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节将接着讲述,晋楚争霸史上的一件大事——向戌弥兵,请各位关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五、向戌弭兵(3…5…1)
五、向戌弭兵(3…5…1)
从楚武王开始,经过文王、成王、庄王、共王到康王,楚向中国拓展的战略主业,已推进了百多年了。由开始名不见经传的南蛮小国,发展成为,雄踞南方,屡侵中原,让中原大国都害怕畏惧的大国。而其中原之路,始终充满铁和血,不是遇上强齐就是遇上强晋。晋国作为姬姓大国,有着先天的优势,多数时间占据着中原霸主地位。然而,晋的势力,至多抵达陈、蔡、随一带,而楚却经常达到郑、宋、卫,甚至鲁、曹。楚没有渡过黄河北上,晋也不能越过方城南下。这下,却苦了,作为晋楚缓冲地带的中原诸侯。事楚则晋攻,亲晋则楚伐。长期要应付强国的争夺,不仅要承担本国的军事开支,还要向盟主贡赋。国家难以安定,人民难以休养。而晋楚相争,一共进行了三次大战,小战也有数次,几乎每次就是争中原诸侯引起,没有那次是两国互伐。这些战争,晋楚各有胜负,这让中原诸侯坚信,晋楚等齐,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息战弭兵,成为中原诸侯的共同心声。但是由于,晋楚缺乏互信,又长期不通使,即便通使,在轮到具体的争诸侯事务,暂时结好的关系,也很快破裂了。
到了楚恭王时,宋华元同楚令尹子重和晋栾武子都比较友好,尝试过一次,但最终失败。而到楚康王,又面临了同样的情况,宋向戌与楚令尹子木与晋赵武也很要好,于是又想利用这层私交,弭兵晋楚。不过,这次,晋执政的赵文子(赵武)比较开明,在于属国的关系上,较为重礼,又主动减轻各国的币赋。晋穆叔,就在二年前预言,今后诸侯将会减少一些战争。因为,他看到了,赵武为政的开明,又看到了齐在崔、庆二族得政后也想修好诸侯,还看到了,赵武与楚令尹子木关系不错。
到楚康王十四年初,向戌就发出的弭兵的倡议,先后出使晋国、楚国、齐国、秦,都得到许可。随后就开始实施关于弭兵的盟会。先是在五月甲辰(二十七日)晋赵武到宋国。随后,郑良霄、鲁叔孙豹、齐庆封、陈须无、卫石恶、邾悼公、腾成公都来了。楚先是派公子黑肱来,与向戌一起向晋表示楚的盟约意见,后来,向戌又到陈国去,把晋国的意见带给时在陈的楚令尹子木。在这些盟约前的沟通中,当然达成了一些共识,不过楚国方面还提出“晋、楚之从交相见”的建议,就是晋与楚的附属国,相互朝见。注意,那时属国朝见盟主,不仅是礼仪上的,还需要向盟主交纳贡赋,子木的建议意味着,这些属国要同时朝晋与楚,同时要向晋楚两国交纳贡赋,有点“晋楚共治”的意味。不过,晋赵孟觉得秦与晋都是与晋楚相匹的大国,有些担心,楚国的建议不能实施。因为当时,齐只是晋的与国,并不是晋可以随意指使的属国,秦于楚也是如此。最后,在向戌宋陈之间的穿梭外交下,达成了,除齐、秦以外“交相见”的共识。七月戊寅(二日)晋楚两国代表赵孟与公子黑肱就先达成了盟约意向。随后,楚令尹子木也从陈赶来宋国。陈孔奂、蔡公孙归生与曹、许之大夫也陆续到来了。
接着在宋之西门举行正式的盟会,此时是七月庚辰(四日)。古时的会盟从类型看,有周天子参与与主持的会盟,有大国诸侯主持的多边会盟,也有两国之间的双边会盟。会盟参加人员,有时直接由国君参加,有时则是国君代表,通常是各国执政的卿大夫参加。会盟前的准备工作有“会而定盟”、敲定盟书和“除地为坛”、“凿地为坎”。同现代一样,要先作事先的沟通,起草好盟书(载书)文本,在会盟时通过一些仪式生效。“除地为坛”,这个坛在盟会中与祭天的圆丘类似,是用来向神灵昭告的地方,坛上设堂,还放置有一些上下四方神明的像。由会盟多无固定场所,因而除地设坛多是临时性的,而且在四周通常还会张帷幄,用来遮风挡雨。当然,如果是周天子的会盟,则要讲究一些,会建一些临时的会盟宫殿。其次是“凿地为坎” “凿地为坎”就是在会盟的。在坛的旁边,“凿地为坎”,就是挖个洞,为埋牲与盟书副本作准备。具体的盟会礼仪不可考,但大致是,各盟会人员,根据地位不同,由相关的礼仪人员(介)引入,排列在坛的前面,面对方向多为东向。当然一起向神类似现在焚香下跪的仪式是不可少的。然后,就在神灵的鉴证下,杀牲取血和歃血。接着由祝史昭告各方神灵来监盟。然后,就是宣读盟书,完毕,就郑重的把杀的牲与盟书里在坎里。最后是将盟书正本藏于萌府,然后由会盟召集与主导者“飨燕”各国代表以示庆贺。各国也把盟书副本带回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五、向戌弭兵(3…5…2)
五、向戌弭兵(3…5…2)
