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楝明明知道这一点他还这么说,那意思已经是在隐讳地告.c斥你,现在当政的人是我齐王杨楝,你们要不奥效忠于我呢?
萧策的根基浅,而且他也无所谓效忠于谁,因此他劝导道: “王爷不要灰心,眼下我大隋的处境是差了这么一点.然而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天下还是大隋的,纵然有些乱民兴风作浪,然而臣料想他们作威作福的时日已然无多。储君这么英明神武,臣想在储君的英明领导下些许个山野蟊贼还不是手到擒来,跪地求降。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萧策甚至连称呼都改了,李渊他们几个也不傻,这个时候也都明白了过来,心中对萧策的人品一阵鄙视,然而面对着这个年轻的大隋储君,他们也还是十分爽快地表示了效忠。
“储君殿下乃是我大隋几十年来皇家最为杰出的少年英才,臣想在储君的英明决策下山东河北不日定当收复。”李渊急忙拍马,这个时候可不能落在人后。
宇文阀本来就是依托皇室存在的,这个时候是新的主子在对自己进行试探的时候,宇文述自然也不能落下了,宇文述叩首道: “储君英明,微臣愿意伴随在储君左右为了我大隋的再度安定而奋斗。”独孤峰谄媚的道: “独孤峰愿意追随储君殿下平叛。”宋缺淡淡的道: “臣恭请储君旨意。”
四大门阀的阀主争相恐后的向着大隋未来的储君表达着自己的忠心,他们一点也没有感到不好意思,政治就是这样,在政坛上打滚了几十年这些阀主无一不是各种老手,他们自然自知道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和未来的储君的发生直接的冲突。
至于未来事情会演变成什么模样,这就不是他们所需要关心的了,只要隋炀帝一死,那这些位高权重的豪门世家哪里还会管你新皇帝怎么样,君弱臣强,后果就不是这么好看的了。
未来是未来的事情,大隋在农民暴乱下究竞能不能称得住还是个问题,至于新皇帝什么时候能够掌权,隋炀帝什么时候驾崩,这些问题不是他们所能把握的。
萧策冷眼看着这些道貌盎叉然的四阀阀主,比起自己的,他们也没有高尚多少,还不是急巴巴的去向新君效忠,和自己的区别只在于时间上的早晚而已。
然而不管怎么说今天的这场讨论还是比较和谐的进行了,君臣和睦,看起来四大门阀现在也不想和杨楝产生什么直接的冲突,他们对于杨楝也看似恭顺,当然内里究竞是怎么想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旧话重提,李渊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他拱手对杨楝道: “储君,现在山东河北大乱,微臣家中已经来了不少加急文书,想来太原现在也不太平,臣请旨坐镇太原,为皇上和储君分忧解劳。”
李渊这番话说的是冠冕堂皇,正气凛然,把自己完全塑造成了一个忠心为国的正义良臣形象,看起来这些个豪门大阀的阀主还真的是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杨楝听见李渊再次提起要回到太原,脸色突然一变,刚才这个家伙还一脸恭顺的向自己表达着敬意,现在眨眼之间又要提出回到自己的领地,做人竞然这么嬗变,还真的是少见。
杨楝道: “哦?李大人,现在正是多事之秋,你身为朝廷的栋梁之才怎么能够轻言离开呢?要知道地方上闲现在虽然可能乱了一些.但是还远远没有里打人说的这么可怕,李大人这么做未免有些急躁了。”
李渊强自辩解道: “储君有所不知,现在山东河北到处烽火,太原紧邻着河北,现在窦建德这个乱民乘着李密骤死的时候乘机大肆扩张,看他现在和瓦岗寨斗的,双方现在打的是难解难分,太原就在窦建德的身边,时刻处于都建德的威胁之下,形势危急啊。”
杨楝毕竞年轻,而且之前也没有过多的接触到政事子案不知道李渊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看李渊那副信誓旦旦的样子,杨楝觉得李渊不象是在骗自己,太原或许真的很危险了。
宋缺古井不波的那张老脸上终于难得的路出了一丝难明的怪笑,道: “呵呵,李大人,你这么说就有些夸大其词了,虽然河北山东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不是很了解,我相信纵然现在的战况会有些激烈,但是它也绝对不会是李大人所说的这么严重
而且李大人后面的这个理由就更加得牵强了,度建德现在和翟让交手,他们之间已经交恶,李大人的太原就在窦建德的身边,都建德这个时候讨好李大人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无故树敌,在和李大人为敌了,至于时刻处于窦建德的威胁之下那更加是无稽之谈。”李渊大怒道: “宋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李某还会欺骗储君不成?”
