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的政变风波很快就过去了,左相的办事能力惊人,很多前国王的痕迹很快就被抹去了,因陀罗阇也吸取了教训,斩草一定要除根,不然真的会春风吹又生。明朝使团在暹罗没走,他们似乎对暹罗生的事情并不太感兴趣,而是一头扎进了华州新城的建设之中,新国王上任后,两国间的贸易进程也是加快,三条粮船放回时朝,同船过去的还有新暹国的使臣,人还是那个老人,新瓶旧酒。
暹罗战事一起,何八观就知道他完蛋了,郑和一到暹罗,何八观就不敢回了,政变一起,他成了讨好明朝的礼物,香饽饽,两边都抢着要把他绑回明朝。海盗的天敌就是政府军,当然两都也可能勾搭成奸,何八观开始周旋在各种力量之间,还能自何,因陀罗阇总也咬不到的肉,没理由也没实力去吃,但现在不同了,名正言顺。先是他在暹罗的财产充公了,充了大明朝的公。他手下海盗的家属亲人在暹罗的全被特别关照了起来,弄的这支目前南中国海最大的海盗队伍人心涣散。郑和决定了,到时华州也是留下了一个营的水师外加一百神机营的士兵,王动这边这次留下主事的蒋武,不过,占城那边的杨刚尽快过来帮他。
有了占城的经验,在华州搞起来就简单多了,加上因陀罗阇真的很配合,弄的王动反不好意思了。陈泽大力开暹罗商机的计划也出来了,蒋武也心了心性,准备大干一场。暹罗华州的方案要比占城龙山的方案大的多。
第一条和占城一样,都是在粮食生产,种大米。明朝使团到了暹罗之后,在这吃的也是米饭,只是做法有点不一样,放了姜煮饭,更香。在大城国都还没什么感觉,前些日子出城北行之后就不一样了。本来王动以为暹罗国内到处都是水田,事实上暹罗那会和占城国一样,稻田并不多,只是在河边水边有,大多数地方还都是森林,大多数人还是吃不起米的。而后世泰国米和越南大米的主产区,这时,不是在明朝交趾境内,就是在真腊境内,有的在南掌国。以至于后来马欢写游记的时候,这样描述暹罗的“其国周千里,外山崎岖,内地潮湿,土瘠少堪耕种。”当然这只是开始的“暹罗印象”部分,后来蒋武的指导下,大力展农业,要把暹罗真的建成粮仓。于是,马欢的“暹罗特产章节”留下了如下记载“三宝大人睹番人耕作艰难,命供奉王静之献策,进言与山腰辟田,自峰拾阶而下,曰梯田,越明年,暹罗稻米大盛,远粜番邦诸国,我朝亦有见于市,曰暹米。”
第二条是也是老问题,造船。暹罗和占城一样,木材资源非常丰富,能就地取材造船,那能节省很多成本。别的东西,可以让,这点上王动一点都不让,船厂将由他手下的人来主事,朝庭在人力和技术上加以配合。其实这点郑和和王景弘是同意的,虽然名义上讲不是很妥当,但问题是,真正明朝的官僚,有几个愿意配到暹罗这个南方小国来充当永驻性的使臣,很多事由王动去接手更方便。
第三条是建城建码头,占城那边一结束,专业的建筑工人马上就会过来。王动的要求是把这里建成了货物分流中,国际港口城市,外加军事城堡。
第四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暹罗国的资源。这是王动最喜欢的,学欧美列强,输入原材料,输出制成品。值钱的不值钱的,先弄出来,往大明朝运去。
古代泰国在十五世纪初的大城王朝时代,基本上是属于扩张。他们本来以为可以自然的接受原素可泰王朝的地域,然后又派军队南征北,对南掌、真腊、满拉加都有过战事,连年征战的胜利,使他们觉得可以恢复历史的辉煌。由于立国时间不长,虽然他们自以为当然自以为能接受素可泰,同样的他们对国土的感觉却不是很强,加上急于得到明朝的承认,所以在华州一事上,他们国内的反对声音并不。而且原因没反应过来点与前国王有些瓜葛的,这会急于表现自己,而篡位有功的,这会忙着加官进爵,也没空去理这事,所以明朝使团华州一事进展的非常顺利。
华州目前也就几十户人家,自从划给了明朝后,这里的渔民面临的迁移的问题,陈泽的安排也是很简单,江西搬去江东,这下完整的地方就随意由他们规划了。王动看规划龙山城堡的时候,就现了古代中国人城市规划特色,很多建筑设计,区域安排都是因地制宜的。一个城池规划的有科学性,但也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华州的方案也是如此,开始王动倒想过,推倒重来,学后世美国人那个,把一个城市设计的四四方方的,一个一个街区,豆腐块的镶嵌在其中,简洁实用。结果,他一提,便被大家否认了,一点都没尊重他的意见。王动事后也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好笑,明朝人规划方面的迷信风水活动,远远出了王动的相象,这方面对他来说也是空白,所以他只有旁观和作势的份,最多也就是提些方向性的意思,说多露底,更惨。
眼见着中国新年要到,暹罗国内也是张灯结彩,本来这种节日只有在大城居住汉人会过,今年的情形不一样了,新国王大笔一挥,普天同庆,而且还特别询问了有关中国人过年的传统,让大城居民那日都着新衣,大城城内热闹非凡。