这次宋西门之盟,有二个小插曲。以前会盟,国君多带兵,这次没有带什么兵,但这并不意思味着没有什么军事准备,比如楚国,令尹子木从陈赶往宋会盟,说明,当时楚的大军可能驻扎在陈,陈离宋并不远。晋赵武虽然来宋会盟,但晋军估计也离宋不远。此外,即便是不带兵的会盟,楚国这边,也在外衣里面穿着甲,以备不测。按子木的话是“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苛得志焉,焉用有信?”这句话与当年,楚与晋会盟后,子反所说:“敌利则进,何盟之有?”同出一辙。表明,当时晋楚互信基础薄弱,楚国人轻盟无信。这与中原诸侯,重盟守信是大不相同的,这也说明,楚国虽然在一些文化上吸收了中原文化,但在骨子里依然还存留一些蛮夷多变无礼的特点。对于子反的狂傲, 申叔时作了预测。而对子木的轻盟轻信,伯州犁也作了预言:“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从志、言、信等关系人生命运的心性方面对子木进行了预测。“心性即命运”,少欲少争、中正诚信总比多欲多争偏正失信的人生来得平安。对楚人的衷甲会盟,在晋叔向的精辟分析判断下,没有计较,最终得以继续盟会。另一个插曲是,晋楚争先,会盟中,一般是霸主或主导者先歃血,这个顺序确定了一种政治地位。晋觉得,多数诸侯是晋的附属,一直以来是其主导,而楚觉得,晋楚相匹,如果,晋先,则显示楚弱,主盟之事不能专在晋。对于这次争执,还是晋叔向劝赵孟接受了。
乙酉,宋公作为东道国国君也同各诸侯的大夫会盟于宋蒙门之外,作为西门盟会的补充。
这次会盟中,令尹子木曾询晋范武子(士会)之德于赵孟,回来向楚康王报告后,都觉得晋应当称霸,楚不能与晋争。清醒认识到晋楚争霸的战略态势。这也是过后相当长时间内,楚基本承认晋中原霸主地位的认识基础。从而提升了向戌弭兵之会的效果。
会盟后,晋楚互派荀盈与薳罢到对方去莅萌。
楚康王十五年(…545),诸侯就开始履行交相朝晋楚的盟约。那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燕懿公,召公所封,今北京琉璃河董家林古城)、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注意,宋之盟,齐与秦都没有在参加,可是齐还是去朝晋了。那是陈文子的意见,当时齐还是相对比较弱,未敢得罪于晋。这边,鲁孟孝伯先到晋国告知将要朝楚以履宋之盟, 郑国则只想派游吉(子太叔)去朝楚。可是在到达汉水时,楚国觉得级别不够就令他不要前往了。子太叔,回郑复命后,曾对子展谈到他对楚国的看法,觉得楚康王将要死了。因为,不努力修德治政,而只想在诸侯面前逞其志,想要维持长久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十年内将不能同晋争诸侯了。后来,郑在请示晋同意后,于同年秋,子产陪同郑伯(郑简公)朝楚。鲁襄公,陈侯、*公与许男也紧随其后一同前住朝楚。
十一月癸巳(二十五日) ,周灵王(姬泄心)崩。在鲁襄公一行达到汉水时,楚康王就死了,鲁襄公就想折回,不欲朝楚。叔仲昭伯坚持前往,以为朝楚不是为楚康王一人。纵然楚王死,也应当朝楚以践约。而宋向戌觉得,是因为个人原因而弭兵朝楚,而不是因为楚国。因而就让*公折反不朝。紧接着,楚令尹屈建也死了。
楚康王在位十五年(…559…545),在伐吴上,是取得了 基本成功的,不仅打败了吴人,还灭的舒鸠,但也有无功而返的时侯,而且还因此葬送了令尹子囊。在与晋争诸侯方面,除最后的弭兵外,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对郑虽然开了军事行动,但并没有逼迫郑亲楚。反而让郑铲除了内部的亲楚派。与晋只发生了一次规模不大的湛阪之役。虽然战败,但影响不大。内政上,楚康王时期的五个令尹子囊、子革、薳子冯,子南,子木,除子南外,其它皆可称贤令尹,尤其是司马蒍掩“庀赋、数甲兵”,加强了楚国的内部治理,提升了楚的国家实力。
“向戌弭兵”算是楚康王时期,最大的外交成就,成功与晋“诸侯交相见”、又在盟会上争先成功。不仅与晋取得了同样的霸主地位,获得了诸侯朝楚的实惠,而且,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盟会,楚彻底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同,不再把楚视为蛮夷之国了。这种认同,既是楚与华夏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冲突与融合的结果,也是楚国各代君臣亲华北进目标的实现。这之后,楚与中原的交融更频繁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六、会申伐吴(3…6…1)
