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点点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山点点幽-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他证实所在的坞就是法华坞,背靠的山就是法华山了。问附近有路能上山吗?老汉说不能,封山防火,山底下都用铁丝网拦起来了,即使有路也因长远没人上去被茅草盖掉了,没路可上。
  我不甘心,问那山顶之上是不是有座法华寺?现在还有吗?若有,香客怎么上去?
  老汉一拍额头说,对了,这里是上不去了,可法华山的另一面还有条路可以上去,就在太湖明珠的对面。
  太湖明珠是座宾馆,位于渔洋山脉最东头呈南北走向山峦的对面,中间隔了一条路。路的南部顶端,就是太湖。
  把车停放在太湖明珠门前的停车场上,跨过马路,就站在了法华山前了。
  原来,这法华山就是渔洋群山东南最顶端濒湖的那座山头,像桥头堡似的突入水中,与太湖中的西山相对峙。
  山前是一片大工地,原本也应是个浅坞,入口处竖着一块大牌子,说明那片山地正在建设自行车运动山道。路边草丛中还有一低矮小石碑,上刻“法华寺”三个红字。
  穿过工地择南麓山道上行。冬日的山地,本来就草木凋敝又因施工蒙上一层黄土,很象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地,不刻意寻觅根本找不到原有的山路,仗着冬日林疏草稀的好处,干脆从中穿行而过,先经过大片新种植的苗木林,再往上是原生的杂林,待逼近山头,便是常见的那种低矮植物,灌草丛生。
  站在山顶,视野豁然开朗。脚下山岭连绵如黄绿色的柔波徐浪,太湖如银灰绸缎铺向天边,西山大桥玉带般从法华山脚凌波而去,贯通湖中的长沙、叶山和更远处呈一抹深影的西山岛。
  无垠的太湖无风无浪,淡泊宁静。
  在山脊之上前后左右地游走,远观湖,近观山,心情怡然。在山南正下方不远的地方,有座孤零零的黄房子,那就是法华寺遗址了。它依山面湖,似在对湖山作长久的守望。
  下到黄房子前,见这是一座新砌的简陋的殿房,门锁着,里面大概供着菩萨。墙角里一小碑,上刻捐钱造殿者的名字与所捐钱数。
  殿前空地上散乱地卧着一些老庙的残件,如砸去头的小石狮,几个垫柱的青石墩等。殿后沿山体还有一段半圮的老山墙,爬满了藤的老枝,还未返青,和石墙一色的枯黑。
  站在法华寺前,太湖全景在望。果觉此地虽非最高处,却是临湖观景的最佳处。天低湖平,长桥居中,视线无遮无拦,景像宏阔畅达。
  法华寺遗址空地上还有石阶与甬道的痕迹,虽然杂草丛生,但仍很清晰地指引原先的路伸向何方。那草木丛中古老的石铺山道,在法华寺香火鼎盛之时,曾被多少双脚磨光过?现在废弃已久,灌草们便试着从路两边向中间扩张,并纷纷从石阶的隙缝中钻了出来。但这是在冬景之中,山上树木草丛的基调大多是黄褐色的,古道的石块也是深褐色的,不到近前很难分辨。
  又过了一个月,我于某个周日的下午独自重访法华山。四月的春山正在悄悄脱去蒙在身上的黄色冬衣,满山遍野爆出新芽,树上细细的新叶,路畔簇簇的新草,全冒出新鲜的嫩绿。法华寺旁如茵的绿草地上,还开满了紫色的野花。
