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战神-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进逼宝鸡的同时,西北驻北京外交人员,向满清朝廷发去了照会,要求满清立即释放谢平澜,并将铁良治罪,否则将踏平京师。

    这封照会把慈禧老佛爷给气得浑身发抖,震怒无比,“我大清新军五十万,难道还怕他小小西北十五万不成。”

    “老佛爷息怒,我大清虽有五十万新军,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若是要与西北军作战,还得立即调遣兵马进入秦地。”立即有大臣对慈禧劝谏道。

    “那还等什么,立即命令各省新军入陕。再让英国人暂缓一下赔款。”慈禧迫不及待的说道。

    英国人此时支持满清对付西北政府,慈禧顿时感觉有了底气。

    铁良一开始没弄清楚情况,十分的紧张。不过很快镇定了下来,指挥着陕西八镇近十万新军与西北军继续在宝鸡一带展开军事对峙。

    两军的阵地距离不足五百米,最近的地方甚至只有一百多米,随时可能擦枪走火。

    西北军在阵地前挖起了堑壕,新军有样学样,同样也挖起了堑壕,然而此时的八镇新军却是毫无战意。

    “大人,万一西北军打过来怎么办?”一名新军士兵躲在堑壕里小声的对一名管带问道。

    “我们是汉人,不打汉人政权,我们不为满清卖命,到时候我们把这身军服一扒,我们也是西北军,我们也一样拿五块军饷。”那名管带小声说了一句,然后拍了拍那名士兵的肩膀,大声说道:“别偷懒啊!小心对面打过来。”

    “是,大人。”那名士兵很配合的大声喊了一句,心里却是很期待的看着对面的西北军。

    快点打过来吧!到时候当了西北军,一个月可是五元的军饷呢!

    八镇新军士兵都知道,西北军的普通士兵每个月有五块银元的军饷,如果努力训练,或是立了功,提拔为二等兵、上等兵的话,军饷还会更高。而且西北军是从来不克扣军饷的,而且还有一些津贴可以拿。

    他们同样也知道,只要投降或倒戈,就能成为西北军。这些信息就如同瘟疫一般,在平时早已蔓延。

    此时西北军大军压境,八镇新军看上去比较平静,但内在已躁动了起来,只需一个成熟的契机,一切都将爆发出来。

    双方的军事对峙还在持续,满清政府拒绝了释放谢平澜,但是鉴于西北军的强烈反应,及清廷还未做好战争准备,因此清廷命令铁良,不得对谢平澜用刑。于是乎,谢平澜很快就从阶下囚变成了大爷。铁良无奈之下只好把谢平澜从监狱里提了出来,关在一处民房里,好酒好菜招待着。

    与此同时,满清开始调集军队进入陕西。英国政府迅速关注到了这场可能爆发战争的军事对峙,英国政府自然是选择支持满清,并同意满清提出的暂缓还款的要求。同时还想向满清政府贷款个一千万英镑,只是满清觉得利息太贵而拒绝了。

    满清迅速从周边各省又调集了九个镇进入陕西,清军在陕西的兵力达到了十七个镇20。5万人。

    相比之下,西北军仅有六个师7。8万兵力。

    铁良经过连日来的侦查,算是把西北军的兵力弄明白了,这让铁良心中大定,认为清军必胜。

    于是铁良不久之后,向清廷发出电报,电报中铁良一力主战。
第098章 用钱砸出的胜利
    “臣日夜考察,陕西八镇新军虽革命党渗透严重,然皆不敢表露,士卒依旧心向大清。今又调七镇入陕,在此威势下,便是有革命党亦不敢起事。反观西北乱匪,止不到八万兵力,我大清将士是其近三倍,只需一战便可荡平西北,使西北恢复平靖,臣虽万死,亦要报效皇恩……”

    铁良用电报发出了这封奏折。

    很快满清政府内部的主战派就喧嚣尘上了,英国大使萨道义也对英国政府报告:“远东清政府与西北政府很有可能将爆发的这场战争,在我看来,清政府的胜算应该更大许多,因为清政府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而且装备了大量德**火,战斗力并不是很低。”

    日本政府也像是闻到腥味的苍蝇一般,一名潜伏在陕西的日本间谍报告称:“满清与西北即将爆发战争,是挑起中国混战的大好时机,但西北军胜算不大。”

    日本政府收到这个情报后很纠结,不管是满清政府还是西北政府,谁打赢了都让日本政府感觉不完美。如果双方能够两败俱伤,谁都赢不了那就好了。如果一定要分出一个胜负的话,日本还是支持满清政府的。因为满清政府**,而西北政府发展出了很多工业。