六、会申伐吴(3…6…1)
楚康王逝世后,其子熊员(《左传》为麇)立,是为郏敖。郏敖在位四年(…544…541),《史记》记载在其三年时,任用其叔父公子围为令尹。楚康王有一共有四个兄弟,公子围、子比、子(上析下日)、弃疾都非常宠爱。还在郏敖二年的时侯,公子围杀了大司马蒍掩,并夺取了其财产与田地。当时,申无宇(芋尹)就预料,楚国将有事,因为,他觉得,公子围作为令尹,应当行善,搞好上下左右的关系,而不是杀大臣,因为这样做,会减弱王权。因为,他预料:“王子(公子围)必不免”,而且会危害楚国,危害国家当然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当然难以免祸。至于公子围何时当上令尹,《左传》与《史记》有异。笔者倾向于《左传》。同样,随同卫襄公(名恶)朝楚的卫大夫北宫文子,也通过他的观察,也觉得公子围虽然似君,但无威仪。似君,就是言行举止表现出想当国君的样子,但却没有国君的威仪,意思是说,形象不太好,这样老百姓就不能效法。
郏敖四年正月,公子围奉命使郑,这次访郑,是一次多边盟会。参加的诸侯及其代表有,晋赵文子、楚公子围、齐大夫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以及不知名的许、曹二国代表。十国诸侯会于虢(东虢,为郑所并,今河南郑市北古荥镇。)公子围使郑,一是与诸侯会,二娶郑公孙段之女,伍举为副使。对娶亲,郑人很担心,公子围趁机袭郑,在楚国方面,要求进城居于专门为使用权节准备的馆舍时,就派行人子羽婉拒的楚人的请求,就让公子围等馆于城外。当时的礼节是先下聘礼,然后迎亲。在聘礼下了后,楚国方面又提出让楚国使团进城迎亲,郑其时是子产执政,楚国使团人多,又有兵,子产甚是担心,再次遣行人子羽去拒绝。楚国方面派太宰伯州犁应对子羽,说了一大堆理由,但子羽没有答应,而且明白表达了郑国的担心,害怕楚包藏祸心,袭击郑。楚国方面见郑有防备,就提出不带兵器入城。郑答应了。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就完成了迎亲,楚人进城办完事后就出来了。
三月甲辰(二十五日),各诸侯盟会,但在盟会中,楚公子围僭越楚君礼仪服饰,受到各国卿大夫的讥笑,伯州犁虽然解释说是向楚君借的,可是大家还是讥嘲不已。并据此预言,公子围与伯州犁都将难以免祸。还在郑访聘,楚君郏敖就生病了,公子围其实早有篡弑之心,就立马返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篡弑准备,如遣太宰伯州犁与公子黑肱(子析日)城犨、栎以调开一些重臣等。。
当年十一月己酉(四日),趁进宫看望郏敖的时候,就绞而弑之,一并杀掉了,郏敖的儿子子莫及平夏。另外派使赴郑向诸侯告讣,当时伍举还在郑国,看到使者带来的讣辞有些直露,有让人联想到公子围弑君的可能,就将关于后继者的表述,由“寡大夫围”改为“共王之子围为长”。这样不以篡弑示诸侯,以维护公子围的政治威严。公子围代立,是为楚灵王。楚灵王即位,易名为熊虔,以薳罢为令尹,薳启强为大宰。
楚灵王二年,郑简公朝楚,子产相。且与楚灵王一同田猎于云梦泽。第二年正月,许男也来朝楚,本来郑伯就要回国了,可是,许男来了后,楚灵王又把他留下来了,三君又一同田猎。
随后楚灵王想主持盟会,过一下盟主瘾,就派椒举(伍举)到晋国去,欲征求晋国的同意。晋平公本不想同意,后来在司马侯的劝说下,勉强同意了,采纳了内修其德在观天命的意见。椒举还向晋平公请氏,晋侯也应允了。
关于这次求诸侯之事,楚灵王曾问及时陪伴郑简公在楚的子产。子产有一番对各国形势的分析,断定了大多数诸侯都要前来参加,盟会,也不来的,可能只有卫、曹、鲁、邾等国。兹录于下:
楚子问于子产曰:“晋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晋君少安,不在诸侯。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若不许君,将焉用之?”王曰:“诸侯其来乎?”对曰:“必来。从宋之盟,承君之欢,不畏大国,何故不来?不来者,其鲁、卫、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鲁,鲁、卫逼于齐而亲于晋,
唯是不来。其余,君之所及也,谁敢不至?”王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