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战神-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要到来了。

    整个国家的建设中心,已经从过去民用商品产能建设,变成了军事建设,以及环境治理,以及公共设施建设。

    这个时候商品产能已经满足了,甚至是过剩了。

    建设中心自然是转变了,这个时候民资的作用就小很多了,所以这个时期的民资老板自然是日子不好过的,银行贷款他们基本上是拿不到多少。市场份额,他们也占不了多少。

    在最高端的‘精’密制造业,此时正在不断的制造尖端的军火生产线。战车、飞机等等尖端装备的生产线被一条条的制造出来,尽管很多制造出来之后都还没有投入使用,但是战争一旦爆发,这些生产线马上可以运转起来。

    两年过后,美国和德国的经济也陆续开始恢复,他们的新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德国,德国容克财团推动的这个新政,带着独裁主义,加上‘精’密化的管理,让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

    世界各国在中美德三国的经济带动下,也开始陆续复苏。

    不过英法的经济复苏状况却不是那么好,英法并没有施行什么新政,依旧是半死不活的模样。

    国际贸易这两年也开始有所恢复,最主要的还是以物易物的国际贸易模式的开展,让国际贸易的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中华民国和德国两国在国际贸易上都采取了这个策略,大量的商品出口,换取到大量的原材料。

    中华民国这样的大国,是不太缺乏原材料的。不过中华民国在境内的原材料开采方面非常克制,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基本上是能进口就进口。加上大量的战略储备仓库的建立,中华民国为了应对未来的战争,正在疯狂的囤积各种原材料。

    在中华民国的带动下,中华民国的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经济也是迅速恢复。那些经济殖民地,也在中华民国的新政开始后,也陆续实行了新政,大量的军事建设也随之展开。这些经济殖民地的军队,都是中华民国可以调动和使用的。

    同时那些经济殖民地,依旧是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商品的生产地,中华民国随着经济的恢复,轻工业商品的需求量依旧旺盛。毕竟轻工业商品,大部分都并不是耐消耗商品。例如衣服,可能每一年都会换。更多的轻工业商品,则是纯粹的消耗型商品。不像重工业商品那样,是耐消耗的商品。

    所以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经济,在中华民国的经济恢复后被迅速带动,恢复速度非常快。加上那些经济殖民地加强道路、军事、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一时间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就业率迅速就拉高了,让那些经济殖民地得民生又转好,社会治安也因此迅速好转。

    一旦开战,这些经济殖民地,可以给中华民国提供极大的助力。首先是中华民国不需要安排太多人去生产轻工业商品,那些经济殖民地基本上可以供应。另外,那些经济殖民地可以提供各种原材料,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和军队。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春’节前,则迎来了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第一次消费‘潮’。经过两年的新政,经济终于是恢复都了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平。

    尽管收入相比经济繁荣时期,工人们还是差了一些。但收入已经超越了美国工人和德国工人。

    同时中华民国的资源供应也是最多的。

    油价比其他国家都要便宜,粮食价格也是最便宜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市场,轻工业商品因为是从各个经济殖民地进口,价格也相对便宜。

    老百姓对于消费食品,和轻工业商品是没有任何压力的。随便做上一个月的工作,就不愁吃穿。

    而在重工业商品方面,汽车这一年依旧在持续的普及,全国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家庭拥有了家庭汽车。

    工人阶级的收入,购买一辆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大约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工资,就可以购买一辆汽车。

    这一年的消费主力,则是黑白电视。

    电视已经在中华民国出现有些年头了,不过一直没有完全普及。此时中华民国经济恢复,很多老百姓选择将手里的钱拿来选择购买黑白电视。

    因为就业没有压力,尽管不是什么金饭碗,但是失业国家有保障金,所以老百姓在消费这种大件商品的时候还是比较疯狂的。

    中国的老百姓节俭是没有错的,他们平时可能会省吃俭就用,但是在购买耐用品的时候,却一点也不小气。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耐用品是可以一直使用的。省吃俭用,无非就是为了购买那些耐用品。

