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德的故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哪里是得胜“班师”,分明是临阵撤军,拱手将收复的失地再送给金人。岳飞悲痛欲绝,愤然道:“十年努力,一旦付诸东流,收复各州,一朝全部丢弃。社稷(ji)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到临安(南宋临时的都城)不久,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1141年农历12月29日深夜,将岳飞毒死在风波亭。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

  岳飞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取义成仁。“精忠报国”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毕生追求的美德。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司马光砸缸
天蓝了,风暖了,梨花开了,柳树吐出了嫩芽,孩子们的笑声也更欢快了。院子里充满了生机。

  司马光和小伙伴们捉起了迷藏。院子里有假山,有大树,有藤萝架,有修剪整齐的灌木,哪儿都是藏身的好去处。

  司马光看中了那口缸,圆圆的口,鼓鼓的肚,像尊弥勒佛横卧在假山下。缸口比他高,藏进去,谁也找不到。他扒住缸口,踮踮脚往里看。真令他失望,里面盛着满满的水。他不知这是大人们为防火准备的。他只好躲到柳树后面。

  “瞎子摸到树,我也能跑,”司马光心里想,“谁也别想捉住我。”

  扮蒙眼瞎的是个小胖墩儿,摸起人来憨态逗人。小伙伴们被逗得禁不住都显出身子喊起来,本应安静的院子一片喧闹。

  “瞎子,瞎子,我在这儿!”

  “瞎子”疯狂了,小伙伴们的喊声更大了。一个瘦瘦的小伙伴干脆站到假山顶上喊:

  “我在假山上,你敢摸上来吗?”

  真是乐极生悲。这个瘦瘦的小伙伴兴奋过度,脚下一滑,从山石上摔下来,正落到那个大肚子的水缸里。“扑通”一声,人便没有了踪影。

  小伙伴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吓呆了,俄而,院中响起一片哭声,唯有司马光跑到缸前想着救出落水的小伙伴。

  把水放出来,他想到这是唯一的办法。怎么放?推倒缸?他推了,可推不动。

  院中的哭声更大了。司马光听不到哭声,却隐隐约约听到缸里微弱的呼喊声。他知道,必须立即把水放出来,否则缸里的小伙伴会难受死的。他还没想到真正意义的死,但小伙伴的难受已让他着急。

  情急中,他想到了砸缸,缸砸开了,水不就流出来了吗?

  他飞快地在院中寻找石头。在墙下找到一块,可以让他勉强抱起来。他不再犹豫,抱着石头跑到缸前。一定是救人心切迸发出超人的力量,他竟将石头举过头顶,向缸砸去。

  “通”地一声,缸被砸出一个洞,水突突地涌流出来。

  小伙伴得救了。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而他这个儿时砸缸救人的故事却比他的史学著作更被人所知。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友爱互助,救人于危难的品质,在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了印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杨震拒金
东汉荆州刺史杨震要改任莱州太守了。

  他是悄悄离任的,若要告之下属,张扬出去,地方士绅、长老定要锣鼓喧天地领着四乡百姓送行,定要献上个“廉明清正”之类的牌匾,定要送上荆州的特产,甚至定要以盘缠之名送上银两。可他厌恶这一切。为官的以民为本,为百姓办的好事再多,也是为官的本分;如若接受了这名这物,不就成了以官为本的贪官了吗?

  他和老仆只雇了一辆两轮的篷车,装上他的书箱衣物,坐上主仆二人还空了很大的地方。记得来荆州赴任时,也是这些东西,离任时未添物品很让他心慰。他曾对老仆说过,如果离开荆州时,车中东西多了,他就不是一个清官。

  “你看,我的东西多了吗?”他问老仆。

  “似乎还少了些。”

  “那我是以清白之身离开荆州的了。”

  车上传出主仆二人爽朗的笑声。

  杨震本想简装赶路,不再惊扰任何人,可车到昌邑县住进驿馆后,县令王密就到了。

  “先生到了昌邑,学生不知,未能远迎,罪过,罪过。”王密大汗淋淋地进屋便向杨震施礼。

  “可你还是知道了。”杨震冷冷地。他很不喜欢官场应酬的恶习,更不希望看到王密也学会这些东西。

  “是驿长禀报我的。”王密看出杨震的不快,“先生是我的恩师,到了我的辖地,我怎能不来拜见呢?”

  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时,见王密是个人才,便举荐他做了昌邑县令。可杨震发现,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少年才子,如今也变得暮气沉沉了。

  掌灯时分,王密又来驿馆拜会杨震,神色诡谲地在屋门外张望片刻后,关上了屋门。

  杨震警觉地正欲责问王密,王密已从携带的布袋中取出十斤黄金悄悄地放到桌上。

  杨震愀然作色。“这是干什么?”他喝问。

  “学生的一点心意。”王密在杨震嗔怒的目光下有些慌乱了。

  “你不知我为官的信条吗?”

