本身就是伟大、尊荣且令人喜悦的。其次,路易十四认为,当时的世界上再没有比法国皇室更尊贵、更古老的王室,他们拥有的权势亦无人能及。再次,路易十四的荣耀还来源于战争,他希望通过在战场上树立的丰功伟绩让世人永远铭记。路易十四在每一方面都做得很好。作为一个国王,他尽心竭力为法国谋取利益,通过王位继承战争把法国的波旁皇室扩展到西班牙,十七世纪的法国艺术家在为年轻的路易十四塑像时,通常把他塑得像古罗马的神一般。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并不为过,他确实犹如天空中的太阳,发出的耀眼光芒照亮了整个欧洲。
  路易十四一生酷爱战争,他统治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路易十四刻在大炮上的铭文“国王的最后论据”将路易十四崇尚武力、凭借武力裁决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战争成就了路易十四,他不仅在战场上获得了个人荣耀,而且让法国开疆扩地,为法国留下了一个领土规模远远大于先辈的国家。但是,战争同样摧毁了法国,导致法国人口锐减,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儿子牺牲在战场上,人民在战争的蹂躏下饥寒交迫;国家财政在战争中债台高筑。当路易十四最终注意到民生的疾苦和国家的窘迫时为时已晚,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将其作为未完成的事业遗留给继承者。
  正是有了路易十四,法国才能够在欧洲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国。正如拿破仑评价:“路易十四是个伟大的帝王,是他造就了法国成为国际中第一流的地位。法国自查理曼大帝以来,又有谁能在各方面与他相比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眩目光环笼罩之下的路易十四并非毫无瑕疵的领导者。他漫长统治生涯的后半期,法国的很多社会弊端已现端倪。他追求奢侈享乐,却忽视了社会民众的贫苦;他追求专制集权统治,钳制思想自由,迫害持反对意见者,使巴士底狱成为人们痛恨的黑暗堡垒;他重用柯尔伯推行重商主义,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拒绝召开三级会议倾听资产阶级代表的心声;他放弃宗教宽容政策,将法国统一为天主教国家,迫使大量有经营才能或是手艺精湛的胡格诺教徒背井离乡,流亡海外。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安康的道路上,借鉴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极为重要。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政权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势力是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文化事业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扶持文化、发展艺术将有助于国家的建设,这或许就是路易十四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毁誉参半的理性君主……腓特烈大帝(1)
腓特烈是普鲁士王国最重要的君主之一,也是近代早期欧洲最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近代欧洲少有的开明君主。18世纪是欧洲近代社会矛盾斗争最激烈、政治经济变革最激荡的时期,战略形势瞬息万变。在近代欧洲的这一历史大变革中,欧洲大陆各国百舸争流,竞相崛起,构筑并形成了欧洲新的力量格局:法国经过法王路易十四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整治、杀伐,国力蒸蒸日上,在欧洲大陆的政治影响急剧膨胀,牢牢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与之相对应,俄国在彼得大帝矢志改革、整军扩张之后,国力超升,影响大盛,由一个偏安一隅的欧洲内陆国家,一跃成为据有波罗的海出海口,占据欧亚大陆腹地的欧洲超大强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此时也完成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实力堪居资本主义世界之翘楚,并据此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疯狂的殖民扩张,一跃而成为“日不落帝国”。在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室的统治下,国势强盛,风头强健。由于奥地利国王兼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身份,奥王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德意志诸邦理所当然的领导者。
  与欧洲列强群雄并起后所形成的鼎盛格局相反,18世纪的普鲁士还只是一个偏安一隅、地处偏僻的蛮荒之地,国势不举,社会文化极度落后,不仅在欧洲国际事务中毫无影响,而且其自身也经常受到欧洲列强的挤压,甚至普鲁士的国土也屡遭列强觊觎。与日渐兴盛的欧洲列强相比,普鲁士明显滞后,它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累赘和羁绊,为欧洲列强所忌。对普鲁士来说,能不能跟上欧洲文明发展的步伐,赶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成为其生死存亡的关键。腓特烈的出现给普鲁士带来了光明。他在普鲁士兴利除弊,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强大军事,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实现了普鲁士的勃兴,带领普鲁士实现了国家的腾飞。
  然而,在历史赋予腓特烈文治武功的不世功业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解的历史之谜。有人说,腓特烈是普鲁士霸业的缔造者,是普鲁士王国真正的创立人;有人说,腓特烈的一生充满了杀戮与血腥,他的王国充斥了一场又一场战争,腓特烈本人是普鲁士历史上经历战争最多,也是杀戮最重的国王;有人说,腓特烈一生勤俭朴素,个人生活简单到了极点,甚至到了吝啬小气的程度,但是腓特烈在普鲁士军事建设上却一掷千金,毫不手软,不论是其气概还是规模,都是欧洲列强中难得一见的;有人说,腓特烈是欧洲近代最开明的封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民智开化,社会贤明,经济发达。腓特烈是欧洲近代集权统治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社会秩序,他所遗留的普鲁士军官团,都成为后来贻害德国的历史祸根。
  与欧洲其他封建专制君主不同,腓特烈深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他的思想中充满了资产阶级的理性思想元素。在腓特烈看来,身为领袖,必需富有野心,但是这种野心必须睿智而且稳健,并且必须以理性为基础。德国历史学家里特尔评价腓特烈时说:“假如有哪一个伟人可以称为‘理性主义者’,那一定就是腓特烈。”然而,对欧洲启蒙思想的景仰,却并没有影响腓特烈所推行的强权与专制。腓特烈坚决实行强权政治,他谨奉“强权即公理”的信条。腓特烈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声誉,甘愿为之背上出尔反尔的“骗子”恶名。思想的理性与实践的强权,两者在腓特烈身上得到了极致结合。英国历史学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