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斗殴,自然是不能出现的。
所以重组后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选举,开始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选举当中,双方尽管有众多的辩论,但是却没有发生什么全武行的现象。
在地方上,更是大量武警出动,对投票站进行保护。
层次高一点的政客竞选议员什么的,不会出现什么武力骚乱,但是那些偏远地区的议员选举,却是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如同中华民国初年的那次选举,不少偏远地区都出现了暴力摧毁投票站的事件。
这一次选举,中华民国达到17岁的公民都可以进行投票。
在中华民国,成年标准不是18岁,而是17岁。而男子成年,实际上是16岁,而女子成年,实际上则是14岁。
这种划分方法,是《黄帝内经》里面阐述的,女子7年一周期,男子8年一周期。两个周期后,女子即可生育。
所以从古至今,男女成年标准都是按照《黄帝内经》的标准来定的。
不过考虑到16岁的少年在思想性等方面还未成熟,所以将成年标准定为17岁,《婚姻法》则是规定,男女达到成年年龄即可以登记结婚。实际上女子的最佳生育阶段还是20岁上下,这个年纪生育可以很快的恢复。
达到17岁即可以拥有一张选票,可以投给支持的政客。
此次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两名主要的竞选人物,开始在全国到处发表演讲和许诺,而媒体也对这些政客的执政倾向进行了报道。
全国5亿人,能现场听到演讲的人不多。
民众了解这些政客的主要渠道还是报纸和广播,以及普及得还不是很广的黑白电视。黑白电视的生产销售量还不是太大,主要还是价格很贵。这玩意,现在就是暴利产品。
反正市面上没有竞争对手,所以中华民国的黑白电视机以非常高的价格向全世界出口,然后让各国自己组建电视台。
在电视台的组建上,中华民国的电视台是最多的,达到了五个频道。这五个频道,还可以拿到各个经济殖民地去转播。
黑白电视这个东西,中华民国暂时还没有普及到大量民用。
民众通过这些舆论渠道获取政客们的行政方向,以及演讲内容什么的,实际上媒体是可以进行有意无意的引导的。
所以最后哪个政客胜出,实际上还是控制着这些舆论渠道的财团说的算,也就是沈凝云说的算。
沈凝云的秘书杨墨川这次也出现在了选举名单当中,一开始杨墨川在众多竞选者当中并不出众。
但是随着媒体的发力,杨墨川在全国的影响力迅速提高。
几乎大部分关注选举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杨墨川的名字,并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杨墨川许诺,在担任总统后,将会进一步的致力于经济发展,并且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等等。
而杨墨川的身份,则是无党派人士。
随着选举的开始,民众开始陆续的投出他们的选票,这次选举让中华民国上上下下变成了一个欢庆的海洋。到处都是彩旗飞扬,饭店、旅店几乎都是爆满。红灯区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老百姓并不关注什么党派竞争,而是关注谁能给他们带去更好的生活。
于是两大党派突然发现,舆论媒体这次支持的并不是他们,而是无党派人士杨墨川,各种舆论渠道都在有意无意的给杨墨川做竞选拉票报道。
有的媒体评论杨墨川为什么‘他是最好的总统人选’,或者什么‘他的行政倾向,有助于中华民国持续繁荣发展’。
就在这样的宣传之下,两大党派纷纷失去了总统宝座。
投票结束后,统计结果显示,杨墨川以70%的支持率当选中华民国第四届大总统,这样的结果让两大党派心中生寒,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财团的巨大影响力,于是这些党派的很多人士都开始意识到,要想取得执政权,就必须要获得财团的支持。
如果没有财团的支持,就算是操作得再好,也不如人家手里的舆论宣传这张王牌来得有效。
不过杨墨川毕竟是无党派人士,也让两大政党也都勉强可以接受。
而下面的国会议员什么的,这次也让两大党派翻进阴沟里了,两大党派加在一起,只占到了国会的60%的席位,还有40%的席位是在那些无党派人士手中。
那些无党派人士,实际上就是财团支持的党派,只是不以党派的名义面向公众罢了。同时也有一些是确实德高望重的无党派人士,这些人当了议员,意味着两大政党对政府的控制力实际上很低。
政客,是可以用利益来收买的。两大党派就算是控制着中央国会60%的席位,但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没办法对杨墨川的执政进行什么限制。
