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里描述的就是肾作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的功能。简单讲,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时期,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液,女性则月经按时来潮,性功能逐渐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之后,随着人从中年进入老年,肾精也由充盛而逐渐趋向亏虚,“天癸”的生成亦随之而减少,甚至逐渐耗竭,生殖能力亦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
健康长寿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寿命的长短与后天养生密切相关。后天失养,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早衰、早逝的例子已不在少数。而且,活得长也不只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在健康的基础上活得长才是终极梦想。
于是,对抗衰老、延缓衰老、防止过早衰老逐渐成为实现终极梦想的关键问题。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改变人从出生、发育、成长、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规律,但我们却可以让这一过程平稳、和谐。这就依赖于对先天之本——肾的养护,让其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充分发挥其主生长、发育、生殖的生理作用。
此外,肾还主水液。肾,五行属水,为水脏,具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中具有濡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向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
在正常情况下,水饮入胃,由脾的运化和转输而上输于肺。肺的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使清者(有用的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生理作用;浊者(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等分别从皮肤汗孔、呼吸道、尿道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在这一代谢过程中,肾的蒸腾气化使肺、脾、膀胱等脏腑在水液代谢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被脏腑组织利用后的水液(清中之浊者)从三焦下行而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再通过三焦上升,归于肺而布散周身;浊者变成尿液,下输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往复,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第一律 合五味(9)
因此,肾主水液功能失常时,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尿多、尿少或尿频、水肿等病理现象就发生了。
还是回到小洁的情况吧。她的食谱可以说是五味俱全,各利于相应脏气,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了她自己特有的饮食习惯和食谱搭配。虽不能说是健康,但至少她自己还是比较适应的。
当然,以五味滋养五脏的理论为指导,小洁某些饮食习惯还应该改变,但关键还要自己喜欢,自己觉得适合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偏好,中医强调各种各样的食物综合摄取,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能量均衡,才能弥补我们饮食过程中的稍许缺憾。
TIPS:五味的作用
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曰:酸收,入肝。
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曰:苦坚、燥,入心。
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曰:甘缓,入脾。
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曰:辛散、润,入肺。
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曰:咸耎(音软,有平息躁动上炎之势的意思),入肾。
其实,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淡: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大多数是淡味。
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由于淡味没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称“淡附于甘”;同时,涩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虽然有七种滋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
3。 合五脏之性与四时变化
五味入于五脏,而对相宜的脏腑起到滋养的作用,这就是“合五味”的全部含义吗?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还是在《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这,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看来,五味或散或收、或缓急或润养的不同作用对五脏均有不同影响。要想做到五味与五脏相宜,还需要考虑五脏的虚实、用药时的补泻以及时令节气的变化等很多其他因素。“合五味”这三个字还真不简单!
《素问?灵兰秘典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灵兰是灵台兰室的简称,是黄帝藏书的地方,秘典就是黄帝秘藏的典籍。因这一篇所记载的内容至为重要,应当被珍贵地保荐下来,永久地流传下去,才起了这个名字。也正是在这样重要的篇章中,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被封了“官儿”,有了脾气秉性……
肝被称作将军之官。既然是将军,就一定孔武有力。想象一下将军身着铠甲、手持利刃的威武之姿吧,代表着肝之性刚强、喜动、喜条达舒畅,所以肝又被称为“刚脏”,其性易亢易急,在志为怒,怒而气急易使肝气受伤。而甘味有缓急的作用,为了缓解肝易亢易急的将军之性,可以适当多吃些甘味食物,特别是在阳气生发、肝气旺盛的春季,更加适宜。由此,确立了春季饮食养生的一个原则:多甜少酸。 。 想看书来
第一律 合五味(10)
而针对肝之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点,辛味发散可顺其性,酸味收敛可逆其性,故一为补一为泻,可作为肝之疾病状态的用药原则。