    德国人同样也很关注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德国佬并不希望西北政府被打败,因为西北政府有英国人需要的东西。如果西北军撑不住了,西北政府很可能与英国达成交易,这对于德国的海军战略是不利的。尽管德国人对于西北政府的工业发展也有一些担忧,他们并不希望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但起码在远东地区德国的利益还不是太多,如果德国不考虑日后向中国扩张的话,那么也可以无所谓,毕竟受冲击最大的还是英国。

    德国佬为此发去电报,询问西北政府需不需要向德国采购一批重炮,以增强西北军的实力。

    不过很快被西北政府拒绝了这一提议,西北军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重炮。目前来说,150mm榴弹炮已经很够用了。西北军工业,也正在研究203mm榴弹炮。

    在各方的注视中,1907年10月16日,西北军在满清调来的7个镇的新军立足未稳之际,率先发动了进攻。

    战争爆发,史称‘丁未渭水之战’。

    此战的主战场依旧是渭水,这已是西北军与清军发生军事冲突最频繁的地区。西北军以六个甲种师为主力,同时还从后方有调来了第13师,这个师是西北军的军级炮兵部队,装备的是150mm榴弹炮,以及150mm加农炮,负责火力支援即战略攻坚任务。

    战争爆发当天,西北军首先以炮兵部队对铁良所在的清军指挥中心进行了猛烈的炮击。清军的指挥中心的位置根本瞒不过西北军,西北军在清军当中到处都是人,对八镇新军的情况一清二楚,甚至是刚调来的九镇新军中,同样也有不少潜伏人员。

    铁良运气好,在炮击中没死。但是整个指挥中心被炸得一塌糊涂,人员死伤惨重。特别是保护着铁良来到陕西的一个营的北洋军,几乎都被炸死炸伤了大部分。整个清军十七镇官兵顿时陷入了无指挥状态。

    西北军趁机发动进攻,前线与西北军对峙的第三十八镇新军率先发动起义。

    “西北军的兄弟们已经进攻了,大家都扒了这身皮,驱逐鞑虏,光复中华。”三十八镇的一名管带立即当众脱掉了新军军服,接着高举步枪朝天扣动了扳机。

    三十八镇官兵立即响应起义,高喊“光复中华,驱逐鞑虏”,同时脱掉了上身的军服,在西北潜伏军官的煽动下,新军士兵一个接一个的脱掉了军服。

    整个前线阵地顿时乱了。

    三十八镇士兵突然起义,其他各镇新军,也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接一个的发生了起义。

    当一个镇的大部分新军士兵都起义的时候,其他的新军士兵就算不想起义也由不得他们了。

    不起义就会立即被干掉。

    这就是势,如飞流激石、鸷鸟毁折般的势。

    西北军的进攻,便如这种不可阻挡的气势,一路席卷而过。一路上陕西新军纷纷脱掉军服,光着膀子加入了西北军的进攻队列,迅速的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只要是碰上脱掉了新军军服的士兵,西北军都不会攻击。但面对那些不脱掉军服的,西北军的士兵可不客气。在这战场上,容不得有什么犹豫。

    率先起义的是原陕西八镇,西北潜伏军官及炎黄会军官控制了近70%%u7684官兵,这些官兵一直受其影响,西北军一进攻,听掉消息后都立即发动起义。

    那些不同意起义的军官和士兵,很快就倒了自己人的枪口之下。以至于很多不愿意起义的士兵也跟着起义了。

    西北军与起义新军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向刚调入陕西的七镇新军席卷而去。

    炮兵紧随其后,对抵抗目标发动猛烈炮击。天空中的侦察机多达数十架,不断的将坐标发给炮兵部队。

    西北军指挥中心内,张奎发、赵维书,还有沈凝云在内,包括一群参谋正在不断的发出指令。

    “我们不要大包围,而是要把新军一口一口的吃掉。”这是沈凝云战前的建议,大包围的兵力不够,要想解决掉十三镇新军,第一是策动起义,八镇新军是有把握的。

    进攻开始后,第一阶段八镇新军响应西北军的进攻发动了起义,紧接着进入第二阶段,敌人为刚调入的九个镇新军。

    这九个镇,军情局的渗透并没有那么彻底。

    “报告大帅,第清军第十一镇已被我军成功包围,正在对第十三镇进行包围。”