这次选举也再一次证明了,沈凝云对中华民国的政治掌控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的,任何有野心的政客都不行。
这一次之所以不把总统交给两大党派的任何一个,主要还是因为沈凝云要给两大党派一个下马威。
让他们真正的意识到,不乖乖听话就没有肉吃。
至于下一次肉给谁吃,那就看下一次他们两大党派哪一个表现更好了,表现好的就有肉吃,表现不好的再等一届。
政党的影响力实际上是靠竞选成绩来决定的,如果一个大党派接连好几届都没办法竞争到总统宝座,那么党内就会出现人心离散的现象,这个时候那些政党为了保持凝聚力,就会放下更多的矜持去讨好财团。
然后双方就开始比节操下限,哪个能最没节操的讨好财团,哪一个就胜出。
整个竞选过程,也在各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这是一次全民选举,也是全世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民选举。中华民国这次竞选当中,一共有三亿九千万人投出了自己的选票。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记录。
在号称民主的西方国家,实际上每一次选举的参选人民比例都没有中华民国那么高,加上中华民国的人口众多,选票数量上顿时十分的唬人。
这个结果在那些经济殖民地进行宣传之后,顿时让那些经济殖民地的人民感受到了上国那扑面而来的民主气息,一时间称赞声不绝于耳。
这次选举也是沈凝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掌控中央,不管是袁世凯还是黎元洪,之前都不是沈凝云的心腹。
而杨墨川,却是沈凝云的心腹大将。
第404章 对内优惠,对外垄断
杨墨川当选大总统之后,全国各地举行了一些欢庆活动,庆祝中华民国第四届大总统的诞生。w;w;w;.;j;d;x;s;.;n;e;t;更;新;最;快;
很多渴望民主的工商阶级,此时都沉浸在巨大的幸福当中。
此时经济繁荣,市场庞大,行政上又没有太多黑暗的地方,加上一个让人印象挺满意的新总统的出现,自然让很多人感觉到很幸福。
杨墨川今年28岁,看上去还很年轻,他是亲军营出身,绝对是沈凝云的死忠份子。能力方面也很出众,有当总统的条件。
实际上总统这个东西,只要不是太挫都是可以当的。
毕竟背后说话的实际上是财团,总统的行政政策,实际上都是财团定的,所以在财团控制下的总统不管换了多少届,行政路线都是连贯的。就如科幻小说里说的美国总统有一本笔记传下去,这当然不是真的,但是财团控制这总统,美国总统自然也就能在行政政策上保持连贯。
中国民族财团现在控制着几乎整个亚洲的霸权,总统的行政政策自然也是连贯的,不可能像后世的一些官僚那样,前面的领导说什么‘小而美’,后面的领导绝对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来个什么‘大而美’,搞定政策不连贯,只落得劳民伤财。这就是流官制的弊病,反正不管是是坑,反正就算是坑,挖出来了日后也是别的领导跳坑,他们早就调任了。
而此时中华民国已经不搞流官制了,地方领导要想继续当,就必须做出成绩,否则老百姓不会让他们继续当下去。而在地方官员的选拔等方面,中华民国采取的制度不是选举制,而是否决制。
地方的最高领导,是由中央从行政大学里指派的。
而那些行政学院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必须是无党派人士,才能担任地方主要领导。担任了地方的主要领导之后,如果民众不满意,一旦支持率跌破50%就会下台。而他们的薪水,也是民众支持率来决定的。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制度,主要是在抓行政人员的素质。
管理国家,也是一门需要一些专业性知识的。用武人来管理国家,国家自然混乱不堪。所以管理国家还是得用大学生来管。而且行政大学里学的东西,都是专业性的行政管理知识,在不同的地区,是该大力发展,还是该平稳安定,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不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要如何教化人民等等方面都是要学习的。
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地方官员也就不会闹出荒唐的事情。就算是下面的行政人员闹出荒唐的事情,也有这些从行政大学委派到地方的一方大员进行约束和管教。
官场本身就是一个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地方,只要把上梁抓好了,下梁自然也就正了。这也是阳主阴从的一个特性,官职大的为阳,官职低的为阴,官职大的可以管理那些官职低的,进而也就对其进行影响。
