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有地木制纺机织布机被铁制的代替了,织布的工作变成了上线接线了,可以想象,一旦完全蒸汽机驱动的织布机出来,那才是真正完全瓦解明朝纺织产业地时候。

    浣江这会已经算是大明朝较大的一个批商,他只是买和卖,柳老板已经在湖广圈地种棉花了,更多的是订下了契约,到时包买下棉农地棉花。不只是棉花,还有桑蚕等。但这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当剿丝、纺纱、织布的机械研制成功,这些还是会被淘汰。柳老板也只能是出口原料、进口布绸、印花刺绣、成衣生产。

    苏州城最大的布庄,东吴布行,老板也是姓吴,吴老板今日约了个同行过来议事,也都是苏州地面上的富商,做丝绸生意的秦老板,秦老板这会正在劝吴老板。

    “大哥,三湘商行,大明朝数一数二的商家,哪是你我能应付的了地。”秦一向是尊重吴地。

    “我这如果倒了,下面那些织工怎么办。”吴做的是布地生意,不只是卖布,他自己还雇人织布,手下有三十多个织工,是苏州城里最大的布作。织出布来后,送去染,然后放在自家布行售卖。

    “大哥。且不说你的布作,现在你地布行要怎么走?跟三湘商行买布吗?”

    “不跟他们买跟谁买,还会有比他们更便宜的。”

    “也是,真不知这龙城布是怎么织的,怎的会这么便宜。”

    “秦老弟,那小浣老板已经放出风声了,下半年会有丝绸过来。”

    “啊!”这会轮到秦老板呆了。

    苏州城里最大的染坊,陈记印染。陈老板也在愁,按理说他应该算是最开心的人,因为三湘商行的小浣老板刚刚来找了他,许下了四十万匹布的印染生意,这已经出了他前三年棉布印染地总和了。他愁的是,他的陈记印染根本接不下这个生意。

    浣老板年龄虽然比他小很多,但资本却是大的很,说了要入股他的染坊,投钱给他再开两个大染坊,还是用陈记的名号。份额三湘占六成,陈老板四成,不过完全有陈老板去打理。

    陈其实是不想答应,但面对强大的三湘商行,他又不得不同意。三湘商行前年开始起,便向他提供了很多染料。这些染料大多产自西洋西域,这些染料使的陈记的样布本本突然多出了好几本,生意自然也增加了不少。

    浣老板的生意苏州不接,那京城里地染作一定会接了去。小浣老板再三说了,并不是想省那几个路费,只是想着陈记与三湘商行合作这么久了。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龙城的布还没有到的时候,消息就早早放出去了,会有大量的布会运到苏州。闻到腥味的不是吴淞两地的客商,真正到地早的居然是京城里的布商。他们这些人,已经在京城见识过了三湘商行贩卖古里布所引起的震动,这会听到了苏州有布过来,很多人都是在想。应该过来分一勺子。

    柳大年是柳老板地弟弟。王动的纺织事业部里,柳大年算是个高级经理。他到苏州来主持布的拍卖活动。其实那些布地销售问题根本不用浣江操心的,这布还在船上往中国运的时候,商行已经决定了,慢慢售卖,价格不要压的太低。至于那些价格信息,是王动让浣江故意放出去的,还特别让他演好戏,一定要皱个眉头,感叹了湖广的股东们吃心太重。

    “认购过千匹的商家可得牌入内竞价。”这边浣江一说要竞价,聚起来地商家又开始交头接耳了,他们可没想到,三湘商行会玩这手,虽然竞价购买已经是大家都不陌生地销售方式,但来的这么突然,他们还没能就份额之类地达成协议。

    “商行这边的底价是一钱一分一匹,诸位桌上都有一块样布,老规矩了,上色加一分、作花一分半。”

    “此次到货共计100万匹布,另一批货约三月之后到货。”

    此话一出,底下又乱成一片。

    只是走个形式,柳大年和陈泽商议过,以后会是经常性的生意,只是个形式,怎么卖无所谓,关键是量更大了之后,怎么把市场区隔好。就象是卖酒一样,不要打价格战,自己把自己弄死。

    “吴爷,三湘商行在贴告示,官府招织工去织布,一年可得十五两银子,吃住全包。”

    “十五两银子?!?”吴老板可真是吓了一跳,他这些天,刚刚把手上的纺车转卖了,都是通过牙人卖给了庄户人家。那些织工跟了他十多年了,这会也只能说抱歉,放了几吊钱,遣散了。

    听到这个消息,吴老板的心思又活了。三湘刘家港的货仓门口的告示下聚了很多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准备应征的。本来王动还在担心,不一定会有人会报名。毕竟做这行的大多是女的,在大明朝女人一般还是在家不愿意出门的,很多织工更是有家的。不过还有一点,王动没有想到的是,真正愿意出来而不是自己在家里织布的,都是穷的实在没有办法的。

