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的时代,(见工业革命的开始和工业革命的扩散)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结果是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同时,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人,在资本和权贵的掠夺下,城市平民生活困苦,贫民窟不断扩大。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在*之前,各国内部的工人运动就此起彼伏。1848年欧洲爆发大革命,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相继爆发革命,虽然这次革命是反对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制度的,但工人和城市平民成为了斗争的主体。*根据1848—1849年的革命经验,第一次得出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结论。他指出,常备军和官僚机构是中央集权的国家的主要特征。经过多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国家机器逐渐发展、完备和巩固起来。它*一切反抗活动,压制社会的不满,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它又用政府肥缺来补充利润、利息和酬金所不能获得的东西,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这个庞大的寄生机体的纯粹压迫性质也愈来愈公开地显露出来。在以往政权的各次更迭中,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势力都为控制这个政府机器展开角逐。军事官僚机器只是从这一部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而又被用去*生产者大众。“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毁坏。”但是,真正的人民革命决不能像以往那样把这种军事官僚机器原封不动地拿过来,而是应该“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来反对这个权力”(《*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1页)。这个结论是*主义国家学说中的主要的基本的观点。根据1848—1851年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了关于现代两大阶级的公开搏斗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他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是工农这两个阶级的联盟,指出,“立宪共和国是农民的剥削者联合实行的专政;社会*主义的红色共和国,是农民的同盟者的专政。”他还更具体地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和过渡性,指出:“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333页)这段著名论述表达了*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主义的政治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阶级斗争。*进一步指出:“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详细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论述不但是政治学思想同时也是他的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来看一看他的经济学思想。
首先是剩余价值理论,根据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8226;斯密和大卫&;#8226;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亚当&;#8226;斯密说:“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话:“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观察了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后指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但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认为这是不公平的,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这样会导致社会商品越来越多,而社会购买力相对越来越小,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以下特征:在经济结构方面实行纯粹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即100%公有制);商品经济将消亡,一切劳动产品将成为社会统一分配的对象;经济运行形式方面由一个社会中心用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来配置社会资源,组织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即100%计划经济)。但*没有给出如何具体实施的方法。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首先在俄罗斯得到了实施,后成为一种潮流推广到全世界,与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下一章讨论这段历史。。 最好的txt下载网
工业革命的扩散(十八)
前面谈到*主义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思想,这种经济体系和思想虽然是诞生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但从来没有在这些国家实施过。反倒是还没有完全实施市场经济并处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的俄国率先实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的实施伴随着俄国的工业化进程,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施情况和俄国的工业化进程。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处在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沙皇为中心的封建皇权制度国家的统治之下,封建领主支配着他们的领土并统治着该领土上的农奴。但是与分裂的德国不同,沙皇有极大的权利而且拥有强大的军队。到了十月革命前夕,工业化的浪潮虽然影响到了俄罗斯,但是总体上来看,俄罗斯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与此同时,英、法、德和美国分别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之中。俄国的工业化浪潮交到了刚刚成立的苏联手中,在平定叛乱和稳定经济形势之后,苏联开启了它的工业化进程。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苏联根据*的社会主义学说制定了它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以下特征:在经济结构方面实行纯粹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即100%公有制);商品经济将消亡,一切劳动产品将成为社会统一分配的对象;经济运行形式方面由一个社会中心用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来配置社会资源,组织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即100%计划经济)。”根据这个理论,首先要实施的是国有化。苏联用革命手段改变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它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程。工业国有化从1917年年底开始,于20年代末基本完成。1917年11月底,开始对大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1918年6月,宣布一切工业部门的大企业实行国有化。到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国有化进一步从大企业波及到小企业。1920年1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对拥有 5名雇工以上的企业实行国有化的法令之后,国有化企业从1918年8月31日的3000个增至404000个。其中,职工人数在31人以上的较大企业仅占20%,其余80%都是小企业和家庭手工业。1924年5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把私人资本从国民经济中排挤出去的任务。1926年,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采取了取缔私人资本的激烈措施。20年代末转入了向资本主义的全面进攻,把全部工业企业不分大小一律国有化,到1928年,私营成份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从1924年的%下降为%。这样,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国有化。