这种宇宙基本法则,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体现。例如在战争中,双方兵力、装备、训练相近,地势高的一方就在交火中占优势,随便丢一块石头下去都可能会砸死人,而地势低的,想要用石头、弓箭去攻击地势高的则比较苦难。地势高的一方则为阳,地势低的一方则为阴。
所以在中国传统的道家科学体系当中,则是认为阳性离子是占主导地位,称之为‘阳主阴从’。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阴性永远都是附庸,阴性的东西很多时候也占据优势。就如同正义与邪恶。正义永远是占据每一个国家的舆论主流,但是邪恶却很可能已经在暗地里控制了这个国家。
那些地方议员则是靠选举产生,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参与选举。
议员则是用来限制地方领导乱搞的,不过也可能会拖地方领导后腿,所以在权力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有的事情可以特事特办,地方领导可以不用经过议员的讨论投票,有些事情则是必须通过地方议会的表决后才能施行。
这样的行政结构,也让地方行政上,既有专业的领导,但是需要门槛,必须考进行政大学。也有不需要门槛,不需要专业的职位。
这个时代,中华民国的大学还是比较容易考上的。
不过尽管没有进行填鸭式教育,各个大学录取方法并不看所有科目的成绩,主要看专业所需的科目的成绩。但是成绩上,必须比较不错才能上大学。如果成绩吧太好,那么只能上大专之类的学校,主要学习技术。
大学里的学科成绩如果不过关,也是很难拿到毕业证的。
这个时代中华民国的大学生,他们的毕业证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加上这个时代人才需求旺盛,所以考上大学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确实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而这种制度下,考大学说难实际上也不难。对于中国这种有将读书是作为出路的传统社会中,连后世那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都能应付,更何况是当前这种只看专业学科成绩的大学录取路线。
所以能升学的人还是很多的,当然不是谁都是读书的料,所以考不上的,也可以上中专、大专,学习到专业的生产、管理技术。
在办学质量的把关上是非常严格的,不是谁都能成立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基本上都是财团的专利,所以很多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反而更好。但是在国办大学中,还是有一批非常好的大学,与民办大学争奇斗艳,也成为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因为国办大学的学费比较低,而民办大学的学费则比较高。
考上大学是比较容易,但是想要毕业却不是那么容易。
特别是制造、工程等方面,制造、工程这些专业中,聚集了最多的精英学子,这也是这个时代最有前途的行业。
中华民国因为有商品定价权,不像后世的中国制造业那样,造一台挖掘机才赚五十块钱,造一台汽车竟然只赚三四百块钱。此事中华民国的制造业因为有自己的定价权,所以利润是后世中国制造业的十倍以上。
而在北朝鲜、越南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工业制造,则是没有定价权的。首先在产品研发与设计、关键零配件、运输物流等方面都是中华民国所控制的,所以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制造业利润,90%都被中华民国给剥削了。
所以中华民国也不需要完全控制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工厂。
当然,就算是把这三个非产环节给了那些经济殖民地也没问题,失去了这个三个非产环节,中华民国还可以用金融对那些经济殖民地进行剥削,就像是后世美国靠金融剥削日本一样,而日本手上确实有这三个非产环节,但是依旧被不断剥削,不停地为美国挤奶。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战争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而经济战争所获取的利益更加庞大,比武力战争的威力更加巨大。
各个经济殖民地实际上就是中华民国面前的战败国,他们的工业厂商,都是战败国的产物,就像是后世台湾的富士康。尽管富士康老板身为台湾首付,但却损失了90%以上的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