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部队不时发射照明弹和燃烧弹,将周围照得通亮。同时还不断向日军方向不时的发动炮击。
士兵们在嘈杂的炮声中,裹着厚厚的毛毯度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西北国防军的士兵们就起来了,毕竟入夜早,睡得也早。
醒来的国防军士兵们开始了一天的早餐,都是一些罐头食品,对于那些老兵们来说,这东西实在是提不起什么新鲜感。
快速的吃完早餐,西北国防军上下开始忙碌了起来。
前线各级指挥部的命令一条条的下达了下来,西北国防军开始组织新一天的对日攻势。
经过昨日一天的战斗,日军上下依旧不死心,其主力依旧在库页岛南部的平原地区集结,并且正在不断的挖掘者防线。
日军选择后撤了将近十五公里,这个距离上,华东舰队的主炮拿他们没办法,日军向以此避免被华东舰队炮击,在这个距离上与西北国防军继续拼杀。
日本政fu下达的命令是——死战!
只有死战,才能让世界看到大日本帝**人的素质,才能让米国人认为大日本帝国是扶得上墙的,以此才能继续争取支持。
所以日军尽管在昨日接连被攻破三道防线,但是现在依旧打得非常坚决,在库页岛南部再度积极的构建新的防线。
不过日本政fu那边,却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日本政fu此时已经不知道如何应对了,西北国防军的登陆攻势,完全没挡住,而且被西北国防军接连突破了三道防线,可见西北国防军的攻势之强大,根本不是日本陆军可以阻挡的。
日本政fu在军事上依旧没有办法和西北国防军抗衡。
有了这个认识的日本军方,这个时候已经不知道要不要立即要求外交部向中华民国求和,以撤出岛上的日军了。
“支那陆军攻势凌厉,我们大日本帝国陆军继续在平原地区和他们决战,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必然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必须把陆军撤入山区。”
“撤入山区没有补给,迟早也是死路一条。”
“但是起码可以为政治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这样还有一线生机。”
日本内阁上下争论不休,日本内阁首相寺内正毅这个时候只感觉头疼无比,陆军一百万大军陷在库页岛,成为了日本内阁最大的失误。
失误的原因无非是日本内阁错误的判断了双方力量对比,认为日本陆军可以再空军的掩护下,取得制空权。
但是结果,却被西北空军虐成渣渣了。
而且对华东舰队的空袭也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效果,反而损失了一大堆的飞机和飞行员。
内阁显然将为此负责,寺内正毅自甲寅战争后上任,却是与日本原来的历史不同的是,寺内正毅把这个内阁手相当到了1920年。然而这也成为了他政治上最大的败笔,他将被打上对外战争失败的烙印。
“向支那求和?还是死战到底?”寺内正毅心里艰难的抉择着。
两种选择都很坑。
求和必然要付出代价,而且未必能够成功。
而死战到底,日本将付出一百万大军,陆军将再一次被打残。尽管日本陆军还有大量种子,只要有足够财力,就能很快恢复。但是一百万的劳动力就没了,而且武器装备也将丢光。
寺内正毅这个时候简直就是无助的站在十字路口。
最终寺内正毅选择了死战,他在不久后觐见大正天皇的时候,向大正天皇呈上了《桦太帝国陆军死战计划书》,其中说道:“大日本帝国与桦太作战败局已定,以支那西北政fu历来之风格,断然不可能由帝国陆军安然撤出桦太。与其苟颜求和,不若与支那死战,发挥我大日本帝国武士刀之精神,不畏死亡,勇猛冲锋!令支那不敢轻视我大日本帝国之精神,以使支那对我日本本土知难而退,不敢进犯……”
大正天皇这一决策。
日本内阁很快就将整个计划贯彻执行了下去,日本陆军司令部向库页岛日军下达了死战的命令,以及发挥日本武士道的牺牲精神。让库页岛上的日军军官号召日军士兵不畏牺牲、不畏死亡的勇猛作战精神。
在这样的号召下,库页岛上的日军疯狂了。
4月23日,西北国防军在登陆战的第二天,对日军方向再度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更为犀利。
无畏4战车的数量已经有了五百多辆投入进攻序列。
进攻一开始,后方的自走炮、牵引炮就对日军发动了猛烈的炮击,接着轰炸机再度飞临日军上空。
十分钟后,炮击向后延伸,装甲师如同尖刀一般****了日军这道离海岸线十几公里的防线。
这条防线修建极为仓促,是在太烂。
根本就挡不住西北国防军的兵锋,没两下就碾压了过去,在日军阵地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但是日军的防线被撕裂后,日军防线上的士兵却是没有撤退。反而是与西北国防军后面跟上来的步兵在堑壕内展开激烈的近距离厮杀。
