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战神-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芄5墓依此担杀颈萢k47要高一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选择德国44突击步枪作为新的制式步枪,主要还是因为弹‘药’口径问题。再有一个,中华民国的军事模式并不似苏联那么简单粗暴,所以制式装备的‘精’度还是要好一些更好的。

    所以沈凝云直接山寨了德国44突击步枪,如今命名为‘民34突击步枪’。

    第一支批量生产的民34突击步枪,很快送到了沈凝云的官邸,沈凝云在自家的靶场进行了打靶。

    只见‘交’到沈凝云手上的这支34式步枪已经和历史上德国的44突击步枪还是有区别的。

    历史上的44突击步枪,因为枪身是钢制的,枪托是木质的,所以重量达到了5。2公斤,和ak47的4。79公斤还要重一些。不过中华民国生产的34式,在枪托上则用上了聚合材料,而枪管和枪身,使用的是含有铝和钛的合金钢,重量大大降低。

    空枪重量,到最后变成了4公斤。

    成本自然是也是有所上升,但是中华民国在合金生产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成本也不是高到离谱,中华民国的国力完全可以大批量的生产。这样的重量让沈凝云很满意,同时34式突击步枪,还带有夜视瞄准镜。

    中华民国的军工业技术非常雄厚,自然不是单纯的山寨难么简单。在沈凝云提供了图纸之后,还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最后变成了沈凝云手上这把民34突击步枪。

    更轻的重量,使得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也许对于人高马大的北方士兵来说,5公斤的重量对他们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过南方士兵就会有些不习惯。

    第一批生产订单中,一共为50万支。

    沈凝云拿到生产出来的第一支民34式突击步枪后,便批准了第二笔订单动工生产。

    全面的换装将在不久后展开。

    这种突击步枪的出现,让中华民国的制式步枪直接跳过了半自动步枪的顺序,直接跳到了全自动的突击步枪时代。

    其他国家实际上只要有正确的设计理念,采用中型威力的弹‘药’,也是可以实现制式步枪全自动的。但是各国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子弹消耗量的问题。

    因为这种突击步枪的子弹消耗量,一点都不比冲锋枪少。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那么强大的工业规模保障子弹供应,那么根本玩不起这种突击步枪。

    但是中华民国是绝对有能力玩得起这种突击步枪的国家,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规模加起来,才能比得上中华民国。

    这也就是中华民国强大的底气所在。

    装备这种步枪之后,400米外的目标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已经没有了杀伤敌人的可能。但是时代发展到这个阶段,可以用远程重武器,以及狙击手来进行压制。

    例如重机枪、高‘射’炮、高‘射’机枪这些重火力,还有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炮之类的。

    另外一个主要的压制力量,那就是狙击手。

    每个步兵班,都有一个狙击小组,专‘门’用来对付400米外的远程目标。

    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一旦打起来,认真瞄准并不是很多。很多时候,双方都是在进行火力压制。

    谁的火力猛,谁就占据上风。

    而‘精’确‘射’击,基本上都是狙击手的任务。普通士兵也有那种神枪手,但是如今的战争,不太需要靠普通士兵来对付400米外的敌人。保留狙击手就可以弥补‘射’程上的不足。

    不过半自动步枪还是要发展的。

    但是发展的并不是制式半自动步枪,而是半自动狙击步枪。

    如果是狙击步枪的话,那就不太需要坚持用口径子弹,也可以用苏联的子弹。

    在中华民国的狙击手编制当中,不少狙击手用的却是‘毛’熊的莫辛纳甘步枪改装的狙击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也俗称水连珠,是一种很适合当狙击步枪的经典步枪。

    拉栓式狙击步枪和半自动狙击步枪各有优点,所以发展半自动狙击步枪的目的,只是给狙击手更多的选择。

    对于跟随班级作战的狙击手,一般都是用7。96口径的狙击步枪,但是有很多狙击小组是单组潜伏到敌后作战,这些狙击手要用什么狙击步枪,基本上都是随他们喜好,如果能从敌人那里缴获子弹,那就再好不过了。…… ;by:dasguoo|14103894678945517891|429 ;……>;
第431章 埃塞尔比亚沦陷
    中华民国陆军更换制式步枪的进程还是比较快速的,每个月的步枪出厂量都在不断上涨,从最开始的每个月十万支,迅速扩大到了每个月供应五十万支。