宋缺淡淡的道: “宋某可没有这个意思,李大人多虑了,宋某只是实话实说罢了,李大人不必生气。至于李大人自己是什么意思,宋某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
李渊暗自恨恨,然而叉没有什么办法,宋缺这么说就把一切事情都抛开了,而且事实上宋缺也确实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李渊现在神经比较敏感,条件性的反射反驳了一下宋缺的话。
杨楝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差,如果说刚才在宋缺没有解释之前他还有几分不解和对李渊的敬意之外,那么现在的杨楝对于李渊就是纯粹的憎恶了。杨楝阴沉着脸,道: “李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还请你给我一个解释?”
李渊狠狠地盯了自己的老敌人宋缺一眼,道: “既然宋大人都这么说了,那臣也就只有说出实话了,储君殿下,微臣刚刚接到了来自太原的加急文书,突厥大军近日以来连续发生秘密调动,根据微臣在太原得到的最新消息,现在突厥的先锋大军已经接近了长城边线,不出几日便有可能会进攻太原,所以微臣才会这么着急的请旨回去。”
杨楝虽然对李渊有所不满,然而对于军国大事他也不敢怠慢,听见李渊说突厥大军进犯大隋.这让杨楝再也稳坐不住.突厥不是什么小毛小狗.它是大隋皇朝的心腹大惠,在大隋建国之日起便与皇朝作对,现在挑在这个节骨眼上突厥大军却要犯边,这可真的是件难于之事啊。杨楝动容道; “李大人所言可是属实?”
李渊俯首下跪,恭声道: “臣之所言句句属实,如有半句谎言,臣当不得好死,任有储君殿下处置。”
李渊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上了,那么突厥犯边很有可能是真实的,萧策和宋缺等人也是一脸的吃惊,他们当然也明白突厥不是这么好打发的一个民族,生活与天山下的这个民族对于大隋王朝是异常的仇恨,双方在几年前也有过多次战争,尤其是隋炀帝这个昏君当政后好大喜功,大隋和突厥之间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谁都知道除了大隋强盛的那么几年以外,大隋对于突厥的战争都是胜少负多。眼下隋炀帝闭关,山东河北大乱,这个时候突厥大军犯边,怎么办?
宇文述质问道: “李大人,突厥大军犯边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现在才禀报,而且要是储君殿下不追问的话你是不是就不说出来了,太原是我朝的门户所在,突厥要犯边,必先进取太原,李大人身为太原留守直到了突厥大军犯边的消息却刻意隐瞒.局部上报,究竞是何居心?”
这个时候虽然不是一个追究责任的好时机,然而却是一个打压李阀的好机会,宇文阀这些日子以来被李阀打压得很惨,这个时候自然是要好好的报回之前的一箭之仇。
看见宇文阀已经对李阀出手了,独孤阀这个时候自然也不会装作是什么救世主,落井下石这种事情简单得很,宇文阀会做,他独孤阀照样做的出来。
独孤峰也跟在宇文述的后面伺机诋毁,道: “李大人,你身为朝廷命官,却知情不报,该当何罪?”
最为李渊的老对手,这个时候的宋缺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站出来为李渊讲话,他莫名的看了李渊一眼,淡淡的道: “储君殿下,或许李大人有什么难言之隐吧,他身为太原留守,对于朝廷律法不可能不知道,知情不报,罪加一等。这么简单的道理李大人不可能不明白的。萧大人,你说是吗?”
萧策不满的看了自己的便宜岳父一眼,现在宇文阀和独孤阀摆明了态度这是要乘此机会狠狠地打压一下宇文阀的嚣张气焰.可是自己的这个便宜岳父这是怎么回事,他不是和李渊一向是对头吗,怎么这个时候怎么又帮起李渊讲话了。
萧策暗自揣摩,看起来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啊,宋缺和李渊平时看起来打打闹闹很是不对头.但是一旦涉及到了豪门大阀的关键利益的时候他们却又是这么的团结,尽管宇文阀和独孤阀这个时候是在打压李阀的,但是宋阀却又站出来为李阀说话,而且还拉上了自己这个挂名的女婿。
萧策有些无奈的站了出来,李渊在怎么说也是自己名义上的岳父,于情与礼这个时候萧策都是应该站出来为他求情的。
萧策拱手道: “储君殿下,宋大人言之有理,这其间或许真的有什么隐情吧,李大人也许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是眼下突厥大军乘势来袭,绝对不容等闲视之,太原是我中原门户,突厥要犯我中原,必先破太原,太原安危是关我中原千万百姓的身家福祉,所以臣以为太原绝对不容有失,李大人既然请旨回太原,臣以为应当应允。”
独孤峰瞪道: “那么李大人知情不报的罪责难道就这样带过去吗?如果都是这样的话,储君殿下,我朝官员要都是这样的话,那么朝廷危矣,大隋危矣。”
宇文述也在一旁帮腔,道: “储君殿下,臣以为独孤大人言之有理,李大人如此严重的罪责要是都不加以惩处的话我朝律法的尊严何在,我朝官员尚且如此那百姓犯法又该何如?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李大人之国绝对不容l、罚。”
宋缺劝道: “储君殿下,眼下山东河北大乱,突厥蛮族又来势汹汹,正是国家危难的时刻,这个时候不是追论责任的时候啊,储君殿下,李大人的责任可以以后再论,但是突厥大军来袭,近在咫尺,请储君殿下以国事为重。”
萧策道: “储君殿下,李大人之罪罪在不赦,但是眼下突厥大军犯边,微臣以为一起还是应该以国事为重,就让李大人在战场上多杀几个敌人来戴罪立功好了,不知道殿下以为如何?”