  我这次上山是沿着通过寺前的古山道上去的。越过法华寺遗址,仍然继续向上,直到山顶。春天的树和草比冬天茂密多了。我最终在一棵树下的石头之上坐了下来,面朝太湖。在右下侧临湖的绿丛之间,是法华寺的黄墙黑瓦。黄墙的前方,就是宽阔的太湖和如带的长桥,还有浮在湖上的西山诸岛了,目力所及,只能见最近处的长沙、叶山,还有稍远处的西山。
  太湖依旧淡泊宁静。
  我的近处皆山,连绵绿丘环绕左右,如一群绿衣舞女相挽曼舞于四近。很多鸟在叫,都躲在树丛之中,没有一只现身。但它们似乎数量越来越多,叫声越来越嘈杂聒耳,响成一片。
  原本寂静的空山变得热闹非凡。
  突然醒悟,天色将晚,正是百鸟归巢之时。
  原来,我在这山上不知不觉逗留了那么久。
  

飘渺峰的四季(1)
与东山遥遥相望的西山,是太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几乎就是一个香港本岛。飘渺峰位于西山南部中端,海拔337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中的最高峰。
  东山因淤积滩长,已与大陆相连而成半岛,主峰莫厘海拔米,雄峙于岛口,像威风懔懔的大将军驻守着东山的门户,渐次降低的丘山如长带曳地,贯通全岛。西山侧仍沉浸在湖水之中,西山大桥如一根飘带渡波而去,从岸边的渔洋山出发,经长沙、叶山至西山,使昔日幽闭水天,颇具神秘气息的西山,门户洞开。访飘渺峰也不再如过去因交通不便,只能望湖兴叹,愈觉如海上仙山虚无飘渺可望不可及了。
  但飘渺峰就是飘渺峰,如同它的名字一般,带着一点隐逸幽深,超凡脱俗的气息。它深藏在西山层峦深处,如九重莲花护卫着的中心,那灵秀挺拔而又娇艳无比的花蕊。
  记得首次探访飘渺峰是在一个冬日的中午。阴雨了多日,只在那天中午露了点阳光。我那天从绕城高速至太湖沿岸,穿过玉带般横跨湖面的长桥,进入西山。一路经林屋洞、包山寺、石公山……一直抵达飘渺峰下的飘渺村。
  先进村委会,办公室就在村口废弃的羊毛衫厂简陋小院里的有几间平房里。村干部们陆续来了,泡碧螺春茶待客,先谈了一下村子自然情况,想留中饭,我说时间宝贵,还是先上山吧。印首次上山,由一位村主任带路。穿过村子,这缥缈村仍然是东西山常见的古老的村庄,原本粉墙黛瓦的农居,现今都斑驳苍老,有些已摇摇欲坠,后院围墙大多坍塌,里面果树与杂草相伴。巷道是青石板路,走着走着就到村后,坡地渐渐上扬,种满了果树,大多是杨梅、枇杷、青梅,还有高而多姿的银杏树,果林之后就是上山的路了。
  人随山势升高,视野逐渐开阔,四周呈现美丽景像。消夏湾巨大而美妙的深弧,映掩在山坞绿丛之中的灰白色村庄,耸起的山脉那一道道长长的垂线,山脉之间幽深的山谷,渐次展现眼前。
  冬天,山坞里的果树仍是绿的。
  山并不陡峭,是缓缓上升的,令爬山的人很轻松就能越过一座座小山岭。村主任说,与国内外名山巨川比,这一大片山只能算小丘岭,尽管飘渺居太湖七十二峰之首,海拔也才330米而已。
  我观察四周,感觉众山均如馒头般深圆墩厚,飘渺峰隐在后面,像一笼小馒头中的一只大馒头,因山头与山头起伏不大,是逐渐升高的,所以当飘渺峰最终在山后出现时,也毫无峻拔高危之态,犹如一座巨大的三角形大帐,浑圆端庄,背衬灰蓝色的天空。
