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湖南人-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都雄辩地说明,湖南人不是不擅长经济建设,也不是天生缺乏工商业的基因,他们是在积极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在积累资本的同时锻炼才干,他们正处在厚积薄发所必须经历的某个阶段。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许多湖南人叱咤商场,纵横商海,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湖南人不仅是政治、军事、战略、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同样也是商品经济领域的骄子!
  有谁躺在历史荣誉的席梦思上睡大觉?
  有人认为,湖南的经济迟迟未能领先于全国,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湖南人躺在历史荣誉的席梦思上自我陶醉,因此大搞娱乐,在歌舞升平中麻醉自己、欺骗自己和放纵自己。他们提醒湖南人,不能老是搞纵向的比较,拿现在的发展水平与过去的凋敝贫穷相比较而获得自信心;也不能扯老祖宗的虎皮当大旗,习惯拿老祖宗的光荣说事,拿老祖宗的业绩来掩盖今天的不足和失误;不能再自以为是,更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只看到洞庭湖南边巴掌大的天地,而是要立足湖南,放眼世界,在全球化的坐标中寻找自己的方位。
   。 想看书来

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是湖南人的福音(3)
他们还提醒湖南人,要切记不能满足于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发展思路,不能满足于在中不溜的发展速度上徘徊,而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向较发达的兄弟省市吸取先进的经验,同时总结教训,扬长避短,实现跨越式发展。
  他们认为湖南人缺乏紧迫感。他们要求湖南人发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甩掉欠发达地区的名声,否则就会进一步拉大与中国发达地区的差距,湖南人的惰性就会上升,斗志就会衰退,振兴湖南就会变成空头支票。
  总之,对湖南的经济状况,对湖南人目前的精神状态,近年来舆论非议颇多。一些湖南人自己对此也颇为气馁。
  当然,湖南经济的相对落后,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这丝毫不能说明,湖南人因此而失去了他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失去了成材的勇气和兴趣,失去了他们一贯拥有的优秀气质。
  有人说,湖南经济的相对落后,表明“湖南人政治上偏热,经济上偏冷”,反映了湖南人的强项和弱项。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误解。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人一直以巨大的热情投入经济建设。如果说,湖南人还没有把自己的湖南建设成一个经济强省,那决不等于说湖南没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自从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以来,湖南人在沿海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热情,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在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到处都可以听到湖南人的乡音。在这个繁华的移民城市里,外来人口中,湖南人占有最大的比例。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见证了这个样板式的经济特区从成立、建设到崛起的全部过程。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颗南方明珠增添了光彩。直到今天,还有“百万湘军”在为深圳的经济奉献力量。
  2005年1月,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湖南人在深圳》,记载了近百名在深圳颇有作为的湖南籍企业家和行政管理者的事迹。这些湖南人,多半是在深圳白手打天下,积聚了财富,扩大了企业,或者身居管理层的高位,表明湖南的人才在商品经济中大有作为。在深圳的金融业中,湖南人职位较高,从业人数最多。他们当中不乏经济奇才和理财精英。面对这样的事实,怎么还能说湖南人不擅长从事经济建设呢?
