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改变的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84年改变的历史-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的世界一片恐慌,感谢上帝,中国人还在进口我们的设备,我们工厂还在运转”。虽然随着安南经济的快展,安南对法国的工业设备的进口在逐步的减少,但是不可否认,安南已经成为了法国重要的经济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中法两国的经济贸易总额依然在稳步的提升着。在法国的资本输出领域,安南依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888年安南为了弥补经济展的资金缺口次行了建设债券,法国人成为了最大的最大的买家,总计购买了约两千万法郎的安南建设债券,在其后的几年里,每当安南行各种债券或者国债时,法国总是最大的购买者,随着安南经济的快良好地展,这些债券使得法国投资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根据法国政府统计,截至1896年安南北伐前夕,在法国巴黎证券市场流通的安南各种债券总计价值约为一亿三千万法郎,占安南全部债券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同时由于安南经济一直展良好,政府偿还外债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债券在巴黎证券市场的价值也越来越高,几乎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许多法国人挥舞着手里的金法郎也未必能购买的。对于安南的北伐,许多的法国人甚至于包括法国政府都持支持甚至是鼓励的态度,法国政府在北伐之初曾经未完的提出建议,希望安南政府行北伐债券,表示法国愿意全部购买此类债券。可惜此时的安南也是不差钱,萧智等人拒绝了法国的好意。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的合作,才使得当初中英战争时,法国罕见的没有像往常一样支持英国,而是婉转的支持了当时的安南,在法国资本家的眼里,谁能给他们带来利润,谁就是他们的盟友。正如法国外长利纳。西蒙说的那样:“中国,尤其是安南的展是法国人民和政府所乐意见到的,我们期望双方在更大的层面上进行交往和合作,这也是法国政府对现在中国所进行的革命(北伐)的态度,希望北京政府能充分考虑民众要求”。

    对于安南的北伐,英国人可以说最纠结的。一方面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过于强大,不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一个可以和日不落帝国争雄的强国出现,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中国能够像安南那样更加的开放而富有包容性,最少希望北京政府不要在顽固的坚持自己封闭式的统治。现在的英国还完全没有做好和安南打交道的准备,至少现在他们还心存疑虑:安南是否会像新兴的德国那样具有侵略性?英国不愿意也不希望在同一时间自己面对两个同样强大的对手,尽管英国人知道这样的事情正在从可能变为现实。从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崛起已经无可避免,安南即将主政中央政府。虽然现在中国(安南)的经济只是刚刚起步,距离欧洲列强的标准还相差甚远,但是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远远过了这一标准,至少在海军上,英国人已经不再敢说自己是世界第一了。英国政府和民众在努力的使自己相信这一事实:英国必须改变自己的东方政策,不能同时给自己在欧洲和远东树立两个强大的敌人。正如伦敦的媒体所说的那样:“英国在远东的存在是为了维持该地的和平。而不是动战争。法国皇帝拿破仑的预言已经成为了现实,英国应该行动起来,向中国表明,我们带来的是和平的前景。英国希望同崛起的中国成为共同展的伙伴”。英国相索尔兹伯里在议会表演讲时说道:“英国是到了该做些什么得时候,中国的更新步伐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安南)证明自己可以将一个国家带进文明的世界,我们应该向他们敞开欢迎的大门。英国可以和新的中国成为朋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新的挑战。”这是英国政府,次公开表明自己对安南北伐的支持,也意味着清政府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盟友。

    在英国相索尔兹伯里表这篇演讲后的几个小时后,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的证券市场里,安南(中国)债券的价格应声上涨十个百分点,第二天,萧智在南京表演讲,表示欢迎英国先的讲话,认为这是中英关系的新开端。安南政府的总理李思年对各国大使表示:现在的安南政府资金充裕,财政收入完全可以偿还到期债务,同时为了照顾各方利益,除偿还本金外利息外,安南政府将对到期债券分红加息一成。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安南(中国)债券价格再次上涨十个百分点。英国民众尤其是商人对英国相的这一行为表示支持。正如《伦敦时报》说的那样:“我们的经济在经历了漫长的危机之后,第一次看到了复苏的迹象,中国这个市场即将向我们再次开放,相先生和商人们第一次取得一致性胜利”。