  一望无际的太湖环绕四周。于岸边湿地和水田之间升起这片连绵的群山,渐次升高,拱托起这座飘渺主峰,虽海拔只有300多米,已足够称得上波平如镜之太湖中傲视群峰的伟丈夫了。它毫不驽拔弓张,却怀抱宽阔,温润而敦厚,很像开口必定是一口绵软儒雅吴侬软语的忠厚长者。
  山体升到一定高度,植物便起了变化。除一些稀疏的马尾松,再上便是砂石岩崖为主了。
  途中一座小山包上有一堆黄石斜坡,面上颇平整,石崖旁刻“仙人台”三字,近旁几株新栽的小松树。传说古代樵夫上山砍柴在此遇仙人下棋,旁观一刻下山才知村里人事皆非,已过千年。这故事到处都有,感觉中那场所应在深山之中,四处险崖奇峰,古树垂荫,藤萝高挂才是,只有那种地方才说得上云台高筑,仙风飘逸啊,怎么会在这种低矮、浅露、荒脊的浅山之上也有仙人石呢?心中先存了不信,往下看,山坞与村庄历历在目,还有不远处的太湖。似乎鸡犬之声皆可相闻,离人间倒底还是近了一些。
  后来得知,这缥缈峰的仙人台,相传为四皓聚会弈棋之处。四皓即甪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因秦末曾隐居于陕西商山,又都白发皓首,被并称为:“商山四皓”。刘邦晚年宠幸戚妃,欲废吕后之子太子刘盈(汉惠帝),改立戚妃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采纳张良之计,遣太子刘盈亲执张良手书至商山,厚礼相邀,感动四皓如汉辅助太子。高祖见太子由此四人辅助,叹道:“羽翼已成,难动矣。”由此打消改立太子的意图。四皓助刘盈登基后,即辞官云游天下,最后在太湖之中的洞庭西山隐居。甪里先生姓周,隐居西山甪里,今尚有甪里先生读书处——甪庵遗址,村中周姓大户,即其后人。东园公隐居于西山凤凰山西南一里,即今东村。绮里季隐居于西山绮里,夏黄公隐居于西山黄公井,其旁居民多姓夏,俗称夏黄公后人。甪里、东村、绮里、黄公井,均因四皓分别隐居于其地而得名,至今尚留完整的古村。这四老隐居西山后不问世事,整日游山乐水,外面无人知其所终。说这缥缈山腰的仙人台,就是他们所留下的遗迹,倒也让人信服。 。 想看书来

飘渺峰的四季(2)
相传汉惠帝登基后,为感四皓之恩,虽不知其下落,让在商山脚下丹江之滨建四皓陵,“四皓古陵冲北斗”为旧时“商州八景”之一,当地官吏又分别在陕西商县与丹凤县建造四皓墓以便祭祀,却不知当年这四位老人却远在缥缈峰下太湖之畔优哉游哉,乐不思归了!
  这缥缈峰因为商山四皓隐逸于此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再往上仍在半途之中,右侧宽阔平坦的山地之上有座黄褐色小石屋,屋外是同样石砌的小山墙。远看这小石屋似乎就像砌在山边之上,头顶天,背靠深长的山脉。
  走近一探究竟。原来是座废弃的小庙,房门紧锁,久无人烟的样子。村主任说这里原先是座很有名的城隍庙,唐伯虎也曾来过,还题过字,只是全散失了。就近看这座小屋果然就砌在山脊的侧梁上,视野极好,临谷一侧的围墙半塌,冬天藤萝的枯纹仍印满了低矮石壁,石院无门,只剩一个门状石框,也自有一种原始质朴简陋的风格,和这山这天这谷融为一体,让人看了心里舒坦。
  在途经的一些山头,还有周围连绵的山脊之上,常可见圆锥形的高土墩,近处的不细看不会引起注意,但远处的在天底下剪影般突起,倒更明显是人工之作。这就是烽火墩或藏军墩,村主任说民间还有风水一说,是刘伯温的杰作。据说因为这里山势龙腾,王气十足,为帝皇所忌,于是刘伯温在其上挖冢埋铁,以断龙脉,以泄龙气。但史界更多认同这些土墩是吴越春秋时的征战遗迹。