  在整个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中,湖南的南下建设大军,都投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几乎在各个领域里,都留下了湖南人辛勤的足迹。在中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省,同样活跃着湖南移民和流动建设者的身影,他们服务于各种行业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海南省的建设规划到具体实施,无不体现出他们做出的努力。
  湖南人爱闯天下,湖南人喜欢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湖南人爱到乡土之外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八千湘女上天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从湖南人才辈出的格局形成之后,湖南的人才就很少再去操心家乡的那几亩田地。湖南人可以打天下,也愿意建设天下。湖南的许多革命者,包括政治家宋教仁和军事家蔡锷,在革命正在进行中的时候,就想到整个国家的建设是多么重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的湖南人,为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爱国的湖南人心中没有省界,他们认为,建设中国就是建设自己的家乡。
  又有人说,与湖南人在政治、军事、文化乃至科技教育事业上令人惊叹的建树相比,湖南的经济分外地相形见绌。这种说法,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历代湖南人在政治上所做的建树,并不是为了把湖南建设为一个政治中心,而是为了推动包括湖南在内的全中国的社会进步。湖南人在军事上的建树,也不是以湖南的武力为本省而战,而是缔造或者指挥军队为国家的命运而战。至于湖南人在文化科技教育事业上的建树,同样不是单单为了发展湖南本地的事业,而是为了丰富全中国的精神文明。湖南本土在各项事业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正是因为湖南人为中国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奉献和牺牲,而往往忽略了对本土的贡献。在经济建设方面,湖南人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湖南本土经济相对落后,就指责湖南人在经济建设的领域里相形见绌了。
  有人说,湖南人是中国人的大儿子,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至少,湖南人可以从大儿子的精神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大儿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任劳任怨。他朴质本分,勇于开拓,愿意为整个家庭的现代化建设而奉献力量,承担牺牲。他看到兄弟省份第一批进入“沿海开放省市”的行列,或者第二批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为他们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感到十分欣慰。他相信,整个家庭富裕了,他自己的境遇也会大大改善。如果这就是“湖南大哥”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担负的角色,湖南人是非常乐意去充当的。
   。 想看书来

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是湖南人的福音(4)
我们可以非常确定地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湖南人并没有游离于经济中心之外,也没有处于经济建设的边缘。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把湖南人称为“没落的贵族”。
  我们更没有理由将湖南人称为“落地的凤凰”。
  湖南人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湖南人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挑起了大梁。如果国家需要沿海经济先行一步,如果国家需要重点扶持东西部的经济建设,那么,湖南人不会眼红那些已经崛起的经济强省,也不会抱怨自己生存的环境不如富裕的省份那么优越。湖南人愿意为中国这个大家庭的强盛,继续吃苦耐劳。
  湖南人当然懂得,振兴湖南的经济,将是21世纪的湖南人必须优先考虑的重中之重。湖南人更加懂得,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整个中国经济的振兴,比湖南一地经济的振兴更为重要。中国的经济振兴了,湖南的经济也会随之崛起。
  有人惋惜地指出:振兴湖南经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按照湖南人的理解,事情是这样的:当中国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时候,湖南的经济必然会随之振兴。如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需要湖南的经济走在中国的前列,为中国中部经济的兴起做出贡献,那么,湖南的经济一定会迅速地繁荣。
  必须承认的是,振兴湖南经济,的确是湖南人的任务,而且是一个高难度的的任务。另一方面,这也是全中国人的任务,正如湖南人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外省的建设贡献力量一样。如果说湖南具有区位上的劣势,那只是一种暂时的劣势。诚然,湖南地处内陆,地形多山,基础设施薄弱,在中国东西部省份加大发展力度的时期,湖南似乎受到地理环境的局限。但是,湖南在中国所处的位置,并不是永远不利于发展和建设的。在一定的时候,这个位置将会变成十分有利于建设的格局。
  湖南的东边有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西边有重庆,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南边有广东,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北边有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以说,在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心布局中,湖南虽然没有特殊的地位,但它却是沟通东西南北特殊经济地区的枢纽。
  这就是湖南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优势。湖南地处中国中部内陆,既是内陆的前沿,又是沿海的腹地,承接南北的交通,沟通东西的来往。接京华,连港澳,策南应北;邻华东,毗西南,沟东连西。境内有四通八达的水系,湘江经过洞庭流入长江,通达海洋,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确实是中国的核心枢纽所在。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以长沙为中心,抵达北京、上海、广东和重庆四大经济中心都十分便捷。如果湖南与湖北连手组建两湖经济地带,便构成了中国经济辐射力最强的华中经济带。
  换句话说,中国的四大经济中心,分居湖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唯独缺少一个中心地带,而这一中心地带便是湖北和湖南。
  地理位置上这样一个安排,给了湖南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得天独厚的枢纽地位,难道不是老天爷对湖南人的偏爱?位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内市场极其巨大的大型经济体的中心位置,湖南人有什么需要担心,有什么值得抱怨呢?