    在做这道选这题的时候,恐怕唯有俄国人最为难选了,但是现在他也不得不做出决定了。至于德国人――他们现在还没有精力管这些。



………【第六十五章 希望与恐惧】………

    在中国的这次革命中,德国人能得到什么?这是德国人和英国人同时想到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德国人希望得到利益,而英国人则要阻止德国人得到他们想要得到利益。至于俄国人,英国人虽然也不愿意看到他们从中国赚取利益,但是确实无力阻挡“北极熊”的步伐,毕竟俄国与中国有大片的领土接壤,而且俄国人在远东有近十五万的军队,虽然在英国人眼里,这只是十五万刚放下锄头的农夫而已。

    德国人想得到什么?毫无疑问是海军,强大的足以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的德国海军是此时的国人十分迫切需要的。现在的德国海军实力还十分的弱小,不说比肩英国了,甚至于同意大利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相比都大大的不如。在世界各国的眼中,德国陆军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海军就实在是太让人看不起了,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近海防御舰队,虽然雄心勃勃的德国皇帝和他的大臣们通过了一个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但是很可惜这个计划由于技术等原因而进展缓慢。就在德国人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横空出世的中国(安南)海军是他们看到了希望。神奇的东方国度就像是变戏法一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建设出了一支让世界人都为之害怕的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并且在此后的数年里,先是击败了号称世界第二海军强国的法国,接着在中英争端中干净利落的将英国远东舰队全部消灭,其后,在北伐开始之初,又将不听话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尽数围歼,这还不算干掉日本海军的战役。中国海军在短短的时间内数次击败英法俄等诸多海军强国的事实,使得中国海军在世界上成为可以和号称世界第一英国舰队相抗衡的唯一一支水上军事力量。如果单一战斗力来讲,中国海军要远英国海军。

    中国海军军人们靠着他们一次次的战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为中国赢得了广阔的海洋空间。德国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迫切地想冲中国海军的建设上寻求出自己的建设之路。在北伐之初,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派出了自己的秘书兼好友海曼少校来到了中国。海曼少校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勇敢地德国海军军官,生前和现任的德国海军司令官提皮尔茨是战友,两人交往也十分的密切。在海曼少校很小的时候就十分向往海军,但是成年后他的母亲坚决反对他成为海军,理由是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像他父亲一样出海后再也没有回来。无奈的海曼只能参加了陆军,但是对于海军作为陆军少校的海曼并不是一无所知,恰恰相反,海曼少校对于海军一直关注异常,他体内仍然流淌着蔚蓝色的海洋血液。

    在南中国海,海曼少校第一次见到了强大的中国海军,虽然只是看到了一艘军舰“兰州号”重型巡洋舰,但是仍然给他带了强烈的冲击。在海曼的印象中,中国这个落后的国家怎么可能有这样强大的战舰。可是眼前的事实却清晰的告诉他――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再一次创造出了奇迹。正义为如此,原来还带有一点轻视之心的的海曼少校收起了自己的傲慢和自大,开始脚踏实地的解起了了安南海军的展历程。

    海曼少校拜访了安南海军的实际统治者和缔造者萧智,但是萧智并没有与他深谈,只是象征性同他会晤了几次,并且没有对他的各种请求做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虽然海曼少校心里有些沮丧,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他继续在安南各地进行走访和考察。有几次他的考察活动都被安南情报人员报告给了萧智,但是萧智并未表示反对更没有对其进行采取行动,反而有时候,萧智还会悄悄地吩咐自己的手下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只是这些帮助海曼少校并不知道而已。此时的萧智还需要利用海曼少校的关系来和德国人尤其是和德国的上层拉上关系,况且在萧智的计划中本来就要和德国进行合作,而且海曼虽然对海军很了解,但是他一个人也不可能将安南海军的秘密全部考查清楚。萧智可是明白得很,将来挑起德国和英国海军军备竞赛可少不了现在的海曼先生。