    大量的新式步枪开始列装部队。

    部队官兵对这款新式步枪很是喜欢,他们都认为这是一款非常强力的武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民34式步枪被证明是一款质量可靠的步枪,尽管不能像后世的ak47那样夸张的把枪管砸歪都还能继续用,但是民34式还是能使用各种恶劣的作战环境,只要有一定的保养,出现故障的概率很低。

    三十发的子弹,更是让普通步兵有了强大的持续火力。

    中华民国推出新式步枪的消息,自然很快被其他国家给掌握了。对于中华民国的新式步枪,世界各国武器专家都进行了一定的评估。

    评估的结果大同小异,都认为中华民国的新式步枪太过奢侈,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武器装备。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估,主要还是因为这样的时代,工业生产技术还不是那么发达,子弹一旦消耗太快,一个国家的军工业就很可能会跟不上消耗的规模。

    各国的评估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本国用了这种三十发子弹一个弹夹的自动步枪之后,本国的军工业能否承受得了?

    很显然,各国都难以承受。

    所以在各国的专家们看来,这种武器装备,完全就是一种‘浪’费,完全就是没必要给士兵装备的一种奢侈的装备。

    这一点也让各国有些想不通,为什么中华民国会给士兵装备这样奢侈的装备,那子弹消耗起来的速度,简直不比轻机枪慢。

    每一个士兵手上都是一把轻机枪?就算是轻机枪很便宜,哪个国家装备得起?

    于是乎,中华民国给步兵装备全自动步枪,让世界各国根本没有跟风的‘欲’望,全部都等着看中华民国的笑话。

    不过有一些人也发现,中华民国给军队装备如此奢侈的武器装备,完全是有足够的底气的。

    要知道,中华民国有六亿人口,但是军队规模,甚至不到百分之一。

    相当于,一旦开战,一百个人当中,只需要有一个人走上战场就很够了。而剩下的99个人当中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可以去生产军用物资。

    加上中华民国又不缺资源,完全供应得起庞大的子弹消耗。

    而且中华民国的工业之庞大,远超各国的想象。特别是,中华民国这个时候的发展,就是在进行战前准备。

    整合工厂、整合运输力量、整合科研力量,同时还进行扩军。

    大工厂、大兵团、大实验室。

    这将是下一次战争所打的东西。

    中华民国正在积极准备。

    同时中华民国所做的备战准备中,物资储备的规模已经超乎想象。每个月,都有一批战略储备仓库建成。

    不管是石油还是煤炭,不管是铁矿还是铜矿,还是稀土矿。

    能源物资、矿产物资,这些放着不会坏的原材料,中华民国正在疯狂的囤积。为了囤积这些原材料,中华民国开始在国际上以物易物,换取大量的原材料。

    世界各地不少的原材料生产商,都在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下陆续恢复了生产,中华民国的轮船也因为进出口贸易的恢复,也有一大批开动了起来。

    因为中华民国的商品产能已经过剩了,就算是换回来的东西存在仓库里,也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中华民国已经在国内开发了很多矿山,这些矿山开发出来,并没有进入开采状态,而是放在那里。只要战争一爆发,或者进口原材料渠道被切断,这些矿山随时可以动工开采。

    相当于,战争一旦爆发,中华民国将不会为原材料而烦恼。

    本身中华民国国家这么大,几乎所有战争资源都有。就算是进口渠道被切断,也可以靠庞大的战略储备支撑到国内的资源得到开采的时候。如此一来,军用物资的生产就不会受到任何的阻断。

    中华民国突然扩军,也让世界各国嗅到了一丝战争的味道。

    这轮扩军的规模各国并不知道有多大,但是中华民国的扩军速度很快,这是每一个在中华民国有间谍活动的国家能感觉到的一个现象。

    中华民国的这次扩军虽然很低调,但是规模很大。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募兵点。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年轻人。