  “学生早知,可现在无人知晓。”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是无人知晓?”杨震强压着怒火,他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声音都变得颤抖了。

  王密唬得不敢再说半句。

  “王密啊,”杨震慨叹道,“我当年举荐你,是知你是个贤能之士;可如今,我不知你,你也更不知我了。”

  王密听罢,羞愧难当,收起桌上的黄金退出了屋。

  杨震在其身后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要改之啊!”

  第二天,晨曦微露,杨震便上路了。他看看车上的物品,还是那样多,唇间露出了一丝微笑。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便以“慎独”作为修身的准则。“慎独”,就是在一人独处的情况下依然严格自律,不做任何违背道义的事情。“杨震拒金”的故事便是对“慎独”最好的诠释。

的卢马害主不送人
起兵之初的刘备由于没有根基,被曹操追杀,只得带着关羽、张飞、赵云投靠了荆州的刘表。

  张武在江夏造反,刘表交给刘备三万人马到江夏平乱。两军对阵时,因张武的战马极其雄骏,引得刘备在阵前赞不绝口。一旁的赵云见主公喜爱之物在张武坐下,挺枪而出,直取张武,战不到三合,将张武挑下马来,随之将战马牵回,献给了刘备。

  平乱凯旋,刘表看到刘备的新坐骑健骏超群,称赞不已。刘备正愁无以表达对刘表的感激之情,立即将马送给了刘表。

  刘表骑上此马非常得意。他的部将蒯越懂相马之术,对刘表说:

  “此马眼下有泪糟,额边生白点,名的卢,骑则害主人。张武因此马而亡,主公万不可乘。”

  刘表细品蒯越的话,很相信,第二天便将的卢马送还给刘备。

  刘备骑的卢马出城,被刘表的幕僚伊籍拦住。

  “将军千万不可乘此马。”伊籍恳切地说。

  刘备忙下马恭敬地向伊籍求教。

  “我昨日听到蒯越对主公说,此马名的卢,乘之害主,因而今日主公将此马送还将军,将军怎么可以再乘它呢?”

  “谢谢先生的指教,”刘备抚摸着的卢马头说,“可人生死在天,岂是马能左右的呢?”刘备不以为然,依旧骑上的卢马而去。

  刘备的到来,引起了刘表的妻子蔡夫人和她的弟弟大将蔡瑁的不满,认为志高远大的刘备一定会将荆州占为已有,决定除掉刘备。

  蔡瑁代刘表在襄阳宴请百官,请刘备赴宴。席间充满了亲和的气氛,百官纷纷向刘备敬酒。

  自从伊籍指出的卢马的利害后,刘备与他便成了知已。此刻,伊籍乘向刘备敬酒时,边使眼色,边悄声说:“请更衣。”

  刘备会意,借口上厕所,离开宴席。

  “将军快逃吧。”伊籍到后园见到刘备后急切地说,“蔡瑁已备下刀斧手,就要下令杀你。”

  刘备大惊,骑上的卢马,冲出襄阳西门,飞驰而去。

  蔡瑁得知刘备逃走,立即带兵追杀。

  的卢马快,襄阳城渐远。刘备正暗中庆幸,一条水急浪翻的河拦住了马头。河为檀溪,宽数丈,无桥可行。眼看追兵将到,情急中,刘备纵马下河,孰料仅行数步,的卢马的前蹄便陷到泥里。此刻,已清晰可见追兵在阳光下闪着白光的盔甲,转瞬间便要追到河边。

  刘备拼尽力气,扬鞭打马,高呼道:“的卢,的卢,你真的要害我吗?”

  奇迹发生了。受到鞭笞的的卢马突然扬鬃长嘶,从水中一越而起,就像腾云一般飞到了西岸。

  刘备逃出蔡瑁的追杀,回到新野城。一日在市上见一位鹤骨仙风的先生吟歌走来,像是个贤达之士,便下马拜见。来者姓单名福,果然是个名士。刘备向单福求教平天下的大事,单福却指着的卢马说:

  “此为的卢马,害主,不可乘之。”

  刘备说:“此言已应验了。”

  单福摆摆手:“的卢檀溪一跃是救主,但它终要害一个主人的。我有一个办法,将军将它赐给仇人,仇人被的卢伤害后,将军再乘就无妨了。”

  刘备听罢,勃然变色:“先生明知的卢害主,却让我为自己之利送出害人。我不敢再请教你了。”

