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湖南人-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受到气候磨练的湖南人,更加无所畏惧。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的入世济世的湖湘文化精神,更助长了湖南人藐视天下的一切困难。他们心里存着一个信念: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无所畏惧的人,只要勤奋努力,肯定能够有所作为。杨度读到《古文观止》所收的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发现两位古人在之乎者也之间玩文字游戏,气得大拍桌子,喊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于是他热血冲顶,不安心做学问了,也要到外面去闯荡,做出一两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哪怕是螂臂挡车,也要去试一试。这就是湖南人霸蛮的精神。
  黄埔军校中有著名的“黄埔三杰”,还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左权,都是不怕死的湖南人。
  北伐战争开始以后,广州商团想和陈炯明里应外合,推翻广东革命政府。英国军舰出动为商团助威,情况十分危急。孙中山果断调集黄埔学生军和程潜部属的湘军救援。他们和许崇智的粤军同时出击,第二天就把商团全部缴械,危机暂时缓解。
  但是,东江的陈炯明和粤南的邓本殷,还有与革命势力貌合神离的杨希闵的滇军,以及刘震寰的桂军,都对革命政府构成威胁,并且拥有较强的实力。其中,陈炯明实力最强,主力共有六万人。
  孙中山北上的时候,陈炯明趁机自称救粤军总司令,联合江西军阀,分三路进犯广州。广州留守政府决定组织东征联军###陈炯明,也分三路进兵。
  东征军的主力是右路军。左、中路的滇军和桂军各怀异志,按兵不动。右路军孤军作战。黄埔学生军第一次投入实战,缺乏经验,却打得非常勇敢。总司令蒋介石手握军刀,站在阵地前督战。只见湖南人蒋先云带领连队旗手率先接近城垛。旗手中弹,蒋先云一把抓住连旗,登上梯子。士兵们跟随他从豁口爬上城墙。蒋先云带头冲进缺口,黄埔学生军洪水般冲进城内。
  右路军得胜后,又与陈炯明叛军在棉湖激战。湖南籍的学生贺衷寒跟着连长,刚刚过河,就发现前方几米处有一群人。贺衷寒回头高喊一声“当心”,话音刚落,对方就射击了。连长一扬手,学生军开枪还击。贺衷寒从枪套里拔出驳壳枪,还没来得及开枪,就被一匹马撞倒在地。另一匹马撞倒了连长,马和骑手都压在他身上。骑手跃身而起,把刺刀插入连长胸膛。贺衷寒倒在地上,神志不清,突然感到有人揪住他的胸口,刀锋逼近喉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噗的一声,敌人倒在一旁。原来是陈赓用枪托砸倒了敌人。他拉起死里逃生的贺衷寒,继续猫腰前进。
  东征军在棉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蒋介石为黄埔学生军的英勇顽强感到自豪,苏联顾问加伦也赞不绝口。
  蒋介石在这次战斗中看出陈赓是个优秀的军人,提拔他当了连长。第二次东征时,他把陈赓连调到总指挥部担任警卫。
  陈赓是湘军将领的后代,从小跟随祖父练功习武,棍棒拳脚,路路精通。他自幼立志报国,十三岁从家里不辞而别,投奔湘军,比他扛的大枪还矮了半头。当兵第四年,他跟战友彭德怀闹军饷,被人告密,连长整得他无法容身,他只得设法跳出火坑。在岳阳火车站,他帮一个退役团长把行李送到火车上,默默地看着长官,扑通跪倒在地,说:“你带我走吧,不然我就不起来。”退役团长知道私自带走士兵有违军规,但他非常喜欢陈赓,便哈哈大笑说:“起来吧!妈的,反正老子已经脱了军装,他们能把我怎么样?你就跟我去长沙吧。”
  陈赓到长沙当了一名铁路工人。他结识了毛泽东,加入了毛泽东参办的长沙自修大学,和毛泽东一起中流击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听说黄埔军校招收学员,便和同乡宋希濂去了广州,考取了军校,然后参加了东征。
  棉湖大捷后,东征军把残敌赶到了福建和江西的边界。第一次东征击溃了陈炯明的主力,以胜利宣告结束。
  右路军在棉湖打击陈炯明叛军时,左路滇军和中路桂军却撤回广州,阴谋叛乱,推翻革命政府。陈赓化装成广州师范的学生,刺探到了这个情报。右路军得胜后马上回师###叛军。程潜的湘军也从湖南前线杀回广州。同时,革命政府急调四路军队攻击广州市的叛军。
  张治中率领黄埔军校两千多名学生组成的突击队,集合完毕,苏联顾问契齐班诺夫询问张治中:“哪个单位冲在最前面?”担任连长的湖南人左权举手说:“我们连!”
  契齐班诺夫通过翻译问左权:“你准备怎么打?”左权跨步出列,敬礼回答:“集中力量,形成拳头,抄他后路。”契齐班诺夫高兴地点点头。左权又补充说:“最好有几门炮!”