西北国防军的伤亡立即开始上升,但是西北国防军并没有这么急着解决这些日军士兵,而是由装甲师开始分割这而日军。
日军不后撤的话,自然就被轻松的分割出了一大块,从而被西北国防军用优势兵力重重包围。
西北国防军投入优势兵力硬生生将这一部分日军吃掉了,但是战斗过程中,日军士兵依旧极为疯狂。
他们好似悍不畏死一般,甚至连堑壕都不用了,直接喊着‘板载’就冲出了堑壕,然后一排接一排的在西北国防军的机枪射击下倒下。
“这些日本人好像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完成某种仪式一般。我相信,如果那些日军士兵分散开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仔细的思考自己的生命,只要他们投降,是可以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待遇的。但是一旦他们聚集在一起,就已经被狂热的气机所感染了。”
一名战地摄影师在拍摄下日军成排冲上来自杀的过程后,在他的日记中如此写道,日记中所谓的良好的待遇中间却加入了‘劳动改造’四个字。
说白了就是抓去当苦力,日军士兵投降后确实会有这样的待遇。西北国防军不会随意杀掉俘虏,但是却会想办法从俘虏身上榨出最后一个铜板。
日军的这种不要命的自杀式冲锋,也就是所谓的猪突战术。要想达成,就必须是日军成群的集中在一起。
如果日军是分散的,以个体存在的日军,起码有一半会在绝境的情况下投降。
此时的日军,早已不似甲寅战争时期那么硬气了。面对中华民国西北国防军,日军上下很多时候就有一种恐惧症。
但是在集中一起的时候,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加上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洗脑,以及营造出的一种狂热的气氛,就算是懦弱的日军士兵,也可以变成一个合格的自杀式进攻队员。
经过一天的作战,西北国防军成功的歼灭了近十万日军。同时装甲师继续穿插,后方部队继续跟上将更多的日军纳入包围圈当中。
夜色渐渐来临,太阳在地平线中消失。
黑夜降临了。
196团的一名参谋在入夜后写下了日记。
4月23日!夜!
静悄悄的,日军今天被国防军大规模包围了,我们团正在连夜修建工事,以将日军彻底围堵在包围圈之中。
这是一次极为疯狂的大包围圈!
日军兵力达到将近90万,而国防军只有50万人参与到了包围之中,日军的兵力是我们的近两倍!
我很担心这个包围圈会不会被日军给撕开,团长也非常担心,让全团夜里加强戒备,同时准备了大量的燃烧弹和照明弹。
没错,这是一次绝对疯狂的包围。
日军这一天好似根本就没有撤退的打算,西北国防军装甲师一穿插,就把几乎所有日军都给包围了进去。
第310章 阳谋
五十万包围九十万日军,这绝对是一个疯狂的举动。
在这样的疯狂举动下,日军也在策划着一个疯狂的计划。日军对于西北政fu敢于一口将他们包围,感到很高兴。
疯狂往往意味着灭亡。
双方都疯狂,只会加速一方的灭亡,但是谁能笑到最后显然可以预见了,但是日军已经不在乎了。
西北国防军确实可以赢得这场战争,因为西北国防军的力量可以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库页岛,而日军却是孤军无援,并且还没有海军和空军的支援。但是即便这样,他们也要让西北国防军付出代价,而且是足够惨重的代价。
就在火山快要喷发的时候,各省军阀几天前却是收到沈凝云的邀请,让他们前来观摩西北国防军对库页岛的军事行动,并要求他们派遣部队参与库页岛的对日战争。
奉系张作霖、皖系段祺瑞、徐树铮,直系曹锟、吴佩孚,以及晋系阎锡山、西南的陆荣廷、龙济光。
这就是当前中华民国六个主要的军阀势力,其中一半都投靠了西北政fu,只是还未正式编入西北国防军的行列。
收到邀请的阎锡山、曹锟、陆荣廷欣然接受,并且各自派遣了部队前往外东北。
段祺瑞和张作霖、龙济光却是困惑不已。
“这次沈定邦要玩什么把戏?”段祺瑞找来徐树铮商议,疑惑的对徐树铮说道。
徐树铮摇头道:“谁知道,不过很可能是要炫耀武力。”
“那沈定邦要我们派兵过去参战又是怎么回事?他们西北军不缺这几个师的兵力吧?”段祺瑞更加想不明白的却是这个问题。
徐树铮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这是不容许拒绝的要求,对段祺瑞说道:“但是我们不派兵去库页岛的话,舆论上就过不去了。”
“是啊!舆论汹涌啊!”段祺瑞头疼不已的拿起一张报纸,那是一张《大公报》,说道:“大公报这几天不断抨击各路军阀无所事事,除了捞钱其他什么都不会,矛头直指我们北洋军啊!”