    这个告示,王动已经算是蓄谋以久了,他一直不敢大张旗鼓。这次告示贴在了三湘仓库门口,用的名义却是内府织造司,是明龙商行委托内府招人。

    布卖的很好,消息直接给了楚王的手下,这单布的生意了几十万两,让那些官家的也很眼红,这个时候,王动提出来,西洋有布商想招人去织布,问明龙商行能不能配合一下。内府那边的意思是,只要不是组织人外逃,问题不大,出去做工,有契约,做一年还回来,可以去。

    既然官方都表态了,那就好办了,不过这事,王动还是请示过姚广孝,当然,他去请示姚广考的时候,就不是这么说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师夷之长又制夷”

    姚去过东西洋,能入他法眼的东西不多,但也不能说没有。日本人的刀就是做的不错,姚和尚可是有武功通兵法的,还是识货的。爪哇的刀也不错,王动还说了,主要是质料略有不同。古里他也去看过了,那织的布是有不事,特别是染料,人家织出的布,上了色之后,海水里泡都不褪色。

    至于王动说的什么英吉利、法兰西,他就不懂不知了,极西之处,比天方国还要西。那里这会有什么好东西,王动也不大清楚,反正就是吹,他能肯定的就是,姚广孝年龄大了,根本没有机会再下西洋了。

    至于派人去西洋去教他们织布,还是帮他们织布,还是学他们织布,这个姚并不在意,总之,要弄出点名头出来,能让大明朝赚到钱和面子就行,不就是几个人嘛。

    第一批报名的织工,经过筛选整整一百人,清一色都是女子,全都是没有成家的。因为打的是明龙商行的牌子,讲明了时间一年为限,而且全都是送去内府织造司。为宫里做事的噢,家里还有银子拿,当然了,银子是王动给的,每人先了五两银子。



………【第十七节 故人来访】………

    因为入股做生意的事,刘鹰当初是中间人,查晃和四尔饭庄的黄老板,宴请刘鹰吃饭。该章节由提供在线阅读

    当然了,他们不单单是请刘鹰吃饭这么简单,他们还非常关心王动手下的这些船队。

    刘鹰则表示,自己只是王动的护卫,王动有多少船,自己也不清楚。

    王动已经帮着黄老板赚了近三十万两银子了,当然了,王动帮太多人赚钱了,他本人早就记不清楚了,他不清楚没关心,有人清楚就行了。

    开始所有股东拉来的钱,都是入帐计息分红的,后来,慢慢的,很多人的帐就被分了出来,交由刘老实去打理了,刘老实这个王府京城府上的总帐会计,这会手下有六个人帮着他算帐。算汉王、赵王,及一帮王公权贵的帐,都是另册打理的,王动随时准备着有人来查帐,随时准备着把这帐能够交出去。

    四尔饭庄的帐号也是列在这个帐册上,别人不大清楚,王动、刘鹰眼睛雪亮。

    刘鹰夫妇跟着王动回来后,日子是过的最惬意的,你想想,在海外,刘鹰也算是个大将军级的人物了。回到大明朝之后,对外还是护卫头子的身份,最多出面帮着王动做点小事,自然是牛刀杀鸡,清松的很。

    自纳了个小妾之后,刘鹰倒是很少出门了,王动出去视察工作,他没捞到随行,而是在家里陪老婆小妾。除此之外,便是和一帮护卫,还有回国忠、李真等人混在一起。

    查晃和黄老板问及船队一事,倒是让他警觉了一下。他知道这帮建文余党是不会死心的,但还会折腾出什么事来。他就不得而知了。要船是做生意呢,还是要成立水师或是与海外勾引点什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要勾结王动就行了,别的什么国家勾结了都没用。呵呵。这心思也只能放在刘鹰心里,自然不能对他们说。

    查晃自然有他的路子,他知道王动的船多,也现了三湘商行、或是王动为地一帮人。这几年一直在往海外送人,送去干什么,想来是做生意。不过,从他所知道的情况来看,送出去的人,好象很多,已经上万了。

    这么多人出去,很吓人了。应该不只是做生意这么简单的了,但从他所掌控的信息来看,还真地就象是做生意的,毕竟。这些出去的人中一大半都是些匠师。而且,王动的生意还真地是三百六十五行,什么都有。

    王动对外的身份,除了是个大掌柜以外。就是郑和的秘书头子,江心洲的那些事,外面是没有人知道的。他能与军人往来,开始是因为制箭,后来是因为下西洋。查晃比别人知道的更多的是,王动还是大明朝除了焦玉以外,对火器懂最多的人。