  在华中,与湖南争雄的只有一个湖北,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个九省通衢所在的省份,和湖南的产业结构不尽相同。湖北的工业布局已经比较明显,洞庭湖北边的这个邻省,建立了以机械、汽车、化工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而湖南由于没有显著的工业特色,对未来的工业布局尚处于筹划阶段。湖南的工业经济有多种的选择,可以不与湖北正面竞争,另辟蹊径,另展宏图。
  湖南的冶金、机械、化学、矿冶等产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而卷烟、空调、摩托和日用品的生产,也是湖南的亮点。湖南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为工业发展绘制新的蓝图。
  湖南的地理位置,为湖南人提供了多样的选择。等距离辐射国内经济中心的区位,使湖南非常适合发展流通业。除了东北和西北之外,湖南都有中心辐射的优势。这使我们想到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产品流通,属于典型的高运费流通业。湖南发展以农产品为主的流通业,有两大天然的优势:湖南本身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的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取材,节省了一大笔运费。而湖南将初级农产品或者加工后的农产品向外推销,或者引进兄弟省份的农业原材料,处于华中的区位优势,使得湖南成为运输成本最低的地区。
  湖南所处的中心地位,使湖南可以把整个中国都当成本省的原材料供应地,同时,全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都是湖南产品潜在的消费市场。
  

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是湖南人的福音(5)
湖南完全有希望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材料生产和流通基地,中国人口多、消费旺盛的特点,可以为湖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既有无与伦比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又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湖南经济的腾飞,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此外,湖南农业的现代化,早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湖南可以大力发展生命生物产业和流通信息产业。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的经济结构中占据极高的比例。发展现代农业,显然是湖南人的一个首要的任务。现代化的农业是阳光产业,现代化的湖南,必然会有现代化的农业。
  湖南人也已经认识到,推进城市化迫在眉睫。湖南的的城市化进程,将要促进农业的转型。农业工业化必然会推进农村城市化,而农村城市化又必然会服务于农业工业化。
  湖南人正在积极地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中心城市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要看一看上海对于华东、广州对于广东、北京对于华北、武汉对于湖北的经济拉动作用,明眼人就可以想象得出来。所以,湖南的诸多学者多年以来一直在呼吁长株潭一体化。很久以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就被称为湖南的“金三角”。
  湖南人也在筹建洞庭湖城市带。湖南的农业工业化不是搞闭门造车,而是紧紧抓住省内省外两个市场,不但销售市场要向外,原材料也要向外。而与湖南毗邻的另外一个农业大省湖北,自然就成为湖南人优先考虑的战略伙伴。湖南人正在加快筹建以岳阳为轴心的洞庭湖城市带,以消纳“两湖平原”的资源。
  “两湖平原”是指湖北省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省的洞庭湖平原。这个区域包括湖北省荆州市、荆门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以及湖南省的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现辖十八个县、十一个市和十个区,总面积近八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近三千万。在这个区域之内,江湖水系相通,资源禀赋相同,产业结构相近,发展水平相当,经济文化往来十分密切,经济协作互补性强,形成了有一定联系的区域性经济体系。因此,学者们正在积极探索“两湖平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以便充分发挥“两湖平原”的区位综合优势。
  在这个区域内推进城市化,实际上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外向化。坚持基础建设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两湖平原”经济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湖南与湖北两省的有识之士,已经提出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加强长江干堤和洞庭湖围堤及荆南四河和湘资沅澧等支流堤防、分蓄洪区和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建成完善的防洪、排灌体系,实现“江湖安澜、百姓安居、外商安心”。他们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桥梁、公路、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