暹罗国王在大年初一,到驿馆给郑和大人拜年。由于暹罗的局势,郑和等人已经决定会在这里多呆些时日,本以为可以在这休息一下,但没想到的是,大家都是劳碌的命,真正能休息到的,倒是那些随从和普通士兵。郑和的日程排的满满的。
早起沐浴,香案上香,弄个仪式,给远在南京城的皇上拜年,也算尽了君君臣臣的本分;接下来早餐,再接下来是大人们过来拜年,这基本上算是团拜,大家那会都在仪厅侯着了;其后暹罗国王过会来拜年,大家要准备着,暹罗国王在这一直到中午才走,其后是午餐,这饭与周边的大人们简单的一起吃一下;下午,驿馆门大开,接受当地汉人过来拜年;晚上设晚宴,宴请中高层官员和侨居在暹罗的汉人头脑;娱兴节目,礼花。
王动这会领导着一大票人住在何九锡家里,吴朝干自从认识了吴诚之后,只要不当值,就会和吴诚混到一起,吴诚本人家里是做丝绸生意的,这次郑和船队过来后,带来了大量的官商,这在当地商人中间其实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明朝有禁海令,市舶司也裁了几个,对于在海外营商的人,基本的政策都是打击,但这种打击也是有选择性的。王动所处的后世,任何外事活动都是为经济服务,但这会在永乐时代,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朱家。小商人不提了,不值得照顾,大商人,若能向着明朝,好说,比如何九锡这种,一定要好好的眷顾一下,如果,只知道赚钱,已经忘了祖宗的,有的还有逆反的嫌疑的,一律“狼狼”的打击,又如何八观,陈祖义之流。
暹罗因为有了何九锡,在这的汉人相对有了个代言人,明朝与暹罗政府的交易,他是中间人,也就是说大量的明朝的商品在进入暹罗之前,先经过了何九锡的手,这简单的一个过手,对暹罗经济的影响是惊人的,对暹罗特别是居住在大城里的商人们来说,力量太过巨大了,这也就是何九锡为什么要努力讨好郑和和王动的原因。
吴诚本来担心大量明朝丝绸的拥入会影响到他们家的生意,在暹罗能用的起丝绸的都是达官贵人,现在大量丝绸进来之后,进了官仓,可能会由国王赏赐下来,可能会由国王转卖给当地商家,但不管怎么样,自己的客户一定会减少到他家采购的生意量。王动对吴诚不是很了解,但吴朝干毕竟是自己的人,看着吴诚天天带着吴朝干到处私混的份上,他给出了个主意,让吴诚开成衣店,专司制衣,把生意重心从丝绸布店转向裁缝店,这使得后来吴诚从一个小商人变暹罗国内只手可数的大商贾。
其实吴诚和吴朝干的交往,他没有付出什么太多的东西,也就是第一天的那些酒菜钱。接下来的日子,吴朝干杀猪立威已经有小名声了,虽然这名声还没传到大城,但大城暹罗人民对明朝人的喜爱却是一日更胜一日,普通人家都以与明朝人交往为荣,暹罗女子更是对拥有明朝情人为荣。吴诚只是带着吴朝干拜访他当地的朋友,吴诚得了面子,他那些当地的朋友也脸上风光,那些朋友家里的女眷更是殷勤,以至于后来吴朝干对王陈述苦,酒色伤身呀!王陈则积极要求,为了兄弟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特别是还欠吴朝干一个人情,这等苦事,兄弟帮你担上。
在暹罗的日子,整个大明使团的中下层都沉浸在的气氛之中,上层也是心向往之,但身不能至。来年十月左右,大城及周边地区迎来了一个生育,所生下的孩子,大多俊美,且肤色白于当地人,甚得他们父亲及祖辈的欢爱。
………【第十七节 离开暹罗】………
初三,按着习惯要给舅舅拜年,王动带着两位夫人去驿馆给郑和拜年,郑和非常高兴,家人,亲情,感觉不一样的。张浩也是一起去,一家人吃个饭,今天说的全是家里话,不谈国事。郑和自从收了自己侄子为儿子后,人也变了很多,以前只知道忙公事,现在多了这么多亲戚,到哪里,都会想着,这些土特产很有意思,可以给谁谁带点什么礼物。今日他们过来,郑和谈到在上水的时候,买了些宝石,大家都有份,托张浩给他父母,送给王动夫妇的也有,然后就是笑张浩,让他动作快点,向王动学习,多找一两个。又问王动,张萍儿几时生产,名字想好了没。王动马上顺竿上,“舅父起个名吧,舅舅为大。”
“此事还是孩子的父母作主较好!”郑和非常开明,居然有这个想法,这话说的让王动有点意外。
“舅父,静之到时候应该孩子不止一个两个,呵呵,作主的机会很多,第一个,特别是萍儿生的,还请舅父想个好名。”
“哈哈哈哈,第一胎你先问问你岳父,第二个我来作主”郑和很开心。
“浩然,占城的事,我已经修书给你父母了,皇上那边,等我们回的时候,估计也就有答复,呵呵,此次回国,一并带走。”
“听舅父安排就是了。”
“哈哈,浩子,舅父帮你讨老婆,你还苦个脸,你是不是有心上人了。”
“这个,这个,年龄还小,再说了,一直也是很忙,静之,你那么多事交待给我,我哪里有空去想那心思。”
“怎么怪起我来了,行,没问题,你说,看上哪家的姑娘了。我去做媒!长沙城里的吧!!呵呵,周家的?我看周灿姑娘就不错。”
“静之,大过年的,你乱说什么?”