杨楝这个时候也很是为难,要说他心中没有就此将李渊打趴下的想法那显然不现实,他对于世家门阀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感,世家豪门的存在严重的威胁到了君权的神圣,这个时候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狠狠地打压李阀,他当然不想这么轻易的放过这个千栽难逢的机会。
然而话说回来宋缺和萧策的话也没有错,突厥进犯和山东河北大乱,这个时候正是大隋艰难的时刻,李渊虽然说有诸般的不是,但是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缺却是没有人能够小视的,纵观他任太原留守的这几年,把诺大的太原郡治理的有理有条,突厥大军虽说也数度来犯,然而在李渊的防御下他们也没能占到什么便宜。
这还真的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杨楝看着站在一旁的李渊,有些头痛的摇摇头,看样子这个位置还真的不是这么好坐的,以前自己看父皇总是十分逍遥的处理国事,到处游山玩水,自己看在眼里总是认为父皇此举甚为昏聩,立志要做一个明君。
现在父皇闭关,把一切的朝政都丢给了自己处理,原先杨楝还有一些兴奋,终于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了,开始接触和处理这些繁琐的政事了,然而现在一接触才知道这些东西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简单。
比如李渊的这件事情,比如前些日子宇文阀的事情,一旦牵涉到了这些世族门阀,明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会霎时间变得复杂。
国事为重,国事为重,思索再三,杨楝还是听取了萧策的建议,国事为重,就让李渊上阵杀敌,好好的为大隋保卫河山好了,也算是戴罪立功了。
杨楝艰难的点头道: “李大人,突厥犯边,此等军国大事你竞然知情不报,罪不可恕,然而眼下突厥大军来犯,孤王念在李大人这些年戍边辛苦,劳苦功高,暂且再给李大人一个机会,望李大人回到太原之后立即组织军队,防御突厥蛮族的进攻。”
听见杨楝不再追究自己的责任,李渊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如果说他没有半点担心那完全是骗人的,毕竞自己这一次是合有私心的,明明知道突厥来犯却还是没有说出来,本来就是居心不良。
本来他以为自己只要好好的向着这个年轻的齐王说明一下求得一道旨意便可回到太原的,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这个储君年纪虽小但是行事却渐渐成熟,知道自己一个人无法压制自己,竞然请来了其他三阀,让自己的对头来打压自己,端真的打的是好主意,只是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却是不知道自己的几人之间真正的关系。
想到这里,李渊暗自对这个年轻的储君心怀戒备,以便叩首谢恩道: “臣太原留守李渊谢恩,臣定当不忘储君殿下的恩典,此番突厥蛮族竞然有胆来犯,臣保证定当让他们有来无回,请储君殿下和诸位大人静候佳音。”
杨楝意有所指的道: “不知道这一次李大人返回太原是不是也要将自己的三位公子全部带走?”
李渊心中一寒,杀机顿现,但是他反应急快,马上便反应过来这不是自己发怒的地方,李渊垂下眼帘,低低的道: “储君殿下,臣之世子建成和三子元吉将会留在京城,协助操办小女的婚事。”
李家三子,李渊留下了世子和三子,却独独带走了第二子,虽说此子的军事才能不差,有传言说李家二子的军政能力犹在乃父之上,但那毕竞只是传言,可是现在看李渊的样子,分明对这个二字更为宠信,难道这个李世民真的这么厉害?
李家三子,世子和二子不合,剩下的三子不知道心中在打着什么主意,这对于一心想要铲除门阀的储君杨楝来说,或许是一个不许的机会。
杨楝无所谓的挥挥手,道: “军情紧急,李大人这就请出发吧,小王就不留李大人了,本王在京中静候李大人佳音,祝愿李大人旗开得胜。”
李渊也不废话,接下来宇文述和独孤峰也假惺惺的讲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