    “听闻。前些时候。番国使臣来朝时,用地礼花礼炮都是贵商行研制的。”

    “这个。这个就不大清楚了,象是浏阳出的吧。”大多数人已经知道浏阳爆竹了,但只有少数同行才知道,浏阳不仅仅生产小爆竹,还有大礼花。烟花礼花燃放是禁军的事情,采办很多是内府在做,内府原来就职掌火器,多数人都以为,那些大型地烟花是内府制的。

    “那礼炮据说比金陵城头的火炮还粗大。”黄老板到底是在金陵城里久了,看到了城头的大炮已经换了。

    “这就不知了,每回放礼花时,只顾着看天,倒不曾注意,天上地礼花是从哪放上去的。”这倒是实话。

    “呵呵,刘大人,你东家当初成亲之时,放的烟花可是惊了全长沙人。”

    “那倒是个盛会,可惜某家没能全程观那烟花,那会,刘某可是担着接亲车驾的使命。这烟花是廖管家职内之事,对了,浏阳金家出的。”这个查晃早就有猜测。

    “那东西,还真的是炮打上去的,没错,不过,金家好象只制那火药之类地东西,那炮,就不知是哪里出地了。”这个消息查晃自然也是知道,炮是哪里出的没有关系,既然金家能制烟花,说不定,金家可能有样炮在,这个只是查晃地判断。

    “元宵,今上可是开了恩,金陵城里,大放烟花,番国使臣都群集观赏,倒是听说,郑大人下西洋也曾放过不少。”

    “那是,在占城暹罗,番人也是极为震撼。”刘鹰马上转移话题,大谈在占城和暹罗的见闻。

    查晃从刘鹰这里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原先他虽然知道那些礼花是金家所制,但不敢肯定,毕竟大型的礼花与小的烟花不一样。查晃对礼花不感兴趣,但对那火药的配方有兴趣。至于火炮,那很难弄。

    查晃自然有他的主意,刘鹰这会可是与三大营的将帅有些往来,而且与郑和旗下的水师关系不错,三大营,那可是泼不进水插不了针的,可水师就不一样了,里面朱棣的嫡系可不多。

    查晃知道刘鹰已经对所谓的建文帝大业没什么兴趣了,所以手上的牌不多,对刘鹰也只能是拉拢。刘鹰的态度让查晃感觉到有点不冷不热,也让他有点无奈。在送了百两纹银之后,大家作别。

    刘鹰一回去,便使飞鸽把这消息传给了王动,王动看后,一笑了之,根本没在意,不过黄老板提出来,分红的银子滚在帐上,继续做生意,这让王动很高兴,多了些周转银两。

    野史记载建文帝就在苏州的一个小庙里,王动这会就在苏州,苏州大大小小的庙他还真的差人去寻访了一下,他有他的借口,观前街开的不错,他以此为借口,说要考察江南一带佛教道教的建筑,让人把苏州的寺庙道观侦察了一遍,还真没现有什么特别的。

    王动回到南京的时候,张萍告诉他,原茶陵卫的庄天龙来访过。

    意外,这个王动早早就结交了的人物,因为处在湖广,很久都没消息了。王动到南京之后,曾经花过力气去兵部打点,想把庄天龙弄到离自己近的地方,后来又想办法把他往南边调。最后一次托的是张辅。不过好象没什么消息呀,张浩自交趾回,也没提过庄天龙,王动以为这事搁住了。自己回长沙的时候,也没时间去联络庄天龙,但他可是听到了消息,庄天龙已经调走了。

    廖管家倒是告诉王动,庄天龙被调去了交趾,年前没能跟着张辅一起回来,这次也是刚刚回到南京,算是回来论功行赏的。这下王动大喜,廖管家约了庄天龙在潇湘记吃饭,王动回来的正是时候。

    对于庄天龙的安排,张辅是出了力的,不过在永乐的调兵安排中,庄天龙这支来自湖广的军队在沐公爷的麾下,张浩那会跟的是张辅,自然张浩不不知道。

    两军虽然会师一起作战,庄天龙一部却负责的是守住打下的城池,故此,一直跟在战场第一线的张浩后来也没看到他。张浩是到战场上去镀金的,自然是第一批离开战场的,所以前前后后,他根本就没有一点半点庄天龙的信息。

    “庄大哥,哈哈哈,这一别可是有几年了吧!”

    “可不是,你孩子都弄出两个来了。”

    “嫂夫人在哪?”

    “呵呵,一家老小都在交趾顺化。”

    “如今怎么称呼庄大哥?卫帅?都帅?”王动调笑他。

    “帅个屁,哪里帅,老头子了,还是静之你青春年少。那会一次弄了两,某家一回到京城就听说,你府里黑的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