    “好。”张奎发欣喜的大声叫道,赵维书点头道:“陕西八镇新军起义后,我们在兵力上实际上已占据优势,但是战场比较混乱,原八镇新军的编制也被打散了。我们现在无非就是两个选择,一个是稳一稳,先将八镇新军成功收编,然后慢慢的吞掉另外九个镇新军。一个就是快刀斩乱麻,向另外九个镇发动猛烈进攻。”

    “这两者有什么优劣?”张奎发问道。

    “慢有慢的好处,首先人员伤亡不会太大,不管是我们西北军还是新军都是如此,而新军又是我们收编的对象。如果是快速的解决,人员伤亡会大一些,但是省钱,可以快速的结束这场局部战争。”赵维书叙述道。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快慢结合。边收编,边包围,边歼灭。”沈凝云第一次直接参加军事指挥,他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方法比较折中,但也非常可行。”赵维书点头认同道。

    “好,立即向其他各镇新军发动佯攻,牵制他们的兵力调动。尽快将十一镇吃掉。另外马上派人收编八镇新军。”张奎发立即下达命令,多年下来张奎发也形成较好的军事素养。

    战争爆发后不过三个小时,第十一镇刚到达宝鸡后不久便被西北军包围在了渭水南岸。此时的新军听着隆隆的炮声一阵恐慌。

    刚调入陕西的九镇新军当中,那些混入其中的革命党和激进青年则是一脸喜色,西北军进攻了。

    他们都想着,该如何配合西北军。

    战争开始时铁良所在的指挥中心遭到了炮击,到现在还未恢复指挥,整个新军系统一片混乱。

    整个新军的指挥都瘫痪掉了。未起义的九镇新军根本就像是个瞎子一般,完全不知道战场上发生了什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北军迅速将第十一镇包围,其他各镇新军根本没有接到什么前去救援的命令。

    西北军迅速对第十一镇形成包围之后,不到半个小时后也成功包围了第十三镇。这两个镇成为了西北军第一口要吞掉的对象。

    此时西北军向九镇新军播洒了传单,这些传单是用飞机播洒下去的。

    传单上从两个方面进行宣传,一是民族层面。宣传西北政府是汉人政权,满清政府是异族政权,并用嘉阴三屠,扬州十日等惨案做为宣传,挑起新军士兵对满清的仇恨。

    二是从物质待遇上进行宣传,对于普通士兵们来说,如果饭都吃不饱,怎会去想什么民族大义呢!

    西北军许诺,只要投降,一律给与优待政策,普通士兵可成为西北军,与西北军一样拿每个月五块银元的军饷,吃和西北军一样的军粮,并许诺天天有肉。同时许诺,24小时内投降,每个人立即都能拿到十块银元的奖励。

    包围十一镇的03、04师正打算给包围圈内的新军再发射一些宣传弹,却听到十一镇新军的阵地上传来了一阵枪声。不一会,阵地上升起了白旗。

    十一镇内部爆发了起义,十一镇统治因拒绝投降而被士兵打了黑枪。统治一死,没有哪个当官的敢违逆士兵们的意志,生怕也被打了黑枪,于是十一镇新军就很干脆的投降了。

    然而接下来的战局发展,让是出乎了西北高层所有人的预料。

    当各镇新军士兵知道了西北军将会对他们进行收编,并给与他们每个月最少5块银元的军饷,投降马上就能拿到十块银元的奖励后,其它八镇还没被西北军包围,便已纷纷起义。

    有些起义被镇压了下去,但是随着西北军打到他们的阵地前,就再次爆发起义。整个新军,简直就是兵败如山倒。

    所有新军士兵都毫无战斗意志,不管是从民族大义上还是个人利益上,都不允许他们抵抗西北军的进攻。

    当天夜晚,西北军连夜进攻,当黎明时分,九镇新军悉数投降,宝鸡县城被西北军顺利攻克。铁良在乱军之中不知所踪,但是谢平澜却是成功救出来了。

    这场战争,还不到24个小时就结束了。

    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后世有史学家称,这场战争是西北政府用银子砸出来的胜利,在中国打内战,只要肯花钱,没有打不赢的战争。

    因为西北政府肯砸钱,加上本身也有民族大义的光环,满清新军自然是兵败如山倒。

    若是没有民族成分的汉族军阀内战,那么即没有什么民族成分在内,钱自然也就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毕竟都是汉人,投降了照样是相同的地位,不会如同像异族投降后当奴才一般的结果,既然有钱拿自然是倒戈了。这种心理,在原历史上的军阀内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后来冯玉祥、阎锡山与蒋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