  在登上飘渺峰巅最后一道石磴之前,头上磴口先露出两只狗的身子,衬在蓝色天幕之下,一黄一白,竖着两双尖尖的耳朵,朝下望着我们,并突然大吠了起来。身上和尾上的毛在山风中松软飘浮。在它们身后传来一声人的吆喝声,然后一位身着黄色马夹的护林员出现了,我们赶紧打招呼,两只狗见状立即解除警戒,先在护林员脚下绕行,又转头消失了。这时我们双脚也踏上了山顶。
  山顶较平坦空旷,耸着一座大铁塔,护林员就在铁塔下一间简易小屋里休息。山头连绵起伏,皆无树,黄砾石干土层上是一丛丛稀疏枯黄的灌木丛。
  冬天的山上,野生草木全是黄褐色的,象干枯的荒草滩,只要有一星火种,就会燃起火灾。山顶护林员的责任就是了望防火。
  在山头四处张望。山顶围圆不大,四面平缓下降,虽在七十二峰最高处,感觉却像处低矮小丘之上,因周遭山峦平缓起伏,落差不大。向下看,一道又一道山脉,之间是群坞,或宽或狭,都深长流畅。众山顶均无植被,如人之头面光光,脖颈以下部位始围以野树灌丛,愈往下行,直至坞内,则如华服绒装,草木愈葱茏,深长的坞内从底至外,就是果木的乐园了。
  虽然现在是冬天,但山下果林有很多树种是长绿的,呈现的是一种陈年的老绿。山坡上的灌丛枯黄了,但很多山地被辟成了茶园,红土一垄垄,绿苗一簇簇,有的地方整片山脉被农人改造成了茶园梯田,远看象将自然山林原本蓬松凌乱的绿发梳理成了规整的绿髻。
  在山巅宜放眼远望。天低水阔,四野平展,飘渺峰卓立群峰之上,如秀女临水,无数山峦波动开放如巨大的裙摆,回旋激荡直至漾入水中,那散开的花瓣形的裙边,便是山水相携合作的杰作,那里芦苇丛立,果林环绕农舍。
  视线移处,一幅天然湖山长卷也在缓缓延伸,拓展。
  你站在飘渺峰顶,也就站在了这幅天地合作的山水大盆景的最高处,肯定会有一种载沉载浮于一片氤氲之气中的奇妙感觉。
  “春天你再来啊!”群山用腹语对我说。
  会的,会的,我也无声地承诺。
  几个月后,在草木荣华的四月,当漫山传遍春消息的时候,我又爬上飘渺山顶。这次是熟门熟路,信步由缰,不象是在登山,而象是随心所欲的漫步踏青。山下果林一片新绿,山头灌木也正吐青,白的粉的蓝的各色野花,细细碎碎地盛开在山坡绿色草丛之中。
  半途,照例会在那座可爱的小石屋前伫足。那天,春阳下的石屋象穿了一件花衣的姑娘,明亮照人。开满紫色花朵的绿藤蔓爬遍了石墙的断垣残壁,我一看见就忍不住的奔了过去,里里外外,进进出出,满眼的花花绿绿,满心莫名其妙的欢天喜地。

飘渺峰的四季(3)
又一次觉得这座黄碣色的小石屋,高踞山梁,俯临大坞,面朝远湖,视线好到了极致。那天它蓝天碣石绿藤紫花,在阳光映照下的色彩和形状,都让人着迷。
  很快就抵山巅,原来的枯黄被一丝丝新绿取代。我已知山下有好几个大坞,其中好的有水月坞、天王坞、涵村坞、绮里坞等, 便想一一走遍。这次先去的是水月坞。
  伸向水月坞的两道山脉,由高向下垂落,一道山脉是原生态的,草木黄绿交杂,厚绒般铺向山底。另一道山脉则被辟成巨大的茶园,因刚开垦而裸露大片红色山地,像揭去皮毛尚在滴血的巨大创面。人们说等茶树长好,红土变色就好看了,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