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志、主血脉。心是皇帝啊,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是五脏六腑的总头儿。虽外表看起来很威风,实际上它却禁不起伤害,一定要好好地被保护起来,这是其性喜软的一面。同时心也像所有的君主一样,喜欢听高兴的事儿,故在志为喜,而喜则气缓,过喜使心气涣散致神志失养。皇帝昏了头,没了规矩,不在宫殿里处理国事,反而到民间乱跑,整个国家也就失去了主心骨儿。对人体来说,“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而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心气旺于夏季,故夏季时节应适当多吃些酸味食物,以收敛易耗散的心气,避免心神受伤。由此,确立了夏季饮食养生的一个原则:多酸少苦。
而针对心之喜软而恶缓的特点,咸味软坚可顺其性,甘味缓急可逆其性,故一为补一为泻,可作为心之疾病状态的用药原则。
脾又是什么官儿呢?中医理论认为脾与胃关系密切,均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负责受纳、腐熟,也就是消化,脾负责转输运化,也就是利用。一个管加工、一个管销售,搭配工作,所以将二者合在一起,称为仓廪之官。既然是贮存粮食的地方,当然喜燥而恶湿,而苦味就有燥湿的作用。在长夏季节,湿邪当令,脾胃易被湿邪所困,此时应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苦燥健脾。甘味虽有滋补之功,但脾胃受湿所困时,滋补就变成了滋腻,反而有碍消化。由此,确立了长夏季节饮食养生的一个原则:多苦少甘。
针对脾之喜缓而恶湿的特点,甘味缓中可顺其性,苦味燥湿可逆其性,故一为补一为泻,可作为脾之疾病状态的用药原则。
肺居心之左右,好像辅佐君王的重要大臣,被称为相傅之官。功能上两者也是相得益彰:肺主气,心主血,气与血相伴而运行于人体经脉之中。气为血帅,推动血的运行,血为气母,载气而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与血难以分割,也说明了心与肺的密切关系。人体气的运行,除了怕阻滞不通外,还怕气逆不降,此时肺气不得收敛而易出现咳嗽、气喘等气机上逆的症候。而苦味有下降的作用,特别是在肺气主时的秋季,应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苦降宣泄肺气。由此,确立了秋季饮食养生的一个原则:多苦少辛。
针对肺之喜收敛而恶耗散的特点,酸味收敛可顺其性,辛味宣散可逆其性,故一为补一为泻,可作为肺之疾病状态的用药原则。
最后来看肾。前面我们介绍了,肾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肾中之精,其性轻灵,为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宜封藏起来并使之充实,才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强壮,故肾又称为先天之本、作强(使身体强壮)之官。精属阴,水之性,所以肾中精气最恶燥。燥可伤精而致肾精亏虚,而辛味有润养的作用,因此在肾气主时的冬季,应适当多吃一些辛味食物,以滋阴润燥。由此,确立了冬季饮食养生的一个原则:多辛少咸。
针对肾之喜坚而恶软的特点,苦味能坚可顺其性,咸味软坚可逆其性,故一为补一为泻,可作为肾之疾病状态的用药原则。
合五味,不仅要求将五谷、五菜、五畜、五果等不同营养的食物杂食,还要让五味与相应的脏腑相宜。这种相宜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更要考虑到五脏的病理状态、季节时令的变换等因素加以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起到滋养作用。
第一律 合五味(11)
我将《素问?藏气法时论》又重读了一遍,发现我所悟到的“合五味”的真正含义,其实已经写在了我最初读到的那句话的下面: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TIPS:十二脏腑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好像一国的君主,主宰全身的精神活动;
肺,如同协助君主的宰相,调节全身的气机;
肝,好比统率军队的将军,运筹谋划;
胆,不偏不倚而能决善断,最为“中正”,好似国家的法制机构;
膻中(亦称心包),包蔽在心脏外面犹如贴近君主的近臣、使臣,表达君主喜乐的意志;
脾胃,能受纳运化水谷五味,供养全身,犹如国家的钱库、粮库一般;
大肠,功主传导,使水谷糟粕变化成形而排出,是国家或城市的排污系统;
小肠,受盛化物而有泌别清浊的消化作用,将有益的收纳,将无用的向下传递,是排污系统之前的处理系统;
肾,所藏精气使身强矫健,多智灵巧,主管着经济建设;
三焦,功主通调水道,是国家的水利调度部门;
膀胱,所处位置最低,为全身水液会聚之处,通过气化作用而使小便排出体外,像水库一样可以蓄水、排污、放洪。
4。 五行是核心
五脏是通过什么与五味相对应的呢?
其实,答案已经摆在面前,稍微对中医理论熟悉一些的人就会猜到: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将人体、自然乃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按“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来进行划分和认识。
木曰曲直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古人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五脏之中,肝属木。
火曰炎上
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昌茂、繁盛作用或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五脏之中,心属火。
土曰稼穑
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土具有生化万物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或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土”。五脏之中,脾属土。
金曰从革
从革就是变革的意思,引申为金具有肃杀、清静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清洁作用或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皆可归属于“金”。五脏之中,肺属金。
水曰润下
水具有滋润、寒冷、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水”。五脏之中,肾属水。
五行理论,使相近性味的谷、果、畜、菜聚成一类,形成五种味道的食物,而又适应和滋养着相对应的五脏。按照这种方法,食物的颜色也可以与五脏对应起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律 合五味(12)
明白了“合五味”的养生道理,我在生活中就处处留心,让食物的性味、颜色与五脏相宜起来,起到饮食滋养五脏的养生作用。开始,只是自己感兴趣,慢慢揣摸和学习;慢慢地,身边的朋友们也开始热衷起来。
一天,一个做生意的朋友突然打电话来,神神秘秘地说要找我帮忙,我以为又是看病或是帮忙联系住院之类的事情,却不想是让我陪他去请客吃饭。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