  “炮!”苏联顾问闪过一个念头,高兴得叫了起来。
  

风水育人才,冰火造雄魄(3)
他知道,黄埔江上停着年久失修的飞鹰军舰,虽然机器坏了,但舰上的炮还能使用。
  于是,在这位军事顾问脑子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他决定组织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精悍突击队,从黄埔上游的腊德炮台上岸,从背后袭击叛军,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从飞鹰军舰上开炮助威。
  炮火支援果然发挥了很大作用,革命军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将两万叛军全部解除武装。孙中山见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如此勇猛,大喜过望。
  陈炯明趁着东征军回师平定叛乱,又纠集残部,重新占领了广东东江地区。被赶到南部的邓本殷也蠢蠢欲动。国民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东征,彻底肃清各路叛军。
  第二次东征军共三万多人,编成三个纵队。
  东征军开始攻打惠州城。这里三面环水,城高墙坚,号称“南方第一坚城”。陈炯明把主力一万多人摆在这里,据险顽抗。东征军几次受挫,伤亡惨重。这时,湘军发挥了传统的攻城战术,蒋先云身先士卒,身上多处受伤,仍然冲锋在前。
  湖南籍学员陈明仁所在的第四团担任主攻,看到在前面冲锋的士兵们纷纷倒下,心急如焚,便带上一名号兵跃进到城墙下一个死角,观测周围地势,然后拿着驳壳枪和四颗手榴弹,举着旗帜带头冲上云梯,飞快地跃上城墙,把手榴弹接二连三投出去,歼灭了守敌,在硝烟尚未散去的城头插上旗帜。攻城部队蜂拥而至,占领了惠州城,一共歼敌四千多人。
  陈明仁率队攻城的场景,蒋介石和周恩来等人在后面阵地上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蒋介石见城楼上青天白日旗飘扬,敌人纷纷败退,欣喜地发问:“手持大旗,第一个登上城墙的是谁?”
  蒋介石身边的黄埔教官响亮地回答:“你的学生陈明仁!”蒋介石喜形于色,说:“要开个庆功会!”
  攻占惠州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周恩来等人集合全体官兵,举行庆功大会,蒋介石命令吹响三遍军号,向陈明仁致敬。他带头喊口号:“向陈明仁看齐!”他宣布:这位英雄晋升为第三营营长。
  陈明仁在惠州的英勇事迹,国民党一直宣传了几十年。国民党南京军事博物馆有一幅大型油画,记录了陈明仁率先登城的场面,以及蒋介石临阵督战的情景。1949年9月,陈明仁参加新中国首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周恩来见了他,第一句话就问:“你不认识我吗?打惠州的时候,我还向你举枪敬过礼呢。”
  陈明仁从此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屡受提拔,先后晋升为黄埔军校上校大队长、上校团长、少将旅长、师长,直到中将兵团司令。
  攻克惠州以后,蒋介石命令东征军三线出击,三路都传来捷报。蒋介石不免有些轻敌了。当南路向他告急时,他便派第四军回援。不料陈炯明的主力早已集结在华阳附近等候,要报棉湖战败之仇。敌人严阵以待,发动突袭,东征军三个团被打垮了两个,一个团长和两个副团长战死,南路东征军如潮水一般往后溃退。
  蒋介石在前线观战,身边只有人数不多的卫队和政治部几名军官。他见部队溃不成军,山下叛军旗帜四处飘扬,气得大骂:“娘希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候却临阵脱逃。护卫连!护卫连呢?陈赓呢?”
  陈赓灵巧地钻出掩体,应道:“我在这里!”
  蒋介石说:“带你的人冲上去,夺回阵地!”
  陈赓“啪”的一个立正:“是!——护卫连集合……”
  蒋介石突然想起了什么,用手摸着后脑勺,说:“等等,你不能离开我!炮兵一营呢?工兵连呢?”
  东征军部队溃退了,如潮水一样向后涌来,士兵们只顾逃命,哪里顾得上蒋介石这个总司令。蒋介石毙了两个逃兵,还是稳不住阵脚,随从也被冲得七零八落。他眼看败局已定,羞愤交加,对左右说:
  “我追随中山先生效力国民革命已有十七年,现在落到这个地步,只有杀身成仁,否则还有什么脸面回去!”
  陈赓连忙劝阻他:“胜败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还怕冇柴烧?败退下来的是粤军,又不是我们黄埔学生军。校长是东征军总指挥,决不能自寻短见!大局要紧,我掩护校长突围!”
  陈赓站到蒋介石身前,弯腰背上他就跑。陈赓武功了得,背负百多斤不在话下。他命令卫兵掩护,跑一阵,停下来喘两口气,又拔腿狂奔。他背着蒋介石跑了几里路,听见枪声稀疏,才放慢脚步。他跑到河边,请蒋介石上船,谁知总司令这时手脚都软了,陈赓只好背他上船。卫兵在后面一字儿排开,警戒着开阔地,掩护总司令过河。蒋介石到了对岸,缓过劲来,迈开步子行走,边走边嘀咕:“娘希匹,调学生军来!”