    在中华民国,永远不缺希望能够参军的年轻人。

    毕竟中华民国是一个拥有六亿人口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军人的总数还不到百分之一,一百个人当中,肯定会有那么几个想参军的。

    何况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华民国就是靠一次次的战争胜利,才奠定了国家的崛起。同时也有一大批的军人,因为参加了战争,从而获得了可观的战争红利。不论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能在军队中得到实现。

    大裁军过后,很多年轻人想参军都找不到‘门’路,每次募兵的选拔都太严格了,而且名额还有限。

    这一次的选拔标准下降了一些,不过依旧对身体素质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名额却是不少。让很多想要参军的年轻人顺利的进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国防军士兵。

    此时的国防军士兵,在经济收入上虽然不怎么样,因为是义务兵,每个月也就给一些零‘花’钱。但是有一个参军的经历,退伍之后都普遍会被人高看一眼。

    如果服役期限过了没有退伍,那就是当了军官了。军官的福利是很好的,社会地位就更高了。

    那些学文化方面不是很有优势的年轻人,入伍参军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出路。如果能抓住机会立下战功,那么以军方制定的制度,一个普通的小兵,是有可能一路晋升到将军级别的,并没有太高的文化要求,就算文化方面达不到,也可以通过自学来达到要求。

    “这次招募的新兵,素质都‘挺’不错。国家教育发展这么多年,现在全国上下,基本上没有哪一个年轻人是文盲了。”胡静林和沈凝云提起这事情,有些感慨的说道:“当年在西北的时候,那时候入伍的新兵,有的时候甚至大多数都是文盲。”

    “这说明我们已经发展起来了。”沈凝云笑道。

    “现在军队里的夜校,基本上都用教基础文化了。现在教的都是高级文化,以及做思想教育。”胡静林说道:“不过也有一点问题,那就是现在的新兵,在吃苦能力上确实比以前要差了。”

    沈凝云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

    随着物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好了,苦头没吃那么多了,新兵在吃苦方面方面要差一点。

    随即笑道:“不过我们现在要让士兵吃苦的敌方也少了。”

    “这倒是没错。”胡静林也笑了起来。

    现在的中华民国,可不是当初西北军那个时代了。那时候打仗的‘交’通工具,最豪华的莫过于是军马。

    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中华民国的军队最基本都实现动力化了,军队在行军时主要靠汽车,士兵已经不需要长途跋涉了。

    同时现在连步兵战车都搞出来了,士兵在投入战场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冒着炮弹进行行军了。只要坐在步兵战车内,开到‘交’火地点再冲出去就行了。

    这次给军队装备步兵战车,实际上也是在配合新式步枪的装备。

    新式步枪装备部队之后,有了步兵战车,那战斗力自然是直线上升。因为步兵战车,可以士兵直接运到400米的‘交’火距离上,而不会让士兵在一千米外和敌人‘交’火。那么远的距离,步兵战车上也有机枪可以还击,同时也可以用狙击手进行还击,各种还击手段非常多。

    还有如今中华民国还有空运、空投手段,更是研发出了直升机。尽管现在直升机还没开始正视装备部队,但是战争中是肯定要投入的。

    到时候,战场上的士兵在补给方面,也比较方便。不用像以前那样,上战场有时候因为局部补给困难,士兵还要饿肚子。

    士兵没那么能吃苦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却是军事技术的发展。以前的士兵,吃苦是优点。现在的士兵,能有足够的文化成为技术兵种,让战争手段更加有技术含量,这就是优点。

    而且吃苦这东西也就那么回事,通过训练就能让士兵更能吃苦。能吃苦,无非就是让士兵习惯吃苦。

    有些部队的士兵不太需要吃苦,因为他们打的就是正面‘交’锋,行军、补给比较容易,作战方面技术要求更强,所以也没必要训练得那么能吃苦。

    而有些部队则需要吃苦,例如从事敌后作战的特种部队。这样的部队就需要学会吃苦,训练起来就要怎么艰苦怎么练,让士兵能适应各种艰苦环境,让他们在战场上能有更大的存活几率。

    能不能吃苦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

    最主要的,还是看怕不怕死,愿不愿意奉献。

    后世的朝鲜战争,为什么中国志愿军还能翻盘?无非就是美国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