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受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英国也爆发了争取*权利的运动,那就是宪章运动。英国虽然是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但当时不是*制度。与三权分立的美国不同,英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的立法机关,其地位在行政和司法机关之上。英国议会由英王、贵族院、平民院三部分组成,英王是世袭的但没有实权,贵族院又称上院。它的议员不是选举产生的,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法律贵族、家权贵族、终身贵族、苏格兰贵族、爱尔兰贵族组成。由于英王可以临时增封爵位,而议员死亡无需增补,所以贵族院议员人数不定。直到今天依然如此:1986年贵族院共有1196名议员,其中有64名女议员,有349名终身贵族,其余全部是世袭贵族。这对*制度几乎是一个讽刺,英国贵族院在君主立宪初期有很大的权利,这些人代表了保守的资产阶级、贵族和教会的利益。贵族院与平民院的斗争非常激烈,经常阻绕平民院的决议。经过漫长的斗争,平民院才掌握大权,直到今天,贵族院依然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1998年部分终身贵族被剥夺权利,1999年,布莱尔政府推行上院改革,废除贵族世袭制,将上院近800名世袭议员减至92名,从而基本结束了600余年的贵族世袭制。

  平民院又称下院或众议院。它是*的代议机关,议员是选举产生的。但当时的平民院候选人是财产资格规定的,而且大多数人没有选举权,伦敦工人协会在1836年11月发表了题为《*的下议院》的文件,指出英国600万成年男子中只有84万人有选举权,议员的产生极不平等。1838年5月8日宪章运动纲领《人民宪章》发表,核心内容是:成年男子*权、秘密投案、废除议员财产资格限制、议员支薪、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但是国会拒绝接受,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英国宪章运动爆发。经过英国劳动人民经过100多年斗争,从1832年选举改革开始以后连续通过了1867年、1884年、1918年3个人民代表法,最终取消了选举财产资格的限制。选民开始不以财产所有人的资格而以国家公民的资格参加选举。1872年取消举手投票采用秘密投票方式。1918年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1948年才取消了给予大学12个席位,实行了一人投一票的平等选举制。1969年通过的人民代表制法规定选举权的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

  法国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著名的《*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它不但影响了法国,还反过来冲击了英国那不完善的君主立宪制度,这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市民阶层很明显要比小农更容易组织,文化程度也越高,对自身的权利要求越多,这样*化进程越快越深入。这一切都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后果。法国大革命不但扩散到美国和英国,还扩散到了德国。工业革命也扩散到了德国,十八世纪后期的德国统一并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于英国和法国,成为了新的经济强国,也成为了新的哲学与科学的中心。我们下一篇去德国。

工业革命的扩散(三)
上一篇说道法国,这里我们谈一谈德国,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在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四)和(五)中提到过神圣罗马帝国,在那个时候的神圣罗马帝国非常强大,它包括德意志、奥地利和匈牙利,是欧洲抵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的中流砥柱。不过这个国家有一点特殊,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与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神圣罗马帝国也是由众多诸侯国的封建势力组成(见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一))。到了15世纪初,欧洲各地的民族国家纷纷崛起。在这些国家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作为支撑,比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他们加强了王权,将诸侯国和封建骑士阶层大大削弱,为国家的崛起带来了条件。但神圣罗马帝国王权被削弱走向了分裂,据统计,十七世纪的德意志分裂为314个邦和1475个骑士庄园领地,也就是说总共有1789个拥有主权的独立政权同时存在。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由这些领主中选出,没有了实权。

  在这些诸侯国之间又不断发生战争,相互吞并,到了十八世纪,出现了两个比较大的诸侯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在这两个国家中出现了中央集权式的政权,有了比较强的实力。这个时候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德意志,变革随即到来。