  他们到了安全的隐蔽地,蒋介石要派一名卫兵去第一师搬救兵。此去有八十公里路程,中途要翻莲花山。蒋介石连喊几声:“谁去呀?”没人应声。陈赓见状,自告奋勇:“我去,我的腿功全校有名!”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风水育人才,冰火造雄魄(4)
陈赓又开始奔跑赶路。鞋子破了,搓根草绳一绑,接着跑。脚板肿了,皮开肉绽,咬紧牙关赶完路程。他在第二天赶到了第一师驻地。周恩来与何应钦得知蒋介石受困,立即派部队把他解救出来。陈赓救了校长,从此享誉全校。陈赓与另两位湖南人蒋先云、贺衷寒被誉为“黄埔三杰”: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多亏陈赓腿上功夫了得,蒋介石才得以保全性命。
  多年以后,延安整风期间,陈赓与彭德怀聊天,说到陈赓救蒋的这一段。康生掀开门帘进来,阴着脸说:“当年你要是一枪毙了蒋介石,现在哪里要打这么多仗?”看那架势,要不是毛泽东和彭德怀护着陈赓,康生就要拿他开刀了。陈赓坦然回答:“当年我若是毙了老蒋,那老蒋岂不和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我岂不是成了反革命?”
  “黄埔三杰”都是湖南人,决非偶然。湖南人在生死关头冲锋在前,是因为他们有着勇敢顽强的霸蛮精神。毛泽东曾用一首五言律诗来形容湖南人的这种精神,其中有两句气魄无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气节长存,不重名利重功名(1)
大概不会有人怀疑,经过湖湘文化熏浸灵魂和塑造精神世界的湖南人,会有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
  了解湖南历史的人都知道,湖南人不很看重财富,湖南这块土地上,很少出现巨商富贾。
  近现代文人汤增璧曾说:“湖南人士矜气节而喜功名。”
  湖南籍学者章士钊说:“湖南人有特性,特性者为何?曰:好持其理之所自信,而行其心之所安;势之顺逆,人之毁誉,不遑顾也。”
  中国历史上的大商人,从来没有出在湖南。“不韦迁蜀,世有《吕览》。”吕不韦这个大商人是北方人。“陶朱、猗顿之富”中的陶朱公生活在沿海地区。范蠡是浙江人,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带着西施泛舟江河,做生意去了,大发了,世称陶朱公;猗顿贩运食盐,开设炼铁业发了财,富有程度仅次于范蠡。
  清末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也是一个大商人。他和湖南人左宗棠往来频繁,也有交易,连他的红顶也是左宗棠给的,但左宗棠是不做生意的,他只是借胡雪岩手中的银子来补充军费。
  左宗棠奉曾国藩之命率军来到浙江之后,决心肃清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太平军。他不缺乏斗志,也不缺打仗的士兵,缺的就是钱和粮。这时候,胡雪岩毛遂自荐,要为他的军事事业投资。胡雪岩希望左宗棠去救他的政治靠山王有龄,同时也想在官场中另找一座政治靠山。
  胡雪岩与左宗棠携手合作,给湘军奉献军粮,深受左宗棠看重。左宗棠任命他为军中的总理粮台,还保荐他为候补道,后来又奏请皇帝给他加授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使他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左宗棠在浙江和福建能够顺利地消灭太平军,后来又能够在中国西北部旷日持久地对付回民起义,在财政上大大得益于胡雪岩的鼎力支持。当然,胡雪岩也从左宗棠那里得到了不少回报。
  左宗棠与胡雪岩的关系,可谓官商勾结了。但是,左宗棠却没有从中获取金钱私利。他把官位给了胡雪岩,却没有从胡雪岩那里拿钱来中饱私囊。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没有权钱交易。
  但是,左宗棠和胡雪岩的关系,毕竟引起了别人的怀疑。很多人并不了解湖南人不重财利的价值观,横竖不相信左宗棠在经济上是干净的。左宗棠在西北时,朝中官员频频把他告到两宫太后那里,其中有一条致命的指控,说他袒护浙江富商胡雪岩套购军火,向八国借款,从中渔利,为国家留下沉重的外债。
  这还了得!朝廷饬令户部和吏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前往浙江和福建两省,要彻底清查胡雪岩与左宗棠的交易。结果怎么样?他们发现,在各省饷银不能及时到达陕甘两省时,湘军所需的费用,全靠胡雪岩的康卓钱庄调动各地的头寸。没有胡雪岩,湘军在西北的用兵简直寸步难行,更不用说购置洋枪洋炮和浮动炮台了!
  后来,胡雪岩遇到了最大的难处,左宗棠便投桃报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