《大公报》作为北方的大报纸,在北方的发行量仅次于《中华日报》,以前《大公报》是比较支持北洋这一边的,特别是袁世凯当政的时候。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的《大公报》已经不再支持北洋军事集团了,而是彻底的倒向了西北军事集团,成为了中国民族财团在北方引导舆论急先锋。
现在民智渐开,特别是学生数量激增。
这些学生一个个思想未成熟,很容易冲动。加上学生除了读书之外不用工作,对于国家大事很是关注。加上一个个热血青春,很容易被引导鼓动起来。
现在舆论被西北军事集团牢牢的抓在手上,对其他各军阀势力自然是极度不利的。
更糟糕的是,那些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很快就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是获得较好的收入水平。
出了学校,依旧不用操心工作什么的,更不用担心活不下去。依旧有很多闲工夫关系国家大事,而且还不怕打压。
威胁他们的工作?
现在还怕没工作?没工作也能领取到失业补贴。什么东西不敢说?什么黑暗不敢直视?
特别是现在中华民国的教育刚刚起步这么些年头,依旧有大量的机会。当这些受过民族主义教育的年轻人掌控了社会主流话语权的时候,舆论就更加不可抵挡了。
现在的舆论,让段祺瑞他们已经快被口水给淹死了。
但是段祺瑞敢镇压学生吗?
不敢!
而且段祺瑞也不想,更不会。历史上因为游行学生和军队发生了冲突,军队下面开火致死学生流血的事件发生后,段祺瑞亲自下跪道歉。
所以面对当前的舆论,段祺瑞他们是有点束手无策了。
此时沈凝云邀请各路军阀参与库页岛的对日作战,北洋军自然不能不去,否则舆论就更凶了。
可以直接给他们扣上一个怯战的屎盆子,国家财政自然也就不可能每年给他们拨那些军费了,甚至是得解散那些军队。
所以段祺瑞不能拒绝,不仅得去,也得派遣部队过去。
而此时中华民国随着教育的发展,民族主义的普及,成为中华民国的共同价值观,中华民国的统一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那些受过民族主义教育的学生允许国家分裂吗?
当每一个中华民国的年青一代都受过了教育,甚至连内战都打不起来了,因为军队开到前线去,被谴责的一方,士兵都可能全线倒戈。甚至是还没动,就发生兵变了。
特别是国家福利有所发展后,以及个人产值的提高,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民在生存上的问题已经开始彻底解决了,这个时候人民将寻求精神上的突破,而不是个价自扫门前雪,怕自己当了出头鸟被打下去。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革命的成功不是革命者的功劳,而是变革者开了路。
当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的时候,只有能跟得上时代的政权才能生存下去。
当前中华民国无疑就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城镇化速度快得惊人。
一切都在改变,跟不上节奏的都将被淘汰。
其他各路军阀,自然也不敢不去,张作霖和龙济光也都不能不去。
不给沈凝云面子,这是要找死的节奏吗?
如今西北国防军军力强盛,在东北更是有数十万大军,一旦压下来,奉系大军根本就不堪一击。
张作霖这些年对西北国防军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