    相对于德国人专注于安南的海军,俄国人更关注安南陆军的实力。因为俄国人现在十分担心安南的报复。要知道在所有的列强之中,唯有俄国同中国接壤。在两国的争斗史上,俄国人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也是现在安南北伐胜利后主要打击的目标。这一点不但萧智等人明白,远在彼得堡的俄国沙皇和他的大臣们也同样明白,所以俄国人不惜代价的希望阻止萧智等人北进的步伐。只是很可惜,沙皇俄国低估了萧智等人决心,在干涉之初就遭到了安南强有力的反击,不但被萧智等人乘机干掉了俄国的太平洋海军,还将原来在中国东北赚取的权益也一并丧失了。本来还想扶持一下北京清朝政府,无奈清政府比沙皇俄国政府还**堕落,实在是让人看了很无奈。1896年得俄国财政情况急剧恶化,虽然一再的扩大税收,但是上层的**贵族们为了维持自己特权和享乐的生活仍然不愿缩减自己支出,这使得社会矛盾十分的尖锐。沙皇虽然也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但是对谁动战争呢?中国么?可是以目前的情形看,这十分的不现实。先,中国的军事实力在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展,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已经过了现在的俄**队,他们早已不是原来那只只会拿着大刀长矛的八旗士兵了,而是一群拿着先进步枪,装备着重型火炮的现代化的军队了。其二,俄国在远东的兵力虽然不少,但是同中国相比,尤其是中国南部的军队相比较还是严重不足,而且俄国远东的面积十分的广大,这些看似庞大的军队被分散在绵延近万里的地方,想要集中起来绝非易事。其三中国占有巨大的地缘优势,相比于俄国来说,中国距离远东距离更近,无论是调集兵力还是后勤补给都方便的多,而反观俄国,后勤补给完全依靠从万里之外的欧洲运来,虽然俄国人也十分的希望能修建远东铁路网,但是好大的工程和惊人的投资足以吓退现在财政急剧恶化的俄国人。所以从以上三点来说,俄国人希望以中国作为自己国内矛盾的转移点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从萧智等人历来表的观点来看,安南的领导层对俄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感。现在的俄国不是想着怎样去侵略中国了,而是要防止一旦中国统一对其采取的报复行动了。

    俄国人深信,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绝对会是自己的噩梦,这使得俄国人从一开始就想方设法地来阻挠安南的北伐。从当初向清政府卖军火到现在在朝鲜和清政府代表秘密接触,这一切都表明了俄国人对中国统一的恐惧和不安。“俄国人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阻挡这一噩梦来临,但是我们不确定自己可以完成这样艰巨的使命”俄国沙皇对来访的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说。俄国人私底下也曾向法国人抱怨:“你们完全的置我们的担心于不顾,还在用法郎资助着远东的革命”,但是无论是德国皇帝还是浪漫的法国人都没有理会俄国的意思,德国人从中国那里看到了海军展的希望,海曼少校关于中国海军的报告可是深深地打动了德国皇帝的心。至于法国人,他们只关心谁能给他们带来利润,至于俄国的利益还是先扔一边吧。

    俄国人现在内部争论的也很厉害,一派认为应该加大对北京清政府支持力度,最少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消耗现在南方军队的有生力量,以减轻未来俄国远东的军事压力,至少延缓未来中俄战争爆的时间,以便为现在的俄国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这一派以俄国将军布尔尼金为代表。另一派则是以俄国席财政大臣维尔夫尼科夫为代表,他们认为以中国的现在的趋势来看,南方统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不应该再与中国为敌了,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已经全面的越了现在的俄国。俄国应该利用现在中国尚未统一的有限的来与南方改善关系,以求得将来中国统一时能与之和平相处。这两派各有各的理由,这使得沙皇很难做出决断,这也间接地导致了远在朝鲜的俄国代表同清廷的谈判迟迟没有结果。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俄国人对于此时中国统一的担忧与恐惧。

    无论是德国人的期望还是俄国人的担忧与恐惧,萧智等人皆不放在心上,正如那句话说的那样: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没有任何作用。1897年2月份的时候,经过几个月训练与改编,北伐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再一次达到了顶点,,安南本土的各种作战物资也远远不断地被送到各个作战部队的手中,江南的经济也已经全满的恢复,各种资源也被整合完毕,第二次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



………【第六十六 攻势前】………

    萧智等人忙着二次北伐,整合江南的资源和势力准备进一步的攻势。北方的清廷也没有闲着喝茶晒太阳,集结军队,征集粮草,向地方大户筹措饷银,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至于官员们有没有在这个过程中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就没有人理睬了。在清廷官员的眼里,老百姓不过是奴才是随时可以宰割的羔羊。随着战事对清廷越来越不利,清廷统治者尤其是慈禧和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