  法国大革命之后拿破仑掌握了法国,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自任皇帝,面对紧张的国内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拿破仑进行了多项涉及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其中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并最终制定,法典基本上采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从法律上得以稳固,拿破伦同时进行对外战争,进攻的第一对象就是它的邻居德意志地区。而普鲁士和奥地利是重点打击对象,1805年法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1806年,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被迫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法国在统治德国期间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输出到德国,摧毁了封建制度,给德国的统一带来了条件。1815年反法战争胜利后,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是一个由38个小邦组成的松散的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由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强共同支配的分裂局面仍未改变。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法国大革命的催化作用推动着古老的德意志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高潮的到来,为德意志的统一提供了动力和条件。19世纪20年代,是德意志现代工业真正起步的重要时期,工场手工业得到广泛发展,并很快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16年,不来梅建成了第一艘蒸汽动力船;30、40年代,机器纺织业开始在萨克森推广,形成了第一批工业企业;1835年,在巴伐利亚首次建成了德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不久又制造出德国第一台火车机车,从此全德兴起了修建铁路的热潮。到50、60年代,德意志已经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并且被完全卷入了世界贸易圈,除了短期的萧条外,德意志的经济始终处在繁荣状态。据统计,从1850年~1870年的20年间,德意志邦联的煤产量从670万吨增至3400万吨,生铁产量从21万吨增至139万吨,铁路全长达到2万公里以上,超过了英、法两国的铁路里程。到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工业实力已接近法国;70年代,德意志的机器制造业已经超过英国,位居欧洲之冠。工业的发展使德意志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和阶级力量的配置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普鲁士尤为显著,蒸汽机拥有量于1826的58台增加1857年的984台,增加近16倍。由于工业革命需要更大的市场,到1834年1月1日,一个被称为“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关税统一体正式宣告成立。它包括了德意志18个邦国、2300万人口和占全部领土3/4的土地。它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同盟内各国的商品和货币流通,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德意志向全面的统一和协调方向发展。同时,关税同盟也使普鲁士在德意志诸邦中的经济和政治领导力更加突出,在与奥地利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与此同时,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也在德意志建立起来。铁路不仅把东部农业经济区同西部钢铁工业区紧紧联接起来,而且冲过各邦的边界伸向北海沿岸和南部山区,它以特有的威力闯入各种旧的生活习俗,使德意志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到19世纪60年代,关税同盟地区已经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完善了共同的语言和共同文化。经济的统一为政治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德意志民族统一的核心力量日渐形成。强大起来的普鲁士开始了统一德国的进程,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工业革命带来的后果是将封建制度彻底摧毁,与英法美不同的是,德国在统一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关于德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共和制度,我们在后面的经济史和社会史部分再谈。德国的崛起和统一导致哲学与科学的中心转移到了德国,德国出现大批哲学家和科学家,我们下一篇谈谈德国的哲学。 txt小说上传分享

工业革命的扩散(四)
在哲学史上,德意志无疑是伟大的,在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由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历史进程中,德国不论在哪个方面的变化都非常大。社会变革程度甚至超过英法,又由于地处中欧,在东方和西方势力的夹击之下,诸侯国们同时承受着来自东西方帝国势力的压力和操纵。在夹缝中求生存,同时相互之间攻伐不断,战争频繁,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德国的统一进程导致了哲学的喷发,形成了独特的德国哲学文化。德国的哲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如此。

  前面我们知道荷兰的哲学家们提倡理性主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六)),英国的哲学家们提倡经验主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九)),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宣扬理性主义的同时偏重社会改革(工业革命的扩散(二))。我们知道,理性主义提倡科学知识是理性的产物,他们只承认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必然性,而否认感性知识的真实性。也就是说理性主义者相信世界自有其规律,而科学知识是建立在完全理性和具有严密逻辑推理过程和实践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这种方法来发现的自然界的规律就是真理。而经验主义者则认为科学知识只不过是人在感官基础之上得来的经验而已,因为受限制于人的感官,所以他们怀疑这样的得来的知识是不全面和不真实的,经验主义者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所以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理。康德所做的工作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他力主科学知识是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的结合,康德同意经验主义者的说法,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透过感官而来的,并且是有局限的,但他也赞成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说法,认为我们的理性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的世界。换句话说,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康德认为尽管我们是通过感官察觉事物,但我们的内心也就是心灵也对观察的事物在进行加工判断,这就是理性。举个例子:我们在观察星空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疑问,观察到的星空图象无疑是通过感官观察事物,但我们的内心会产生疑问,星空是这样的吗?比如我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我们一定会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但有人会产生疑问,是这样吗?哥白尼无疑是这样的。这就是康德理性的意思。根据这种思想,康德进一步指出:“现实世界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思想和内在于思想的思想原则的共同创造物。”这也是人们把康德划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缘故。康德的思想对现代哲学流派影响很大,我们上面说的康德认为感官带来的局限使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世界,但我们又有理性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现代哲学流派的西方逻辑分析主义哲学,这个哲学流派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求证,但同时强调必须通过实证来证明,逻辑分析主义哲学不强调寻找大一统的宇宙真理,认为那是不可能的,转而强调能够一次一个地处理问题。

  康德哲学对现代哲学的另一个流派存在主义哲学也有很大影响,康德对人本身的研究导致这个流派的诞生,被称为人本主义,康德深收卢梭等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反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与技术主义“迷信”。反对科学对人的压制与支配,康德以哲学理性的思辩来确立和肯定人的主体性、自由性以及人在世界历史中的决定性地位。如果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人性和*及自由的话,那么康德则从哲学上解释了人为什么具有*人性和自由。康德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导致德国的浪漫主义盛行,人们崇尚人性解放,许多浪漫主义哲学家都声称是康德的弟子,当时的新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和‘渴望’。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开始批评过于偏重理性的做法。以往隐而不显的浪漫主义成为德国文化的主流。浪漫主义者相信,唯有艺术才能使我们更接近那‘无以言喻’的经验。有人甚至将艺术家比做上帝。 

  康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贡献,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