    特别是当看到别人都有一些大件商品的时候,互相攀比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

    两年的时间,让不少老百姓手上都积攒了一笔钱,很多老百姓都是有房子有车子了,剩下可以消费的大件,也就是电话、电视等电器。电视的普及,让国家在舆论宣传上变得更加方便。

    黑白电视的技术是财团掌控的,这块‘肥’‘肉’自然是财团享有。

    这是一种货币回收手段,财团通过投资、放贷,将货币投入市场,再通过商品销售,以及政fu税收,将货币收回来。老百姓则通过消费购买到了他们需要的商品,没钱了之后继续工作。

    中华民国的电视台也只有五个,娱乐‘性’的节目占比只有三分之一。不过这个年头电视台刚刚出现,老百姓都感觉很新鲜,对于这样的节目安排以及电视台数量,也都很满足。

    其中‘民国台’,相当于后世的中央台,沈凝云按照后世的习惯,也在民国台搞了一个‘‘春’节联欢晚会’。

    不少老百姓购买黑白电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过年的时候看到‘春’节联欢晚会。

    当然每一年的年关,大量的食品消费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在年关食品的消费方面,此时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大量消费海产品。

    随着中华民国的远洋渔业的发达,每年都有大量廉价的海产品捕捞回来。不仅沿海省份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连内陆省份也随着‘交’通的彻底改善,也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

    经济的恢复,让老百姓这个年关的消费又阔绰了起来。而年关的食品供应,除了大量的海产品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特‘色’食品。

    中华民国的那些经济殖民地每年会在年关前,向中华民国出口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同时中华民国也会在各大洲各国进口许多优质农产品供应国内市场的消费。

    中华民国在食品进口上,关税并不是很高。

    人类最本质的东西,还是吃饭。而一个国家的富强,目的无非就是让老百姓可以享有更多的资源。食物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经过劳动所得。

    年关的时候,老百姓购买食品都是很大方的。不怕东西贵,只怕东西不好。

    在市场上,不管是热带的水果,还是澳洲的鲍鱼,还是暹罗、印度的香米,或是美洲的坚果等等优特农产品都可以找到。

    中华民国的广大疆域中,同样也有大量的优特产品,不过因为人工成本比较高,那些劳动产值不高的产业规模比较小。而且自然资源,很多都处于保护状态。所以那些个人劳动产值低的优特农产品,以及会破坏自然资源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进口的。

    来自世界各国的农产品,以及特‘色’商品,在年关都是比较好卖的。其中那些工业产品方面,也就只有中华民国的那些经济殖民地可以大量出口到中华民国,经济大萧条之后,世界各国为了不被倾销,纷纷设置贸易壁垒。中华民国的贸易壁垒同样存在,但是体系内的经济殖民地不在此列。

    中华民国的老百姓也能切身的体会到国家富强带来的好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工人的收入已经变成了世界最高,同时还能享有到世界各地的资源。

    很快就到了除夕夜,这个晚上中华民国各地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一家人聚在一起,摆上一桌子的美食。

    然后打开电视,观看这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中华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与后世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是一个真正体现全国艺术的地方,而不是基本上都被东北文化圈霸占。

    同时在节目上,则是雅俗共赏。

    俗并不是低俗的那种,而是比较容易看懂。这也和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有关,民众受教育程度高了,欣赏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中华民国的教育成本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年纪大一些的群体,很多文化程度还是不怎么高。

    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艺人,很多都是从大世界游乐场选拔上来的。

    大世界游乐场,是沈凝云借鉴历史上黄楚九的路线,当初在上海成立的一个大型游乐场,这个游乐场逐渐发展到了全国各大城市,已经成为财团的产业当中十分成功的一个,每年有大量的游客购买‘门’票进入大世界游乐场游玩。

    里面吹拉弹唱,有吃有玩。艺人来自五湖四海,各显神通。

    大世界游乐场,让许多艺人有了口饭吃,还拥有了非常不错的收入。还有许多艺人,在大世界游乐场闯‘荡’出巨大的名气,财团还会给他们提供向影视圈发展的机会,拍电影、出唱片等等,不少已经家喻户晓。