  单福大笑:“我是在试探将军的心啊。将军果然是个有仁德之心的人,我愿辅佐将军了。”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名言,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刘备“的卢马害主不送人”的故事体现了这种以博爱之心待人,崇尚诚信,蔑视欺诈,让社会充满温馨与和谐的道德风尚。。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孔融让梨
夜风一凉,母亲需关窗睡觉时,孔融知道秋天要到了,后园梨树上的梨要熟了。

  春天白白的梨花一谢,枝头上的梨苞便开始悄悄长大,秋风一起,那梨苞就变成了黄橙橙的梨。

  谁也没注意梨苞的长大,可四岁的孔融看到了。他天天上后园,天天看梨树,天天感悟着树上梨苞的变化,直到有一天闻到梨的清香。

  他开始知道什么是馋。仰头望着黄橙橙的梨,盼着掉到他的口中。可他很乖,父亲说,不到熟透不摘梨,他便等着,那怕唇角流出了口水。

  梨终于都熟透了,挂在枝头,就像一盏盏年夜里的小黄灯笼,闪着诱人的光。全家都去摘梨,这天便成为孔家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

  一方小木桌摆在梨树下,一盆清香诱人的梨摆在小木桌的中央。

  “吃吧。”父亲慈爱地对孩子们说。

  可孩子们围在桌旁谁也不敢伸手,企盼的眼睛都瞅着母亲,盼着母亲挑选自己做第一个吃梨人。

  懂规矩的孩子们令母亲很欣慰,她将希望通过目光在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停留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将希望给了孔融。她抚摸着孔融的头说:“我知道你从春天就盼着梨长大,那么就由你第一个挑梨吃吧。”

  孔融笑了,笑得很甜,可当手伸到梨盆时犹豫了。他仔细地看过每只梨后,拿起一只最小的离开了小木桌。随后,孩子们一声欢叫,扑向了梨盆。

  父亲被孔融的举动搞糊涂了,这孩子可是天天想吃梨啊。“孔融,你为什么挑了只最小的?”

  孔融闪闪眼睛:“哥哥们年龄大,我年纪小,当然要吃小的了。”

  “可是弟弟比你还要小啊。”

  孔融瞥了父亲一眼,认为父亲很无知。“我是哥哥,当然要把大的留给弟弟了。”

  父亲母亲都笑了,笑得比哪一年的摘梨日都开心。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让梨的故事讲来总令人感动不已,这是因为在小孔融的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谦恭礼让的美好情感。正是这种情感,孕育了孔融优美的诗文,成就了他的文学事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张俭选布
辽国的圣宗皇帝御驾云州(今山西大同),他要在云州辖界的莽野山林中狩猎。所经之处,地方官员纷纷拿出所能搜寻到的最贵重的礼品奉献给皇上。可云州太贫脊了,实在无物可献。

  不过,谁也没有料到两袖空空的云州节度使在圣驾莅临之后,不仅泰然自若,而且露出得意的神色。属下猜测,他一定手握宝器了。

  “皇上,臣下无能,”节度使拜见圣宗说,“臣下境内无物可献。”

  “难道连人都没有吗?”圣宗不高兴了。

  节度使忙叩首道:“臣下正要禀告,新科进士、幕官张俭堪称大辽瑰宝,愿献于皇上。”

  以人为宝,一句气话竟成了真,这是圣宗始料不及的。但这毕竟是个很新奇的事情,圣宗立即召见张俭。

  张俭晋见,圣宗看他行止朴质无华,先喜爱了几分。接着,圣宗要他讲讲当前治国的紧要问题,张俭不假思索,口若悬河,说出三十余条。

  就像久无收获的觅宝者无意中遇到了梦寐以求的宝藏,圣宗看着眼前这个粗衣布履的年轻人,欣喜若狂了,甚至对狩猎都失去了兴趣。他当即收下了云州节度使的这件“宝物”。

  张俭能力超人,一路升迁,直至做到左丞相,但他依然像做云州幕僚时一样温良谦和,依然像寒窗苦读时一样勤俭素朴。穿衣只穿粗布衣,吃饭只吃一种菜,俸禄只要有节余,就去周济亲朋故友。

  这可苦了朝上的百官。辽国国力日渐雄厚,奢侈之风也在朝野兴起,官员比着穿锦缎华服,可进宫后望着班前左丞相的粗布旧袍,总令他们忑忐不宁。

  这种场面是很滑稽的,可了解张俭的人都知道,他是在以身施教,讽喻下属官员,让他们摈弃奢华。

  这年冬天出奇的冷,张俭上朝奉事,圣宗见他又穿上那件破旧的棉袍上殿,便密令侍者暗中用火夹在张俭的棉袍上烙穿了一个洞作为记号,看他是不是总穿这一件,也好借此为他换上一件新袍。

  第二天上朝,圣宗一眼看到张俭棉袍上的烙洞。他还是没换啊,圣宗不禁慨叹一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