虽然苏联完成了工业国有化进程,但是还是非常落后的,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这是一战战败的德国),美国的八分之一,99%的耕地依靠人力和牲畜耕种,基本上是小农经济,总体上还是个农业国,小到铅笔,大到飞机都需要进口。到1929年,苏联不能生产汽车、拖拉机和飞机。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同时,由于其他工业化国家敌视苏联并封锁它,还不断以武力威胁。苏联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的国防力量。”他还拿当时的中国做例子说:“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1925年12月,苏联共产党第14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代表大会被历史学家称为工业化的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确定了苏联工业化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为此苏联建立了与此相对应的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调动了全国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改造老企业和创建新的重工业部门,1928到1941年,工业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的一半以上,其中80%投入到重工业,同时对农业进行了集体化改造。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象苏联这样如此全面而细致的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都由国家安排,计划力争细致完全,所有生产和消费都有计划。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一卢布,700里外的莫斯科也是一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也是一卢布,而这也是计划中的内容。
工业化需要科学与技术的支持,也需要资本的参与,而苏联都缺乏,为了取得相应的经费,苏联政府发行了国债筹集,同时降低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工业用品的价格,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民手中筹集必要的资金,同时,苏联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和矿物原料用来购买和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苏联的嘎斯汽车就是由美国福特公司和苏联共同建立的汽车联合体生产,从1932年起,每年有10万辆嘎斯汽车出厂。
苏联在进行着它的五年计划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问题和漏洞,很多人失业依靠政府救济为生,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各大公司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由于苏联经济一支独绣,西方各国的大公司都愿意与苏联做生意,以前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不再成为障碍,苏联抓住这个时机大量引进西方的技术和人才,成为当时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的最大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走,同时苏联也积极引进西方的人才,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大型钢铁厂是由美国麦基公司以美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为蓝本设计的,700多名美国和德国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参加了这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美国专家约翰。卡尔德还得到了列宁勋章。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在军工领域,苏联同样引进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技术和装备,1932到1940年间,美国马丁公司等20家公司向苏联提供了轰炸机、轻型歼击机以及与飞机附件有关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苏联还得到了西方航空的新技术。后来斯大林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根据西方专家的估计,其余的项目也是在英、法、德、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成的。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实施工业化之前,俄国落后西方有50至100年,而苏联则在短短的12年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在农业方面,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农业基本实现了集体化和机械化。1932年,苏联大工业的产值已经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1913年增加了14倍,到了1937年,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强大的工业为苏联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尽管苏联失去了西部工业区,但是它依然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在最为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然达到2万架以上,超出法西斯德国的一倍多。苏联的PPSH41冲锋枪,二战产量达到500万支,而相比德军普遍装备的MP38/40冲锋枪总产量也不过120万支。坦克也是如此,德军最优秀的中型坦克黑豹的总产量只有6000辆,而同期的苏联T34却生产的超过5万辆。空军的情况也相仿,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的航空为空军提供了万架的BF…109和FW…190,但它们却要应付西线的同时还要面对东线总数超过10万架的“雅克”“拉”系列战机。希特勒对苏联遭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后依然有那么强大的工业能力感到吃惊。
总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同时代欧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一场学习苏联的热潮展开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回国后告诉人们:“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欧美各国都开始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运行,其中最成功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的新政。美国政府抛弃了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系,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随着战争的爆发,各国转入战时经济体制,几乎都在实行计划经济,战后国有化运动也随之展开。
英国的国有化作为一项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工党内阁制订的。它一直被誉为英国“社会主义”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党执政后;从1945年起;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把一批煤炭、电力、煤气、铁路、航空、电讯、航运企业收归国有。1951年起又实行了部分钢铁工业的国有化。此外;英格兰银行也实行了国有化。到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时;国家直接控制着能源、运输、电信、钢铁、造船、宇航等国民经济命脉部门。法国推行了一系列的大型私营企业国有化,包括航空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二战后,戴高乐为了促进法国经济的现代化,维护大国独立地位不受美国支配,推行了政府指导性计划和国有化运动,经济增长比20世纪前半期加快了2~3倍,显著高于欧洲国家平均水平特别是英国。与之相似,欧洲大陆国家如德国、瑞典等等,也围绕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