    ‘春’节联欢晚会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绝对没有老外,顶多就是华人华侨。就连一些经济殖民地政fu想要掺和进来,也被中华民国拒绝。这是华人的节日和欢庆,自然不需要外人掺和。

    不过越南和朝鲜表示很无辜,因为他们也在过‘春’节。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像拿到这些儒家文化圈国家去放映,都是万人空巷的场景。

    而那些经济殖民地也是有民国台覆盖的,那些走狗权贵,以及富商家庭们也都有购买中华民国的黑白电视,他们每到‘春’节,也都是会收看这个晚会。

    随着中华民国确定亚洲霸主的地位,各个经济殖民地都在非常热情的学习中文。以及中国文化。

    中华民国在各国普及的文化,也就是儒家那一套,教那些国家要讲信义,要讲道理。

    中国无疑是一个讲道理的国家,因为基础文化就是道家,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凌驾于弱‘肉’强食的法则,所以不会去欺负弱小。

    但是西方人是不讲道理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道学,他们崇尚的是弱‘肉’强食,所以是化外蛮夷。所以和西方国家讲道理,讲信义,那是讲不通的。他们只有利益,看你弱小就会来欺负你。看你强大,就会臣服你。

    日本号称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却没有学到核心,只是学到了表面上的皮‘毛’。就像是修练绝世武功一样,练歪了。不过这也造就了日本人的一种‘性’格,碰上强者,他们臣服得很没有心理障碍。

    被中华民国经济殖民后,也没怎么闹过,而是各种装可怜,各种献殷勤。

    此时中华民国正在推行一种新的对外理念,那就是对有教化的国家讲道理,而对那些化外蛮夷,则是不用讲道理。

    这样的理念,已经开始宣扬了。

    就像是西方人信仰基督一样,基督教人要友爱,但是你不信基督,就可以不把你当人看。于是西方人在欺负弱小民族的时候,很是理直气壮,因为你是异教徒。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也开始搞这样的理念,那就是‘教化’,有教化的,中华民国才和他们谈道理,没有教化的化外蛮夷,可以不用和他们讲道理、信义。

    每年中华民国会对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教化程度进行评级,然后给予一定的权力。相当于,在重振中国传统的普世价值观,向其他国家进行大量的输出。其中儒家文化成为了急先锋。

    实际上中华民国已经不怎么学习儒家文化了,只是保留了部分符合时代发展的儒家文化‘精’髓。

    每年的评级,越南和朝鲜都是排在前面,毕竟越南和朝鲜是有儒家的底子存在的。日本进来大有要大力学习上国文化的全民风气,同时日本也有一定的底子,不过评级的时候一直受到中华民国的怀疑,依旧认为日本还未彻底摆脱弱‘肉’强食的狼‘性’,所以每次评级都不高。

    而汉语,也开始被中华民国塑造成了‘世界未来语言’,进而在各个经济殖民地推行。而汉语,确实也是世界未来语言。

    英语的拼音模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英语的低级内核,根本无法灵活承载如此复杂的时代。

    后世西方人一度认为日语才是世界未来语言,结果后来发现,汉语才是世界未来语言。

    汉语那是经过儒家两千多年锤炼发展,儒家尽管不怎么注重科技发展,但是文化上的建设,自然不是西方人能比的。如此深厚的底蕴,自然是最适合的世界未来语言。

    于是,此时各个经济殖民地的教育体系中,基本上没有什么英语科目,取而代之的则是汉语。

    汉语学不过关,则无法考上好大学。

    这也意味着,不能更顺利的跻身于‘精’英阶层。中华民国这样的‘操’纵手段,自然也就是为了在各国培养出一批带有汉文化烙印的‘精’英群体。

    好处很明显,中华民国的文化因为深厚,在被各国学生接触后,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汉文化的优秀‘性’,对上国自然更加倾慕。这让很多经济殖民地的学生知道,上国不仅工业上已经不落后西方,并且拥有繁荣的经济。在文化上也超越了西方许多年。

    另外一个就是,汉文化可以让他们对中华民国更加盲目的相信,因为中华民国输出的是儒家的东西。而中华民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