“秀珠,记下噢,回长沙这事交给你了。”王动很会指使人。
“周灿是哪家的闺秀?”郑和问。
“长沙湘周记珠宝店东家的独女。”
“噢!”郑和觉得张浩这个外甥人还是蛮不错的,当他刚知道自己三个外甥都在从商,而王动不想出仕,郑和就想说动张浩出仕,张浩的婚事时,他就想给他找个官宦家的。不过这会不用担心了,占城国的那位未来外甥媳妇一定会被封郡主的,这样,张浩也算是有了身份了。
初三一过,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了,初五出。
多情自故伤离别,本以为都是在玩,没想到真到分手的时候,很多船队里的男子,还真是依依不舍,很多暹罗女子跑到驻地或是码头来相送,眼泪稀里哗啦的。
船刚起锚没多久,王动那就听王陈在抱怨,一问才知,他真喜欢上了一位暹罗姑娘,年龄不大,才15岁,人家把第一次给了他,结果弄的他心里打了个节。这些天来,他是睡了不少,但大多都是有老公或是定了亲的,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已经破了身,一下子碰到个处子,让王陈感觉到了这个姑娘的珍贵。而且人家胆子还不小,都收拾了东西准备跟他走了,王陈不敢,王动开始可是交待过的,出去不得惹事。
王动问吴朝干知道那个姑娘吗,吴朝干一清二楚,王陈基本把吴朝干当个好兄弟,什么事都会汇报一下。王动倒没多说什么,只是问他,这会下船,能不能把那个姑娘弄来。吴朝干听了一愣,马上就拍胸脯,“听凭东家吩咐”,说完马上就离开了。
郑和船队里,主船除了前面说过的宝船,马船,座船,粮船,战船外,还有水船,八橹船和六橹船,不过明朝正常的水师配置,还有很多小船和特别的战船,这些小型战船有的是拖在大船后面,更多的是固定在大船之上,一旦开战,配合战术需要,才会放来实施打击。
如实施群蚁战术的网梭船、鹰船和赤龙舟;实施火攻的连环船和子母船,诈败诱敌登船实施打击的小火龙船,还有两边有以人力驱动飞轮的车轮舸等等,这些船在河或是湖上可能是主力,但到了大海上,基本都先被搁置了起来。
吴朝干从王动的粮船上放了一条小船,然后船上旗帜飞舞,很快的,船队放开一缺口,这条小船飞快射出。本来网梭船的特点就是机动性,进退如飞,小体型吃水浅,这会以两人划浆,不一会就看到这船上了河岸,一道人影就激射而去,吴朝干的特点就是轻功好水性强,在这种环境下劫人的活让他去办最好。
船队出了湄南河后,在附近海域集结编队,郑和的船队一共两百多条船,所有的船若是都驶进湄南河,估计会把河两岸的暹罗人都吓着,按大城当时的规模,船队在城边河道里,可能还摆不开。明朝的船队中,有一小部分船去了真腊方向,还有一小部分去了满剌加方向,大多是负责去绘海图的,这一带小岛很多,航线不明,礁石浅滩不少。自从王动加入之后,他更是再三的向郑和王景弘灌输海图的重要性,当然了,这点两位大人也知道,不过别国的海图,是不是也这么重要,这两位大人并不以为然。绘制海图是很累人的,碰上个小岛就要绕一圈,选点测深度,看哪里可以靠岸,有些无人的小岛,若是认为地理位置重要,还要上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